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501节

面对陈循的目光,早就跃跃欲试想要表现的贺平彦,立马起身拱手道:“元辅,下官认为只要鞑虏也先承诺不再犯边,并且愿意如同脱脱不花那样向我大明俯首称臣,可以承认他蒙古大汗的身份与之修好!”

对于永乐朝之后的大明而言,其实已经在仁宣两朝达成了战略收缩的共识,对于草原领土没有任何的渴望,更没有如同汉唐那样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的雄心壮志。

朝廷上下对于北方蒙古最大的期盼,不过是对方俯首称臣,获得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荣誉,哪怕这个面子是用丰厚的朝贡回赐买来的。

贺平彦的想法,就是目前大明官场普遍认知,只要面子到位了,里子如何不重要。更不会考虑承认也先蒙古大汗身份,会对他统一蒙古诸部带来多大的好处,压制住蒙古内部多少反对的声音。

“下官赞同贺中堂所言,年初北方粮荒造成了极大的动乱,九边各处人心惶惶畏战如虎,不能再轻易开启战端。”

杨鸿泽第一时间附议贺平彦,哪怕朝廷已经开始赈灾济民,户部尚书金濂着重青苗贷帮助北方农民进行春耕,度过这一段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

可是北方千万黎民百姓遭受过的苦难,记忆是不会瞬间消除的,他们比往常时候更担心战乱的发生,会经历更加严重的惊慌。

别说是黎民百姓,就连九边的将士们都忧心忡忡,害怕朝廷发不出军饷,无法养活自己的父母妻儿。就这种状态跟军心之下,拿什么去应对北方鞑虏的进攻,全面开战无非就是重演京师之围!

“下官附议。”

商辂语气沉重的选择赞同,他从来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只要贺平彦等人言之有理,哪怕双方处于不同阵营,依旧会赞同并且配合对方行事。

家国天下高于个人的恩怨情仇,这才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操行。

内阁议事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仿佛此刻沈忆宸无论说出什么意见,好像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但偏偏陈循最后把目光放在了沈忆宸身上,意味深长的问道:“沈中堂,你觉得呢?”

靖远伯王骥即将要南征,这绝对是一个意外并且劲爆的消息,将彻底改变京师目前的政治格局。陈循不知道沈忆宸动用了什么方式,说服了王骥愿意率领南征军离开,更不知道他后续拿什么去支持堪称天文数字的军费。

但有一点陈循可以确定,那便是沈忆宸行事为常人所不能为!

“元辅,你前面说了朝廷收到几封关于辽东都司军情的奏章,可否告知下官其中内容?”

沈忆宸没有在是否承认也先大汗身份上给出回答,相反问起了关于辽东都司目前的形式。明朝很多官员受限于王道教化的思想枷锁,以及中庸之道思维约束,判断事务的时候总是下意识求稳。

这导致很多存在冒险主义的事务,变成了由武将勋戚主导,乃至于太监去领衔。

现在阉党崩盘,勋戚势弱,朝中几乎听不到激进乃至于反对意见。单凭目前的信息量,沈忆宸很难做出对局势的判断,哪怕站出来反对也显得言辞空洞,最终毫无效果。

他必须得彻底弄清楚目前辽东都司情况,才能晓之以理去说服众人。

“辽东都司总兵曹义发来奏章,早前派出了三万兵马驰援鞑靼部,还没有赶到鞑靼大营就已经被瓦刺部攻陷,双方交手后边战边撤,一直退到了靖远堡才各自收兵。”

“另外一封是山海卫紧急军情,兀良哈三卫突袭辽东都司平川营堡,正朝着广宁前屯卫进军,恐有分割辽东都司的风险。”

明朝的辽东都司并不像后世的辽宁省那样,渤海湾左岸有着朝阳市、阜新市等地扩展战略纵深。仅在山海关后沿着现在了葫芦岛市、锦州市海岸线,在一条狭长的地带中设立了十几个卫所,刚好包围整个辽东湾范围。

这种狭长的军事地带,很类似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汉唐就是河西走廊被切断,导致了西域一大片国土沦陷千年,直至清朝才故土新归。

要是广宁前屯卫被攻陷,那么整个辽东都司与大明的联系就从山海关被斩断,成为一片飞地。想要驰援或者运输物资,要么重新夺回来要么就走海路,很明显难度将大增。

沈忆宸之前跟户部尚书金濂交谈,以及找大公子朱仪商议,目标早就打在了兀良哈三卫身上。

只是讨伐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否则内不能说服文武百官,外会让藩邦属国恐慌,担心下一个被大明吞并的就是自己。

本来沈忆宸还打算书信一封给辽东都司的李达,让他想办法搞出来一点事端,给大明找到一个合理征讨兀良哈三卫的借口。

结果万万没想到,兀良哈三卫再度发挥传统技能反复横跳,把借口主动送到了沈忆宸手中。

瓦剌也先不是想要吞并蒙古三部,完成彻底统一重现当初大元荣光吗?

那么大明就先行一步,直接把兀良哈三卫给剿灭吞并,从此漠南蒙古成为历史。并且还能彻底打通与辽东都司的战略纵深,呈现出对于漠北蒙古的包围之势。

同时女真三部这个未来的心腹大患,随着辽东都司草原路线打通,下一步恢复东北奴儿干都司将成为定局,甚至是再现大唐安东都督府的盛况!

就在沈忆宸憧憬着未来军事计划的时候,却听到耳旁传来了陈循的追问声:“沈中堂,还没有想好应对之策吗?”

这声追问,让沈忆宸从思索中回过神来,赶紧拱手回道:“元辅,下官对诸位同僚意见,不敢苟同!”

听到沈忆宸这句话,陈循嘴角下意识的微微上扬,只能说不愧是你,果然还是站出来反对了。

“那沈中堂有何高见。”

“兀良哈三卫臣服我大明多年,部族首领均受鞑官册封,早已不能算蒙古诸部之一。如今进攻辽东都司,当以叛乱之罪论处,否则天朝上国还如何威慑四海藩邦?”

“下官建议即刻征调京营兵马,联合辽东都司进行征讨,用最快时间扫平兀良哈三卫。并且不再新设三卫首领跟册封鞑靼,原本养马地改土归流,设立州府郡县永为大明疆土。”

“臣建议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朱仪为主帅,户部尚书金濂统筹后勤,通政司右通政萧彝参赞军务,统领京师十营团即刻出征!”

面对沈忆宸洋洋洒洒的说出一大通话语,并且就连主帅、后勤、监军人选全部考虑周全,众人脸上写满的诧异跟震惊。

怎么听着这架势,感觉压根不是临时起意,好像早有预谋的样子,这小子不会打算开启南征北战吧?

第455章 扶植傀儡

“荒唐!”

还没等陈循回话,贺平彦就站起身来望向沈忆宸怒斥了一句。

“麓川事端再起,瓦剌虎视眈眈,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受灾,你还打算行暴虐之举侵吞兀良哈三卫。”

“此事传到藩邦属国中,会如何看待我泱泱天朝上国,没有了朝贡礼乐秩序,与鞑虏那种蛮夷何异?”

面对贺平彦的反对,沈忆宸简直懒得答理,这是儒家理学把脑子给读坏了,标准的腐儒那一套以礼治天下,说多了就是浪费口水。

干脆拱手朝着陈循继续说道:“元辅,征讨兀良哈三卫之事,下官曾与大司徒商议过,得到了对方的认可,现在应该进入到预算统筹阶段。”

“瓦剌也先野心勃勃,他的目标绝对不止是吞并鞑靼部称汗,兀良哈三卫跟女真三部,最终都将成为瓦剌部臣属。与其放任敌人做大自己的势力,不如提前夺取兀良哈三卫的养马地,积攒实力后一举荡平不臣!”

沈忆宸直接把户部尚书金濂给搬了出来,明确告知内阁首辅陈循双方在私下里面达成了协议。并且以陈循的为官经验,定然能断定出阁部联手,背后肯定得到皇帝的许可或者说默认。

唯独让陈循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沈忆宸到底私下里面做了些什么,不仅仅能让靖远伯王骥答应率领南征军离京,还能让对立阵营的户部尚书金濂同意统筹预算,艰难时期朝廷出兵征讨兀良哈三卫。

官场很多东西讲究一个等价交换,你得到了什么,就得开出同等分量的筹码。

目前沈忆宸兵部侍郎加上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是这里面官衔最低的那个,背后的成国公如今夺爵贬为庶民,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助力。

难道说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还没等陈循想明白背后交易,贺平彦就再次出言道:“沈中堂真是好手段,就连号称铁面无私的大司徒,都能被你说动征讨兀良哈三卫。”

“不过就算阁部达成共识,成国公府出现过朱佶这样通敌叛国之辈,加之沈中堂关系匪浅的因素,理论上是应该要避嫌的吧?”

说罢,贺平彦就朝着上座的陈循拱手道:“元辅,下官认为如果一定要征讨兀良哈三卫,领军统帅应当由英国公府掌事的右都督张軏担任更为合适。”

“张都督本就总管京营,正统九年还曾跟随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讨伐过兀良哈三卫有着丰富的经验。”

“身份、资历、威望、战功样样不缺,勋戚大臣中要论领兵者,张都督无出其右!”

不得不说贺平彦天生就是当官搞政治的材料,当听到沈忆宸说出与金濂商议过并且达成共识,就知道征讨兀良哈三卫这件事情八九不离十。

既然无法反对,那么就从中为自己人获取最大的意义。很明显沈忆宸推荐朱仪为领军主帅,私心企图简直就写在了脸上,想要掌控军权扩大在京营中的影响力。

二帝相争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说一步步的逼近双方阵营互相摊牌的时候,武清候石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那么就只能利用现有的力量,去不断的壮大扩张。

京营归属,将决定京师的控制权,贺平彦虽然不是皇权斗争中的核心人物,甚至就连他舅舅吏部天官王直,卷入程度都远远不如会昌伯孙忠等人。

但贺平彦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早在创立共兴社时期,他就有着位极人臣的野心。如果没有从龙之功或者复辟这样的惊天功劳,这一辈大概率是要稳稳被沈忆宸压一头。

这种结果跟落差,贺平彦无法接受,他期望能通过卖右都督张軏一个面子,加入太上皇一派的核心圈,从而在完成复辟后鸡犬升天。

“征讨兀良哈三卫事关重大,一切得呈交给陛下定夺,本官无权干涉。”

陈循自然心中明白沈忆宸跟贺平彦两人争夺什么,只是这种事情哪怕贵为内阁首辅,依旧没有插手决断的能力。

“现在还是言归正传,按照沈中堂的意思,打算拒绝瓦剌国书中的修好意图?”

陈循的询问,让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笑容,难怪历史上整个景泰朝期间,内阁首辅默默无闻被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给完全遮盖。

确实在关键时刻,没有独当一面的果断跟决然,不仅仅是瓦剌国书修好这件事情,前面商议征讨兀良哈三卫统帅人选,其实把握得当同样可以交换到巨额政治收益。

“何止是拒绝修好,蒙古皇太子猛可就在大明,他目前是黄金家族血脉的嫡系继承人。瓦剌也先有何资格打着替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复仇的名义,吞并整个鞑靼部,后更是自称为大元天圣可汗?”

“下官建议朝廷回应文书中,应昭告天下天下瓦剌太师也先不臣举动,谋逆犯上篡夺汗位。并且顺势让陛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加封猛可为新的蒙古大汗,然后送抵辽东都司借助其身份跟影响力,召集鞑靼旧部以及不愿意臣服也先的蒙古诸部。”

“大明方面可以提供钱粮、装备、乃至于营地扶植,并且为了避免最终养虎为患,猛可旗下兵马各级军官皆由辽东军将士担任。另外还有从国子监以及各地县学,派出一批读书人前往辽东教授鞑靼兵马汉家文化,从而完成真正的王道教化。”

“等到来日彻底征服瓦剌部封狼居胥,大明北疆再无鞑虏蛮夷,仅有我大明的子民!”

任何羁绊政策以及改土归流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字——同化。

正常情况下需要利用战争手段,达成对敌人的征服后,才能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文明跟号令。现在有了猛可这张王牌,完全可以在辽东都司乃至于兀良哈三卫的故地,培养出一支属于大明的附庸军。

并且为了避免步兀良哈三卫这种鞑官政策的后尘,利用儒生或者读书人传播汉家文化,书同文车同轨从根源上解决反复横跳叛乱的弊端。

虽然沈忆宸很不想承认,打造附庸军存在着“以夷制夷”的残酷,可数千年下来不断扩张的中原王朝,用无数鲜血跟历史经验得出来,这是最为有效以及损失最小的手段之一。

但至少沈忆宸还想着王道教化,没把铁血手段贯彻到底,要知道明军早期开拓西南战争中的军报中,经常能看到诸如这样的描述。

“明军征苗,俘男童五千尽阉之。”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为什么,南方疆域的稳定性要远超北方的原因。

就在于不稳定的因素,全部沦为了史书上的一段文字。

沈忆宸这段话说出来,换来的又是文渊阁内诸位阁臣面面相觑的神情,其震惊跟诧异程度,不下于之前得知他想要南征北战的想法。

这小子原来骨子里面的企图,是想要彻底荡平鞑虏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完成太祖太宗皇帝历经数十年都没用达成的伟业。

如果明英宗朱祁镇此刻能听到沈忆宸谋划,估计心中会倍感欣慰,毕竟可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他钦点的三元及第眼光没有看错,对方确实与自己的雄心壮志有着共同目标!

“沈中堂,除了征讨兀良哈三卫,你还打算在辽东扶植鞑靼部。如此大动干戈,真不怕北疆千里烽火,大明九边处处狼烟吗?”

一向保守稳健的苗衷,面对沈忆宸流露出来的狂妄战意,终于有些忍不住质疑了一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沈忆宸的谋划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处处漏风。最简单的一个困难,那就是钱从哪里来?

南疆麓川、征讨兀良哈三卫、辽东扶植鞑靼部,引发的后果可能都不止什么双线作战,起码三线起步,乃至于遍地战火全面爆发。

内部还有饥荒、苛捐杂税,福建叛乱危机是被沈忆宸完美解除,川贵地区的苗民叛乱到目前为止还是此起彼伏,北方饥荒导致的民不聊生更不用说,完全就是个隐形的火药桶。

赈灾一旦陷入困境,很难保证不会有人揭竿而起。

想要解决这一切问题花费的银两,将是一个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那画面太美苗衷连想都不敢去想,沈忆宸却胆大包天的打算去做。

简直就是荒诞不经!

“钱粮之事,下官号令五城兵马司,查封了京师一批哄抬物价的粮铺,短期内可以维系各处粮饷军费。”

“长期想要维持武德充沛,靠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大明的吏治!”

沈忆宸话的很明白,他能提供一笔军费的启动资金,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粮饷问题。可想要根源上国库充盈,不再为军费支出发愁,那就不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统治机构去通力协作。

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让将士们装备精良无后顾之忧。

否则贪腐横行,九边将士如同明末那样比叫花子还不如,这种军队能打什么胜仗?

“痴人说梦,你拿什么保证一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如果瓦剌也先恼羞成怒再度攻破九边防线,后果又由谁来承担?”

贺平彦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此刻都无法认同沈忆宸的计划,这完全就是疯子想出来的白日梦。

首节 上一节 50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