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51节

  在这一年有神印的白氏子以身作则下,有许多人了解并赞同它,但是也有许多人不赞同,认为这套礼法太过于严苛,抑制了他的天性。

  于是在白府的推行很是不顺利,有许多天性放荡不羁的白氏子不愿意受到约束。为此白庭十分苦恼。

  这时白御提出,礼法的目的是为了融合家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如果因为礼法导致家族离心离德,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因此,这套礼法的设立应该是为了让大家有礼可循,让大家在不知道如何对待他人的情况下,不至于手足无措。

  所以不应该强制推行,只要不妨碍他人的行动,让他人感受到是尊重的,不一定要丝毫不差的遵循。

  此提议一出,很多人都同意了,于是很多人不再抵触学礼,反而主动去了解礼法,是为了更好的和其他人交流。

  于是一股学礼之风,从白府发散开来,礼法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虽然无礼之举不会有实质性的惩罚,但是只要有人听说你无礼,这个人也就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鄙夷唾弃。

  顺带着,礼法官也成为了一种荣誉,变为了礼法者,成为了白氏任命的白国礼法最好的人的头衔,要是有人想要学习最标准的礼,找礼法者,准没错。而白庭任命的第一个礼法者就是远在鲁国,自己的夫子孔子。

  礼法者的标志是一顶头冠,命名为礼冠,上面有名师打造的珠玉,冠面是上等的银丝编制,外面还用铜丝绣有古老的图文,正前方有一个用金丝绣的“礼”字,在礼冠

  的内壁还用金丝绣有头冠的名讳,同时还有白氏的特殊标记,防止作假。

  这一顶礼冠,价值不菲。因此礼法者,宁缺毋滥。

  这边,正在教学的孔子,收到了白庭送给自己的礼冠,在听清这顶礼冠所蕴含的意义时,孔子欣然接受了。

  而众弟子都认为夫子是全天下最懂礼,行礼最标准的人,所以都很开心,甚至有不少人看着这样精美价值不菲的头冠,再加上他的意义,都定为了终身的目标,下定决心自己也挣一顶。

  当孔子戴着这顶礼冠时,他发现众弟子的行为比以往都要规范得多,很多以前不注重礼的人,现在也重视了起来,他很高兴。而天下也渐渐流传起来礼冠的传说,大家都知道了,带有礼冠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鲁定公十二年,白国二百七十二年

  孔子为削弱三桓的实力,暗地里想要实行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但是在拆了两家后,最后一家察觉到了,于是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十三年,白国二百七十三年

  春,齐国送八十名女乐到鲁国。孔子当场提议拒绝接受,但是被季桓子接受了下来,很快全国君臣都迷恋上了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多次劝谏不得,在失望之余,和季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很快,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就此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十四年,白国二百七十四年

  听说卫国的卫公素来求贤若渴,因此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国的国政在卫灵公夫人南子的手上,

  而孔子想要出仕必须要去见南子。但是面见君夫人,于礼不合,孔子纠结多日,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去见了。

  孔子的弟子仲由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孔子最终感叹道:女子的心思我实在是琢磨不透啊!

  同年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起先卫灵公是非常尊重孔子的,还按照孔子在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于是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孔子不堪其扰,向弟子们说道: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因此孔子准备带弟子们离开卫国,去陈国。在去陈国的路上,孔子迷路了,走到了匡城。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之后又逃离了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可是在卫国所遭受的待遇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孔子还是决定离开卫国,正在讨论去向时。白师说话了:

  “夫子,您忘了白国了吗?我阿父还在白国等您啊!不如我们先去白国,也好见一见白国的政事,希望您提出一些意见。”

  孔子同意了。于是一行人又向北往白国去,经过重新恢复的白邑、槐邑、白关等一路来到了太原。

第六十三章 孔子入白,危机初显

  孔子一行人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仲由好奇的问白师:“你们白国的路这么难走吗?”

  白师无奈的说:“没办法,能在大山之中立下脚跟,创下这诺大的家业,已经是耗费了我白氏几百年的时间,几百年前这里没有路,出行靠翻山越岭,山中豺狼野兽漫山遍野,蛇虫鼠蚁数不胜数。

  往往十个人进来,只有三四个人活下来立下脚,这才逐渐的发展成为现在这個样子。”

  孔子也看着两边陡峭的山岩,脚下起伏不平的石板,感叹的说:“以前我错怪你们了,我想着白氏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救世济民,看到这个场景,也明白了啊!能将一片不毛之地,开发成一片熟地,你们白氏功德无量啊!”

  很快车队进了太原,走在不如曲阜繁华广大的太原,众人却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因为精神面貌。孔子问白师:“我观行走在路上的行人都是精神抖擞,不知道是有什么喜事吗?”

  白师说:“夫子,这都是正常的,经过几百年的教育,白国的学府遍地,在主要的乡邑,几乎人人都能识字,故而精神抖擞。”

  孔子看着街边的风貌点点头,只见太原的风景和中原不一样,中原的房屋多用黄泥,而太原房屋多是木房,且几乎都有房檐。此外路面都用石板铺垫,没有中原那种马车过后黄风飞扬的景象。

  更奇特的是路上十分干净,没有粪溺满地,问白师,白师回答:“因为白国重视医术,所以认为太过于肮脏不利于健康,更不利于观赏。”

  仲由看到身心清爽,不由的说:“真君子之邦啊!”

  这时路边有个学子看着孔子的礼冠恭敬地问道:“老者,您头上戴的是礼冠吗?”

  孔子看着一脸朝圣样子的学子,笑着点头说道:“正是!”

  学子很是激动,脸都涨个通红,说:“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礼冠,此生无憾,尊者,今后我必定遵守礼法,这是我对您的承诺。”

  说完后行了一个标准礼,就离开了。

  很快,礼冠出现在太原的消息传开了,看孔子的人也就更多了,将孔子等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仲由等人无奈,只好原地不动,想着这些人看完应该就回去了吧!

  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不仅没少,还越来越多了。好在这时白御到了。几个壮汉,在马车上齐声大喊道:“白公到,诸位请散开!”

  声音很快压过讨论声,人群自动给白公御分开了位置,白御的马车缓缓靠近,经过的百姓都自发的行对应各自身份的礼。

  孔子看着这个场景,也是心向往之,这不就是自己梦想的场景吗?天下各安其职,没想到在这里实现了。白御亲自下车向着孔子行礼说:“孔夫子啊!我们二十几年没见了吧!”

  孔丘回道:“是啊!当初我们秉烛夜谈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啊

  !”

  白御说:“我也是啊!”

  这时白庭也上前行礼道:“夫子!”又向孔门弟子行礼道:“各位师兄弟!”

  众人行礼完毕,白御邀请孔子同乘一辆马车,其他弟子则由白庭白师夫子招待。众人缓缓向白府走去。

  孔子在和白御聊了很久之后,白御说:“我知道你喜欢看书,所以我白氏的藏书阁任你挑选三本原本,只需要你给我们留一个抄本就好了,至于其他的抄录无算。”

  依照孔子爱书如命的性格,这是对他最好的招待,孔子欣然前往。

  到了藏书阁,孔子及其弟子终于知道为何叫阁了。只见一个九层的木楼,一半在外,一半在山体之中,仿佛一个从山体里伸出来的头颅。

  藏书阁有白罴卫守护,进去的人都需要交一块玉制的令牌,这是准入令,进入前需要登记姓名,住址,官职,身份。白庭将一块特制白玉令牌递给管理者,让孔子等人登记后,就带着他们进去了。

  一进门,就看到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因为挖空了山体,所以里面空间特别大,有一个足球场那样大,不过第一层有一半都是几案,这是为了让人方便抄录。

  白庭介绍道:“这第一层主要是文学作品,是我白氏几百年收录的优秀作品。二层是军事类的,比如兵书,阵法,历代兵制以及锻体之法等等。

  三层为商贾之书,四层为治政之书,五层为草木之书,六层为四医之书,七层为哲学之书,八层为百工之书,九层为史书。越往上,空间越小。

  现在,你们想要看什么就可以去看,但是要小心,别损坏了,最重要的是小心烛火,虽然每层都有三个看烛者,但也不可大意。”

  众弟子一听,得到孔子的同意后就作猢狲散,各自去找自己喜欢的楼层。

  接下来的几个月,孔门弟子就这样徜徉在书海之中,孔子也不例外。最后的几个月很多弟子都出来了,大多数人去白氏学府的思辨场和其他人辩论,这其中,最出众的就是端木赐,就没有辩得过他的。

  很快孔子也出来了,白御请求他在学府里讲课,孔子同意了,渐渐地,几乎整个白国的学子都来听孔子讲课,几乎到了万人空城。

  鲁定公十五年,白国二百七十五年

  鲁定公去世,他的儿子将继位,是为鲁哀公。

  孔子听说这个消息后,召集众弟子说:“定公薨逝,我准备回国。”

  有弟子说:“那我们还会回来吗?”

  孔子说:“不会再回来了。”

  仲由说:“夫子,这不就是你的梦想之国吗?为什么要离开呢?”

  孔子看着沉溺在一片欢乐的白国中的弟子们,他终于知道了白国为什么不愿意出山了,实在是太安逸了,将白氏先祖筚路蓝缕的苦难忘得差不多了。这是不好的征兆啊!

  孔子说:“你们还记得我的梦想

  吗?”

  端木赐说:“记得,夫子说要实现天下大同。”孔子又问:“那现在实现了吗?”

  端木赐有些迟疑,最后还是清醒了过来,说:“没有!”

  孔子说:“那你们为什么要停下脚步呢?”

  这一句话一出,顿时去许多弟子都清醒了过来,“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忘了此时天下还是礼崩乐坏啊!”

  很多弟子起身向孔子赔罪,但是也有一些说:“现在的白国不就是最接近大同的原景吗?舍弃最近的,去追求最远的,我不理解。”

  孔子看着这些执迷不悟的弟子,也是叹了口气,这白国真的是比天下任何国家都要危险啊!哪怕遇到匡地之围,弟子一个也没有动心,就这一趟白国之旅,就拉走了我三分之一的弟子啊!

  最后孔子坚定的说:“我已经决定了,明日启程回鲁国,愿意和我走的,现在就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出发,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只希望你们不要忘了保持美好的品德,做有用的人,只要你们还在坚持莪的主张和理想,你们就还是我的弟子。”

  说完转身就走。众弟子面面相觑,有的人甚至思想十分挣扎,出的满头都是大汗。这时仲由起身说:“反正夫子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端木赐,颜回,宰予等人都表示跟着夫子走,但还是有几十位弟子选择留了下来。

  第二天,孔子等人准备启程,这时,有三十几个孔子这段时间在白国收的弟子想要一起走,这其中有白师,有白师的胞弟,有苏氏等家臣子弟,有旁支白氏子弟,有白国的普通庶民。

  孔子同意了,看着走了几十个,来了三十几个,孔子也算是自我安慰了。跟孔子来白国的弟子有三百人,这次回鲁国,算上白国的弟子,只剩下两百个出头,其他的都想要留在白国。

  孔子叹了一口气,在白御的送别下,慢慢的向着鲁国而去。

  白御看着远去孔子车队的身影,想着孔子的告诫之语,对着白庭说:“你夫子说的对啊!我白氏迎来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啊!”

  白庭也是十分苦恼,问道:“那我们怎么办?依照夫子所说,就现在这种白氏内部人人不思进取的想法,若是遇到大事,白氏就危险了。”

  白御说:“走吧,回去开个议事会吧!”

  说完向着白府走去,白庭紧跟其后。

  一个月后,白府议事厅,几十个决定白国命运的人齐聚一堂。有白公白氏家主白御,世子少主白庭,还有全氏、苏氏、原氏族长,家宰,家将,民事堂、军事堂、家法堂、专研堂和监牢堂堂主,藏书阁阁主,影卫和白罴卫卫士长,支脉脉主,白氏学府府主,游侠令长。各个方面的负责人都恭敬地在席位上坐着。

  “诸位,白氏的危机来了啊!”

  在场的人都发出了疑问

  ,苏氏族长说:“家主,这天下虽然纷纷乱乱,但是却没有波及到我们啊!难道有大国要进攻我们了?”

  原氏族长冷笑道:“进攻我们又如何?虽然我白国人口少,但是凭借太行山的地形,来多少我灭多少。”

  其他的人都赞同原氏族长的话,顿时场面议论纷纷。“啪!”一个响亮的鞭子打在石板上“肃静!”这是临时抽调来维持秩序的监督官。

  众人都闭上了嘴,看向白御,白御见安静了,说:“不是外面的威胁,而是内部的威胁!”

  全氏族长“噌!”的一下站起来,说道:“有人叛乱?”

首节 上一节 51/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奉天兵变,逼老朱退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