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225节

  原本以为,只有一个造纸厂生产线,结果萧寒除了规划了六条造纸生产线之外,直接给安排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配套生产。

  如果不是萧寒关于工学的大明官方教科书还没有出,单安仁此时一定会想要吐槽一句。

  说好的一条生产线,结果你直接给安排了一个产业链?

  难怪说需要的人手多,合着在这儿等我呢?

  “这…殿下,这,这是不是太多了?”

  单安仁有些瞠目结舌。

  李恒也是瞪大了眼睛,拿着一摞地契,一时间都有些无从下笔。

  “不多不多。”

  “你们要清楚自己的身份。”

  “你们是跟着太子办事,跟着陛下办事,要有格局,格局懂吗?”

  “我们要办的事,一定就要办能够影响大明的大事,如果只有一条生产线来供纸,那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就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唯有做大做强,才能够体现出我大明的气势,体现陛下和太子的雄才大略。”

  萧寒呵呵笑着说道。

  嗯,这波羊毛薅的,英国公很满意。

  “殿下教训的是,是吾等狭隘了,以后定当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萧寒的话,听得单安仁一愣一愣的。

  虽然有些没听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算了,殿下说的一定是对的,鞠躬尽瘁就完了。

  “看什么看,没听见殿下说的吗?写呀!赶紧的,给咱家写!还有那边那片林场,都给殿下圈进来。”

  李恒回过神来,扫了一眼还在发愣的一群小内侍,尖声呵斥。

  就这样,在这么一番跑马圈地之下,这一边大片地都将变成萧寒的产业。

  朝廷出地,朝廷出工,萧寒只负责下命令,并进行后续经营。

  这一波羊毛薅起来,萧寒此时心里的感觉,真可谓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当天下午。

  太子东宫。

  复习了一天考题的朱标伸了个懒腰,对于明天的殿试胸有成竹。

  “殿下,二殿下在城南那边圈地建厂了。”

  有个东宫太监跑了过来,对着朱标说道。

  “咱知道,这就是咱让他去的,下次这种事不用再报了。”

  朱标摆了摆手,一脸豪气。

  不就是圈地建个厂嘛,多大点事,他一个大明太子,还能差这么一点?

  等大明报运营起来,赚回来还不是轻轻松松。

  不是…

  “殿下,这是前边送回来的地契备份,根据咱大明十亩一契的规定,目前都在这儿了。”

  内侍小心的掏出一摞纸道。

第159章 萧寒兜底,殿试随便浪

  “就这么点?”

  “我给风雪划了那么多地,他就用了这么点?莫不是看不起我这个太子吗?下次我得说说他。”

  朱标拿过那一小摞纸,呵呵一笑。

  “不是的殿下,这个,这个是目录,地契,这屋里摆不下,在外面。”

  内侍面带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什么!”

  朱标大惊,当即冲到了院子里,只见院子里,地契几乎垒成了一堵墙。

  “啊,这…”

  “这也…”

  饶是朱标看着这一幕,脸皮都是一阵抽搐。

  “殿下,我们要不要去二殿下那边…”

  内侍脸上都要皱做一团了,艰难开口道。

  “不用了,随他去了。”

  “风雪为我大明扩地千里,又定下万里之基,这点地我大明出的起。”

  “况且,生产出来的东西,也都是给咱大明用,风雪更是咱的哥哥,还在咱朱家族谱上,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或许,这就是所谓工业大发展吧…”

  “记得提醒英国公,忙建设的事,不要忘了明天跟孤一起去殿试。”

  朱标微微沉默了一阵,随即摇了摇头。

  他对萧寒了解的很,自然清楚,这里面有萧寒为了昨天的事的原因,但是朱标更清楚,萧寒不是胡来的人,做的每一步,一定有自己的用意。

  况且,萧寒本就是上了朱家族谱的正经皇室成员,富有四海,自然没有必要真的就为了占点便宜做这些。

  城南场地。

  萧寒正摆着一张桌子,吃着若依投喂的水果。

  “殿下,根据您的规划,我们大概需要征发两万流民进行建设,并且按照您的要求,这些民夫在之后都会成为各种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

  单安仁对着萧寒说出了统计结果。

  “嗯,好,你去安排。”

  萧寒随意点了点头。

  “殿下,这是所有地契。”

  李恒也是指了指垒成一堵墙的地契。

  “给我送英国公府去。”

  萧寒看着,嘴角也是微微一抽。

  他做的确实有些多了,为了能把周边产业链一次性全都打造出来,萧寒规划的建厂直接比朱标给他圈的还要大了一圈。

  什么,你说大一圈是大多少?

  不多,大概,也就是把原来的半径乘了个二吧。

  “殿下,我们这边什么时候开工?”

  单安仁对着萧寒问道。

  大明的工业,基本还停留在手工小作坊的阶段,尽管生产上不需要什么大型设备,但还是需要不少生产工具的。

  而且,这一大片都是荒地,总不能让工人们扎着帐篷干活不是,所以场地上,还得把厂房建设起来才行。

  “明天就可以安排开始了,这件事越快越好,等之后各地粮仓彻底建设起来,你们的事情还会有不少。”

  “尤其是,在秋粮下来之后,伱们将更加忙碌,所以动作一定要快,如果可以你们那边可以多找一些人手,进行专门的建设培养,之后你们能接到的工程只会变多不会变少。”

  萧寒想了想开口说道。

  等这一年的秋粮再下来,大明的存粮就可以说是充足了起来,尤其是各地大明宝钞普及,多于的粮食,就需要大量农副产品生产产业或者粮仓建设才行。

  如果无处投放,多于的粮食将会造成不小的浪费,好在大明还有大量流民开荒需要安排,倒是可以消化不少多于的产量。

  尽管并不算十分迫切,但有些事,也必须提上日程才行。

  翌日。

  奉天殿上,朱标进行了殿试。

  对于传统的四书五经、大明政治纲要和大明律的殿试,早有准备朱标已然是得心应手。

  萧寒一直在奉天殿的凭风后面,静静旁听,始终不曾开口。

  很快便到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殿试阶段,第一个前来殿试的大明农学要术贡士,名叫刘三狗,这名字,一听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

  “孤问你,在种植过程中,如何避免因为一种虫害或者灾病导致整片田被毁的局面。”

  朱标端坐在坐位上,随口选了一道考题,发问道。

  “回殿下,根据大明农学要术,对于虫害,我们可以定时除虫,消灭虫卵,并且保持鸟类和田鸡的数量,对虫害进行抑制。”

  “对于灾病,我们可以在每一行间隔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此做好处有二,第一,不同作物种植,可以为彼此提供一些养分,第二,不同的作物间隔可以阻断病害的传播减少损失。”

  “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间行种植。”

  刘三狗看着朱标,显得有些畏惧,但是听了朱标的提问当即开始说了起来,畏缩的眼神都变得自信起来。

  “不错哦,大明农学要术背的很熟吗?”

  朱标眼睛微微一亮,点头说道。

  “回殿下,小人家里世代都是老农,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得了大明农学要术这种朝廷恩赐的书,自然不敢懈怠,每日熟读,体悟颇多。”

  刘三狗对着朱标施礼道。

  他是自己所在刘家村对于大明农学要术理解的最好的,家里的耕种,也采用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方法,在村里也时长给同乡人讲解。

  本来,以他的性格,是不敢来参加大明科举的。

  但是同乡人都认为他的大明农学要术非常熟练,所以都怂恿他来参加,最后一整个村给他凑了盘缠,赶来了金陵。

  “嗯,不错不错。”

  “孤再问你,再选育种子的时候,为什么诸如高粱这一类的作物,一定要选择表现稳定的田地出产的种子。”

  朱标再度开口发问,眼见着这个刘三狗的大明农学要术知识扎实,也是直接抛出了压轴题。

  “回太子殿下,这高粱按照大明农学要术的说法,授粉过程可以来自不同株,可能会导致接受到异种,造成成长之后的子代表现出现混乱。”

首节 上一节 225/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下一篇: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