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55节

只见孙鼎脸上表情终于出现了变化,嘴角流露出转瞬即逝的笑意,很明显他也一直关注着沈忆宸,期盼他这次院试能再夺魁首。

甚至还有一点是沈忆宸所不知道的,孙鼎之所以强调四书五经并重,其实也是想着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给他创造一些优势。

想想看,沈忆宸可是拜了林震为师,而林震身为状元公还是经义大师,教导出来的弟子本经水平能弱到哪里去?

相比较其他注重四书的考生,沈忆宸可谓领先在了起跑线上面!

真正帮助沈忆宸徇私舞弊这种事情,以孙鼎的人品肯定不会做,所以他能帮到的点都已经尽力,就看沈忆宸这小子临场发挥了。

可是孙鼎所没有料到的是,沈忆宸虽然拜了林震为师治本经,但并不意味着他经义强项,纯属于临时抱佛脚,来恶补自己的短板。

所以这一番用心良苦的操作,颇有种弄巧成拙的意味……

翻开试卷,与正常号舍看到考题模式不同,提堂坐考的题目都已经写在了试卷上面,不用等举牌兵役路过誊抄。

其中一张试卷上面写的是四书题,题目为: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孙鼎毕竟是学官出身,而且督学数十载,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相比较应天府尹李敏要专业许多。

这份专业放在出题上,就是不需要找各种阴间截搭题来祸害考生,能出一些正常点,中规中矩的考题。

这道题目出自于《论语·泰伯篇》中,孔子称赞尧的片段,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尧这个人特别伟大,百姓们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了。

他的功绩,何其的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又是何其的灿烂美好!

如果要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理解的话,也可以把这段话看作是拍马屁,反正一波吹嘘的天花乱坠,只是相对于要文雅许多。

这种四书题不生僻,就意味着破题思路很好找,方向就往歌颂古圣先贤化育之功上面靠,指出尧做了哪些好事,又任用的哪些先贤等等。

然后别忘记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借古喻今。

这一点放在院试上还不明显,毕竟天高皇帝远,放在乡试特别是会试上,见到类似歌颂古代先贤帝王的题目,你一定要拐弯抹角引用到当今皇帝身上。

然后写一段自己都感觉溜须拍马的文章,指出当朝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治国有方、雄才大略等等。最高水平就是吹的比孔子原文还狠,那么恭喜你,离取中就不远了。

之所以说离取中不远,而不是完全取中,原因就在于你不能光吹不干实事啊。皇帝取士是让你当官做事情的,不是让你光拍马屁的。

这种干吹方式就显得特别不真诚,不走心。

所以你要在最后一段,加上自己的心中抱负,励志自己未来辅佐当今圣上,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造福万民等等。

这一波下来吹了先贤,又吹了当朝皇帝,最后还称赞了一波自己。前后呼应,堪称满分,不被主考官取中简直对不起文章中的“真情流露”。

可能也是八股文写多了,现在沈忆宸对于这种常规题目,可谓驾轻就熟,破题什么的手到擒来!

孙鼎坐在大堂之上,目光不断扫视着堂下众考生们,当然主要注意力是放在了沈忆宸身上。

这段时间孙鼎并没有见过沈忆宸,但是听到关于他的传闻可不少,诸如县试、府试两夺案首,成国公府家塾舞弊,赏花诗会上的《剑如虹》“大杀四方”,可谓事事都如雷贯耳。

说实话,孙鼎都没有料到,当初在成国公府家宴上,一个其貌不扬坐在末席的小生,能搅的应天府文坛天翻地动。

只是文坛如何亮眼,都比不上金榜上那一笔姓名,今日沈忆宸到底是鱼跃龙门,还是折戟沉沙,就看这两道四书五经题了。

第77章 人中龙凤

沈忆宸对于四书题有了破题思路后,并没有着急写八股文,而是打开了另外一份五经题试卷。

五经题试卷跟四书题不同,上面同时写着五道考题,分别取自五本经书中的一段,考生治哪一经,就选择写哪一道题。

比如沈忆宸治《尚书》为自己本经,那么就选择五道考题中的《尚书》题。

题目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这道题取自《尚书·虞书·大禹谟》,是儒学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的前八字。

十六字完整版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据说这十六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古代先贤们托付天下与百姓的重任,靠的就是“道”与“心”二字。

用通俗点的话翻译,就是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说实话,相比较四书现代人还能看个大概意思,五经很多内容简直跟天书似的,各种生僻字冷门语法晦涩难懂,让人看着就头大。

哪怕翻译成白话文现代语法,都显得不是那么畅通,堪比玄学。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五经的普及度都远远不及四书。因为别说是深入了解了,就连基本的看懂常人都做不到,还怎么普及……

沈忆宸看着眼前这复杂的五经题,仔细思索了起来,结合背景故事,大概能理解出题人想要表达的意图。

那就是人心难测,大道难明,你该如何做?

如果放在沈忆宸还没有去林震那里讨教之前,不了解孙鼎的文风喜好。那么他可能破题方向,就是放在考题原文的后八字上面。

答案核心变成要心智清明,目标明确专一,这样才算是一条正确路线。

不过现在沈忆宸知道了孙鼎的人生格言“教士务先德行”,那么自然就把回答内容往德行上面写。

既然人心难测,大道难明,那么就得坚守好自己的德行,不被外界所带偏,以仁义为先等等……

可以说这种答题内容,跟原本思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揣测主考官的文风喜好很重要,甚至将决定你是否录取的关键!

有了方向,沈忆宸提笔写下了破题八股:人心道心之辩于微危也。

破开题目后,承题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孟子关于道心的交谈。而中篇起讲,用上了王阳明《重修山阴县学记》中,对于“允执厥中”的理解。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院试对于沈忆宸而言,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了。

“提学大人,下官看沈忆宸下笔风雷,可谓才学扎实。”

说这话的是国子监司业,他被指派为这届院试的同考官之一。对于沈忆宸与孙提学的关系略有耳闻,知道对方心中很看重这名考生,所以也一直观察着。

“沈忆宸诗作才华极佳,至于才学文章如何,还不能过早下定论。”

孙提学面对同僚对于沈忆宸的夸赞,他并没有接话,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外一方面他确实没有看过几篇沈忆宸的文章,特别是五经八股文。

只是这话如果听在沈忆宸的耳中,他估计会无言以对,这孙提学是完全说反了,明明我现在最弱项目是诗作,文章还挺有信心的。

“其余诸生看着也不错,本届院试考生质量很高。”

能在官场混下去的都是人精,孙鼎没有接话,国子监司业自然明白对方是在避嫌。

所以话题没有专注在沈忆宸一个人身上,而是转移到了全体上面,这样显得把一碗水给端平了。

“确实如此,只能说应天府文风鼎盛。”

孙鼎这句话也没毛病,应天府以及南直隶地区,一直都是科举大户,考生的平均水准相对较高,能被提堂坐考的又是优中选优,自然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提学大人,那个南蛮好像写的也不慢,真是稀奇。”

这句话是另外一位同考官所言,他的关注点放在了孟凡身上,这名归顺土司后裔,居然科考也能答的上来,属实有些离奇。

“慎言。”

孙鼎提醒了一句,虽然高堂之上小声议论,下面的考生不一定能听得清楚。但是现在大堂整体上比较安静,难免言语会流入到考生耳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另外孟凡毕竟已经归顺于大明,哪怕心里面认为这些土蕃是蛮族,你也别当着面说出来啊。

特别在这种考场之上,还是需要谨言慎行的。

“提学大人提醒的是,下官谨记。”

这名同考官也是意识到自己言语错误,很快就低头认错,然后选择不再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沈忆宸很快就进入到试卷誊抄的阶段。八股文主要难点是在于破题,只要你有了明确的解题思路,真正写起来字数并不是很多。

一篇大概七八百字的样子,两篇就相当于后世的两篇高考作文,速度快的两个小时就能搞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忆宸每次提前交卷,连中午饭都能赶上。因为你放在后世语文高考,分配给写作文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否则前面答题就写不完,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速度。

最后一笔落下,沈忆宸检查了下没有什么错别字后,就直接起身交卷了。

他这一站起身来,没有了号舍围墙遮挡,自然全体考官、考生都目光都放在了沈忆宸身上。

原来他做题都这么快的吗?

徐东海眼神中充斥着惊讶神情,难怪自己提前交卷,每次都落在了沈忆宸的后面。

特别是府试,徐东海从看到考题开始,就已经特意加快了自己做题速度,就想着第一个交卷获得主考官当堂考校的机会,结果还是被沈忆宸给抢先一步。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沈忆宸能比自己快多少,现在亲眼见证到对方交卷速度,徐东海才明白快太多了!

其他考生表情大多如此,唯独孟凡这种土司后裔,不知道是不关心还是天性如此,就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好像完全不在意他人的交卷。

“父母官,学生已答写完毕,还请当堂考校。”

如同之前府试一样,沈忆宸交卷之后,直接就要求主考官当堂考校。

且不论他与孙提学本就相识的关系,单单说这次院试破题,沈忆宸信心就已经远超了府试的“赌博”。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能被当堂取中!

面对沈忆宸这信心十足的模样,孙提学脸上罕见的浮现出淡淡笑意。

这小子果然是没有辜负自己的看好,学识、心智、稳重等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人中龙凤的级别。

其他考生都还在破题,沈忆宸就已经敢于让自己当堂考校,差距确实非常明显了,两度夺取案首不是什么偶然。

见到孙提学脸上的笑容,其余考生内心此刻可谓是五味杂陈……

从跨入大堂内到现在,大宗师脸上始终保持着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甚至就连与同僚的悄声对话,都出现过明显的训斥言语。

点点细节也能看出,大宗师治学严格,不会对人假以颜色。

但问题出来了,他偏偏对沈忆宸笑了,这不明摆着告诉众人,大宗师很欣赏对方吗?

府试案首,院试第一交卷,并且还要求当堂考校。就算没有科举录取潜规则,沈忆宸这番表现距离当堂取中也不远了。

之前所有的关于案首舞弊传言,此刻都变成了笑话!

不过很多时候,最终的变化却往往出人意料,面对沈忆宸提出当堂考校的请求,孙鼎却最终摇了摇头。

“院试为功名之考,取中当更为严格,必须详读文章之后才能给出决断。”

“另外此次为提堂坐考,大堂之内还有着其他考生,如若当堂考校会影响他人做题,所以先回去等发案吧。”

孙鼎给出了自己拒绝当堂考校的两点理由,一是院试要考秀才功名,这可是实打实的阶级提升,跟府试那童生虚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随便就取中。

第二点就是现场还有其他考生在考试,考校你的对话,势必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还是按照正常科考流程,先回去等阅卷结果吧。

对于孙提学的拒绝,如若是在当初县试阶段,估计沈忆宸还会胡思乱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得罪主考官了。

但是现在自己好歹脱离了“一穷二白”的处境,夸张点说背后有人有关系,孙提学绝对不会故意卡自己。

所以沈忆宸俯首行礼道:“是,大宗师,学生告退。”

说完之后,就很爽快的退出了笃志楼大堂,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首节 上一节 5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