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177节

“太后,儿臣明白。儿臣对皇上和大明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儿臣没有其他想法。”朱棣说道。

“你这么想就对了。不要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朱元璋说道。

“儿臣恪守当臣子的本分,无二心。”朱棣说道。

“好啦,儿子难得来一次,我们聊些其他的事情。西疆王妃有喜了吗?”马太后问道。

“还没有,这事也急不得。”朱棣说道。

“我让太医开几副保养的药,你这次回去带回去,两个人一起吃。哪有成亲这么久都没孩317子的?”马太后说道。

“太后,我们不急。”朱棣有些羞赧。

“要不我让皇上赐几个秀女给你带回去,多开枝散叶。有个孩子,心就安定下来了。”马太后说道。

“我肚子饿了,太后。”朱棣赶紧转移话题。

马太后这才停下对朱棣的催生,开始吩咐宫女们把饭菜端过来。

“你难得回来,我让小厨房做了一些你最爱吃的菜。今天好好在这里吃饭,不要想太多了。”马太后说道。

“谢谢太后!”朱棣说道。

朱棣和朱元璋、马太后一起吃了顿难得的家宴后,怕皇上不高兴,不敢久留,离开了他们的寝宫。

朱棣出了皇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不想在应天府久留,只想早点离开回到西疆。虽然皇上嘴上说的相信自己的忠心,背地里还不知道准备把自己怎么样了。

朱棣让下人收拾好东西,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回西疆。只有到了西疆,朱棣才觉得会安心些。

在皇宫里的朱标倒是松了一口气,他对朱棣的敲打之意朱棣肯定已经明了。如果朱棣将来还是一意孤行,那就不能怪朱标心狠手辣了。

藩王当中最具威胁性的就是朱棣了,他最聪明,而且也是朱元璋一手教导出来的,要不是因为比朱标年纪小,皇位应该就是他来继承了。

朱标最忌惮的就是朱棣了,外加历史上朱棣是少有的叔叔起兵造反侄子还成功的。虽然现在皇上是朱标,朱允炆也没历史上描述的那么废材,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朱棣第二天一早就带着随从离开了应天府,朱标收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并没有很意外,心里在想(acda),这朱棣还是识时务的嘛。

朱标过了几天风平浪静的日子,有一天突然气温突降,朱元璋受了风寒,病倒了。朱标第一时间赶到朱元璋寝宫,宣最好的太医用最好的药,衣不解带地照顾了朱元璋一个晚上。

马太后看朱标如此孝顺,劝朱标让后宫嫔妃们过来伺疾,他作为皇帝,应该以国家大事为准。如果朱标因为照顾朱元璋而误了国家大事,那朱元璋恢复后也会怪罪的。

朱标顶着两个黑眼圈答应了马太后先回去休息,让后宫嫔妃们排个班,轮流来伺疾。朱元璋这次风寒来势汹汹,已经发烧说胡话,朱标伺候了一晚上,也没见体温下降。

太医说已经按朱元璋的病状开了药,按说吃了就会好转。朱标有些生气,让太医署所有太医都过来会诊,一定要让朱元璋尽快好起来。

太医们各自给朱元璋诊了脉,在一旁商讨了很久,都觉得之前的用药没有问题,但是朱元璋一直没好转,他们也一时不知道什么原因。

朱元璋已经高烧三天了,一直昏迷不醒。太医们换了一个药方,可是也没见效。朱标心里觉得凶多吉少,他从万能药箱里拿出一颗号称可以治百病的药给朱元璋服用,可是也不见效。

朱标差点要把药箱里所有药都扔了,这不骗人吗?居然还敢号称可以治百病?朱元璋的高烧终于退了一些,但是还是没有清醒。

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太医们说只能看朱元璋自己的意志力了,能用的药都用了,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太医们不敢跟朱标说朱元璋这次很是凶险,一不小心就熬不过去了。

朱标每天都抽空来看朱元璋,马太后肉眼可见地憔悴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朱元璋病危

朱标看到朱元璋这幅模样,心里已经有了数。马太后也是跟着朱元璋经历了风风雨雨,这种情况也是心里知道怎么回事,只是不想去承认这个事实。

朱元璋依旧昏迷着,药汤也是用麦秆喂进去,虽然不再发烧,但也没有再好转。朱标跟马太后商量,是不是让各地的王爷都回来看望朱元璋。

马太后说道:“突然让他们回来,万一太上皇好转,那怕引起朝局不稳。那些藩王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儿臣大逆不道,但是看太上皇这一直昏迷,只怕是很难醒来。”朱标担忧地~说道。

“哎,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有数。他这个岁数了,突然高烧昏迷不醒,估计是不吉。那就宣王爷们回来看望太上皇吧。”马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朱标命内阁拟旨,宣各地藩王进京,理由是太上皇病重,藩王过来伺疾以表孝心。藩王们接到圣旨的心里想法各一,但是圣旨不敢违抗,他们都收拾好行囊和当地最好的药材快马加-鞭赶往应天府。

最快到达应天府的是靖江王朱文正,他到了皇宫见到床上躺着的形容枯槁的朱元璋,扑到他身上大哭起来。马太后见他如此失态,训斥道:“太上皇还没咽气呢,你哭什么?”

朱文正连忙止住哭声,问道:“太上皇一向身体硬朗,怎么这次病得这么严重?”

“大概是感染了风寒,引起了其他的隐疾,所以整个人垮了。”马太后说道。

“今晚我来伺疾,我已经多年没见到皇太爷爷了。”朱文正说道。

“也好。今晚你来。其他藩王也应该过两天也来了。”马太后说道。

朱标过来看望朱元璋的时候看到朱文正,对他说道:“你这一路奔波也辛苦了,今晚连着伺疾,身体可受得住?”

朱文正说道:“感谢皇上关心,臣身体没问题。臣多年未见皇太爷爷,臣想跟他呆久一些。”

“朕很欣慰,你的孝心太上皇肯定可以感受到。”朱标说道。

“我这次带来了最好的贝母,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朱文正说道。

“这个拿给太医,让他们统一调制。你有心了。”朱标说道。

“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皇上不必太客气。”朱文正说道。

各地的藩王在接下去几天陆陆续续都到了,看到朱元璋的情况,藩王们心里都有戚戚焉,也知道这样子凶多吉少。

朱标安排藩王们轮流伺疾,朱元璋也没有醒来的迹象。由于只能吃点流食,又昏迷不醒,朱元璋肉眼可见地消瘦下来,到后面就只剩皮包骨头了。

马太后心疼朱元璋遭罪,问太医什么情况。太医们也不敢妄言,只是跟马太后说按现在他们的水平,只能维持着朱元璋还有脉搏,能不能清醒要看造化。

0 ··求鲜花··· 0

朱标也发出公告,广招天下有本事的人来皇宫救治太上皇。应征的民间医术高手也有不少,但是都是看到朱元璋这幅模样,然后切了下他的脉搏,摇了摇头,表示束手无策。

各地最名贵的药材源源不断地运向皇宫,朱元璋的呼吸越来越弱,气若游丝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朱标、马太后、皇子们和藩王们这段时间晚上都在朱元璋寝宫附近值守,生怕朱元璋出什么事的时候没有人在旁边。

... . .......

这天晚上,朱元璋突然醒过来了,马太后刚好在旁边守着,看到他醒来,喜极而泣,说道:“太上皇,您终于醒来了。”

朱元璋精神头很好,在马太后搀扶下,半躺着说道:“你把皇上叫过来,我有话跟他说。”

马太后用丝巾擦了把眼泪,连忙让人把朱标叫过来。朱标听到朱元璋醒过来了,小跑进屋见他。

“父皇,您醒了。您这次吓坏我们了。我把各地的藩王们都召进京了。”朱标说道。

“皇上,我有几句话交代你。你认真听好了。等我跟你说完话,再宣他们进来。”朱元璋说道。

“好。父皇,您说,我认真听。”朱标说道。

“你要好好把大明治理好,那些藩王虽然有些不大听话,但毕竟是手足,凡事不要过激,败坏自己的名声。”朱元璋说道才.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太上皇大行,举行国丧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标答应道。

“我看朱允炆这小子不错,立他为太子也是个好选择。”朱元璋说道。

“嗯,朕心里也属意他,但是他还是缺乏历练,朕想再考察考察他。”朱标说道。

“我这历经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你们可要守好了,别让我九泉之下不能心安。”朱元璋说道。

“父皇,你长命百岁,你亲眼来看我们怎么把大明统治好。”朱标说道。

“我的身体我自“三一七”己清楚,这一次我是撑不过去了。你把那些藩王们都请过来吧,我有话跟他们说。”朱元璋说道。

朱标让下人们把藩王们都叫过来,藩王们见到朱元璋,都跪了下来。“你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我的儿子,我们父子很久都没见了。这次可以在这里见到你们,我很高兴。你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要辅佐皇上把大明管好,兄友弟恭,给天下百姓做个表率。”朱元璋对着藩王们说道。

“儿臣遵命。”藩王们齐声回答道。

“你们如果手足相残,我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啊。”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

“父皇,我们不会手足相残。您放心。”朱标说道,心里想着父皇老了怎么变得天真了?生在皇家,兄弟和睦相处,手足不相残才是罕见吧。

“我乏了,要睡了。你们都退下吧。”朱元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说道。

大家都以为朱元璋是真的累了想睡觉,只有马太后看到朱元璋的手垂了下来,扑过去用手放在朱元璋鼻子下面,发现已经没有了气息。

“太上皇,你怎么就这样离我而去了?”马太后大哭了起来,房间里的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哭了起来。

朱标的眼泪也留下来了,虽然他是穿越过来的,对朱元璋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但是毕竟相处了这么久,他这么撒手人寰,心里还是难过的。

朱标忍住悲痛,安排太监们开始准备办丧事的各种事宜。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又是太上皇,朱标要求按国丧的最高礼仪来举办丧礼。

第二天,在应天府上班的官员要统一穿戴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赶到内府去听宫里太监宣读遗诏。之后官员们在各自自己的官署里面进行斋宿,期间要去摆放朱元璋灵位的灵堂上哭一段时间。

朱标已经召集了礼部官员讨论了朱元璋的谥号,葬在哪里等等问题,以及丧礼的仪式持续时间等。最后敲定朱元璋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因天气原因,朱元璋于头七过后在明孝陵下葬。

皇宫上下已经挂上了白幡和白灯笼,皇宫里无人说笑,只有走来走去办事情的满脸哀容的太监宫女们在默默忙碌着0 ..后宫的太后妃嫔们需要摘下首饰华服,从西华门开始哭丧,一直进入灵堂。按惯例诸位王爷,世子,郡主,内使,宫女等等都需要穿戴斩丧服三年以上。朱标跟礼部的官员们商量,由于朱元璋是太上皇,宫里的这些人只要穿一年斩丧服即可。

朱元璋逝世三天之后,官员们换成成服,继续到规定的地点进行哭丧和吊灵,而这个过程需要一直持续到朱元璋七天后下葬才能结束。成服穿上后要二十七天才能脱下,如果不按这规定穿戴成服,那么官员们很有可能面临杀头的罪过。

另外,官员百姓不能在国丧期间嫁娶闺女,民间不能饮酒和吃肉,只能吃素,并且停办一切祭祀典礼。一百天之后,这个规定才能解除。应天府的各个重要地方也不能消停,寺观各鸣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朱标听礼部官员3.0念了一堆规矩,头都快听炸了,又不敢表现出反感,只能装作认真地听。很快就到了朱元璋出殡的这一天。

朱标及王爷,世子,郡主,内使,宫女们按礼部官员的要求,反反复复的进行一大堆繁琐的礼节,不停叩拜,不停在不同场所更换不同服饰,最后直到所有准备工作全都做完之后,朱元璋的棺椁才能起驾出殡。

朱标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叩拜晕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朱元璋下葬明孝陵

朱元璋的棺椁从大明门正门抬出去,朱标跟在朱元璋的棺椁后面也从大明门正门出去,官员们则从大明门左门出去。所有人需要一直步行把朱元璋的棺椁送到德胜门外,然后把朱元璋的棺椁放在专门运棺椁的马车上,其余人换乘马匹,慢慢骑到皇陵去。

骑着马的送葬队伍沿途经过的地方,当地的百官和四品以下的命妇,还有世代沿袭的军户和匠户等都需要沿途设祭。

朱标经过这一天的折腾,整个人快散架了。终于一行人到了明孝陵。进行了复杂的棺椁入土仪式后,棺椁放进提前建好的墓穴里。

送葬队伍的所有人还需要到献殿去行礼,首先要行虞礼,然后朱标叩拜四次。初献是献帛和献酒,然后读祝文,读02完之后,再行礼,然后是亚献,也就是第二次祭酒和终献,也就是第三次祭酒,最后朱标再叩拜四次。这样繁琐的仪式结束后,送葬的队伍才能返回皇宫。

返回的过程中,文武百官需要穿着成服在城外迎接。已经有官员在京城外设置幄次,也就是皇上休息的居所,然后百官排好队伍,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神主,也就是朱元璋的灵位在最前面走着,百官在后面跟随。

朱标的车辇先回皇宫。等朱元璋的灵位达到午门附近,朱标再出来迎接,然后将神主请入几筵殿。在礼仪官的引导下,朱标行“安神礼”,叩拜四次,然后献酒,读祝文。之后再进行叩拜四次,文武百官在思善门外行。

这一套礼仪之后,当天的仪式算是结束了。朱标累瘫在龙床上,宫女们给他按摩都无法缓解他的困乏。很快他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朱标率领百官到几筵殿来行“奉慰礼”,朱元璋的丧礼至此先告一段落。

朱标回到了寝宫,心里戚戚焉,要不是他反对,这皇宫里要有一两百号活人跟着陪葬,马太后差点也跟着陪葬。这大明朝的陋习真的不少,朱标可接受不了活人殉葬这么残忍的事情。

朱元璋下葬后,按说藩王们就要回各自封地。但是朱标说为表孝心,各位藩王还是等七七四十九天后再离开。藩王们有些奇怪,但是没人敢先回去。

朱标暗中把各位藩王都监视起来,虽然还在大孝期间,但是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削藩时机了。这些藩王们都在应天府,只要把他们都控制起来,然后把封地撤销,另外派人去管理,就不会引起太大动荡。

朱标知道削藩这事事关重大,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遭到藩王们的反扑。他已经谋划很久了,只要把藩王控制住,然后撤销封地,藩王们就无法命令封地的军队们进行反抗。

首节 上一节 177/2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