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第22节

但。

不显的那般高高在上。

主位长案前。

诸葛亮和庞统听闻自家主公让他们继续观略舆图,不用管他的言语之后,当即不再理会刘备。

作为刘备的谋士智囊,他们有义务第一时间根据这张舆图分析出一条将来进军川蜀的最佳路线。

诸葛逸则没有选择那样做。

而是淡然的从铺陈着舆图的长案前离开,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座位上。

刘备将诸葛逸的行为看在眼中。

本以为诸葛逸会像自己两位谋佐那般俯身舆图前观察的他……

在见到诸葛逸坐回座位上后,没忍住笑着询问了一句。

“贤侄!”

“因何你不去多看几眼那西川舆图呢,莫非其不能引起你的兴趣?”

刘备朝前行走几步,来到了诸葛逸身前的长案边站定。

然后。

就见其径直席地而坐,与诸葛逸两目相对。

诸葛逸望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刘备,诧异之余忙不迭的起身说道:“回皇叔,侄儿之所以……”

诸葛逸的话未说完,就已经被刘备抬手打断。

“贤侄,叫什么皇叔,凭白显得生分!”

“这里没有旁人,你直接唤我为伯父便是。”

“以后除却行军打仗之外,只要你我身边没有外人,皆以此称呼。”

刘备纠正了一番诸葛逸对他的称谓之后,他抬起的右手微微下压,示意诸葛逸坐下说话。

诸葛逸只得遵照刘备所说照做。

坐回原位后,诸葛逸看着等候聆听自己回复的刘备,他在心中斟酌了一番后开口道:“回伯父!”

“侄儿之所以没有继续观看舆图,是因为……”

诸葛逸语气一顿,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我已经将其全部记在脑海之中。”

“既已记入脑海,又何必多此多观呢。”

诸葛逸的回答自信至极,却是令刘备听的面露惊讶之色。

“过目不忘之能?”

“贤侄果真好本事!”

“但。”

“口说无凭,叔父可不能尽信你之言,当考考你才是。”

刘备说话间稍作思量,然后根据此前自己观察舆图时所记住的一些内容,对诸葛逸提问道:“贤侄,那你就说说汉中,广汉,犍为,巴郡,蜀郡,牂牁,这西川六郡的治所在哪吧?”

问完之后,刘备就好整以暇的看着诸葛逸。

他想看看自己这位贤侄是否真的如其自己所言的那般,生来就有过目不忘之能。

然而。

不等刘备这个念头消失,诸葛逸的声音已然响起。

“回伯父!”

“这六郡的治所分别是南郑,广汉,武阳,江州,成都,故且兰。”

诸葛逸回答的掷地有声,过程中浑然没有一丝迟疑。

对面。

刘备见到诸葛逸想也不想的脱口而答,其便知道:

无需自己对结果进行求证,自己这位侄儿的回答必然是分毫不差。

这点看人的眼光,刘备自认还是有的。

“啪啪啪!”

刘备鼓掌称赞。

“诸葛贤侄,果真有过目不忘之能矣。”

“若是今日酒宴上你所见到的那个张永年知晓你跟他有同样的本事,不知得多高兴。”

话落。

刘备心血来潮的补了一句。

“贤侄,不知可有表字?”.

第二十六章 昭烈赐字,诸葛逸,字伯治,诸葛伯治!!!

诸葛逸愕然的看了一眼刘备。

他没想到这位汉昭烈帝的四维跳度有如此之大。

前一秒还在考校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结果,下一秒就问了一句自己是否有表字。

虽然不解其意,但诸葛逸面上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出了回应。

“未有!”

“侄儿今岁不过一十二,未至成年,遂不曾有表字。”

真实原因诸葛逸没说。

刘备既然有此之问,便说明他欲要赐字给自己。

他诸葛逸如果说了真实原因,反倒只会令刘备下不得台来。

刘备闻声,霎时间开怀不已。

“哈哈,贤侄虽然自言十二,但备观汝言谈举止,可不像是一个十二岁少年郎。”

“不知……”

“汝可愿意让我给汝起个表字?”

面对刘备所问,诸葛逸自然是愿意的。

因为这显露出的是刘备这位大汉皇叔对他这位后辈的关爱和亲近。

甚至。

将来随着刘备势力的不断壮大,凭着这层关系,诸葛逸在跻身高位的过程中将会畅通无阻。

然而,即便有诸多利处……

诸葛逸依旧没有急着立时应下。

而是不着痕迹的看了眼远处主位长案前的诸葛亮。

是否接受刘备的赐字,不是他能应下的。

具体的。

还要看诸葛亮这位父亲的态度。

刘备察觉到了诸葛逸的小动作。

他顺着目光望去,顿时明白了诸葛逸的……为难。

他看向诸葛亮说道:“孔明,我对你诸葛家这位麒麟儿甚是喜欢,不知可否给他起个字?”

刘备保留了对于诸葛亮的尊重。

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公,而毫不顾忌诸葛亮的感受。

“主公大可赐字便是。”

“亮之犬子能得主公赐字,是他的福气。”

将舆图看的差不多的诸葛亮将目光收回,踱步来到了刘备和诸葛逸的身边。

庞统也是差不多。

他在将展开的图卷帛书收好之后,也凑上前准备听听自家主公会给诸葛逸起甚表字。

见状,刘备在环顾了三人一眼之后,细细思量了起来。

观其神色。

甚至比方才对张松说出那句“君不负备,备此生定不负君”的承诺时,还要凝重三分。

对此,诸葛逸并不觉的奇怪。

因为古人对于名和字极其看重。

无论是取名,还是取字,皆是有着特定的规则和讲究。

民间更是素有“名以正体,自以表德”之说。

通俗来讲便是:名是用来区分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

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相同。

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却也在无形间形成一种互补和延伸。

以他今日见过的张三爷为例。

张飞,张翼德几个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翅膀震动而造就的功德。)

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既“居易”是因,“乐天”是果。

首节 上一节 22/3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