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大明:我,最根红苗正 第30节

选项五:妇女

石广生脑袋嗡嗡的,一片空白。

这太子爷是来故意刁难人的吗?.

第七十四章戚继光祖先勇夺大明公考第一名

其实这道题是考逻辑性的,但是石广生压根没有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一时间毫无头绪,他觉得选项三四五都是对的啊!

深吸一口气,想想家里吃糠咽菜的妻儿老小,石广生用手砸了砸脑门,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看第二题。

选择题二:南之于西北,正如西之于()

选项一:西北

选项二:西南

选项三:东北

选项四:东南

石广生这下直接用脑袋去撞考桌了。

他感到脑袋生疼的瞬间,他的耳边好像又传来几声同样的撞击声,不由扭头一看,发现其他考生好像状态跟自己差不多,不是抓耳挠腮就是撞脑袋。

朱标坐在台阶上的太师椅上面,看着下方的大明考生又砸脑袋又撞头的,嘴角不由露出淡淡的微笑。

这场景让他不期然地想到了在后世参加高考时的经历,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恨不得敲碎脑袋。

当然他出题都是有目的性的,037前面五道题都是考逻辑性的,因为他觉得一个官吏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性,不然怎么给治下百姓断是非判案子?

当然他也知道这次考生参差不齐,素质差距有点大,遴选的范围又很广,从官到村长,横跨好几个品阶,所以考题自然不会每一道都很难,他在中间布置了一些基本的题目。

比如,国家的全称是什么?首都在哪?我们的民族是什么?我们国家有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这些简单却培养民族国家自信心的送分题。

也有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比如加减法。

不过这时候阿拉伯数字虽然已经传入我国,但普及范围极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数学题并不是用朱标熟悉的阿拉伯数字表达的,而是用华夏古代一直使用的筹算表达。

朱标之所以把这些简单的题目放到中间,其实这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如果某个考生看到开头几个题直接状态崩了,甚至自暴自弃放弃了,(acda)那后面这些送分题跟他们也无缘了。

这类考生则必定会被淘汰。

而大明也不需要这么脆弱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因为大明以后要征战全球,肯定免不了会有一些小挫折,所以需要能扛得住事情的人。

而考卷后面则是一些问答题,比如案例分析,比如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论述,比如评价我国唐宋两朝的对外政策。

而朱标还非常恶趣味地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请用最少五个成语描述大明皇太子殿下。

当然朱标是不会承认自己出这道题的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听人夸他,他美其名曰是为了检测考生的词汇量。

总之,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等半个时辰过去,考试结束以后,朱标让考生列队离开,然后监考官收了卷子交给朱标,随后这一千考生由长青带着出了前元皇宫,然后交给蓝玉。

蓝玉按照太子爷事先的吩咐,将考完试的考生安排在宫门另一侧,并派专人看管,保证没有一个考完试的考生离开或者跟其他人交谈,这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所做的必要手段。

随后第二批的一千名大明考生跟先前一样接受搜身,然后又长青带领入宫。

这次的一千名考生脸色都有些凝重,因为刚才出来的考生明显一个个脸色发白失魂落魄,所以在他们想来,肯定是题目太难了。

如此一批批考生进去,然后大部分都一副备受打击的样子出来,一直循环进行了十一次,总共一万零两百三十二名大名考生都完成了考试。

半个时辰一场,十一场考试就是整整五点五个时辰,即后世的十一小时。

所以考试一直从早晨进行到了晚上亥时才结束。

无论是考生,监考官,还是外面维持秩序的士卒们都累得够呛,朱标自己作为主考官也在太师椅上坐了一整天,屁股都坐疼了。

“好歹终于忙完了!”朱标吁了口气,但是看到旁边堆积如山的一万多份试卷,他又叹了口气,还得阅卷。

三天以后,大都宫墙外成绩榜单被张贴出来。

石广生发现自己虽然只考了三十二分,但排名却并不靠后,居然出于意料地排在了第二十八名。

看看榜单第一名,也才四十分,是一个名叫戚祥的人。

当天下午,朱标在大明殿即现在的燕云总督府召见了大明首届燕云地区公务员考试的前五十名,这些人将会被派到燕云十六州各州县去做府尊或者县尊等主官。

“你叫戚祥?”朱标看着站在第一排中央三十多岁的男人问道,男人一身盔甲,一看就是军伍出身。

因为后世有个抗倭英雄戚继光存在,再加上本身姓戚的人就少,所以朱标当初阅卷时看到戚祥这个名字就印象深刻。

“回太子殿下,末将是戚祥!”

“你是北伐军中将士?”朱标惊奇了,第一名居然被北伐军中一个老行伍给拿走了。

戚祥恭敬答道:“回太子殿下话,末将是朱文忠将军麾下十三卫千总,早前几年也曾在皇帝陛下身边做过亲卫营亲卫!”

朱标惊讶道:“原来还是父皇身边亲卫老人!戚爱卿,恕孤直言,你既然已经是军中千总,未来在军中前途也不错,为何会想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这可意味着要脱离军队啊!”

戚祥脸色突然变得通红,表情极为尴尬:“回太子殿下,末将泰山家就在山东,内子得知这次的考试以后,来信督促末将参加,末将……末将拗不过他,就……只得答应了!”

朱标愣了一下,瞬间反应过来,原来这戚祥惧内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妻管严啊!

他忍着笑,点点头:“孤了解了!你是本次公务员考试第一名,所以孤也会给你属于魁首的优待,这样,除了瀛洲以外的十五个州里,你可任选一个派任知州!不知你要选哪一个?”

之所以除开瀛州,是因为瀛州知州已经有人了,方孝孺的老子方克勤目前就在瀛州上任.

第七十五章太子对村长们的训话,皇权必须下乡

戚祥考虑再三,最后选择了十五州里的涿州,一来涿州离大都最近,相对来说也最繁华,二来涿州距离妻子娘家山东登州也不算远,到时候接了娘子过来,她想岳丈岳母了,也可以时时去看,近了方便。

朱标脑子稍一转动,就捕捉到了戚祥选择涿州的原因,心道前一个原因还好说,毕竟谁都不想去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这是人趋吉避害的本能。

但是后一个原因……这戚祥如此贴心地为老婆着想,真应该被评为明朝好男人。

他随即不由又联想到戚祥本家的另一个名人,戚少保戚继光,历史上记载戚继光貌似也是一个惧内狂。

他甚至忍不住猜想,戚祥不会是戚继光的先祖吧?所以他们的惧内是遗传?

接下来朱标又一一跟第二名第三名一直到第十五名做了简短的叙话。

这样的叙话一来是为了表现大明太子爷的平易近人,也算收拢人心的一种方式。

二来也是趁机再验一验这些人的成色,与人对话时的神态举止以及急切间选择的回答是否得体,是很能看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的。

至于为什么只着重跟前十五名叙话,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不出意外都会被外放到十五州里担任知州,知州那是一州之长,职位太关键了,所以考察绝不能太马虎,不然出了问题,一州百姓遭殃不说,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朱标的燕云改革大计。

叙话结束以后,朱标随即开始给这十五人安排-职位。

戚祥选了涿州。

第二名张凉被朱标安排到了莫州,与戚祥和方-克勤做了邻居。

第三名王澹宁被朱标安排到了云州,云州是山西重镇,又是西北挨着草原的地方,位置很重要,要不然朱标也不会特意在那开辟一个锦衣卫卫所了,他从跟王澹宁的聊天中发现此人颇有才华,所以将他放到了云州担任知州一把手。

随后第四名赵广华被朱标安排到了幽州,那地方靠近高丽和女真,也属于边关重镇。

等十五个知州安排完以后,又将十六名到三十一名分别安置为各州同知,三十二名到四十七名分设为各州通判,如此各州三大主官便齐活了。

石广生考了第二十八名,所以被安置到了云州任了同知。

他心中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表,他以前从来不敢想自己一个押司小吏竟然有朝一日能当上同知老爷,同知那可是一州的二号人物,这是货真价实地飞上枝头变凤凰。

家里的妻儿老小再不用饿肚子了。

石广生向朱标叩头谢恩的时候,额头紧紧贴着地,磕得格外响亮,在他心中太子爷于他是恩同再造的大恩人,要不是太子爷搞出这个公务员考试,他石广生现在估计在街边捏糖人儿为生呢。

任命完各州三大主官以后,朱标随后任命了一些大州下辖县的县尊县丞和县尉这三个职位。

最后就是亭长和村长这些了,反正总共一口气任命了四五百个公职人员。

“大家都当了官成了吏,高兴吗?”朱标坐在大殿上,目光陡然严肃起来,巡视着底下的几百人,目光每到一个人身上都会停留几秒。

戚祥作为公考第一名,自然有代替大家回话的责任,所以等朱标问完问题以后,他连忙出列跪地答道:“臣等心愿达成,确实高兴,臣等须得多谢太子殿下的栽培!”

朱标淡淡道:“太高兴的孤奉劝你们还是要冷静一些,因为孤下面要宣布一条律令,燕云十六州将会采取考成法考核各位的政绩和口碑!”

0 ··求鲜花··· 0

“表现优秀的升迁,表现差的降职使用,只要你职责履行到位工作干得好,亭长村长也可以一直升到去做知州同知,知州同知则可以升到道或者行省任职,若干年后说不定能在中书省或者六部见到诸位,这点不无可能。”

“反之亦然,对于那些职责履行不到位,渎职贪墨作奸犯科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蠢官废官,孤也会将他们一直降到去做亭长亭长,甚至尤其严重的会开除公职贬为寻常百姓,或者杀头!”

0 ... .......

这无异于一条晴天霹雳,一下子让这几百刚刚还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首届公考获益者们有了强烈的紧迫感。

朱标话锋一转:“当然,大家也都不用太紧张,只需要严格按照孤的谕令行事,一按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

“臣等必定严格按照太子殿下的谕令行事!”

朱标嗯了一声:“稍后,孤会着兵马护送各位知州同知通判等上任,而你们也必须亲自送下面的亭长村长到地方上任,并且给各村村长配备州府衙役两名,维护村长权威。孤稍后会成立十六个督导组,分别驻扎每一个州,在下面村子巡视!”

“各村但有不服村长权威者,或可交衙役处置,或可交督导组处置!”

朱标淡淡道:“孤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皇权必须深耕村落,以前的宗法制度必须废除!同时,督导组也会检查各位村长的工作,执行不得力,或者对宗法制度有包庇嫌疑的,孤直接砍头决不轻饶!”

PS:今天白天要开一整天车,没办法码字,下一更要到晚上了哈,老爷们体谅,再顺便求下鲜花评价啥的!才.

第七十六章朱标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关于打击宗族势力,让皇权下乡这个问题朱标其实考虑了很久。

古代社会交通不便,有的人一生也就活在本村那方圆两三里的地方,所以形成很强的村落乡党观念。

再加上古代以孝治天下,所以十分注重礼敬祖先尊敬长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德,有时候甚至是直接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如此,久而久之,家族长辈通过族姓祭祀和孝字压头等手段掌握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用孝字和血缘将一个族姓的人团结起来。

而作为普通族人,也乐得背靠家族这棵大树好乘凉,所以日积月累之下,人们的宗族观念变得越来越强烈。

当然这是从主观条件来说的。

从客观条件来说,古人生产力水平不高,“零三七”生存不易,在对抗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时候,会自发性本能性地团结在一起,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一件事,而留着同一血脉的同姓之人便成了第一选择,这种客观需求,给宗族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有市场就会产生响应的产品。

朱标当然也明白宗族的产生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发展到今天,弊端其实已经盖过了优势。

首节 上一节 30/2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