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29节

  而后世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普遍一亩产稻五百公斤以上,超级杂交稻能达到亩产一千公斤。

  因此后世一亩产粮,至少是宋代的三倍,双方生产力差距,显而易见有多大。

  这还是产粮比较高的南方。

  若是北方,一亩产粮基本在二石左右,约六亿亩耕地,要养活全国近亿的人口,还要准备打仗,底层百姓的生存压力就非常艰难。

  而且很多百姓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都是成为地主的佃户、长工,一旦灾荒年月,饥饿横行,是最真实的写照。

  赵骏这一路看的就是这民间疾苦,处理那些贪官污吏,便算是在为将来改变这一切,做点前期铺垫。

  五月二十六日,赵骏抵达了真州。

  杨告走的是水路,那前任霍丘县令在四川任职,淮南派出去的人拿着赵骏的手令,在成都府路将人抓获,随后坐船顺长江往江浙去。

  原本应该是到舒州就行,再走陆路过怀宁进寿州。不过赵骏已经到了江浙,那就只能继续前进,到真州等他。

  淮南东路真州码头,当赵骏的船只到达的时候,转运使蒋堂率领着诸多官吏前来迎接。

  这段时间赵骏奔波也颇为疲惫,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番,不过他还是婉拒了蒋堂设宴,在杨告的带领下,一路去了真州转运使衙门,去见一见那位前任霍丘县令。

  从三月份赵骏察觉淮南贪腐案的存在,到如今五月下旬,两个多月的时间,这起大案总算是有了眉目,抓住了一个关键人物。

  虽然黄惟估计也被逮了起来,不过他在北方,离得太远,消息没办法第一时间送达。

  因此赵骏迫切希望从前任霍丘县令嘴里知道所有犯官。

  牢房内,审问间,赵骏坐在桌案后,旁边左右分别是淮南西路发运使杨告,淮南东路转运使蒋堂。

  其余江大郎、黄三郎等侍卫首领两侧护佑,诸多禁军站在期间,声势颇大。

  房间较为阴暗,只有赵骏身后的墙上高处有一间小窗。

  窗口阳光照进来,当那位前任霍丘王县令被带进来的时候,首先就被这阳光刺到了眼睛,有些睁不开。

  等片刻后才适应下来,看到了坐在他正面桌案后,目光正严肃看着他的一张年轻的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早就听说知院年龄不大,只有二十出头,现在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王县令手里被戴着镣铐,押到赵骏面前,四下扫视之后,向赵骏略带着惶恐的神色向拱手行礼道:“罪官王应时,见过知院。”

  “嗯。”

  赵骏看着他,沉声说道:“王应时,知道为什么抓你吧。”

  “唉。”

  王应时叹了口气道:“罪官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了,晚上做梦的时候,都能听见霍丘百姓们饿死的哀嚎啊。”

  “听起来你还算有点良知,可寿州境内,就你霍丘县死的人最多,伱还能有一丝惭愧?”

  赵骏严厉地看着他。

  淮南大旱,淮南西路、淮南东路都受到波及影响。

  史料记载,死者数万。

  具体多少人却没有统计,可光一个霍丘县就死了近两万人,家家户户挂素缟,这样的罪孽,王应时要是真有良知,也不至于灾情这般严重了。

  王应时苦笑道:“知院高高在上,又怎么懂我等这样的下级官吏的难处。若是当时不答应黄惟和孙沔,罪官怕是早就被降到偏远地区,当一个闲散官职了。”

  “所以你为了保住你的官位,奉承你的上级,就至那么多百姓生活于不顾?”

  赵骏喝问道:“那可是成千上万条人命,不是路边的杂草。与你一人之官位相比,这么多条人命都比不过吗?”

  王应时掩面羞愧,无法作答。

  赵骏瞪着他,片刻后沉声道:“好了,该招了吧。其中涉及到哪些人,一五一十,全都说出来。坦白交代,家人可以免除罪责。否则的话,孙沔的下场,就是你的后尘。”

  他没有说王应时交代的话会赦免死罪,但可以赦免他家人流放的下场。不像孙沔,自己被砍头不说,家里被抄家,家人全部充军,以儆效尤。

  “是。”

  王应时颤颤巍巍道:“除了黄惟和孙沔以外,还有当时的淮南路发运使李虞、亳州知州郭承佑、陈州知州杨崇勋、淮南路转运判官”

  他一口气交代了十多个人的名字,里面最低的官位都是一地州府通判,而且除了这些当时的淮南西路高级大员以外。

  如果再算上地方县令、主簿、县尉以及下级吏员,涉案人员恐怕能达到数百上千人。

  如此庞大的数目,侵吞国家资产,祸害黎民百姓,当真是罪不容诛。

  赵骏听着这些名字,眼中杀意渐起。

  其中那陈州知州杨崇勋,更是在他脑海里回想起来,此人,军伍出身,天圣年间,更是做过枢密使,位高权重,杀伐果断啊!

  过了12点还有一章,昨晚太晚睡导致今天下午才起来,然后鼻子一直没好,肚子又吃坏了,感觉自己都快成病秧子了,难受。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六章 赵骏是小霸王

  杨崇勋,将门出身。

  爷爷杨守斌,宋太祖赵匡时期的龙捷指挥使。

  父亲杨全美,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殿前指挥使。

  他本人于宋真宗时期得到重用。

  当时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打算谋奉宋真宗为太上皇,逼宋真宗传位赵祯,被杨崇勋得知,告诉了丁谓。

  丁谓诛杀了周怀政,自此杨崇勋一路升迁,历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最后官至枢密使。

  只是随着丁谓倒台,赵祯慢慢掌权,杨崇勋这样靠丁谓上台的枢密使自然成为眼中钉,被当时的御史中丞范讽弹劾,罢为地方知州。

  但此人毕竟曾经做过宰相之一的枢相,而且到地方担任知州,也是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权判知州,地位非常高。

  可以说,即便是到了地方上,杨崇勋凭借着以前的身份以及“同平章事”的职衔,那也是比一路转运使更厉害的存在,地方官吏无不巴结,在一州一路称王称霸还是没什么问题。

  只是没想到的是,此人在的陈州位于京西北路,手却伸到了淮南东路来。不过史料记载,“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陈州又与亳州、寿州邻近,倒也许能够理解。

  甚至赵骏怀疑,最近这段时间,多有县令被杀人灭口,就是这个杨崇勋在幕后指使。也只有此人行伍出身,身边或许藏着那么一支几十上百人的小军队。

  查清楚了淮南路贪腐大案的真相,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赵骏立即下令,逮捕这些涉案官员。

  他亲自坐镇淮南路,继续在淮南路、江浙路等地担任官员的涉案人员,全部派人去捉拿。

  如果是已经调到了北方,那就将名单送到政制院,让朝廷派人去。

  很快时间到了六月份。

  这段时间赵骏依旧是在淮南路调研,走遍了数个州,巡查大宋基层的农业经济情况。

  而朝廷这边却是忙得要死。

  首先是西北那边战事愈发频繁,之前说过,虽然历史上李元昊是在公元1038年,也就是明年才开始入侵,然后被迎头痛击打回去。

  但在这之前,他就不断派边境的党项与羌氐部落袭击宋朝边州,小规模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过。

  范仲淹那边加紧修筑城池、训练士卒、开垦边田,因此朝廷这边就需要筹集大量辎重,将这些物资统统送往边关,导致这段时间汴梁的米价都涨了不少。

  其次是政制院那边正在推行全国官制改革的事宜,新成立的部门要统统在全国各地的路、州、县建立分部,比如大理寺代表的法院,要在路建立类似于省高级法院,在州建立市中级法院,县建立基层法院。

  只是这样直接开始也不行,所以经过半年筹备工作之后,政制院决定在大宋各路先进行试点。在各路先建立起大理衙门,在各路的治所成立,暂时管理各路的诉讼案件。

  也就是说,原本各路各州各县的县衙、州衙判决的案子,如果案件人员要进行上诉的话,就需要到各路的大理衙门提出诉讼,重新审理。

  而刑狱司这边的职能则改成了监察院,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地方县衙和州衙的审案权力。

  等将来大理衙门和监察院继续往下设立州厅和县局,那从此以后,案件的审理将彻底与知县、知州无关。县衙的查案权交由县尉,监察权由监察院,审理由大理寺,完全做到公检法独立。

  最后自然是赵骏那边频繁地反馈的问题,包括赵骏记录的地方情况,百姓生活现状,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是政制院这边要忙碌的重点。

  所以这段时间老头们是忙得团团转,六十九岁的老头盛度在某一次加班后差点猝死过去。

  别以为这些事情工作量不大,实际上除了这些事以外,老头们还得忙全国的政务。这相当于在原来本就沉重的工作上,又加大了他们的负担,自然让他们有些受不了。

  要不是赵骏在离开之前改革了大宋官制,大大缓解了宋朝官员效率低下的问题,很多事情都只是政制院给出意见,具体实行交由下面的部门去做的话,老头们还像以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怕确实会累死。

  六月十一日,开封府皇宫崇政殿外,赵祯刚刚去了一趟后宫,现在正在回书房的路上。

  这段时间他收敛不少,已经慢慢从游戏、和电影当中戒了出来,倒不是不玩了,而是进行了严格的时间规定。

  比如今天一天的政务处理结束之后,赵祯就会召集众人在崇政殿内一起看看笔记本里的科普知识,等老头们下班回家,他才利用有限的时间稍微玩两把,绝不贪多。

  合理规划时间,工作之余不忘娱乐和生活,比以前只知道沉迷游戏和要强得多,算是劳逸结合,下了班也能稍微放松放松。

  正是暮夏,天气晴朗,太阳高高挂起,照着大地一片炎炎炙热,令人即便站在阴凉处也是汗流浃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祯缓缓从后宫廊下的林荫处向着崇政殿而去,面色略带着喜悦,因为从去年九月底曹皇后和张美人怀孕后,到如今已经八个多月,快九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该分娩。

  两个孩子生产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周,这样他就能同时得到两个子嗣,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是健康的男婴,那么他历史上无后的事情将会彻底解决。

  这对于赵祯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看望了后宫,赵祯一边和王守忠闲聊着,说着诞生的孩儿该起什么名字之类的话题,一边迈步走,刚到崇政殿门口,就看到了吕夷简等人已经咋子门口候着。

  “诸卿今日又有要事吗?”

  赵祯见众人齐聚,便走过去纳闷道:“是西贼又来侵扰?还是地方上有什么政务?”

  “都不是。”

  吕夷简上前,拱手说道:“是汉龙来信了。”

  “大孙终于来信了。”

  赵祯精神一振,大笑道:“都快一个多月未给朝廷写信,朕还以为大孙把咱们都忘了。正好朕也有好消息告诉他啊,皇后和张美人马上就要生产,他又要多两个先祖了。”

  好家伙,什么伦理笑话?

  赵骏知道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众人腹诽了一句,吕夷简等人就跟着赵祯踏入了屋内。

  穿过崇政殿外面大厅,走入里面书房内室,赵祯坐到了书桌后,让大家也坐下。

  如今崇政殿取代了原来观稼殿,成为众人开小会的地方,所以这里常年设了多把太师椅,用来开会议事之用。

首节 上一节 229/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