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506节

要知道父亲大人曾经还期盼过,如同魏国公那样诞生一门两公侯!

穿戴完毕,沈忆宸便骑上准备好的马匹,朝着南征军驻地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御马监掌印太监郭敬,正惶恐无比的朝着慈宁宫方向跑去。阮浪的入狱,让他产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危机感,担心下一个被皇帝问罪的就是自己!

现在他唯一能想到的救赎方式,就是紧抱自己的大腿孙太后,并且把宫外发生的一切禀告给对方。

太上皇想要复辟成功,势必要借助腾骧四卫的力量,顺带自己想要号令禁军参与宫变,单单凭借一个御马监掌印的身份不够用,最好有皇太后下达的懿旨背书。

哪怕懿旨并没有调兵的法理权力,可对于底层士兵而言,来自皇太后的命令依旧有着不容反对的权威,郭敬需要的就是拉大旗作虎皮!

慈宁宫内,早前答应朱祁钰退居后宫的孙太后,此时正在悠闲的品着早茶。她本身就没有后宫干政的野心跟能力,放弃垂帘听政后儿子从漠北安然归来,已经达成了当初的期许,自然就没必要过多在意前朝政事。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朱祁镇托人传的各种问安话语中,旁敲侧击流露出想要复辟的想法,孙太后始终没有明确回应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重要因素便是天位已定,法统已经不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上,哪怕景泰帝朱祁钰当即宣布退位让贤,第一顺位继承人也是目前的皇太子朱见深,跟担任太上皇的朱祁镇无关。

只要朱见深没有被废,还担任皇太子一日,那么朱祁镇的复辟就是抢夺儿子的皇位,于礼法不合。

再加之孙太后深知皇权斗争的血腥残酷,一厢情愿期盼着当今皇帝朱祁钰能信守承诺,宾天后让皇太子朱见深安安稳稳的继位,把天命法统再传回朱祁镇一脉即可。

何必闹得手足相残,血流成河?

只不过孙太后忘却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在皇权诱惑之下就连父子亲情都毫无价值,更别说兄弟、叔侄这种更为偏远的情谊。

朱祁钰真的会在坐稳皇位之后,依旧信守当初的承诺,把皇位传给皇太子朱见深吗?

悠闲惬意的早茶时光很快就被打破了,只见郭敬三步并作两步,一头扑倒在皇太后孙氏的面前,带着哭腔倾诉道:“太后,大事不好了,南宫即将要生变!”

郭敬的话语,让孙太后心脏咯噔猛跳了一下,她虽然不是很支持朱祁镇发动政变复辟,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在乎自己儿子的安危。

当今圣上忌惮皇兄这点,孙太后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盲目自信手中废立皇帝的法统权,再加之朝中大臣外戚有很多依旧效忠于太上皇,笃定对方不敢有什么突破底线的举动。

郭敬此时的出现仿佛捅破了窗户纸,不愿面对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南宫到底发生了何事!”

“太上皇贴身伺候的老奴阮浪,昨夜被锦衣卫以意图谋逆复辟的罪名逮捕,现如今关押在诏狱。”

“一旦认罪,太上皇危矣!”

听到郭敬的哭诉,孙太后脸上的神情写满了惊诧,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不过很快心中诧异就被愤怒跟怨恨给替代,太上皇如今偏安南宫一隅,自己也归政于前朝,皇帝还是要赶尽杀绝,不愿给兄长一条生路吗?

第461章 再度南征

“皇儿可有做过谋逆复辟之事?”

压制住内心的怒火,孙太后向郭敬追问了一句,虽说朱祁钰真想要动手的话,完全可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她依旧想要弄清楚一个真相。

“奴婢只知道上皇赐了一把御用金刀给阮浪,然后他拿着去了武清候石亨府上,至于到底说了一些什么就不知了。”

郭敬的回答让孙太后感到眼前一黑,毫无疑问御用金刀这种贵重物品,不可能随便就赏赐于人。

武清候石亨目前是勋戚新贵,掌控着京营中规模最大五军营,太上皇朱祁镇想要复辟成功,定然需要获得他的支持。从这点上面来看,几乎可以实锤了谋逆复辟之事为真!

“郭敬,哀家待你如何。”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孙太后明白说再多都毫无意义,当今皇帝如果要借此发难的话,皇儿他身居南宫在劫难逃。

可能明面上不会有严厉处罚,掌控了法理跟道德上的优势后,朱祁钰暗地里有一万种方式,让太上皇悄无声息的暴毙,然后对外宣称病逝。

孙太后可以接受自己儿子丢掉皇位权势,但她绝对无法接受朱祁镇丢掉性命,这便是身为人母的底线!

“太后待奴婢恩重如山,太上皇更是有知遇之恩,当以死报之!”

郭敬神情郑重无比的朝着孙太后磕了个头,但在眉目低垂下去之后,他的嘴角却忍不住出现了一抹笑意。

自己走私通敌之事,已经被朝中文官集团所不容,名声几乎等同于第二个王振。后又在瓦剌也先的胁迫下,背叛了朱祁钰投靠太后,力主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又相当于得罪了当今皇帝。

如果孙太后不参与到政变中来,太上皇朱祁镇一旦复辟失败,郭敬已经可以提前预料到自己的悲惨下场。所以与其他人追求权势不同,他完全是为了保命。

“好,你即刻通知会昌伯孙忠以及安远侯柳浦进宫,皇位哀家可以不在乎,却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儿遇险。”

孙太后此刻神情一脸的决绝,孙忠跟柳浦不同于一般的勋戚,他们是与皇太后有着血脉或者姻亲关系的外戚,双方利益天然绑定在了一起,注定共同进退。

如果皇帝朱祁钰真的下定决定要斩草除根,孙太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为了皇儿朱祁镇她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起兵政变。

“奴婢遵命!”

得到心中想要回复的郭敬,迈着急切的步伐转身离开了慈宁宫。

望着郭敬离去的背影,孙太后死死握住太师椅的扶手,那根根暴起的青筋显露着她此刻的心境。终究还是走到了皇权斗争不死不休的局面,这也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但无论朱祁钰还是朱祁镇,都有着身为帝王称孤道寡的天性。

卧榻之侧,又岂能容他人鼾睡?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一番策马疾驰后来到了南征军的驻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喧嚣的场景,无数将士正在拆除着驻扎半年有余的军帐,准备走水路通过大运河顺势南下,再长途跋涉踏上云贵高原征讨麓川。

此行千里迢迢,放在古代堪称举国战争,如果没有大一统王朝在背后支撑,根本就无法完成这样的征讨。

靖远伯王骥数次麓川战役的远征,其实在沈忆宸眼中难度不下于封狼居胥,只可惜战争进程被土木堡之变打断,导致斩草未除根藩邦蛮夷再度卷土重来,历史上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功绩。

南征军的守门士卒,看到一身绯红官袍的沈忆宸前来,知道对方肯定是个大人物,立即就派人前往主帅营帐通知了靖远伯王骥。

没过多久,就看见靖远伯王骥率领着几位南征军副将,一同来到了营地门口迎接。这个规格的礼遇程度简直让沈忆宸受宠若惊,赶紧先行拱手行礼道:“听闻陛下已经传达了圣旨,靖远伯即将率领大军南下,本阁部特来送行,祝南征军将士旗开得胜!”

面对沈忆宸的祝贺,王骥却扫视了一眼苍火头等人,然后用着饱含深意的语气回道:“沈中堂前来送行,本伯不胜感激,大军开拔之际没有准备,还请不要见外。”

“靖远伯客气,是本阁部唐突,怎会见外。”

“沈中堂雅量,既然已经来到了营地,要不本伯领着沈中堂检阅一下南征军的军容?”

“南征军乃我大明虎贲,求之不得。”

“沈中堂,请。”

说罢,靖远伯王骥就侧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谢过靖远伯。”

沈忆宸拱了拱手,没有客气直接就走进了营地,他此次前来除了稳住靖远伯王骥外,其实还有一些心里话想要与之诉说。

征讨麓川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权势斗争、利益苟且,还有着开疆拓土、荡平不臣的家国情怀。从始至终沈忆宸就没有把南征军看做敌人或者对手,他们同样是一群保家卫国的将士,值得歌颂跟铭记!

可能是意识到双方有些私密话交谈,进入营地后无论是南征军副将还是苍火头等亲卫,都刻意的拉开了一些距离。

沈忆宸跟王骥两人就这么漫步在营地中,望着为开拔忙碌的将士们,仿佛那些官场的尔虞我诈,此刻都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纯粹的金戈铁马。

“沈中堂,你这是来到南征军营地,实则是为了防止本伯反悔吧。”

终究还是靖远伯王骥挑明了话题,从看到沈忆宸匆匆忙忙率领着亲卫赶来,而不是以朝廷官员身份到安定门送行,他就知道了对方的意图。

毕竟王骥不是什么纯粹的武将,他是以文官身份在充满阴谋诡计的朝廷中枢,一步步走到勋戚的位置,那些小心思是瞒不过他的眼睛。

“没错,本阁部确实是有些担忧。”

沈忆宸很坦然的承认了这件事情,别说是现在手上还掌控着十几万大军的王骥,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孤身一人的王骥都不敢放在京师,景泰帝朱祁钰把他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

要知道南京六部基本上是个空架子虚职,到了那里就意味着退休养老。哪怕如此景泰帝朱祁钰易储之前,依旧没有忘记靖远伯王骥存在的威胁,特别下了道圣旨强调他年纪大了,具体事务交给下面官员处理就好,把架空跟不信任摆在明面上。

靖远伯王骥当然明白皇帝的忌惮,于是乎干脆上疏请辞致仕,景泰帝朱祁钰连明朝惯用的客套挽留都没有,非常干脆的同意了。

从此正统朝三大战神之一的靖远伯王骥,为了打消皇帝的猜疑忌惮,纵情于声妓之中,直至夺门之变再度出山担任京师兵部尚书。

不过此时的王骥年近八旬,已经无法再继续戎马生涯,数月之后便告老还乡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等可以直接改写历史走向的猛人,谁敢轻视?

面对沈忆宸的坦然承认,王骥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容,然后开口回道:“本伯深受太上皇恩情,按理说当誓死效忠,如今却要远离京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属实有些讽刺。”

王骥很清楚南征军在京师一日,太上皇就能高枕无忧一日,当这十几万兵马从安定门踏出去的那一刻起,就相当于敲响了朱祁镇的丧钟。

某种意义上来说,王骥也是决定朱祁镇生死的关键人物之一。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注定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至少靖远伯做出的抉择,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家国天下!”

沈忆宸默默的回了一句,麓川是大明的隐患,解决不了就会出现第二个安南。可能现在无法衡量靖远伯王骥南征的功绩,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历史最终会给出一个公证的评价。

是否出征,无非也是一道另类的忠君王,还是忠社稷的选择题。

“本伯难道真的没有徇私吗?”

王骥把目光看向沈忆宸,脸上的苦笑意味更浓了,如果没有永镇一方的条件,自己是不可能轻易答应率领南征军离京,他心中对于朱祁镇有着一股深深的愧疚感。

“靖远伯,当初我还被扣上阉党帽子的时候,曾对那些质疑猜忌的人说过一句话,叫做论迹不论心。”

“天下不会在乎靖远伯为何去做,只在乎做了什么,大明南疆千万百姓会感谢这次南征。”

沈忆宸的这段话语,直击靖远伯王骥的内心,让他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整个大明没有谁比王骥更加清楚麓川政权危害,如果不是十来年顶着压力持续不断征讨,可能会成为大明南疆的瓦剌部,整个西南三宣六慰岌岌可危,甚至连云南、广西、贵州等布政司都将不稳。

自己是存在私心没错,但所行之事的结果,却是为了家国天下!

“沈中堂一席话,算是打开了本伯的心结,太上皇并非明主,社稷在他的手中比不上新君,最终大明将由盛转衰。”

“此次南征本伯立誓子孙世世代代,永保大明南疆安宁,沈中堂可以放心回去了。”

解开心结,靖远伯王骥也给了沈忆宸一个承诺,算是报答他举荐永镇一方的襄助。

“靖远伯深明大义,本官谢过!”

沈忆宸再次朝着王骥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继续说道:“另外西南诸藩邦蛮夷,时常叛乱反复无常,希望靖远伯此次能一劳永逸解决隐患,本阁部会在朝中挡住一切战事弹劾。”

羁縻政策运用到了明朝,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完美的笼络番邦蛮夷,使之不生出异心臣服于中央王朝的统治。想要真正的消化边疆土地,改土归流由中央王朝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才是历史大势的方向。

可问题是西南蛮夷土司,不会乖乖放弃手中权力,听命于中央王朝的委派官员,这时候为了避免表面臣服带来的反复叛乱,就需要执行铁血手段完成征服与统一。

靖远伯王骥在历次麓川战役中,曾被朝廷包括刘球在内的无数文官弹劾过,大多是关于“擅阉幼童、杀良冒功”等罪行,致使后期征讨畏手畏脚,不得不与麓川叛臣签订合约结束这场战争。

沈忆宸希望的“荡平不臣”,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还可以是肉体层面上。他不想在思禄之后,再听到麓川又出现了一个思某某高举叛旗召集旧部,让大明身陷在西南的战争泥潭之中。

斩草必须除根!

靖远伯王骥听到这句话后,脸上的神情着实有些意外,要不到沈忆宸虽然数次领军作战,但他可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位六元魁首的文官,理论上受到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不会赞同这些有违王道教化的举动。

结果对方却主动提及,还愿意挡下朝中弹劾,确实让王骥有些始料未及。

“沈中堂言行举止,真不像是个文官。”

“那靖远伯何时又像个文官了?”

“彼此彼此。”

王骥笑着回了一句,这一刻他才真正从心理上认同了沈忆宸,两人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类人。

首节 上一节 506/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