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573节

现如今不单单是老牌勋戚报团,就连文官集团可能都要站在自己对立面。打个措手不及的话还有很大胜算,沈忆宸明摆着诉说做好了接招的准备,那能否一举扶植襄王一脉登基,估计还真不好说了。

常言道刚柔并济,强硬的一面已经使出来了,现在石亨没有回应就代表着他心中正在犹豫,那么沈忆宸就得摆出柔和的一面,拿出利益说服让对方妥协退步。

“忠国公,其实本阁部拥立朱见济上位,是让各方都能勉强满意的折中之选,其中就包括公爷您。”

“来御马监之前本阁部前往过乾清宫面圣,向陛下阐明了忠国公的战功赫赫,威名令鞑虏不敢冒犯分毫。有此中流砥柱匡扶社稷,辅佐新君,定能保国之安定,民之安康。”

“陛下宾天之后,会在遗诏中确立忠国公为托孤大臣,既享朝野权势,又有忠义声名,可谓是两全。”

“难道忠国公真的想要站在满朝文武的对立面,最终被打上夺嫡乱臣的标签声名狼藉,最终万众唾弃身死人灭吗?”

沈忆宸就这么看着石亨,娓娓把利弊给全盘道出,摆在了他的面前让其选择。

要么就是担任托孤大臣的任命,享受忠义的好名声,当然权势肯定比不上迎立外藩,成为幕后“摄政王”的档次。

要么就是与自己跟文官集团为帝,双方开战打上一仗,这种战争无论输赢石亨名声一定不好听。况且话说出来,沈忆宸已经把双方实力摆了出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概率石亨这一仗赢不了。

忠国公石亨是个野心滔天的莽夫,可他并不蠢,这种局势下应该很容易就做出选择。

听着沈忆宸的这番话语,石亨心情可谓是复杂无比,他今日能做到跟曹吉祥两人把酒言欢,就在于他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

只要景泰帝朱祁钰宾天,谁成为皇帝就由自己说的算,从此万人之上,再也没有一人之下。

结果形式却跟石亨想象到大为不同,沈忆宸早就已经在背后联合各方做好了对付自己的准备。并且论起整体实力,很明显勋戚加上文官集团占据着绝对上分,这里还不算“大义名分”在其中占的份量。

要知道三派夺嫡的选项中,复立沂王朱见深是占据着“礼法大义”的优势,整个天下基本上不会生出什么反对力量,于情于理大家都能接受的那种。

沈忆宸过继朱见济的做法,某种意义上已经于礼不合,但只要一系列过继册封大典的操作顺利做下来,勉强算是说得过去。

只要沈忆宸的手段聪明一点,适当的安抚各方反对力量,慢慢的也就接受了。

唯独石亨这种粗暴的迎立外藩,是站在了“天下公敌”的位置,但凡读了孔孟之道的读书人,都会把他视为曹操、司马懿之流,说不定“清君侧”的旗号就打出来了。

这点石亨自己心里面也很清楚,他只能趁着混乱之际打一个出其不意,造成襄王一脉新君即位的既成事实,否则必败无疑!

想到这些东西,石亨的意志动摇了起来,眼神终于不敢对视着沈忆宸,开始朝着旁边躲闪。

见到这一幕,沈忆宸明白迫使石亨退步,就差了临门一脚。

于是他补充问道:“忠国公想必也很讨厌朝中那群文官腐儒吧?”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石亨却是很讨厌朝中的文人,不过沈忆宸的询问却让他感到不怀好意。

“土木堡一战后,勋戚武将遭受到打压,文官势力日益膨胀,就连五军都督府的兵权都被剥夺了去。”

“立储之事上,朝中幕后势力已经朝皇太子朱见济下手过,要是新君即位后文官掌势,本阁部猜想第一个拿来开刀的,一定会是忠国公。”

沈忆宸这话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石亨这种飞扬跋扈的性格,就算没有谋逆之心,官场规则体系下都无法容忍,更别说他还想着迎立外藩掌控大权。

“本阁部曾经答应忠国公的事情没有变过,朝堂上唯有你我联手,才能压制住文官集团共襄大业。”

“现在就不知道忠国公你,有没有变过了。”

说罢,沈忆宸把手中摇晃许久的酒杯递了过去,当初他是接过石亨的酒杯先干为敬,表明自己的诚意。

望着眼前的酒杯,石亨喘着粗气胸膛明显剧烈起伏,内心进行着剧烈的挣扎。

片刻过后石亨咬了咬牙,夺过沈忆宸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见到这一幕的沈忆宸,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只不过现在妥协的对象变成了石亨。

第544章 联手施压

“忠国公还是一如既往的爽快!”

沈忆宸开口称赞了一句,里子已经拿到,适当给对方一点面子,更有利于后续的“合作”。

放下手中的酒杯,石亨面色依旧是有些潮红,感到心中憋屈不已。毕竟身为堂堂大明国公,眼看着就胜券在握,却被沈忆宸三言两语给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

此子谋略,真是比预料的还要可怕!

另外一边的曹吉祥,心中同样是震惊不已,他如今是掌控了御马监的腾骧四卫,但距离历史上宦官当权的程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曹吉祥本以为跟忠国公石亨合作,就能在朝野内外所向披靡,结果半路杀出沈忆宸这个程咬金,让他意识到原来这才是朝堂中隐藏最深的一尊大佛,威势恐怖如斯……

“高帽子就不用给本公戴了,还是说点实际的东西,沈阁老如果你不能下定决心起兵的话,就算本公愿意退步放弃迎立外藩,却依然无法让过继册封的圣旨通过。”

“想知道为什么吗?”

石亨说这番话的语气中,带有着一丝嘲弄。

就如同他之前跟曹吉祥聊天那样,沈忆宸虽然大多数时候是文官掌武事,行事风格偏向于杀伐果断。但是他身上那股胸怀家国天下的书生意气,却始终没有放下。

对于自己想要迎立外藩,石亨毫不怀疑沈忆宸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刻,会果断的兵戎相见。可是对于朝中文臣,沈忆宸真的愿意用武夫的暴力手段,去解决政治问题吗?

这种先例一开后患无穷,用后世更为贴切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沈忆宸破坏了官场的运行规则,跟石亨一样采用了“军政府”的方式。

文尊武卑固然是不对,而武人治国的危害更甚,军政分离是天下跟历史的大势所趋!

面对石亨的反问跟嘲讽,沈忆宸神情很平静的回道:“忠国公是想说,元辅陈循跟司礼监掌印兴安结为党羽,票拟批红全掌控在他们手中,加之背后还有皇太后撑腰,陛下圣旨无论如何都下发不了对吧?”

听着沈忆宸的回答,石亨满脸惊诧的反问道:“你怎会知道这些?”

要知道陈循牵扯皇太子薨逝一案,就连石亨都是最近通过曹吉祥在宫中的隐秘渠道才得知的。自从内官监掌印成敬告老还乡后,沈忆宸在宫中已经没有了高层太监“盟友”,他怎么做到消息如此灵通。

“皇太子薨逝那夜,元辅的举动都相当于明牌了,本阁部要是连这都能忽视不去调查,还如何在朝堂中枢为官?”

沈忆宸语气有些不屑的回了一句。

说实话,皇太子朱见济薨逝那夜,见到陈循比自己还快出现在乾清宫内,确实给了沈忆宸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很多推测方向全部都是错的。

不过陈循还是太心急了,想着联合兴安加上恭顺侯吴瑾掌控的神机营,一鼓作气顺势控制紫禁城。结果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御马监曹吉祥这个家伙是个野心勃勃之辈,压根就没打算听命于司礼监掌印兴安。

调集腾骧四卫控制紫禁城各大宫门之后,反手就通知了忠国公石亨调兵围城,成为了三派势力中的一方。

陈循估计更没有想到,沈忆宸的速度能快成这个样子,当晚就得到消息紧急赶往宫中,并且还敢无召调兵前来。直接导致陈循跟兴安两人的联盟,成为了三方势力中最弱的一方,制定的谋画部署全部付之东流。

毕竟谋略是要靠实力为支撑,兵马数量差距过大,再加上有石亨这种不讲理的武夫,做什么都是白搭。

这一夜陈循的出现,让沈忆宸之前的疑惑全部茅塞顿开,有了调查的方向后续事情就简单许多。皇太子葬礼这一段时间里面,他已经把陈循以及背后的关系网给摸个八九不离十了。

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却意外发现自己身边重要人物,全部都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内鬼,一步步走入了早就为自己编制好的圈套之中。

如今天道轮回,备受景泰帝朱祁钰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兴安,同样是个内鬼。他始终效忠于明英宗朱祁镇一脉,想要拥立沂王朱见深登基大统!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可能终明一朝出现过太多为祸朝廷的权宦,但同样出现过许多忠心耿耿的太监,愿意陪着帝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听着沈忆宸的回答,石亨直到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的认输,用着感慨的语气道:“本公输的不冤,果然还是小看你了。”

面对石亨的夸赞,沈忆宸没有什么得意的神情,依旧一脸平淡的回道:“但我还有一点没有查清楚,那就是到底是谁指使,把皇太子朱见济给推进了水中。”

“不是陈循,就是兴安,否则还能有谁?”

“如果是他们两个的话,皇太子薨逝那夜,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皇太子,连陛下都要驾崩!”

没错,陈循跟兴安要是有胆量杀皇太子,那么还差顺带多杀一个皇帝吗?

景泰帝朱祁钰昏迷的那晚,陈循跟兴安已经主动调集神机营,以及他们认为可以掌控到腾骧四卫兵马接管了紫禁城。

只要当机立断把皇帝给弄死,然后再把皇太后孙氏给请出慈宁宫,以太后名义代皇帝颁布一封圣旨,宣布沂王朱见济复立为太子登基大统。

可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符合程序正义的操作,哪怕沈忆宸察觉到有什么猫腻,也无法去推翻皇太后下发的圣旨,整个朝野内外文武百官,同样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

这种事情石亨敢做,关键时刻沈忆宸也敢做,但陈循这种骨子里面烙上了“纲理伦常”印记的文人,却没有这个胆量跟勇气去做弑君之举。

皇帝是君,东宫太子同样是储君,皇太子朱见济的落水要是陈循幕后主导,那么景泰帝朱祁钰一定活不到今日!

沈忆宸的话语点醒了石亨,确实从逻辑上面说不通,可他想不明白除了暴露出来的陈循,谁还会去谋害皇太子朱见济,从结果上来看王直跟胡濙两人更不像。

这件疑团沈忆宸没有答案,不过他相信随着新君的确立,幕后主导之人很快就会沉不住气跳出来。

于是乎他开口道:“前事再论已经没有意义,现在过继册封太子朱见清,想要说服元辅陈循,还需要忠国公帮忙唱个白脸。”

“沈阁老想要本公怎么做?”

“很简单,就是继续按照之前迎立外藩的谋划走下去,准备哪些动武的强硬手段,威胁施压陈元辅即可。”

这里就不得不重提鲁迅的“开窗子”理论,三派拥立的对象中,沈忆宸主导的过继朱见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为折中跟妥协的方式。

帝系依然回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一脉身上,并且少主登基朝政得依托文武大臣,众人还有争权夺势的空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你是朱祁钰一脉的忠臣,还是朱祁镇一脉的旧臣,都不用害怕新君未来的清算报复。

当石亨提出来的迎立外藩方案众人无法接受后,那么相比较起来沈忆宸主导的过继方案,好像就变得能接受的。

并且沈忆宸非常清楚,内阁首辅陈循本质上来说,就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强人,他在骨子里面有着一种精致利己者的软弱。

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后,陈循被贬边疆戍守铁岭卫,几乎年年上疏给皇帝申辩求情。说什么天命本来就是属于朱祁镇的,当时自己正在准备盛大礼乐典礼,恭恭敬敬的从南宫迎接陛下,结果却被石亨给侥幸抢先一步等等。

要知道景泰一朝,朱祁钰对陈循可以说恩宠至极,连他上疏乞骸骨都不批,硬要留在朝中为内阁首辅,还加了诸如华盖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少保等等尊衔。

结果改朝换代之后,立马对新君谄媚乞怜,着实少了那么一点骨气。

同样的威胁施压把戏用在于谦身上,是完全吓不到他的。可用来对付陈循,沈忆宸至少有九成把握,对方会妥协就范!

“好,那就依沈阁老所言。不过就算是陈元辅妥协,那朝中其他文官如何能说服,另外六科给事中那群疯狗,可是软硬不吃。”

石亨说出了其他的顾虑,特别是对科道言官咬牙切齿,他这些年各种飞扬跋扈的举动,没少被言官清流群体弹劾。要不是靠着皇帝易储心切,需要石亨这样的新贵来帮助自己壮势,可能走不到养虎为患这步。

“这些交给本阁部来办,忠国公只需要准时前往文渊阁议事即可。”

沈忆宸信心十足的答应下来,其实早在胡濙托成国公朱勇,来告知皇太子朱见济不是感染风寒,是被人给推进了池中差点溺毙,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他不愿意被人借势背锅,想要主动妥协让步的意思。

胡濙身为文官之首,只要他愿意让步,那么文官集团就不成问题。

至于科道言官那就更为好办,事实上他们是依附于六部主官之下,如果没有上级的授意纵容,几乎不可能出现封驳圣旨的情况。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沈忆宸还是会把过继圣旨的六科审核,交到自己人手中。

会试的座师不是白当的,“沈学”更不是白读的,如今的门人学生已经在朝廷的中低层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六科给事中这种七品言官,借助《文报》的传播影响力,能占据极大的先发优势。

如今的沈忆宸,早已不是当初在朝廷中枢孤军奋战的毛头小子,他伊然成为了一方大佬!

沈忆宸这边与石亨达成了政治妥协,另外一边的慈宁宫内,内阁首辅陈循跟司礼监掌印兴安两人,正恭恭敬敬的站在孙太后的面前。

不过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一人意外的出现在了慈宁宫内,他正是内阁大臣贺平彦!

陈循不紧不慢的向孙太后诉说着皇帝下发的几道圣旨,当听到朱祁钰要追封胡皇后,并且称呼为嫡母的时候,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叱骂道:“真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枉哀家当初瞎了眼同意他为皇帝。”

“这几年把哀家囚禁在后宫还不够,就连皇太后身份都想着褫夺,只能说绝后早逝真是老天有眼的报应!”

听着孙太后肆意辱骂景泰帝朱祁钰,陈循等人站在旁边脸色有些复杂不敢多言。毕竟孙太后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着嫡母的身份,骂儿子属于“天经地义”的事情。

臣子要是在这方面多嘴,就属于犯了大不敬之罪。

骂了一通解气之后,孙太后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才开口道:“现在皇帝想要过继朱见清,此事万万不能让他得逞,否则必将弄的皇儿血脉兄弟反目,大权旁落于沈忆宸之手。”

听着皇太后孙氏的担忧,陈循赶紧解释道:“太后放心,臣已经封驳了陛下的圣旨,过继大宗子嗣与礼法不合,朝中文武官员也不会同意的。”

首节 上一节 573/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