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606节

宣大边军就完全不同,身处一线要面对蒙古兵马的直接进攻,但凡出现一点纰漏被破关,那么就会再度出现京师围城的场景,必须得任命实打实功绩的良将。

沈忆宸与于谦商议许久,最终决定任命原定襄伯郭登的副官,督府佥事孙镗晋升为总兵官,前往大同府镇守。

孙镗算得上是一名新锐将领,早期协助定襄伯郭登镇守大同府就以作战勇猛著称。只不过此人脾气比较羁傲不训,跟当时的总兵官郭登不和,没办法就只能把他调往了西南平苗人叛乱。

后续土木堡之变,孙镗被紧急调回京师镇守西直门,还与也先的瓦剌部族亲军血战一场,双方打的势均力敌。

别的不说,有孙镗镇守大同,也先想要破关就几乎不可能。

除了挑选大同府总兵官,沈忆宸还把原本效忠于太上皇朱祁镇的恭顺侯吴瑾给启用了。

本来沈忆宸最初的目标,是启用正统朝三大名将之一的宁阳侯陈懋,他也是因为在皇权斗争中站错队,最终被景泰帝朱祁钰削爵为民,从此退出了朝堂政治中心。

这位可是与靖远伯王骥齐名的顶尖统帅,就源于皇权斗争站错队被弃用,是大明军队的损失。现在已经来到了明良帝的时代,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如果让宁阳侯陈懋镇守宣府,想必可保宣大防线无忧!

只可惜宁远侯陈懋年事已高,再加上他经历过削爵的挫折,就跟当初的成国公朱勇一样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出山领兵,沈忆宸自然也不好强求。

于是乎沈忆宸在成国公朱勇的建议下,这才启用了恭顺侯吴瑾。

吴瑾是一名番将,但在对于大明的忠诚度上毋庸置疑,堪称满门忠烈。更重要的是,恭顺侯吴瑾曾在成国公朱勇麾下任职,对统领骑兵的造诣颇深,很适合北边的草原战场。

如今改朝换代,沈忆宸用人从来不看他过去,只求有能者居之。有孙镗跟吴瑾分别镇守大同宣府,相信他们两个能很快安抚军心保证边疆稳定,同时为日后大明北伐打下基础!

当然除了对曹吉祥的封赏,以及对军中将领的任命外,沈忆宸同样身为平叛的大功臣,朝廷方面不可能没有任何标识,否则堵不上天下悠悠众口。

相比较曹氏宗族拿到了实权职位,沈忆宸得到的却是加衔“太子太保”的虚职。

“太子太保”是东宫三师职位之一,不过从宋朝开始,就不仅限于东宫辅臣的行列,成为了一种荣誉加衔。并且授予沈忆宸这个头衔,很明显还有着一种深意,否则按照他帝王师的身份,更适合加“三孤”中的少师一职。

原因在于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是护其周全。这道圣旨只能是杭太后发出来的,她用东宫三师的加衔,等同于宣布皇帝年幼,实则跟太子无异,无法亲政掌权。

另外太保身份,暗示沈忆宸的这个帝王师头衔,究其根本就在于要教会皇帝什么东西,更多是让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要维护明良帝的安危法统。

对于杭太后这点忌惮的小心思,沈忆宸仅是一笑了之,毕竟认真算起来,他也算是历经三朝,皇家的天性就注定包含了猜忌,谨防底下臣子功高盖主。

不过有了太子太保的荣誉加衔,沈忆宸官衔从正二品的兵部尚书,正式踏入到了从一品行列,算是名正言顺的官居一品。

并且以后的官场尊称,也可以从“沈元辅”,换做成为“沈宫保”。

等处置完朝中的各项变故跟人事任命,时间已经来到了一个月之后,石亨的案子涉及人员众多并且位高权重,赵鸿杰那边还在审理中暂时没有消息。

可属国朝鲜那边,内阁却收到了国王李瑈的《认罪疏》,其中言辞卑微诚恳的承认了错误,第一时间便撤销了对于建州女真部首领董山的任命,祈求天朝上国的圣君宽恕等等。

还有便是对于大明驻军汉城的要求,李瑈不敢有丝毫异议,相反还率领官员在迎恩门恭候水师都督李瓒的到来,把藩邦属国的臣服,以及事大主义给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到这一封《认罪疏》,商辂简直是感慨万千,朝着沈忆宸称赞道:“向北,果然还是你说得对,大明的兵马如果不能让藩邦尊重,那最好就让他们畏惧!”

说实话,商辂之前对于沈忆宸驻军汉城的提议,是持一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哪怕这些年跟沈忆宸共事受到了极大影响,不再信奉“王道教化”那一条去感化,但终究读了一辈子的儒家圣贤书,对于朝鲜这种比较听话,还列为不征之国的藩邦去“动武”,好像有点有损礼仪之邦的美名。

事实证明,沈忆宸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大明水师开着宝船巨舰前往汉城登陆,朝鲜国王李瑈是绝对不会如此卑躬屈膝,说不定还打着收复女真三部的心机。

对于这个结果,是早就在沈忆宸的意料中,所以他心态很平静,没有商辂的这种惊喜感。相反沈忆宸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了辽东都司张祺的信件上面,他们征伐建州女真部,遭遇到了一些“困难”。

“向北,什么时候你变得如此宠辱不惊了?”

看到沈忆宸没有回应自己称赞,目光依旧放在手中的公文上面,商辂开口调侃了一句。

“喜怒不喜于色乃重臣标配,弘载你这点还需要多多精进。”

沈忆宸放下手中的信函,回应了商辂一句玩笑话,只不过很明显有些过于生硬,对方开口问道:“向北,不管是辽东都司,还是早先的奴儿干都司,征伐女真三部大多数无功而返,不必过于在意。”

张祺的信函商辂同样看过,他描述的“困难”并不是说打不过女真三部,而是对方得知了明军征讨的消息,直接把东北跟奴儿干的深山老林里面一钻,简直比北伐鞑虏还要更难找到人。

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整个北疆幅员万里,敌人要是打定主意避战,想要找到无异于大海捞针。这也就是为什么,冠军侯霍去病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除了战功之外还在于他做到了直捣黄龙!

“很多事情就得防微杜渐,女真三部不处理的话,危害可能要更甚于鞑虏。”

“有这么严重吗?”

商辂感到有些疑惑,他一直认为沈忆宸对于女真三卫的重视程度,有些到了危言耸听的地步。

对方不过是一群不开化的蛮夷,如何跟创建过大元王朝的鞑虏相提并论?

“放任不管就有。”

沈忆宸平静回应了一句,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后世的记忆。

第583章 宗主手段

明朝整个前中期,对于女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鞑虏,毕竟相比较大元或者说蒙古帝国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式,女真三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猎部落,怎么可能放在眼中。

但恰恰就是这么一个渔猎部落,在蒙古汗国跟大明的缝隙中生存了下来,还一步步的壮大成为了后金,乃至于完成了蛇吞象的步骤建立大清帝国。

其实女真崛起的时间点,要远远早于很多人的历史认知,正统朝时期建州女真依托贸易壮大,就已经开始展露出反骨,并且整个景泰一朝事实上玩起了合纵连横。

只可惜他们遇到了偏尚武风的成化帝,顶着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实力中衰的处境,命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作为战役总指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率兵征讨建州女真。

同时大明朝廷还向朝鲜国王李瑈下令,让他派遣军队配合明军围剿建州女真,形成了对建州三卫的两面夹击态势。

这一场战争打到后面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架势,建州女真三卫城寨全部被攻破,部族首领爱新觉罗·董山在辽东广宁击杀,几乎整个建州女真三卫接近于灭族!

之所以这场战争叫做“成化犁庭”,其实这是一个贴近真实的形容词,意指把建州女真三卫的地盘如同耕地一般反复犁平横扫,直接打断了女真人的崛起之路。

影响之深远,硬是一百多年都没有缓过气来,直至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的诞生,这才改变女真三部孱弱的局面,为后来清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沈忆宸知道整个历史的走向,他不敢保证一百年多年女真三部是否还能崛起,毕竟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了。但他可以确保一点,那便是至少在自己执政的期间,不可能存在“大清”崛起的气运。

女真三部躲得了一时,他们躲不了一时,沈忆宸会强令辽东都司的兵马持续征伐,并且扫荡一切耕地林场。渔猎民族可不像游牧民族那样,可以过上完全居无定所的生活,为了抵御寒冷需要建造固定居所跟补充大量肉类。

只要辽东军保持兵强马壮的姿态,不断摧毁建州女真三卫的城寨,抢占他们的猎场,疯狂的犁庭扫穴。只需要等待冬天的到来,对方便会走到绝路摇尾乞怜!

为了农耕会成为文明进化的方向,并且占据大陆上最为富饶温暖的土地,就在于双方对于后勤的补给能力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沈忆宸主导的大明朝廷,将成为辽东军最为强大的后盾,让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肆意征伐,彰显“汉军”的武德昌盛!

对于沈忆宸的强硬征伐态度,商辂不理解,不过他也没有反对。原因在于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沈忆宸做的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并且事后还证明他都是对的。

走对一步不难,难的是步步走对,现在商辂对于沈忆宸都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命辽东军冬季继续征讨女真三部,直至对方彻底崩溃臣服。”

商辂语气强硬的表达了一句,现在朝廷税收随着景泰朝数年的开源节奏,加之没有对鞑虏的大规模北伐战争,已经有底气支持辽东军局部征伐建州女真三卫。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后补充道:“另外朝廷国王李瑈的认错态度是不错,可要是不臣之心,仅仅靠着一封《认罪疏》就能化解,那宗主国的颜面跟威严置于何地?”

“顺义王猛可那边,咱们好吃好喝的供应了他跟鞑靼部三年,既然撬不动也先的墙角,就得从其他地方发挥作用。”

“李氏朝鲜不是趁着历代先帝不备,把疆域从大同江附近扩展到了鸭绿江跟图们江吗?干脆号令顺义王猛可率领着他的鞑靼部,去抢占这些地方,相信他绝对会非常乐意。”

鞑靼首领猛可是沈忆宸一手扶植出来的,并且后面继承了大明朝廷“顺义王”的册封,以及加冕了“蒙古大汗”的称号。

沈忆宸本意是利用猛可黄金家族血脉,去打造一个傀儡大汗跟一支协从军,引发对也先建立的大元天圣朝法统之争,从内部分化瓦解整个蒙古部族。

结果后面计划的发展却不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点便是沈忆宸辽东之战结束之后,就驻守漠南蒙古开疆拓土,古代信息传递非常耗时,想要遥控指挥辽东难度很大。

第二点便是猛可收拢了一批鞑靼残部,再加上兀良哈三卫被清扫,一部分部族也选择投靠了有着黄金家族血统的猛可。致使他实力大增,让沈忆宸有些投鼠忌器,不敢再继续支持下去,害怕最终养虎为患。

最后一点是天圣汗也先的威望实在太高,前任蒙古各部族承认的大汗脱脱不花,都被也先给干的稀碎,别说一个毫无资历威望的皇太子猛可了。

蒙古人莽是莽了点,傻子却也不多,猛可摆明了是明国手中的傀儡,哪怕拥有黄金家族血脉,依然得不到多少尊重跟追随,导致整个分化瓦解的计划收效甚微。

既然瓦解不了蒙古人,那干脆去进攻朝鲜人好了,有一块领土的诱惑,可以摆脱寄人篱下的处境,相信猛可绝对会使出全力进攻!

听到沈忆宸让猛可去攻占朝鲜领土,商辂一脸疑惑不解的状态。先不说国王李瑈认错态度良好,加之对方是不征之国,沈忆宸做这件事情有些不道德。

就单单顺义王猛可,他的身份跟血统注定了不会永远臣服于大明,得到机会必然生出反心。放在辽东都司还能依靠强悍的辽东军压制,放在朝鲜简直就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向北,能给我一个你这么做的理由吗?”

弊端如此明显的举动,商辂相信沈忆宸绝对是知道,他就好奇到底为什么。

“李瑈态度良好,加之是太祖皇帝列的不征之国,从道义上不好出兵收复故土。可如果大明天兵是去征伐鞑虏叛军,帮助属国避免侵略,那就有了名正言顺收复的理由,并且朝鲜还得感谢大明的救国之恩。”

“也先这几年已经把忽必烈汗的嫡系血脉斩杀殆尽,只剩下顺义王猛可这一支,想要彻底征服蒙古,那么就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念想,该除掉了。”

沈忆宸用着很平静的语气说出这段话,却让人在盛夏环境中感受到了一股无边的寒意,他这是打着一箭双雕的主意,准备顺势彻底解决掉猛可跟朝鲜两宗麻烦!

“向北,这……这样好吗?”

哪怕商辂觉得自己如今已经务实多了,面对这样堪称“卑鄙无耻”的谋划,依旧在道德上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秦皇汉武被称之为穷兵黩武的暴君,但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原大地的子民们,却得感激他们的功绩,否则四分五裂战乱不休。”

“我这样做可能会背负骂名,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仁义庇护不了大明的百姓万民,只有刀与剑可以。”

沈忆宸没有丝毫的负罪感,这种为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事情,有能力的时候不做,那才是真的尸位素餐愧对万民!

不管当代会有多少骂名,显得多么阴险卑鄙,历史会证明一切。

商辂不知道沈忆宸这些朝属国下手的“功利”谋划是对是错,但有一点他现在很赞同,王道教化那一套确实已经被时代抛弃,只有大明将士手中的刀剑,才能保万世太平。

“虽然我暂时理解不了,但我相信向北你的深谋远虑,决定了就放手去做,我会在背后坚定不移的支持。”

以史为镜告诉过商辂一个道理,那就是错误的方向都比没有方向强。如今沈忆宸执掌大明朝堂,想要百废待兴必须得拿出绝对的执行力,无论对错皆是如此!

“对了向北,还有一件事情我必须提醒你。”

“何事?”

“你这段时间忙着任命边关镇守将领,还没有正式去乾清宫教导过陛下。曹吉祥如今野心跟胃口越来越大,他唯一的倚仗就是皇权,不能再让他这样继续亲近下去。”

商辂这句提醒,是告诉沈忆宸不要把“帝王师”这个身份,被朝政给拖累成虚名。曹吉祥能成为石亨兵变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说服了皇帝跟杭太后。

沈忆宸想要扭转这种迹象,就得多往乾清宫走动走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师。

“我知道了。”

沈忆宸点了点头,其实不是他不想去,确实石亨倒台留下来太多事务要处理,生怕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兵乱。

“嘴上知道没用,现在就去!”

“现在?”

“当然,刚才谈话确定的事情我来票拟,你现在就去乾清宫拜见陛下,讲学什么的以陛下目前年龄其实无关紧要,能与他熟络交心即可。”

商辂话语说得很直接,明良帝朱见清还不到五岁,正处于识字蒙学的阶段,随便一个读书人就能胜任,让沈忆宸这种三元及第的内阁元辅去教读书识字,岂不是大材小用?

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去刷个熟脸!

听到商辂这话,沈忆宸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应承道:“好,那我现在就过去。”

此时的乾清宫内,司礼监掌印太监正拿着一本读物,教明良帝朱见清读书认字。

说实话,这本不应该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范畴之内,就跟沈忆宸要忙于政务一样,皇帝年幼曹吉祥要忙着代笔批红,哪怕有时间去做这种蒙师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606/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