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180节

朱棣思虑了一晚上,跟王妃说道:“你和孩子们先留下来,等我在北平安顿好,找到合适的宅子,你们再过去。不然我们拖家带口这么多人过去,没有合适的地方居住,那我会不忍心的。”

“王爷考虑得周全,确实现在不适合全府上下都搬过去。如果我们都搬到北平,皇上会不会起疑心?”王妃问道。

“是啊,如果一下子都过去,以皇上的性格,心里肯定对我有看法。”朱棣说道。

“那我和孩子们先在应天府住着,等你在北平安顿好,时机合适了,再回来接我们。你自己一个人在北平要照顾好自己。”王妃叮嘱道。

“嗯,谢谢王妃关心。家里的一切就要拜托你了。你操持这么大一家子,很是不容易。”朱棣说道。

“王爷说哪的话,臣妾身为王妃,这是臣妾应该做的事情。您去北平不用担心家里,我会管理好的。”王妃说道。

“辛苦你了。”朱棣抱着王妃说道。

“皇上让你今天就出发吗?”王妃头靠在朱棣肩膀上问道。

“圣旨上倒是没这么说,但是我还是想早点动身,省得皇上猜疑,以为我不想去。”朱棣说道。

0 ··求鲜花··· 0

“嗯,行囊我都收拾好了。你随时都可以出发。家里最好的随从我也安排给你,你带去北平,这样生活起居还会顺手些。”王妃说道。

“王妃真是贴心。我吃过午饭就出发吧。”朱棣说道。

“那中午一家人好好吃顿送行饭,我去让厨房准备一下。”王妃说道。

“嗯。”朱棣松开王妃说道。

... ... ...

吃过送行饭,朱棣坐着马车朝北平方向驶去,王妃站在王府门口眼泪止不住往下流。王妃虽然不是第一次跟朱棣分离这么久,但是每次王妃都很难过。

朱棣一路上都在想为什么会派自己去北平当紫禁城的监工。皇上特别信任他?还是想让他远离权力中心,这样对皇权没有威胁?

紫禁城的建设算是目前大明朝最重要的事情,皇上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不能说皇上不信任他。可是让他一个之前率兵打胜仗的王爷去干监工的活,怎么都不会让人觉得皇上是重用他,毕竟这算是大材小用。

临走前按理说他要去皇宫跟皇上辞行,但是他没有去。皇上应该不会怪罪他吧。朱棣心里想着。

他本来不是这么冒失的人,但是这次他特别不愿意见到朱标。他不想听朱标的解释,既然皇命不可违,那就认命才.

第四百三十二章组建一流的海军

朱棣一路朝西北方向前往北平,应天府的朱标正在跟大臣们争论要不要建个超大型造船厂的事情。

大臣们觉得大明疆域可以朝西朝北扩张,没必要费那么大劲朝南朝海的另一边扩张。朱标跟大臣们说道:“这建超大型造船厂一方面是为了南下去占领别的地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可能发生的海战做准备。大明的疆域有很长的海岸线,也就是将来可能会有敌国驾驶着战船袭击大明沿海城市。”

“可是历“三三三”史上从来只有水军,都没有像样的海军。”有大臣说道。

“我们大明朝就是要创造历史啊。以前没有,以后可以有。超大型造船厂开建后,海军也要开始操练了。”朱标说道。

“皇上准备在哪里建超大型造船厂?”杨士奇问道。

“八闽地区靠近海边,那边的闽县和泉州自古以来都是深水良港,朕认为建在那里合适,而且海军大本营就建在那里。第一批海军就从那里的渔民选拔出来吧,他们会更熟悉水性和海洋的脾性。”朱标说道。

“皇上已经考虑全面了?”张廷玉问道。

“朕是已经设想好了,只是不知道朕的设想周不周到。从长远眼光来看,海洋是比陆地更大的地方,我们大明朝如果不能成为海上霸主,那早晚会被征服海洋的国家征服了。”朱标说道。

“皇上英明。臣赞成皇上建超大型造船厂和建立海军的提议。”很久没有说话的徐达说道。

“皇上,臣有一事要请教皇上,那谁适合去训练海军?”张廷玉问道。

“朕觉得可以派郑和过去,他有勇有谋,又善于钻研。朕也会给他一本训练海军的书籍,让他带去八闽好好融会贯通应用在日常训练中。”朱标说道。

“皇上英明。”大臣们说道。

朱标又一次成功说服大臣们,下了圣旨,让郑和去八闽负责建超大型造船厂和组建一只海军。郑和领命后,即日起启程去八闽。

不管是紫禁城还是超大型造船厂,这两个工程没有个三五年是建不好的。朱标觉得日子有些无聊了,每天按部就班地上朝下朝,处理奏折。闲暇时轮流去各个嫔妃宫中逛逛,很快就到了夏末秋初。

“启禀皇上,河南布政司使来报,这段时间河南连下了七天暴雨,河水暴涨,良田和民房都被淹了,黄河都快决堤了。”张廷玉神色慌张地来找朱标。

“快宣和珅进宫,这事他最擅长处理。”朱标让太监马上去传和珅。

“这洪水一停,难民就会涌现,瘟疫也会出现。”张廷玉忧心地说道。

“朕明白,等和珅进宫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讨论。”朱标说道。

很快,和珅到了上书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0 ..“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跪了下来说道。

“和爱卿快请起。我们废话就不多说了。河南布政司出现水灾了,现在需要你去赈灾。要多少钱粮,你来调配。”朱标说道。

“启禀皇上,首先请皇上派一万士兵去黄河堤坝上加固堤坝兼控制住难民不要到处流窜,让灾情不要恶化。另外,臣需要一万石大米,一万两白银。还有各地的郎中过去协助赈灾。河南布政司人口众多,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大事。”和珅说道。

“朕准了。你准备一下,马上亲自去河南赈灾。朕给你生杀大权,对不服从你的命令的官员格杀勿论。”朱标厉声说道。

“臣遵旨。”和珅说完连忙离开皇宫,回家稍作准备就启程去河南。

朱标这边让人拿着兵符去军营里调了3.0一万精兵前往河南布政司,和珅说的有理。这洪灾一发生肯定会有很多难民,难民如果不控制在河南界内,到时候就难管理了。

这次黄河还没有决堤,要是决堤了,那就是人间惨剧。因为黄河在河南地界上是地上河,靠堤坝把黄河水挡在河道里的。如果决堤了,那黄河水直接灌入平原,会死很多人。

朱标庆幸他带来了杂交水稻种子,让粮仓里的粮食足以应付各种天灾人祸,也让他宽心不少.

第四百三十三章和珅去河南赈灾

…一万士兵运着一万石粮食去河南,一路上按朱标的指示,只换马不休息,早一日到达灾区,老百姓就少受一天的苦。朱标修书给和珅,让他及时将灾区情况汇报给他。朱标让人贴告示,命河南布政司周边的郎中带上能带的药材都去河南救灾。

朱标给了郑和一本《筹海图编》,让他带去八闽好好研习,然后琢磨出一套训练海军的方法。郑和带着一队人马去了八闽。

花了两天时间,和珅终于赶到了河南布政司发生水灾的地方。看到眼前的一片黄色洪水,和珅心里很是痛心。雨已经停了,但02是洪水还没退去。

有的房子已经被洪水冲垮,有的房子只露出屋顶。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失去家园的灾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目光呆滞地看着被洪水淹没的地方,神情凄然。

和珅问河南布政司使:“粮仓里的粮食都发给灾民了吗?”“回和大人的话,已经发下去了。”布政司使说道。

“我怎么看这些灾民都没吃饱啊。”和珅说道。

“回和大人的话,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也被洪水冲走了,剩下的都已经发下去了。连我们自己家人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布政司使苦涩地说道。

“赈灾的粮食很快会运到这里。你先派人搭几个棚子,现场熬粥,到时候让灾民来领饭。”和珅吩咐道。

“是,和大人。我这就命人去搭棚。”布政司使说道。

这边棚子搭起来了,和珅看着天上渐渐毒辣的阳光,心里暗说不好。一旦雨过天晴,这洪水浸泡过的地方很快就会产生瘟疫,到时候会更麻烦。

和珅叫来身边的人,让他们去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割草,把割来的草堆一起燃烧,以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和珅做完这一切,才发现自己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这到了河南,他还没吃饭。

看到地上坐着的灾民们也没吃饭,和珅不忍心自己去吃,硬撑着巡查堤坝。万幸的是堤坝没有决口,还是比较牢固。和珅心想这次回去要跟皇上请赏,赏赐修建堤坝的人把堤坝修的这么牢固。

忙完这一切,和珅回到布政司使让人搭的临时办公的地方。布政司使拿了两个白面馒头给和珅,对他说:“和大人,不好意思,这里只有馒头给您吃了。这面粉也没剩多少了。”

“没事,过两天粮食运来了就有吃的了。你安排个住处,另外准备文房四宝,我要修书给皇上禀告情况。”和珅说道。

“和大人,您若不嫌弃,就住我府上。我府上虽然比不上和大人您在京师的宅子,但是条件还算可以,没被水淹到,离这里也比较近。”布政司使说道。

“也好,我们也方便一起讨论如何把赈灾事宜处理好。”和珅说道。

“对了,你们统计了受灾的百姓有多少了吗?”和珅边吃馒头边问道。

“下属正在统计,因为现在水还没退,所以数字还统计不出来。”布政司使说道。

和珅把两个白馒头吃完了,他在应天府的府上从来没有空口吃过白馒头。大概是饿极了,他居然觉得这白馒头还挺好吃。

天开始黑了,生起了一个个火堆,和珅安排好人轮流在堤坝上巡查后,他跟着布政司使去他府上。

晚饭还是两个白馒头,和珅吃完后,就去了333书房,开始写上报给皇上的奏折。奏折上和珅把这里的情况详细地描述了一番,对有可能发生的瘟疫表示了强烈的担忧。

不过和珅也表扬了这边堤坝修得很牢固,等灾情处理好,请皇上赏赐。

累了一天的和珅写完奏折,稍微洗漱了一下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吃的还是馒头。和珅觉得自己嘴巴淡出个鸟来了,可是他知道对灾民来说,连这样的馒头都是奢侈品,想吃都吃不到。

和珅正准备和布政司使去堤坝的时候,有下官来报,士兵们押运着朝廷赈灾的粮食到了。

和珅和布政司使喜出望外,连忙去迎接粮食。

和珅和布政司使让士兵们把粮食运到之前搭棚子的地方,由士兵们日夜看守,防止灾民抢夺.

第四百三十四章瘟病出现了

“林大人,你安排人用这些粮食煮粥,尽快给灾民发放。灾民们饿了好几天了。”和珅说道。

“是,和大人。下官这就去安排。”布政司使说道。

布政司使先行离开,和珅到另一个受灾的地方查看。洪水渐渐退去,连续好几天都是大晴天。和珅心里一点都不放松,洪水过后出现这种天气,泡在水里好几天的动物尸体就会腐烂发酵,瘟病就会产生。

和珅已经安排人到处去找各种野草点燃,周边所有的醋都被拿过来消毒了,连喝的酒都被征用。整个灾区都是烟雾笼罩,醋味酒味草木灰味充斥着鼻腔。

和珅用布条捂住口鼻,也无法彻底把这些味道挡在外面。这也是他无奈之举,郎中们还没过来,这眼看着再不进行消毒,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洪水彻底退去后,和珅让士兵们挖一个深坑,把动物尸体集中扔到深坑里,然后填埋。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省事的办法。

纵然和珅费尽心思杀菌消毒,尽力避免瘟病发生,但是灾民中还是有人开始发烧,上吐下泻。郎中一诊断就是瘟病。和珅连忙让人隔出一个地方,专门让得了瘟病的人住,避免健康的人被传染。

远在京师的朱标收到了和珅的奏折,上面写的灾情让朱标也忧心忡忡。这是他当上皇帝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天灾,他只能寄希望于和珅这个有着丰富的赈灾经验的大臣能帮他把灾后事宜处理好。

过了两天,皇上派来的郎中们来了,还带来了各种药材。得了瘟病的人越来越多,隔离的地方都快住不下了。和珅连忙让人在隔壁又隔了一个地方。

郎中们见到这样严重的疫情,顾不上休息,连忙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和珅对他们说救治病人需要什么,他会让人全力配合准备。

回去后,和珅写了一封奏折,陈述了瘟病发生了,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目前有多少人得了瘟病。他连夜让人用千里马送到应天府的皇上手中。

朱标看到和珅的第二封奏折,眉头皱成一团。洪灾后很容易就出现瘟病,外加这时候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如果瘟病扩散到灾区以外的地方,那就是灭顶之灾。

朱标连忙下了圣旨,要求灾区封锁住,只进不出,朝廷负责运送粮食和各种药材过去。什么时候瘟病控制住了,什么时候再解封。

这也是不得已的举措,为了其他地方的百姓不被传染,只能这么做。朱标也担心和珅在那里受到传染,特地写了封信交代和珅要保重自己身体。

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和药材送到了灾区,和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现在的灾区的情况以及比之前好多了。至少人人有饭吃,没有人挨饿。

得了瘟病的人也得到了救治,只是有些病情严重的无法救治的只能让人烧了,以免传染给别人。和珅整个人又黑又瘦,都快脱了相。

由于隔离及时,瘟病没有在灾区大规模流行。很多健康的灾民自发地清理地上的淤泥,开始重建家园。布政司使也派人协助百姓们开始灾后重建。

隔离区的病人越来越少,和珅的心终于可以稍微放下。他要好好休息几天,这段时间神经绷太紧,他整个人都很焦虑。

回到布政司使的家中,和珅洗了个澡,就一头栽在床上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他起身打开房门,问一个下人现在是什么时候。

下人说他睡了一天一夜了,布政司使让他们不能去打扰他睡觉。和珅这才感觉自己肚子饿得很。他问下人说可有饭(好好好)菜留给他。下人说布政司使又让人留了饭菜等他起来吃。

和珅吃了饭,连夜去了瘟病隔离区,想知道他不在的时候,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布政司使在隔离区外看到他,说道:“` ¨和大人,这么迟了,你不在家里再休息一会,怎么过来了々` ?”

首节 上一节 180/2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