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41节

  “朕的征北大将军回来了!元谟年纪轻轻便能纵横漠北,打下如此大捷,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语气之亲热,与其他臣子不大类同。

  严元谟没有因为皇帝的宠幸而骄横,他向皇帝恭敬行礼,口中谦虚道:

  “不过是赖陛下之洪福,先帝之余荫而已。自应州战后,达延汗已是风中残烛,臣此战能够获胜不足为奇。”

  杨一清是在场众人之中懂兵事,他闻言当即微笑说道:

  “大将军自谦了,应州之战虽然令鞑靼部仓皇北逃,后来我军又频繁出塞骚扰,令他们苦不堪言,但是这几年过去还是恢复了许多,那达延汗号称草原中兴之主,也是有几分本事,此次已经是历年来最大规模的入寇,大将军能够取得此大捷,可以看出用兵十分的高超啊!”

  得到了这位老资格的肯定,在场众人看着严元谟的眼神也有了些许的变化,或许之前他们还想着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在“虐菜”,现在则是真真实实的另眼相看。

  尤其是杨廷和,他想了想自己的儿子,一比较,虽然杨慎也有本事,但是和这位小陈国公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的。

  因为没有之前一系列变故导致文贵武贱这样情况的出现,所以虽然因为朝政大体由文官掌控,难免出现文官较为强势的情况,但是远没有原时空那样过分,因此他们也没有因为对方是武人而看不起什么的。

  甚至杨廷和还在心里感叹:

  年纪轻轻便能够远赴草原征战,怕是只有当初的冠军侯了吧,果真是年少有为!而且这个小子还谦卑有礼识大体,简直前途不可限量。

  慎儿虽然在文学上有些本事,但是在政治上就实在是……唉!要是能有他半成的本领,我也可以安心了。

  而朱厚熜眼里的赞许之色也是更浓。

  他用手指头敲了敲龙椅的扶手,说道:

  “爱卿为朕立下这般汗马功劳,朕必须重重赏你。”

  “正好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出缺,元谟,便由你来担任吧!另外再赏赐金银、绸缎等,以表彰你的大功!”

  右都督!二十七岁的朝廷一品大员!

  哪怕在场的都是朝廷大佬,听到皇帝的话语之时也不由地侧目。

  勋贵子弟一般都会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这是惯例。但是这往往都发生是在继承爵位之后,才会一并得到都督府的官位,现在严渊还活着,严元谟就得到了这样的殊荣,可见其本事不凡,而圣恩亦重。

  对于这种情况,群臣在惊讶之余,竟然还隐隐觉得有些——习惯?

  对于小皇帝那独特的宠爱,他们也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不说那二十七岁便统领大军的破格,单说骑马入紫禁、当年那场检阅之中皇帝赐下玉腰带,就已经是人臣所不能及,在场这些人一把年纪了,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现在这右都督之职位,竟然看上去,似乎也没那么夸张了?

  谁让他对了皇帝的眼呢?不过也是,长得英俊不说,还有本事,性格也好,身家还清白,这样的人,谁又不喜欢呢?

  众臣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有异议,先不说皇帝正在兴头上,单就说旁边那虎视眈眈的礼部尚书严嵩和吏部尚书严士钟,那就不是他们愿意招惹的。

  严元谟谢恩,他知道皇帝怕是还有事情要和大臣们商议,于是就要退下,不想这个时候嘉靖却阻止了他:

  “不急,元谟,朕还有事要伱去做。”

  “好了,诸位,今天召集大家来,一是为朕的征北大将军庆功,二么,朕也有事与各位相商。”

  朱厚熜摸出几份奏疏,自有宦官接过分发给众人,而此时嘉靖皇帝的脸色也逐渐冷了下来。

  “各位都看看吧。”

  群臣们互相传阅着,那是弹劾的奏疏。

  弹劾的无非只有两人——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

  横行不法,飞扬跋扈,鱼肉百姓……各种罪状,他们兄弟俩全占了,实际上弹劾他们的奏章一直都没有停过。

  只是因为他们的姐姐太后张氏的超然地位,纵然弹劾奏疏许多,无论是正德皇帝还是嘉靖皇帝,对待他们的态度始终是——训斥。碍于张太后的存在,他们也不好干些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拿出来,是什么意思呢?怕是……嘉靖皇帝,准备动手了!有人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朱厚熜没有开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在场的都是人精,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毕竟是当朝太后的家人,他不好亲自说出口。

  而那两人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人,那群臣自然是没有话说的,在场的臣子们纷纷开口,好似是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两人的行径似的,弹劾道:

  “陛下,昌国公、建昌伯兄弟二人,仗着外戚的身份为非作歹,京师百姓苦其久矣!若不进行惩戒,我大明律法威严何存?”

  “陛下,臣请惩此二人,减其俸禄,勒令其反省,以示惩戒。”

  而严嵩和严士钟则对视了一眼,严嵩轻轻摇了摇头,严士钟的眼神中已是了然。

  一瞬间,他们已经做出了决定。

  虽然这两人也是勋贵,但是却是最底层的那种,全都是靠着他们的姐姐上位的,本身一点本事都没有,这样的国公与侯爵,但凡是战功封爵的都看不起他们,是从来不把他们当做自己人的。

  而且这两人一点本事没有,只会到处作恶,反而会成为外人攻讦的一个把柄。

  保他们?就算保得下来一次,难道还要次次保吗?为了两个蛀虫,败坏在皇帝内心的形象,可一点也不值。

  于是两人也顺从大流,对皇帝揭露这两兄弟的罪行,他们横行市井久了,那坏事自然是一抓一大把,随口就能说出。

第218章 审查

  听到下方群臣的表态,朱厚熜当即说道:

  “朕也是这般想的。事实上,前番也有人弹劾他们,只是我碍于太后之尊面,不好处置。”

  “如今各位爱卿全都出言弹劾,那我又怎能无视呢?”

  随后,他的表情又转向愤怒:

  “朕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背着朕,干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简直是视我大明律令如无误啊!这朕岂能忍受?”

  “来人,拟旨意!”

  “废张鹤龄昌国公、张延龄建昌伯之爵,着锦衣卫逮捕入狱!”

  听到这句话,众人的虽然表面上没有变化,但是内心里都是一动。

  群臣还只是建议减少俸禄,皇帝前面还说着太后尊面,后脚竟然直接就削爵入狱了,这还是看在张太后还活着的份上……

  陛下这次,是真的下狠手了!

  看着那宦官离去的身影,众人知道,今天之后,张氏兄弟二人,怕是再不能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张太后过世的那一天,就是兄弟二人归天的时候。

  可是嘉靖皇帝却没有停下的意思,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那些大臣,口中说道:

  “朕今日方知,朝廷中竟有如此两个蛀虫,害我大明久矣!如今伏法,也是一大好事。”

  “但是!朕知道……”

  “这朝堂里,干出这样事情的,绝不仅仅只有此二人!”

  “朕今天要说的是,朕的朝廷里,容不下这些贪赃枉法之辈!”

  嘉靖皇帝站了起来,霸气地发出了他的命令,眼神威严直逼得群臣垂首:

  “朕要清洗朝堂,只留下能臣与干臣!”

  “吏部尚书严士钟、都察院左都御史许虚,你二人共同主持此次考察,朝堂内部三品以下官员,任由审察!”

  这,这不就是京察嘛!

  唯一的区别就是,京察只能察五品以下的,但是这一次,皇帝把这个限制提高到了三品。

  严士钟眨巴眨巴眼睛。

  京察六年一次,现在当然还没有到时候,严士钟是吏部尚书,对于这个流程再清楚不过了。

  但是对着嘉靖皇帝那犀利的眼神,严士钟自然知道,现在该说什么。

  他当即恭声应命。

  这下子轮到群臣们傻眼了,没想到张氏兄弟竟然只是一个头,皇帝下手,下到他们头上来了。

  但是这些个老狐狸很快也反应了过来——这分明是借一个由头,展开全面的整顿啊!陛下一定是早有此意,而张氏兄弟只不过是正好撞到了枪口上而已。

  他们二人也正好合适——要知道张太后还健在,皇帝这样根本不给面子的将两人下狱论罪,已经彰显出了他的决心,而这么一来,检查的官员也定然不敢糊弄了事,不然,面对的就将是皇帝的震怒!

  “不仅仅是官员们,勋贵之中,也多有如二人这般的不法者,侵占民田等,为所欲为。”

  “他们也要察!”

  “尤其是其中有些人,根本没有为朝廷出过力,只是依仗着自己的亲戚得以富贵,这些人,更是要罚!”

  顿时,在场众人都抬起了头,眼睛亮亮的。

  勋贵聚集的五军都督府里,只有五军断事官这种官员,和这事儿扯得上关系,但是那只是一个正五品,肯定是没有资格对整个五军都督府进行盘查的。

  到时候,肯定要都察院插手……

  兵权!自从武宗之后几乎被武勋们牢牢握在手里的兵权!虽然嘉靖皇帝解散了镇国府,但是这一部分几乎最重要的权力,还是大部分到了五军都督府的手里。

  难道,机会来了吗?

  有人眼神中有着激动。

  但是嘉靖皇帝何等聪明,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严元谟!”

  严元谟听得正入神,这可是他学习朝堂政治的好机会,冷不防皇帝喊到了他的名字,他一个激灵,当即站了出来:

  “臣在!”

  “朕任命你为右都督兼五军断事官右断事,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张仑兼左断事,你二人共同主持勋贵之考,凡有作恶者,尽皆清查!”

  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怪不得严元谟被留了下来,张仑也被莫名召进来,皇帝显然是早有准备。

  五军断事官固然级别不够,但是要是他们还兼任着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呢?

  谁还比他俩官阶高?

  在场的文官们脸上,不由地流露出了些许的失望,杨一清与谢迁则是对视一眼,暗道陛下年不过二十,然而这手段,竟然已是如此的老辣,办事竟已是如此面面俱到,难以找到空子!

  杨廷和想得更多,他看着分别担任文官和武臣检查的严士钟和严元谟,心里沉甸甸的。

  他知道,自从皇帝登基开始那两件事情之后,皇帝便一直对陈国公那一系青眼有加。

  毕竟雪中送炭啊!

  虽然说都是两人一组,但是两组人里都有严氏中人,已经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而他杨廷和,就是当了这个大恶人,成为了他们上位的垫脚石!要不是他在朝臣之中实在是声名过盛,皇帝说不定早就免了他的职了!

首节 上一节 141/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