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42节

  不仅能够把楚国治理好,还能够保存自身。”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一定牢牢记住它们!”

  随后又询问老者姓名,老者转身就向外走去,有一声音传来:“一庶民耳!”

  孙叔敖对着老者和童子的身影恭敬地拜了三拜。

  “三祖父,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其他国家的人啊!”

  老者看着小童笑着说道:“你看到了农田中的那些人了吗?”

  “嗯,看到了!”

  “看到了城邑中的那些人了吗?”

  “看到了!”

  “看到了一路以来帮我们的那些人了吗?”

  “看到了!”

  “他们生活较之白国如何?”

  “虽然他们有的过得好,有的过得差,但是都不如白国。”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人吗?”

  “一样啊!都有一个头两只手两只脚,欸!和我也是一样的欸。”

  “对啊!都一样,都是庶民,这就是我们要帮助孙叔敖的原因啊,他有机会能让这些庶民生活过的好一些。”

  “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帮啊?”

  “呵呵,我们家才有多少人啊,这天下大得很哟!这还不说还有专门搞破坏的人嘞!好了我们继续赶路吧!”

  说着两人坐上了路边的一辆马车,旁边又窜出三个彪悍的壮汉保护着两人远去了。

  这边,孙叔敖一上任,就将息兵安民,除患兴利,发展生产,致富国民,的治国之策上书楚庄王,楚庄王看到后十分高兴,表示支持他的一切行动,不必有顾虑。

  在得到了楚王的背书后,孙叔敖便考制度,立军法,下膏泽,兴水利。他在淮河以南,淠河以东,察看了大片农田的旱涝情况;又沿淠水而上,爬山越岭,亲自勘测了来自大别山的水源。

  随后便在淮南一带,征集民力,疏沟开渠,洼地除涝,高地防旱。选定淠河之东、瓦埠湖之西的长方形地带,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布置工程、大规模围堤造陂,其中涉及到的面积周长120里许。

  工程完毕后出现了上引龙穴山、淠河之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号称灌田万顷。因当时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

  更难为可贵的是孙叔敖清风惠政,节衣缩食,理国安民,肋精图治,尤其是修造芍陂,竭尽其力,并耗尽了自己的家业。

  楚庄王十六年,白国一百七十三年

  春

  楚国再次兴兵攻打郑国,进军至栋地,打败了留守郑国的晋军,郑国见状连忙又与楚在辰陵结盟,表示要归附于楚国。

  楚军退兵后,郑国又转头与晋国求和说:与楚国结盟是不得已之举,身为姬姓诸侯肯定是支持晋国的。

  夏

  楚国攻打陈国,杀死了陈国大夫夏征舒。因为夏征舒害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王杀死了他。

  楚国攻破陈国后,准备将陈改成自己的一个县。楚国群臣都为此都来庆贺楚庄王,唯独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不来祝贺,反而一脸不高兴。

  楚庄王问他原因,申叔时回答说:“我听说,有一个牵牛的人因为走到别人家的田地里不小心踩坏别人的秧苗,田地的主人为了让他赔偿,因此就夺走了他的牛。我想请问这是对的吗?

  牵牛者走入别人家的田里踩坏了秧苗,的确不对,可是田地的主人却因此而夺走了人家的牛,这不是更过分吗?

  况且君上您是因为陈国内乱才率领诸侯们攻打它的,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攻打陈国,但却因贪图陈国土地而将其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的县,我想请问今后您还能如何号令天下呢!还有哪个诸侯会听您的命令呢?”

  楚庄王听后认为有道理,于是就恢复了陈国,同时重立陈国君主。

  小国生存之道,只有左右摇摆。自从郑桓公以后,郑国国力不断下降,以至于被其他大国超出太多,而郑国又处于周王朝的中心,使得它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要是郑国的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一点,也有机会像卫国一样,存活到最后,这不得不说是郑国的悲哀。

  ——《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第五十一章 庄王称霸

  楚庄王十七年,白国一百七十四年

  春

  经过孙叔敖两年的治理,楚国国力提升不少,粮仓满溢于地,兵甲光滑如镜。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郑国。

  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开往郑国的道路上,兵戈如林,战车滚滚,黄沙密布,空气中仿佛弥漫着锋利的金属,一吸进肺里,割得人生疼。面对如此大好时机与雄壮的军队,站在战车上的楚庄王感觉仿佛只要他想得到的东西,都唾手可得。

  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郑襄公一看这阵仗,吓得根本不敢出城迎战,楚军只得继续围困。围困了十七天之后,郑襄公准备求和,命人占卜,结果卦象显示不吉利;准备与楚军作战,卦象却显示吉利,于是郑襄公下定决心要和楚军决一死战。

  随后他向着郑军说:“我本来想要投降以保存郑国的百姓,于是占卜询问上天,可是上天说不可以,这样会让我们郑国亡国,于是我又问,据称拼死抵抗可以吗?上天说可以,这样有机会守住城池,保存社稷。

  所以,将士们,天要我们拼死守城,难道我们要违抗上天的命令吗?逆天而行是可以的吗?不,我们要顺天意,绝对不要退后半步啊!”

  楚庄王见都这么多天了,郑国还是不投降,于是命令楚军分成三部分,一部防守大营,一部休息准备替换,一部攻打城池,三个部分轮流。

  于是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城墙激战,楚军最终还是凭借兵力优势占领郑都的城墙,郑襄公见大势已去,只好袒胸露臂,亲自牵着羊向楚庄王请罪以求和,说:

  “我不能顺从天意,没能遵守信用好好侍奉您,使您带着愤怒来到敝邑,这是我的罪过啊,如此我又岂敢不一切听从您的命令?您想如何处理我就如何处理我,哪怕把我丢到遥远的海边,或是让我作为奴仆侍奉您,都由您来决定。

  不过如果您能承蒙顾念以前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为厉王、宣王、桓公、武公保留祭祀的地方,不灭亡他们的国家,让我们转而侍奉您,哪怕是作为楚国县,这也是对我们的恩惠啊,不仅如此,这也是我的愿望,但我又又不敢奢求这样希望。我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表露我心中的话,还请您能仔细考虑。”

  楚庄王见郑襄公的如此做派,准备同意他的请求,旁边的人说:“君上,不能答应他啊,已经得到了一个国家就不能再经行赦免,到嘴的肉难道还要丢弃吗?”

  楚庄王说:“他们的国君能够屈居人下,这一定能得到国人的信任以及合理的使用国人,这样的国家即使我们占领了下来,恐怕也是难以治理的,放还

  他们吧!”

  于是下令楚军后退三十里,允许郑国讲和,随后与郑襄公筑台会盟,定下郑国送质子良出到楚国为质,以及和楚国结盟的盟约。

  另一边,晋国派出军队准备救郑,途中听说郑、楚两国已经讲和,就是否继续与楚战的问题询问将领,晋军内部顿时就产生分岐。

  此时晋军分为三军,荀林父为中军将,先縠为中军佐。士会为上军将,郤克为上军佐。赵朔为下军将,栾书为下军佐。赵括、赵婴齐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任下军大夫。韩厥任司马。

  中军将荀林父认为楚国强大、稳定,不可与其相争,想要退兵。上军将士会同意荀林父的说法。

  而中军佐先縠却认为:“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于天下,在于军队的勇武和臣子们的尽力。如今失去诸侯,能说是尽力了吗?有了敌人却不去迎战,能说是有勇武吗?如果从咱们手中丢掉文公创造的霸业,那我还不如死去算了。”

  于是,先縠擅自率中军副将所属的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楚军。荀首认为先縠的做法太过于激进,到时候出了问题,他如何负责。

  而司马韩厥担心先縠孤军深入,建议荀林父率领其余军队渡河。荀林父同意了,下令晋军渡过黄河,不过只是停留在黄河对岸,没有再往前推进,因为现在晋军内部将领的意见还是很不统一,三军各行其事。

  此时,楚庄王已经北进至郔,打算饮马黄河即班师回国。听说晋军已渡过黄河,楚庄王本想马上撤兵,但这时大臣伍参主张迎战,孙叔敖立马出来反对,说:

  “我们去年攻入陈国,今年又攻入郑国,难道以后就没有战争了吗?交战后如果不能获胜,我们的损失会有多大啊!到时候就是吃了伍参的肉还不够抵罪呢!”

  伍参说:“如果作战得胜,那就是你孙叔没有谋略。如果不能获胜,我的肉也是落入晋军的手里,哪里轮得到你吃?”

  孙叔敖不想和他作无意义的争论,于是下令回车向南、倒转旌旗。

  伍参抓紧对楚庄王说:“晋国的中军将荀林父是新近委任的,他的号令一定不会施行的那么通畅。再一个,他的中军佐先縠,为人刚愎不仁,桀骜不驯,一定不肯听从荀林父命令。

  他们是三个统帅,想要专权行事而办不到。想要听从他们的所作所为,那么军中就没有上级,大军该听谁的命令呢?这一次,晋军必然失败。再说您以国君之尊避让别国的臣子,传扬出去,其他国家怎样看你呢?国家如何能受这等耻辱呢?”

  楚庄王听了后觉得难堪,就叫孙叔敖转过车辕向北进发,驻扎在管地等待晋军。晋军则驻扎在敖、鄗之间。楚军一方面派使者去与晋军议合,以麻痹晋军,并定下结盟日期,另一方面又派军将

  向晋军单车挑战,不断挑衅加以试探。

  楚国许伯驾驭战车,乐伯为车左,摄叔为车右。三人驾驶战车抵近晋军军营不断挑衅,晋国人无法忍受,派人追赶他们,许伯赶紧驾车往回跑,晋人追上后左右两角夹攻。

  乐伯左边射马,摄叔右边射人,使得两角不能接近,射到后来,箭囊中只剩下一支箭了。乐伯看见前面有麋鹿出现,于是一箭射中麋鹿的正背部。

  这时晋国的鲍癸正率人在后面追赶,乐伯让停下战车派摄叔拿着麋献给鲍癸说:“因为还没到打猎的时候,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送来,你们一路追我们辛苦了,此时正值饭食,谨以此献给您和您的随从当饭菜吧。”说完就驾车走了。

  晋人还想追击,鲍癸却阻止不让再追赶了说:“他们的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都是君子啊!杀害君子,天下不容啊!”

  晋国的魏锜之前要求担任公族大夫没有成功,于是他心中怀怒,一直想叫晋军吃败仗。而赵旃之前要求做卿,也没能得到,同时又对放走了楚国单车挑战的人而感到愤怒,请求带兵向楚挑战,没被允许。请求去召请楚人来会盟,允许了,于是与魏锜一起接受命令前往楚营。

  这时,郤克说:“这一对愤愤不平的家伙去了,我们不作准备,必定会吃败仗。”上军将士会认为有道理,于是派巩朔、韩穿率兵在敖山前设下七处伏兵,赵婴齐见状也派他的部下先在河边备下船只,以防不测,而先縠却不以为然。

  这边,赵旃和魏锜在夜间到达楚营,正待进入楚营时,就看见严阵以待的楚军,他们反应过来,连忙转头驾车就跑,楚庄王派人去追,随后下令全军出击,楚军昼夜不停,很快就靠近了晋军大营。

  晋军看到楚军来了,慌忙下列阵,孙叔敖见晋军立阵不稳,马上下令全军压上,楚军快速进军,战车飞驰,步兵急跑,掩袭晋军。

  荀林父被打得手足无措,立刻在军中击鼓说:“先渡河退回的有赏。”中军、下军抢着上船,而船上的人为了快点过河,不断砍杀想要扒船者的手指,于是船上被砍下的断指都可以用手捧起来了。

  最后晋军的中下两军损失惨重,而上军却在士会的先期准备,以及士会亲自断后下,得以全身而退。随后楚军进驻邲地,而晋军则连夜渡河回国。

  夜晚,黄昏时刻,黄河渡口,晋国的残兵败将使得整个渡口整整一夜吵闹不停,这一次大战使得晋国损失太大了,三军去其二。

  邲之战后,楚庄王推进到了在黄河边上,看着浩浩荡荡的黄河,楚庄王让将士们将马放出来喝点水。

  楚庄王十八年,白国一百七十五年

  楚庄王又率军进逼中原诸国,迫使郑国、许国归附,继而攻灭萧国,因为宋国帮助萧国,于是又攻宋国并使其与楚签订盟约。而晋国,经过邲之战后实力大损,已经维持不住晋国霸国的地位了,根本没有实力为这些国家帮忙。

  就这样,中原主要的几个小诸侯国都背弃了晋国转而向楚国寻求依附,于是楚庄王成为继晋文公之后的又一中原霸主。

第五十二章 楚王围宋,白氏出手

  楚庄王十八年,白国一百七十五年

  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目的是为了摆脱晋国的霸权。而后齐顷公为瓦解晋国东方的战略碉堡鲁国,加大对鲁国联络。

  此时鲁国三桓季孙、叔孙、孟孙夺得鲁国军政大权,分别与晋国卿大夫建立起较为牢固的跨国联盟。鲁宣公及东门氏认为应当在晋国霸业一片迷茫之时,积极联络齐国当权派以作为对抗三桓的资本。于是鲁宣公与齐顷公,一拍即合。

  楚庄王十九年,白国一百七十六年

  晋、楚争霸中原,争夺宋国是主要目标,宋之臣服与否,也是称霸的重要标志。昔日楚成王败于宋,齐桓公称霸中原;楚穆王屯田于宋国的孟诸,亦有实霸中原的标帜。

  故楚庄王平定群蛮百濮后,即于楚庄王六年,与晋争夺宋国,于北林大败晋军。第二年,楚国又命郑伐宋,战于大棘,宋军又败,宋被迫筑城。其后,楚庄王重点打击陈、郑,对宋暂置一旁,宋则坚定附晋。

  楚庄王为了彻底降服宋国,在邲之战后,把矛头指向了宋国。去年的攻宋只是教训性的,如今做好了准备但是苦于没有借口,这时伍参出主意说:

  “君上,不如派遣一个和宋国有怨的人去齐国聘问,经过宋国时不要向宋国借路,依照宋人的性格一定会扣留下来,甚至杀了他,如此,君上不就有出兵的借口了吗?”

  楚庄王听后有些犹豫,不过为了霸业还是狠心答应了下来,随后招来申舟,让他去齐国聘问,对他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又派遣公子冯去晋国聘问,也不向郑国借路。也借此试探郑国。

  申舟自知因为在孟诸之役中得罪了宋国,最后的下场一定不会好,于是说:“郑国人明白懂事,宋国人昏聩糊涂,去晋国的使者不会被伤害,但我我却一定会被杀死,可怜我的妻儿父母啊!这么早就没有丈夫阿父和儿子啊!”

  楚庄王说:“如果宋国真的杀了你,寡人一定会出兵去攻打他,以此为你报仇,另外你要有什么要求寡人一概同意。”

  申舟见此立马将自己的儿子申犀引见给楚庄王,然后郑重的对着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的楚庄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出行了。等申舟的身影远去后,楚庄王才敢睁开眼睛,复杂的看向门外,一口叹息声回荡在宫殿内。

  等到申舟到了宋国,宋国人果然拦住他不让通过。申舟见状立刻呵斥道:“让开,我是奉楚王之命出使齐国的使者,尔等蕞尔小国安敢阻挡大国使者的道路,还不快快让开,不然等我天兵一到,定叫尔等小国灰飞烟灭!”

  带头的宋国将领果然十分生气,不过有些忌惮楚国的实力,并没有下一步动作,只是愣愣的挡住申舟的去路。申舟见状冷笑着嘲讽道:

  “哼哼!既然惧怕我

  国的实力如何还不让开?难道是为了保护你们国家那点微不足道的遮羞纱吗?还不让开?尔等可曾听闻乖犬不挡道路?”

首节 上一节 42/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