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水浒大无赖

水浒大无赖 第438节

赵构这小子就会打嘴炮,去幽州呆了这么长时间狗屁没谈成,显然是个不懂得谈判艺术的人。

赵楷?这小子倒是个合适人选,毕竟赵楷是朝中少有的和贾瑞关系亲近的人。

可赵楷最近不知是不是因为上次没有派他去幽州而有些心灰意冷了,动不动就称病躲在王府里不上朝也不见客。

而且赵楷弹劾了童贯之后也风头太胜了,许多大臣们都开始蠢蠢欲动要倒向赵楷。

甚至有人还会上奏暗示太子赵桓生性懦弱、没有主见,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想让赵佶废了赵桓的太子位而立赵楷为太子。

这可不是赵佶想要的结果,他还这么年轻,还没当够皇上,还没享受够好生活呢,若是赵楷这样有本事的皇子当了太子,万一哪天也给自己来一个玄武门之变怎么办?

正犹豫着要派谁去降恩旨给贾瑞才好,乎听得宫门外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进来道:“万岁爷,紧急军报!”

赵佶心中一惊,却故作镇定道:“呈上来我看!”

小太监忙拆开火漆双手奉上,赵佶则是神色凝重仔细的看着,殿中文武百官则是好像被一支支无形的手捏住了脖子,一个个把脖子伸得老长,都想能看见军报上写的是什么,哪里又起了战事。

赵佶看罢,神情有些古怪的沉吟片刻才说道:“西北军报,西夏乾顺大将李良辅帅军五万攻打雁门关。”

此话一出殿内一片哗然,果然这些党项人最会趁人之危!本来宋为了北伐燕云抽调了许多西北军中精锐,因而和西夏人已经讲和了,谁想到党项人如此言而无信,趁着西北防备空虚要来占便宜!

于是这些忠臣们纷纷施展看家本领痛骂党项人不仁不义。

蔡攸便奏道:“陛下,代州雁门关本是一座雄关,又有重兵把守,想党项人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攻克。

且西夏要攻打雁门关就一定会经过朔州,朔州却是燕云十六州最西边的门户,现在正归贾瑞管辖。

不如官家下一道圣旨,现在就答应了贾瑞的条件,再给他送些岁币过去,命他即刻出兵增援雁门关!”

没人搭理他。

诚然蔡攸说得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可才趾高气昂的跟贾瑞提了一堆条件,结果人家一个也没答应,将堂堂皇子给送了回来,如今有了战事又腆着脸去找上门答应条件,而后马上让人出兵支援?

这是不是有点忒不要脸了?也就蔡攸这样的人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吧?

种师道实在看不过去了,出班奏道:“陛下,老臣愿带兵五万增援西北!”

种师道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似乎朝中除了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之外再也没有一个能带兵的人了。

而且现在贾瑞并没有要南下攻宋的意思,抽调走一部分中央的军力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赵佶点了点头道:“老将军一辈子都在西北掌军,自是对西北和西夏人都极为熟悉,你去最妥当不过了!如此就辛苦老将军了!这次一定要将西夏人打得落花流水,扬我国威!”

“遵旨!”种师道答道。

于是准备了两日,种师道便带着五万精兵去增援西北了。

谁知种师道才走了不就便又收到军报:雁门关下的党项人被从云州赶来的鲁智深带着一万人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雁门之危已解……

正在赵佶才要长出一口气,又有一条急报传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诏伐宋。

十万金军兵分东西两路,东路以完颜宗翰为左元帅先锋,西路以完颜希伊为右元帅监军左右共进南下直奔开封而来。

更操蛋的是这次贾瑞似乎没事儿人一般,任由金人一路顺风顺水的渡过了燕云之地!

难道是因为贾瑞见投靠宋朝未果已经降了金国?

还是贾瑞将兵力都抽调到了西边同西夏人交战,因而被金国钻了空子?

赵佶只恨当初为何没有早点答应贾瑞的要求,封他为王让他替大宋镇守北疆,又狠金人竟然如此的出尔反尔,居然绕过了燕云来攻击大宋这昔日的金国的盟友!

于是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公子议事。

蔡攸便又站出来说道:“官家,臣以为应该派出使臣先见金主,责问其为何置两国一贯交好结盟约而不顾,悍然出兵攻伐我大宋意欲何为!

另再遣使往幽州去见贾瑞,封其王爵、赏其美女三百人、再赏银百万两,命其出兵断了金人的后路,如此前后包夹,金人定然惶恐,到时候便可不战而屈金人之兵!”

此话一出全场嘘声一片,连赵佶都在心中骂了他一声傻逼。

王黼则是出班奏道:“官家,臣以为应该派使臣去见金国的完颜宗翰,问问他为何出兵攻宋?

臣以为金国才亡了辽国,如今立国未稳,且女真人少,哪里就又那么大的野心也要灭了我大宋?

他们这次派了十万兵马过来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臣以为他们不过是想趁机勒索些钱财粮草,最多也就是让我大宋割让几州的土地罢了。

咱们不妨先安稳住他们,听听他们到底有什么条件而后再伺机而动。”

赵佶还是沉吟不语,显然对王黼的这个建议也不甚满意。

环视一圈又问道:“郓王何在?”

内侍答道:“郓王殿下其前些天又犯了旧疾,今日未曾上朝……”

“嗯……”赵佶一皱眉头:“传我口谕,让他即刻上朝!”

百官心中明白,赵佶这还是想让赵楷去找贾瑞商议。

正这时,又有中书舍人宇文虚中出班奏道:“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佶忙说道:“宇文卿家有什么退敌之策,但说无妨!”

宇文虚中道:“臣以为陛下应降罪己诏,以回天意顺人心。至于防御之事,可委托将帅任之,再招天下各路军马入京勤王!”

“嗯……卿家此乃老成谋国之言……”赵佶显然对这个建议很满意。

不一时却是赵楷在一个小太监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上殿来。

赵佶一看,只见赵楷脸色蜡黄,两腿发颤,似乎随时都要跌倒,忙问道:“怎么,楷哥儿的病竟然如此严重?如何不告诉爹爹知道?”

赵楷嗽了两声道:“不过是偶感风寒,有些头昏眼花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碍。

臣知道官家日理万机,这点子小事不敢惊动官家……”

赵佶心中感动,虽然有些不忍心,可赵楷既然都来了,便将金军入犯的事同赵楷说了一回。

赵楷有气无力道:“臣请出使幽州去见贾瑞……”

赵佶摆手道:“罢了罢了,你病得这样重,如何能去?再说现在金军已经到了沧州,若是半路上你出了什么差池该如何是好?对了,那个宋江呢?让他去一趟吧!

告诉贾瑞,只要他肯出兵断了金人的后路,有什么条件都好商量!

罢了,你回去休息吧……”

赵楷答应一声又由人搀扶着出了皇宫。

才上了轿子便长出了一口气——难怪贾瑞劝他暂时别想着再出什么风头了,原来竟然有这样大的变故!

难道大宋真的到了穷途末路了不成?

第657章 赵佶禅让

赵佶认认真真的下了一道罪己诏,洋洋洒洒上千字回顾了自己自打当了皇上后执政二十年的历程,并且深刻反省了自己所犯下的各种错误,并且表示一定会改正错误,然而似乎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还未等到宋江到达幽州,女真人已经兵分两路往南奔向了开封府。

一时间河北东西两路各处的军报如雪花一般飞进了汴梁皇城。

女真人以前行军打仗几乎都是不带粮草,而是一路靠着烧杀抢掠来补充辎重。

可这次女真人却一反常态,似乎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而且这一路上似乎对沿路的州城县镇半点兴趣皆无,还很轻车熟路的绕开了许多军寨,两路人马就好像两股子旋风一样直直的往大宋的心脏开封城插了过来。

开封虽然地处中原腹地,几乎是在大宋疆土的中心位置,且又有几条河道纵横交错,漕运极为发达,却也有着一个极为致命的缺点——无险可守!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后曾经提出过要迁都洛阳、再迁都京兆府(长安)的想法,可却被赵光义的一句“在德不在险”给怼了回去。

赵光义为何反对迁都在这里不予讨论,不过定都开封却给大宋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因为开封地处大平原上,除了黄河之外无险可守,要保护都城的安全就只有养活大量的禁军。

长期供养一支八十万之众的禁军一直以来都给大宋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到了赵佶登基称帝的时候,禁军早已糜烂了,又在童贯、高俅等人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下,大宋的禁军早就成了数量严重不足、战力严重拉胯的笑话。

守卫皇城的禁军尚且如此,各地的厢军更是不堪一战,连几十上百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尚且奈何不得,更何况对付金戈铁马的骁勇女真士兵?

沿途有那忠心于朝廷的将士出兵阻拦,无不是一击即溃,非但没能组织女真人南下的铁蹄,反而去给他们送了补给。

赵佶身边也无可用之人,于是只得忙命内侍梁方平率领禁军扼守黎阳,同时又想迁都南京,又想传位给太子。

蔡攸等人揣度赵佶的心思,纷纷请奏以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赵佶欣然准奏。

北宋的开封府尹可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赵光义是开封府尹,真宗赵恒也当过开封府尹。

现在赵佶急急忙忙的把赵桓推上了这个位置,很明显是有自己逃跑,把开封府甩锅给赵桓的意思。

王黼便又面见赵佶问道:“听说官家巡幸江南之事已定,可是真的?”

赵佶还未及回答,王黼又上奏道:“如今京师之人闻听金人大举进攻,人心震动。

有打算出逃者,有打算坚守者,还有打算叛国投敌者。以三种人共守一城,开封城必破无疑!”

赵佶唉声叹气道:“以卿家之见,该如何处置?”

王黼道:“自金人入侵,臣曾私自祈祷于宗庙,昨日竟在梦中得到祖宗训示,陛下允许臣陈奏吗?”

赵佶急道:“既然是祖宗训示有何不可说!你快快说来我听!”

王黼奏道:“臣梦见一条浩渺无涯的打水,水的北边有一尊螺髻金身的佛像,其长高与天齐,水的南边有一铁笼,照着一尊玉像,人称这尊玉像为孟子。

水之南又有一山坡,而臣在期间,人称为太上山。臣信赖后寻死:水背着是只河北,水南者是指江南,金佛是指金人,台上这是指陛下。

臣不解其中奥妙,又像许多大儒高士求教,中书舍人席益说,孟子者,元子也,元子即陛下的嫡长子,这不争是皇太子吗?”

赵佶听王黼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似乎真的得到了祖宗的提示一般,因也略将心放下了一些:“你接着说,又当如何?”

王黼便说道:“这不是很明白了么?现在金人势猛恐不能阻,若是妨碍了陛下南巡岂不要紧?

因而需得委任一个有威信的人才能守得住开封!

臣以为梦中孟子身上有铁笼,意思是太子应该留在开封抵抗。”

赵佶深以为然,欣然同意,并且让王黼拟了诏书,由太子监国留守开封,自己则带着内眷以及王公大臣们南巡。

一时消息传开,开封城内人心更加惶恐不安。

却有个难得的忠臣,当时掌管礼乐、太庙事务的太常寺卿李纲面见赵佶奏对道:

“官家!皇太子监国本是礼之常也。只是今大敌当前,安危存亡只在呼吸之间,犹守常理可乎?

名分不正而当大权,太子何以号召天下?

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以死捍敌,则天下可保!”

赵佶咬牙纠结了半天终于一拍腿道:“卿家所言有理!朕便决定内禅,传位皇太子赵桓!”

首节 上一节 43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