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220节

  对于这种情况,朝廷还是很赞同的,于是允许大小琉球派遣使者前来学习。大小琉球国主精挑细选了二十人,前来大乾进行学习。

  这些使者被成为遣华使,主要来学习大干的文化和制度,至于那些技术需要朝廷同意才能学习。

  这些乾华使可以学习儒家经典,可以学习道家和法家,甚至是墨家、名家等学派,但是墨家的格物派、公输家、农家却被严格限制,不允许学习,甚至就连书籍都不允许接触。

  皇室很清楚,这个时代,能够最快捷提供实力的东西是什么,虽然学宫之中,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等一个个都喊著治国强国要靠他们,只有他们才能让国家永远强盛安定。

  但实际上,这些学派更多的是制定一个规则框架,然后按照国家人口,土地增强实力。而墨家格物派和公输家,以及皇室的研究院则是完全不同。

  这些东西只需要学会,就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提升实力,并且时间越长,增强实力也越多。这些学派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能够让一个土地人口并不多的小国,爆发出比他土地人口多几倍的大国还要强大的力量。

  皇室对这些知识的保护非常严密,即便是学宫之中也没有这些知识的书籍,想要学习除了一些人家族传承外,就只有大乾匠作监、皇家研究院这种地方。

  皇室对那些儒家、法家、道家这些经典却完全不同,几乎没有限制任何门槛。甚至还将一些愚民、弱民理念的学说也拿出来。

  这些学说在大乾已经被皇室淘汰,但是却对那些小邦番国很有吸引力。这些小国的国主绝大多数都没有想著开启民智,而是选择愚民稳固自己以及自己后代的国主之位。

  这些国主明知道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国家实力提升,但是依旧会选择这些。这对于大乾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很好的限制了那些国家的提升。

  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等学术经典很好,听了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觉得这就是他毕生追求,但是理论就是理论,想要变成实践难度极高。

  简单来说这种文科偏向哲学的东西可以治国,而强国则是需要理科。要不然最后只会成为真实历史中的民国,各种所谓的大师成群,国力却弱的一塌糊涂,别人飞机大炮都早出来了,民国却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

  皇室对学宫的定位很清晰,治国可以靠学宫的士子,但是强国却是在另外的地方。

  大小琉球的遣华使的到来让皇室对学宫制度进行了一些改良,同时这也让其他番国也纷纷派遣遣华使前来学习。

  ——

  遣华使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中国古文明向神州的一次大范围扩张。这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也奠定了后来中华文化圈的基础。通过遣华使,神州其他小国受到了中国文化深远影响。

  文化的认同感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让越来越多的藩属国加入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文明的发展—遣华使》

第473章 治理黄河

  皇室开拓海外,开发大琉球岛屿,同时大量勋贵豪强也参与其中。这种开拓行为消耗了勋贵和豪强不小的实力,各地勋贵豪强的力量不得不收缩,也让乡间百姓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伴随著朝廷大力推行移民开拓,时间也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

  大乾元凤十二年。

  大琉球岛,此时正值十月,种植园中的甘蔗开始收割。港口处,一条条船只靠岸,从船上走来大量百姓,码头上,十几个人分别大声喊道:“湘北庄园,来湘北庄园的在这里集合。”

  “姑苏赵氏庄园,来姑苏赵氏庄园过来!”

  大量百姓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泾渭分明的集合在这里。这些百姓并不是移民,而是前来参加收割甘蔗,以及种植水稻的。

  自从几年前朝廷开拓大琉球岛之后,勋贵豪强们开始在大琉球岛上创建种植园,为了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每年收获的时候就会有不少勋贵会花钱请来大量百姓前来帮助收割。

  因为种植园中平时并不需要太多人,只有到了收割甘蔗的时候需要大量人力,于是勋贵豪强们就有了这种操作,在收获时候大量招人前来收割,然后再顺便种植,等完成后再把人送回去。

  这样不需要他们增加种植园中的人手,只需要花费一些小钱,就能够完成种植。

  大乾在琉球岛上的种植园规模在不断扩大,在第一年的时候,因为要开荒,种植园的规模只有十万亩左右,到了现在大琉球岛屿上的种植园规模已经超过三十万亩。

  船上大量百姓排队下船,然后跟著各家管事前往种植园,每年参与收割种植园的百姓超过三万人。大量百姓前来,种植园中的甘蔗也被快速收割,然后运送到岛屿上的城镇中进行二次加工。

  王赟当年在让勋贵准备种植园种植甘蔗的时候,就开始在岛屿上创建城镇,同时创建大型榨糖工坊。在压榨成甘蔗汁之后,这些甘蔗汁会进行熬煮,然后制作成蔗糖。

  因为工艺问题,这种蔗糖并不是白糖,而是红褐色。

  这样的红褐色蔗糖在大乾很受欢迎,当初一石蔗糖的价格一枚半御制银币,而伴随著大量蔗糖生产,价格降低了到了一枚御制银币两百铜币。

  大琉球岛屿一年出产大约三十万石蔗糖,原本皇室以为大量蔗糖出现后,会对蔗糖市场造成冲击,蔗糖价格也会大幅度降低。

  结果却并不像皇室想像的那样,他们低估了大乾上下对糖的喜好,毕竟整个大乾现在人口有七八千万人了。

  七八千万人一年消耗三十万石糖,一个人一年平均下来还分不到半斤。同时蔗糖也成了大乾商队的另一种重要商品,西域并不产蔗糖,蔗糖在西域很受欢迎,不仅仅是西域,在更西面的贵霜也很受欢迎。

  同样因为高额的利益,也让大琉球岛屿变得越发繁华。

  大乾,直隶,大梁府。

  王信正带著皇后以及朝廷重臣在大河边视察。

  一直以来大乾朝廷都很注重水利,每年都会划拨一笔专项资金,用来疏浚河道,修复河堤,治理水患。而大河是花费最多的。

  大河现在虽然还没有变成黄河,但是依旧经常发生水患,主要是大河在过了壶口之后,进入中原,水势变得平缓,水流平缓之后,就会有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抬升,只要一下大雨,就容易决堤。

  自从文帝开始,朝廷就对大河河套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严格治理。朝廷规定河套地区放牧数量限制,同时每年还有休牧期,对于黄土高原区域更是禁止百姓入山采樵。

  黄土高原区域的郡县采樵只能采集枯死树木或者拾取干枯树枝,为的就是保持水土。

  当年这条法令出台,朝廷上下一片反对,言其过于苛责,但是朝廷坚持,还是将这条法令通过了。而为了方便百姓生活,皇室开采了大量煤矿,以低价卖出,让百姓使用煤炭生火。

  煤炭因为比木柴更耐烧,同时朝廷推出的蜂窝煤和炉子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禁令下发二十多年后,黄土高原区域的郡县超过九成的百姓都已经不在使用木柴烧火了。朝廷封山,保持水土的政策推行的很不错。

  同时朝廷也在想办法将黄土高原上的人口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一直都在这里推行迁徙政策。

  朝廷用各种方式来治理大河水患,可以说已经卓有成效了,至少最近几年,大河已经没有大的决堤出现了。

  今年雨水量很大,大河之水滔滔,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汛情,王信因为担心大河决堤,从七月份就来到大河边,一直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了。

  负责治水的是他的弟弟王承,王承在治水一道上很有才能,现在是朝廷都水监监正,负责天下水利。有权利调动周围军队以及一切资源用来治水,位高权重,位列九卿。也正是如此,这个职位通常都是皇室子弟担任,其他人大多担任副手。

  治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治理大河,河水中泥沙严重淤积,需要大量人力清理。

  王信在大河边巡视了一个多月,汛期总算是要过去了,他也准备回神都洛阳。

  行营,中军大帐,王信带著皇后以及几个儿子正在吃饭。行军期间,伙食很简陋,一碗粟米粥,一碟咸菜,几个麦饼。王信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并不嫌弃这吃食简陋。

  实际上,大乾包括淮国历代国君都是很节俭的,喜欢吃美食,但简陋的食物也能对付。毕竟每一个皇帝都会隐姓埋名去军营中历练一段时间,或者去民间感受一番百姓疾苦。

  至于经历过这些,成长起来的皇帝才明白民间疾苦,不会说出何不肉糜这种话。

  王信吃的很香,旁边的几个皇子也没有什么意见,即便是不喜欢这些食物,但是所有的皇子皇孙也不敢有丝毫浪费。

  等到吃完了饭,王信这才下令行营返回洛阳。

第474章 分封扶桑 倭人牛马

  在大乾,治水卓著者,有很大机率进位丞相。这是从淮国时期继承来的传统。

  治水不仅仅是治水,还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指挥超过十万人进行劳作。能够成功完成的每一个都是经历过各种考验,完全可以担任丞相之位了。

  朝廷不仅在黄土高原区域推行水土保持,在西域同样如此。西域的环境更容易被破坏,因此在西域诸国形式稳定之后,同样开始推行保护植物,禁止砍伐树木,推动使用煤炭。

  现在西域很多国家都已经向凉国、魏国学习,使用煤炭、蜂窝煤了,树木砍伐明显减少了。

  至于西域诸国以后会不会因为环境变迁消失,那就不得而知了。

  扶桑。

  三千大乾水军刚刚将一只大军击溃,漫山遍野的倭人四散而逃,王赟率军,追著这些溃军,顺势将京都攻克。

  这个时期倭人,武器连青铜器都少的可怜,如何是大乾精锐的对手。这几年来,得到皇室全力支持,王赟水军实力提升飞快,到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三万。在分派各地港口之后,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将扶桑本岛南部占领。

  此时倭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分裂为很多小国,王赟很轻松就讲这些倭人击败了。

  因为水军实力有限,王赟并没有在扶桑占领大片土地,只是将南方靠海的地方占据下来。在完成了占领之后,王赟立刻就拿出一份地图,然后派人去地图上标注的位置寻找。

  石见银矿距离海并不算太远,这座银矿乃是一座巨大的富矿,甚至可以说是一座银山。

  在真实历史上,石见银山开采巅峰时期,一年能够开采出来两百吨白银,也就是四百万两白银。可以说除了南阳银矿外,大乾所有银矿加起来的产量都比不上它。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银矿一直开采了整整四百年,如此久的开采周期,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大乾现在不缺货物,商贸繁盛,天下承平,经济极为活跃。朝廷这些年来一直铸造银币,但是依旧不够用。

  现在大乾不说是神都洛阳了,五京随便一个一年就能缴税上百万枚御制银币。这么多州郡的赋税少的几十万枚,多的数百万枚御制银币。

  即便是朝廷有三分之二都是收取的实物,但是剩下三分之一想要换成银币都很难,绝大多数都是铜钱。

  御制银币一直都不够用,即便是朝廷开了南阳银监也是如此。

  米粮、布匹、铁器、糖、盐各种物资数不胜数,可银钱却不够用,以至于大型交易出现了契卖。

  契卖,简单来说就是将物资定下一个最小交易单位,然后讲一百个交易单位定位一份,书写契约、价格,然后用这份契约去和其他人交易。这种交易麻烦,必须要有足够强力的保人担保。对于商贸交易很不方便,却又不得不如此。

  那些从中原派遣而来的寻矿师们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就开始动身前往,并且还有三百士兵随行保护他们的安全,王赟还派人找了几个当地的向导,跟著他们一起前往。

  王赟在亲自给这些人践行之后,这才派他们前往。

  在安排完寻矿师之后,王赟在城中举办宴会。朝日城,这是王赟改的名字,至于原来的名字,众人根本不在意。

  朝日城城池狭小,放在中原顶多就是一个县城,但是在这扶桑已经算是一顶一的大城了。

  王赟端坐大堂,周围则是水军将领,以及一些官员,想要统治扶桑,王赟只能用大干的官员,只是那些官员寒窗苦读,又有几人愿意来此万里之外为官?因此只能尽力笼络一些人。

  王赟微微示意,立刻就有一队身穿华服的女子们鱼贯而入,这些女子正是倭人中那些贵族的女儿。为了笼络这些将领和官员,王赟特意从那些女子中挑选出来美貌,又对她们进行礼仪培训,这才拿出来准备送人。

  除了身量矮小了些,这些女子也都是美人。

  这一次攻占扶桑本岛南部,王赟可是搜罗了大量女子,这些女子可都是珍贵的生育资源。从中原向这里移民困难,想要长久的统治,那就只能自己声生了。

  王赟已经下令,从这些倭女中挑选美貌的,再进行培训教养,然后再将这些女子赏赐给麾下勇士为妻妾。到时候这些人就是大乾在这里统治的基础。

  至于说这些倭女愿不愿意,根本轮不到她们选择,作为胜利者的战利品,她们只能接受命运。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扶桑,女子几乎完全是男子的附属品,没有什么地位,并且这个时期倭人还处于城邦奴隶制度。

  没有礼义廉耻,极度羡强,女子被抢来抢去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面对大干的勇士,一个个乖顺的很。

  “诸君,这些美人都是孤王精挑细选的,看上哪个就自己选,乃是孤王给你们的赏赐,今日不醉不归!”

  听到王赟这么说,众人立刻眼睛发亮,纷纷向王赟拜倒大声说道:“臣等得大王提携,方能至此,今日又得大王看重厚赏,臣愿为大王镇守藩篱!”

  王赟哈哈大笑,让众人随意。

  王赟在宴请功臣,而下面的兵将们也在挑选自己的财富。大乾军规森严,即便是在扶桑作战,依旧不允许劫掠。城中倭人贵族们的家产田亩都已经被整理成册,让军中士卒挑选。那些倭人更是如同牛马一般等待挑选。

  此番立下战功的水军士卒们可以挑选庄园田亩,那些倭人就是他们的奴仆,这些奴仆若是被选中了,还能保住自己的家小,若是没有人选,那就是要被送去各地当农奴了。

  许三洋洋得意的穿著红袍,准备挑选战利品,这一次他身先士卒,连杀十三人,并且斩杀了大纛旗手,可谓是斩将夺旗,和五个同袍就杀散了两百人的倭人,可谓大功一件因此可以穿红袍挑选战利品。

  若是愿意留在扶桑,以后也算是县男爵了,以后再立下些战功,成为伯爵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扶桑岛可还大著哩。

第475章 夏君夷民

  扶桑本岛和中原不同,这里距离中原太远,交通不方便,乾人数量不足,只能采用邦周时期夏君夷民分封政策。

  当然这个分封政策是有限制的,他们不能扩张领地,必须响应皇室的征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限制,但是即便如此,这样一个封君也让那些水军士兵欣喜若狂。

  这已经代表著他们从普通士兵一跃成为实权贵族阶级。

首节 上一节 220/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