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67节

  等到淮国出兵截断楚军退路的时候,楚国根本不敢相信。

  淮国大军从穿过仲国,从蔡国北上,准备截断楚军退路,陈屹站在战车之上,旁边则是一名英气勃勃的男子一手持矛一手持盾护卫。

  这名男子叫庆忌,乃是淮国中有名的勇士,天生神力,自幼习武,能和耕牛角力。其原本是吴国公室,吴国被淮吞并之后,吴国公室就被迁居淮安。到了现在已经有百余年了。

  庆忌早就将自己视为淮人,而不是吴人。因为其勇猛无畏,天生神力,王谨就让他跟著陈屹学习领兵作战之法。

  同时跟随前来的还有不少淮国公室子弟,淮国在公室、公族子弟成年之后,会根据其天赋安排学习。

  通过这种学习,可以让这些公室、公族子弟快速成长起来。

  当然这种做法也并非没有弊端,毕竟刀剑无眼,既然上了战场,总会有意外发生,几乎每一代都有公室、公族子弟死在战场上的。

  淮国大军出征,然后突然出现在楚军身后,大军从郑国和宋国边界处将楚军粮道拦腰截断。

  等到楚国得到消息的时候,淮国已经筑起一座营寨。粮食断绝,楚军主帅子反脸色大变。

  子反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张口喷出一口鲜血,状若疯癫的说到:“淮国怎么会在那里!”

  淮国不是和中原诸侯是敌对关系吗?为何会来救宋国?

  即便是宋国和淮国同出殷商,可是宋国当年在牧野之战中直接投降。后来更是连武庚都死了,是微子启创建宋国,他们和淮国应该有仇啊!

  当年晋国伐淮,宋国可是出钱出粮出兵支持啊!

  淮国怎么可能不计前嫌来帮宋国?

  任凭他再怎么不愿意接受,淮国还是出兵了。

  在知道淮国断绝粮道之后,子反立刻就想要退兵,这个时候,他再也顾不上宋国即将投降,趁著军中还有粮草,大军直接原路回返。

  能够逃脱多少就逃脱多少,如果这些士卒全部死在这里,楚国刚刚称霸中原的大业瞬间就要崩塌。

  但是想要退兵是那么好退的?若是简单,也不会有剌王征东南而不复了。

  “淮国无耻,趁人不备偷袭于我!”子反悲愤万分。只是楚国觉得淮国卑鄙无耻,但是在几年之前,他们可是用同样的方法截断了晋国的退路。

  淮国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对了,晋国当初是怎么成功闯过我们和秦军的营寨的?”子反这个时候突然想到。

  “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子反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遍,不断说著什么。

  作为楚国大将,子反还是合格的,在被截断后路消息传过来之后,很快就稳住心神,并且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当即子反就带上楚军,不再围困宋国,立刻撤退。

  “楚国千秋霸业啊!”

  “数百年来无数先辈们开创基业,问鼎中原,终于在这一次实现了,可是淮国为何会出兵!”

  “难道我楚国真没有问鼎中原的天命吗?”

  子反脸色难看。要知道这一次是楚国自从创建起来,第一次称霸中原啊!

  楚军连夜撤退,大军一路疾行,很快就来到淮国营寨附近,子反按照当初郄克的做法,毁掉釜、烧掉营寨,全军饱食一顿,带著三天乾粮以决死之气准备冲阵。

  上一次郄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一战淮国自然也清楚,同时在淮国公室藏书中记录过这种战法。

  在看到楚军同样摆出决死之战的架势后,陈屹忍不住就笑出声来。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确很精彩,但是这一招不是谁都能学的!更何况此计策后患严重,若是不得士卒爱戴,将军身先士卒,士卒用命,上下一心,的确可以激发士卒决死之心,然后奋起反攻,才有成效。但是你有这个威望吗?”

  现在子反根本没有郄克在军中的那种威望,更何况,淮军营寨并没有挡住大道而是驻扎在两侧。”

  看到大路通常,刚刚还有决死之心的楚国将士,顿时心中升起一阵侥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逃出生天的道路啊。

  楚军进攻,淮军没有强势抵挡,而是大军在两侧进行的追杀。

  楚国大军没了决死之心后,只知道逃命。都以为自己可以逃出去。结果却是淮国衔尾追杀,楚军根本没有任何抵挡,死伤惨重。

第140章 孔子

  当有一条生路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哪怕这条生路再小,都会有人去争抢。哪怕他们明知道若是团结一致,成功突围的可能性更高。

  但是人的私心会让这一切化为乌有,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要自己逃命,甚至还有很多人会利用他人来为自己增加逃生的机率。

  因此在看到淮国让开一条通道后,整个楚国大军的决死之志就烟消云散了。

  子反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军的控制,楚国大军争先恐后的向缺口处冲去。淮国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剃刀,一层层的削去外皮。

  为了活命找机会,楚军自相踩踏而死的比死在淮国手中的还多。十万楚军溃逃者众,只有少数一部分贵族们带著自己的私兵还能勉强维持。

  看到这种情况,陈屹当即派遣淮军精锐对那些人进行攻击。庆忌率领淮国精锐从侧后方进攻,宛如一把利刃般,将楚国败军分割。

  那些结阵的楚军纷纷被淮军重点打击。这些人能够临危不乱,不用猜也知道是楚军之中的精锐。精锐可是比那些乱军重要多了,只要消灭这些精锐,楚国就算再征召十万大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楚军四散溃逃,死者无数,大量楚军士卒被斩杀,整片大地都被染红。

  子反面如死灰,然后冲周围的护卫说道:“如此惨败,我已无言再见王上,只能自杀殉国了,尔等各自散去吧,记著不要结阵,保全有用之身。”

  说完拔出利剑自刎而死。

  楚国十万大军死伤惨重,最后逃回楚国者不足一半。当楚王得到子反自杀谢罪,十万大军死伤惨重的时候,痛心道:“子反误我,千秋霸业毁于一旦也!”

  说完这句话,楚王当即就昏厥过去。

  楚王本来年纪已经不小了,此番刺激之下,当场大病一场。楚国御医费尽手段才将他救了过来,可即便如此也只能躺在床上。

  楚国刚刚兴起问鼎中原的霸业,就这么仓促的结束了。

  楚庄王二十三年冬,辗转病榻半年的楚王病逝。

  淮安,学宫。

  孔丘作为有名的学者,在听闻淮国学宫中保存了大量书籍之后,就动身前来游学。在翻看了淮国学宫之中的书籍之后,孔丘找到了自己的道,他认为天下纷乱,乃是礼乐崩坏所致。

  想要让天下恢复太平,重新兴盛,就需要重新创建礼乐。以前齐桓公曾经创建过一段时间,因此天下安定。

  只要天下人人都奉行礼,君主践行仁义王道,臣子忠诚,天下会不安定吗?

  因此孔丘开始在淮国学宫之中讲学,前来听讲的学子很多。认同他的道的人也多,因此孔丘名声大噪。

  王谨听说淮宫之中来了一名大贤,因此亲自前去学宫想要和其交流一番。

  “淮公,淮国是天下强国,想要长久兴盛,就必须要恪守礼乐。国君践行仁义,臣子践行忠,天下就能安定”孔丘在得知淮公亲自来听其讲道之后,很是高兴,将他所思的道认真的讲述了一遍。

  王谨听得连连点头,但是始终不发一言。

  等到孔丘讲述完毕之后,王谨这才说道:“先生之道,乃天下王道,请您留在学宫中,阐述您的王道,并将其记录下来,学宫会将其传承下去。”

  孔丘听了很是高兴,当即答应下来,要将他的道记录于册。同时向淮公询问,是否会推行王道。

  王谨笑了笑说道:“先生的王道的确是天下正道,只是现在还不完善,推行尚早。”

  然后让他好好编纂书籍,编好之后他会来看的,然后就离开了学宫。

  淮宫大殿之中,王骐有些好奇的问道:“君父,您似乎不打算推行孔先生的王道吧!”

  王谨笑著说道:“自然不打算推行!”

  “那是为什么?儿臣听其讲述的确很有道理啊?”王骐疑惑的问到。

  “因为不合时宜!”王谨淡淡道。

  “孤知道王道是一门好学问,如果能在天下间推广开来,的确可以兴盛,但是想要推行王道何其难也!”

  见到王骐还是有些不明白,王谨笑著说道:“按照孔先生所说,只有天下间人人都能够大公无私,道德高尚,王道才能推行天下,可是这天下间能够做到品德高尚,大公无私的人又有几人?”

  “世人多有自己的想法,人性偏私,王道如何推行?若是强行推行,最后却是满堂道德小人也。”

  “再比如现在,天下纷乱,若是我淮国推行王道,讲究仁义,别人可不会和我们讲仁义,到时候淮国因此遭受损失怎么办?”

  “此外,我淮国和邦周诸国终究不同,我淮国源自殷商,自淮文王立国到此已经三百余年,历代先辈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松,为何?”

  “因为只要我们放松了,懈怠了,淮国就会立刻跌入尘埃,邦周诸国都立刻就会扑上来撕咬!”

  “淮国是殷商遗族所建,邦周是武王克商所建,当初剌王东南不复,就是因为我淮国的原因,你觉得邦周诸国视我们如何?”

  “所以,齐、晋、楚、郑、卫、燕甚至秦国宋国,都能行王道,但是我们淮国却不行!”

  “君父,儿臣明白了!”王骐点点头。

  “若是想要推行王道,除非天下一统,然后在君王的意志下强行推动。”王谨笑著说道:“现在诸国纷争不断,天下战乱,如何推行王道?所以孤才说让孔先生在学宫之中著书。”

  “至于说他想要推行王道,只怕当今天下,没有一个国家会愿意,诸国的国君或许会有认同他的,但是却不会有人去推行!”

  王谨看的非常透彻,这种王道,在淮国公室的守藏室中也有一些记载。但是为何历代先君都没有推行,就是因为不合时宜。

  王道是有用学问,礼义廉耻应当被提倡,但不是现在。

  “君父,您不愿意推行王道,恐怕孔先生是不愿意在淮国久留的!”王骐说道。

  “不愿意留下就不愿意留下吧,记得将他所著的书籍抄录整理下来就好。”王谨笑著说道:“而且现在的孔先生还是很有理想的,等他在各国被打击一遍之后,自然就会回来!”

第141章 孔子问道老子

  孔丘在淮国学宫待了一年,将自己的道认真梳理了一遍,然后编纂成书册,交给王谨。

  在他想来,王谨了解过他的王道教化之后,定然会邀请他参与治国,并且会在淮国推行王道。

  可是让他失望的是,王谨虽然和他讨论过王道,但是却从来没有要在淮国推行王道的意思,更没有征召他为官。

  这让孔丘很是疑惑,于是趁著一次讨论的机会,孔丘就向王谨询问:“淮公既然推崇王道,为何不在淮国之中推行王道教化?”

  王谨笑著说道:“世人皆有私心,此时推行王道为时尚早也!”

  孔丘又问:“那何时可推行王道?”

  王谨道:“吾也不知。”

  孔丘大失所望,在他看来,淮公已经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国君,可是为何却不愿推行王道。

  于是他想要离开淮国,去寻找愿意接受自己学说,践行王道的君主。

  “仲尼先生,您是一位大贤,但是这个时代却不适合王道。没有君主会愿意推行王道,不如您继续待在学宫中完善您的学说?”

  孔丘拒绝了,他要游历各国。

  看到孔丘拒绝,王谨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让人准备了一辆马车。

  对于孔丘的离去,王谨并不看好,这个时代的战乱频繁,你推行王道,但是你的对手可不会跟你讲王道,一意孤行推行王道,最后只能是黯然收场。这个时代国君们更想要强兵之道。

首节 上一节 67/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