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77节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至少五百年内,大宋各地都会风调雨顺?”

  王曾睁大了眼睛。

  “想多了。”

  赵骏白了他一眼道:“该有的天灾还是会有,只是北方气候没那么冷,北方的农作物产量不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而已。”

  蔡齐抚须说道:“那这样的话,是否就说明河北、陕西等地方,又能够继续耕作了?”

  “是的。”

  赵骏点点头:“只要解决了西夏和辽国的威胁,陕西与河北将慢慢恢复。”

  现在大宋的情况是,由于关中地区在唐朝开垦过度,导致关中地区接近荒芜,人口非常少。

  河北由于跟辽国离得太近,人口大量南下迁移,地方上以军屯为主。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整个陕西加半个甘肃的秦凤路、永兴军路两个路加起来,人口才八百多万,且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关中盆地人数不多。

  河北两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加起来,也不过六百多万。

  而在唐朝时期,河北有一千多万人。

  反观江浙地区,人口已经突破了两千万。河南、京畿、湖广以及四川人口都在千万以上,黄河以南显然已经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区。

  这里面有两个主观原因,一是西夏与辽国边境,民众南迁。二是第三次小冰河时期,北方农作物产量下降。

  但宋初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所以要是能解决西夏和辽国的威胁,河北与关中就能够重新修建水利,也不是不能重新开垦出来。

  听到赵骏的话,王曾沉吟道:“若是能重新开垦关中与河北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同样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就意味着棉花可以种植了吗?”

  王随也问道。

  “是的。”

  赵骏点点头:“不过还是应该先适应为主。”

  吕夷简纳闷道:“为何?”

  “之前不是还没有适应黄河流域的种植吗?说明种植也需要一步步来,虽然从南北朝我们就尝试种植,但直到元明时期才推广,也有一定原因的。”

  “伱的意思是,你之前说过的本土化适应过程?”

  “是的。”

  “那应该要怎么做?”

  “棉花种子到了以后,送到广州、海南等地进行试种,再进行全路推广,这个过程可能要几年时间。”

  赵骏想了想道:“广州海南等地本来就是亚热带地区,水量丰富,土地资源肥沃,但只要能在那里试验成功,就说明棉花可以在南方生根发芽,等北方气候回暖到一定程度,慢慢地把棉花由南向北传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样会不会挤占农田的种植?”

  吕夷简皱起眉头道。

  要是棉花在南方广泛种植的话,那对南方的农作物显然会是一种冲击。

  因为刚才也说了,如今南方是人口主要聚集区。

  而宋朝之所以能够维持统治,就是南方产生了占城稻农业革命,让南方的粮食产量巨额暴增,从而南粮北输,通过运河送到汴梁,再运到河北与陕西去。

  要是棉花在南方广泛推广的话,吕夷简担心会造成棉花挤占农田种植,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赵骏毫不犹豫地道:“会,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南方江浙地区是主要产粮区,那里素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由于明朝朝廷被忽悠得禁海,南方士绅却暗地里出海做生意,他们就需要经济作物,比如桑、麻、绵来制作丝绸、麻布以及棉衣对外销售。就大量用农田改桑麻绵田,以产生经济效应,造成全国性粮食短缺,也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伏笔。”

  “那你还在南方推广?”

  吕夷简不解道。

  赵骏看着他说道:“你难道会因为吃饭吃得太饱撑死而放弃吃饭吗?粮食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大地主阶级囤积粮食,以达到低买高卖的目的。并不是说宋朝缺粮,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生产力继续提升,让粮食产量高额增长,一部分农田变为棉花田也是合理的事情。”

  “但现在生产力并没有提升,大地主囤积粮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该怎么办?”

  吕夷简皱起眉头。

  “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种植,实验成功之后,在不允许农田改棉花田的情况下大幅度推广就行。”

  赵骏说道:“棉花不是很挑地,又不像水稻那样需要用水田持续保持水量。山坡野地,只要常浇水,保持日照就能产棉花。以后生产力上来,粮食种类丰富,不缺粮食,也不是不能多种经济作物。”

  “原来如此。”

  吕夷简想了想,就扭过头对王曾说道:“广东路转运使曾麟好像是你的门生吧。”

  王曾微点下颌道:“天禧元年,我被王钦若陷害,罢为礼部侍郎,当年主持了会试,他确实是被我钦点的三甲进士,一晃竟都已经二十年过去了。”

  “老王,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赵骏说道。

  王曾白了眼吕夷简,得,又加了份差事。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

  商议了棉花种植先在岭南海南等地试点推广之后,大家又继续进行今天的政务处理。

  目前大宋整体改革还是没有进行,不过由于明年赵骏打算进行一定范围的官制改革,所以眼下官场上还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首先是多了一些新部门,其次是官场上已经传出了风声,说明年一些部门要进行分组重建。

  在新部门上,统计司、火器司、创造局、交子部、地质部等几个部门已经组建得差不多,特别是统计司以及火器司,都已经运作了起来。

  创造局按照赵骏的本意其实是希望能成为科学研究院,集合各方面人才,进行科研发展。

  不过目前来看难度还是比较大,估计得几百年后才能成为科学院。

  现在就权当知识产权局。

  报纸已经在汴梁各地刊登了鼓励发明创造的新闻,只要发明创造有利,那么就能够得到创造局的奖励。

  一时间大宋的发明家们闻风而动,纷纷开始了发明创造活动。

  高纯度的火药出现之后,火器司开始将新火药用于原来发明的火器当中,威力成倍提升。

  吕夷简等宰相也视察过火器司,对火药造成的巨大威力表示非常满意,成批量的手榴弹正在制造。

  地质部也已经组建,上百名官员成立了左右二曹六案。

  左曹主要负责地质勘探,有资料储存案,矿产探勘案以及矿石研究案。右曹负责环境保护,主要是水文地质案、工程地质案以及环境地质调查案。

  别看在古代提环境保护显得很愚蠢,实际上赵匡和赵光义时期,就对黄河上游开展过环境保护,种植树木想减缓黄河泛滥。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环境保护都很有必要。

  特别是即将三易回河的时候。

  地质部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沿河调查黄河的情况,一边继续赵匡赵光义时代的政策在黄河上游种植树木,一边调查下游泛滥成灾的可能。

  这样是为了做好治理准备,以避免十二年后黄河改道的事情发生。

  除此之外,地质局也已经开始组织船队和人员,出海寻找美洲的计划进入了筹备阶段,预计两三年后就能出发。

  交子部就不用多说,大概也是明年开始,在全国主要商业城市开始推广交子业务。

  毕竟如今只以汴梁和成都铺设交子,能撬动的金钱还是太少。

  如果在全国所有商业城市开设交子铺,兴许要不了多久,交子铺内的存款就可能超过几千万贯。

  只要日本的白银能够流入国内,以白银做锚定物,兴许未来交子铺全面开放,面向全大宋百姓,存款能变成几亿贯甚至几十亿上百亿贯都说不准。

  新部门的组建自然引来了朝堂上官员的注意力,但罕见地无人反对。

  因为这并不涉及到自身利益。

  事实上,赵骏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引起像范仲淹庆历新政那样,整个朝堂九成以上官员都反对他的情况。

  原因在于他并未触及到那些官员的核心利益,既官员会被淘汰、裁撤的可能。

  庆历新政主打的就是吏治,门荫入仕的会被严格要求,干得不好就会被淘汰,这对于人浮于事,又有门荫入仕的宋代冗官们来说,那自然是灭顶之灾。

  所以他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不允许庆历新政地推动。

  而赵骏干的事情只能算是触及到了部分官员的利益,比如皇城司的建立,是触及到了大理寺、开封府以及刑部的权力。

  上任政制院,只能说程序不太合规,被御史们弹劾,但也不至于让百官们感觉到有什么威胁。

  不是人人都是贪官污吏,也不是人人都莫名其妙会在自己未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而盲目树敌,包括刘元瑜敌视赵骏,赵允让来试探赵骏,都有他们各自的理由。

  比如刘元瑜是因为干了违法的事情,害怕被皇城司查出来。赵允让是觉得赵骏姓赵,又在政制院这个重要位置,担心对他的儿子地位有影响。

  其余人没那么蠢到在皇帝和宰相同时支持一个人的时候,跳出来给自己找不自在,那属实是没有必要。

  不过官场改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些影响,所以这些天朝内有不少议论的声音。只是目前还只是放出风声,并未实际进行改制,因此倒还没有造成太大波澜。

  午后在政制院吃了御膳房送来的中餐,赵骏就照例去了后苑给孩子们上课,到下午时分,众人又重新聚集在观稼殿,开始今日课程。

  由于即将进入十一月,从阳历来说,都快十二月份了,天气变冷,大家就都不在屋外,而是改到了屋内。

  观稼殿内早就点上了香炭,温暖如春。

  赵祯脸色略微红润地坐在椅子上,春光满面道:“诸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哦?”

  众人见到赵祯面上有喜,吕夷简好奇道:“官家,有什么好消息?”

  赵祯笑道:“皇后及张美人怀上了。”

  他嘴里的张美人并非邓州观察使张守瑛的女儿,这个张美人天圣六年就病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不是后来的温成张皇后,现在的张皇后才13岁。

  赵祯后宫历史上总共有四个张氏,其余妃嫔要么还未娶,要么娶了的年龄还非常小。

  比如苗御侍,既后来的苗贵妃,现在才14岁。俞御侍,后来的俞德妃,现在才15岁。杨美人,后来的杨德妃,如今17岁。

  整个后宫里,年满十八岁以上的只有一个19岁的曹皇后,以及另外一个张美人21岁。

首节 上一节 177/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