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61节

  宋仁宗于是下令让御史彻查。

  查案的结果让王曾大跌眼镜,第一,那个叫王继明的秦州知州并没有行贿。

  第二,吕夷简的确经手过3000贯钱,但那是吕夷简自己的,只是经过他人之算捐给家乡修建学馆而已。

  最后王曾被罢相了。

  李迪的情况如出一辙,吕夷简也给李迪下了套,让李迪以为他结交了荆王。

  御史一查,结果发现子虚乌有,于是李迪被罢相。

  老家伙阴险得很啊。

  推书:《乱世书》:仗剑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少年肩扛长刀,腰间挂酒,大步前行,心中的江湖却隐约难见。

  乱世书中翻一页,江湖夜雨数十年。

  蓦然回首,已劈碎了人间。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九章 解试第七

  汴梁秋闱在八月,放榜在十月。

  经历了大概十多天的晚秋到初冬的温度回暖之后,到了十月上旬,气温便开始骤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吹过辽国的上京道大草原,抚过西夏的银川兴庆府,一路穿州过省,进入了大宋凤翔路,最终抵达河北,停在了汴梁。

  今日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却没有阻止得了学子们的热情。

  大宋每两年有十多万甚至二十万人考解试,录取率基本在13之间,也就是两年时间出几千名举人,之后再在这些举人里,录取一百多名进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代的举人其实就是明清时期的穷秀才,只有中了进士才像明清时期中举那样让人欣喜。没中进士之前,举人跟普通百姓之间没什么区别。

  但即便如此,对于诸多学子们来说,也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中举是科举的第一步,只有中举之后,才能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士出发。所以中举是门槛,没有跨过这个门槛,那他们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

  汴梁人多,参考的人成千上万,录取率也相对要高一点,一次性可能有那么三四百人上榜,因此来看榜的人非常多。

  百姓们倒是习以为常,除了最新一期的报纸有在说这件事以外,大部分百姓都没怎么关注。

  此刻礼院外已是人山人海。

  “别挤别挤,明日报纸上都有你们的名单,急什么。”

  “那你怎么还往里挤?”

  礼部院落外,秋风萧瑟,原本应该没什么人的街道上此时却乌压压涌来一支庞大的队伍,附近的茶肆、酒楼、客栈几乎都住满了学子。

  宋彩也坐在茶肆当中,与他一起的还有十多个伙伴,占了两张桌子。

  其中一人长相虽与宋人差别不大,可身高却颇为矮小,只有五尺多一点点,也就是一米六左右,跟旁边基本都是一米七以上的宋人有很大区别。

  “哟,张兄,今日伱也来看榜吗?”

  “是啊,都来瞧瞧。”

  诸多学子们都挤在榜下观望形势,除了学子们外,还有一些商贩聚集,大肆售卖着状元食物、茶叶、香囊之类的东西。

  “早点知道早点心里安生点嘛。”

  “王兄,以你之才,必定是榜上有名了。”

  “哪里哪里,不如卓兄!”

  “宋兄,前年看你出榜的时候,心急如焚,恨不得伸长了脖子去瞧,怎么今年出榜了,反倒是不急了。”

  “前年宋兄考的是《春秋》,今年考的是《孝经》,若无意外必定上榜,要我,我也不急。”

  “哈哈哈哈哈。”

  偶尔也能见到几抹红色倩影,或从两侧酒楼上探出头观望,或在远处站立,好奇地打量着士子们。

  榜下捉婿便出现于宋代,但很少出现在解试,都是在进士试的时候去捉,所以站在这里的女子要么是陪着家人来看榜,要么是好奇来围观一下他们。

  旁边茶肆内,宋彩等人没有急着去挤,能中举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看到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自然也只能黯然离开,很快人会散去。

  另外一名士子还是颇为紧张,不时探头去看。

  宋彩笑道:“张兄,连人家粟兄都不急,你又急什么?”

  他说的粟兄就是大保健三郎,汉名叫粟健。

  众人大笑了起来,考《孝经》在读书人圈子里,确实谈不上有多光荣。

  宋彩含笑道:“你们也不用打趣我,我的能耐我知道,大抵是考不上进士了,但好歹考个举人,让爹娘心里有个藉慰。”

  “还是宋兄洒脱。”

  晁姓来源于阿倍仲麻吕,苏姓来源于隋炀帝时期的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粟姓来源于玄宗时期的遣唐使粟田真人。

  粟田真人是大保健三郎故乡出云国出身,因此出云国来宋朝的日本人,往往就取名为粟某。

  听到宋彩的话,较为矮小的粟健忙不迭说道:“诸位都是大才,必定是榜上有名,我自知考不上,因而这才以平常心处之。”

  唐宋时期外国人也是可以考科举的,甚至有很多高丽人、日本人、大理人在宋朝为官。

  比如宋太宗淳化三年,高丽国的宾贡进士就达40人之多。较为出名的外国科举入仕的官员有阿倍仲麻吕、金行成、康戬等。

  大保健三郎一家就是长期生活在汴梁的日本商人,由于仰慕汉人文化,同时为了融入当地汉人群体,便也取了汉名,主要有晁、苏、粟等几个姓氏。

  一来是当时日本人比较自卑,来到唐宋之后,都低调行事,甚至还有度种的事情发生。

  二来他是外国人,读书人都自视甚高,有点瞧不起倭人。

  所以在粟健自己自卑少言寡语,以及周围人都瞧不起他的情况下,在他们群体里地位比较低。

  “粟兄还是不要妄自菲薄,我看你必定能登科上榜。”

  宋彩笑着说了一句。

  周围人比较纳闷,粟健在他们这个群体里一直是边缘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礼部出来几个穿着绿色袍服的官员,将名单贴在了门口的告示牌上。

  等名单贴上去,告示牌瞬间就被人围满,纷纷挤了过来。

  不过牌子周围有礼部吏员维持秩序,不准他们靠近,只能在一丈外观看,并且左右两侧加上礼部四门,总共有十六个告示牌,倒不至于出现人踩人的现象。

  但最近不知道什么情况,这个小群体的中心人物宋彩总是和粟健搭话,关系也日益甚好,难道粟健真有什么大才得宋彩看重?

  几个人正说话间,礼院外忽然就传出一声:“放榜了,放榜了!”

  顷刻间前面人潮更加汹涌。

  旁边来看热闹的人早就见怪不怪,有人说道:“看来今年又是不知道多少士子没有考中。”

  “汴梁考生数千近万人,可每次只录取那么几百人,自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是啊,就连柳三变这般大才,也是考了数十年才一朝中进士,而且还只是第三等的进士及第,更别说旁人。”

  仅仅是片刻之后,礼院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原本许多士子或兴致高昂、或忐忑不安、或面色平静,榜单下来,顷刻间就变了颜色。

  有人嚎啕大哭,哀声说道:“又没中”。有人兴高采烈:“中了,我中了。”。还有人面如死灰,整个人像是失了魂一样。

  场上一片混乱。

  多年努力功亏一篑,比之高考落榜,没有考到理想中的大学还要痛哭,发疯者不知凡几。

  高考落榜,即便没考上重点,还有一本二本,甚至专科可以读。

  可科举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中就是没有中,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这还只是解试啊。”

  有人叹道。

  能中的毕竟只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放榜就意味着被判死刑。

  却也改变不了那时候的读书人数以百万计,可真正能够考上的,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也不过是蹉跎一生。

  很快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礼院外的公告牌下看的人越来越少,人群渐渐散去。

  附近坐着的有钱人早就花钱买了人进去抄榜,宋彩他们有这份钱,但不太想花,等过了将近半个时辰,人少了些,总算是起来靠近过去。

  从某种角度来看,有人说古代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门阀的垄断,让寒门子弟有了上升通道。

  但至少在宋代,科举也只是少数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而已。

  即便当时朝堂高官95以上都是进士,到南宋甚至满朝皆是读书人,100都是进士出身。

  就看到榜单末尾倒数第三个,宋彩的名字正入眼帘,他立即激动起来,说道:“我居然中了。”

  旁边友人酸溜溜地道:“《孝经》确实容易中,早知道我也先治《孝经》了。”

  “张兄也中了。”

  一路上有人沮丧,有人痛哭,有人面无表情,只有极少数的人展露出喜色。

  仅仅只是解试这一关,每年要刷掉十万人以上,等到来年三月春闱的时候,算上往年举人,又要刷掉几万举人,挑选那么一百多个进士。

  宋彩等人来到牌下,立即伸长了脖子去寻找。几个人都很自知之明地没有第一时间从上往下看,而是从榜尾开始向上寻。

  汴梁有结社风气,很多士子之间也组成诗词社、文章社之类,不少读书人社团全军覆没,惨不忍睹。

  他们这个小社团却中了三个,在汴梁怕是名气大涨。

  虽然举人还是没什么卵用。

  “王兄中了,恭喜恭喜。”

  当下几个人陆陆续续看到名字,都是大喜过望。

  他们这群人总共十二个,就中了三个,虽然只有三个,可已经很了不起。

  粟健心中不免失落。

  不过他本来就是倭人,又不像大宋读书人这样浸淫几十年,中举概率不大,倒也能放开心,因此倒是无妨。

首节 上一节 161/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