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190节

  然后做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道不是我不想,而是太祖皇帝不允,我也没办法。

  哪怕朱元璋自己都是改了许多遍,也很少说什么“万世不移”。

  严晨昊很明白朱常洵的心思,他没有被绕进去,去对是否要遵从祖制展开一场辩论——因为但凡这玩意儿拿到明面上来,伱就几乎赢不了。他直接开始诉说起了这项政策的优势之处。

  反正只要皇帝同意,他们可以直接就当祖制不存在,刚刚说过的话,也会被瞬间清空。

  “陛下,高薪养廉啊!虽然可能朝廷的支出可能要增加,但是很多臣子却有了向善的可能,既不会再搜刮百姓以供养上官,也不会再贪污朝廷拨款,对于朝风更有好处啊!”

  他说道:

  “到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富裕,官员廉洁,陛下还担心国库缺钱?”

  对方拒绝了你的套路,并看穿了你的心思,开始为你剖析利害试图说服你。

  严晨昊不愧是朱常洵的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在想什么。

  虽然依然会有人贪污,但是至少也会有一定的减少。并且这种东西,属于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很多人可能本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底线,但是眼瞅着活不下去了,就想着稍稍拿一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要是一开始,就能够不贪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呢?

  那想必,至少部分本来还有着向善之心的人,不会堕入罪恶的深渊吧!

  朱常洵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不过,这段日子以来,严晨昊向他提出的一些政策,他基本都是答应的,基本没有驳回过。

  哪怕有些政策,其实他不以为然,但是出于对自己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是任他施为。

  这一次,也一样。

  “准奏!”

  纵然他其实很不想花这笔钱。

  拿着这么点工资,他们不一样过了两百多年吗?

  至于百姓什么的……两百多年,大明朝有因此跨了么?

第298章 洪武的官,狗都不当

  严晨昊与内阁的诸臣一番商议之后,很快拟定了新的俸禄条例。

  首先,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把四成的实物给去除了,全部改成了禄米。

  这也是各位内阁大佬强烈要求的。

  虽然其实他们家里本身都是大地主,朝廷就算不发俸禄,他们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是有一点赚,终究也算一点不是?

  而且每次朝廷发下来四成实物,要是布匹啥的还好些,虽然挺膈应好好的钱变成这玩意儿,但是好歹自己家人还用得着,要是发下来一些香料染料啥的,那可真就是家里根本用不上了。

  拿出去卖吧,堂堂朝廷大员去卖东西,哪怕只是手底下的下人,都感觉有些丢脸。

  要是家里宽裕的一些官员还好,也还过得下去,但是朝廷里那些寒门出生的读书人,也可是不少的。

  有时候大街上,真就可以看见寒门出身的官员在苦巴巴地卖东西,别的不说,朝廷的颜面也是给丢了个干净的。百姓看到这个,该怎么想?朝廷的大老爷,现在一副这个模样,看上去还不如我们呢。

  你大明朝是不是不行了?

  关键是朝廷给禄米定的价还普遍低于市价,导致折合成实物之后换回来的东西也少,等于又平白没了一部分,属实是坑人。

  就这,看得好脾气的严晨昊都直想骂娘。

  真的是苦实物久矣!所以,好不容易皇帝居然愿意改俸禄制度,那就必须要改!

  至于禄米,虽然也是实物,但是实际上在发放的时候却是两者各半,部分禄米是折合成白银发放的,这倒也省事——反正就算全是白银,也得去买米。

  幸好,原本历史上的宝钞,在这个时代没有出现——这又是某只风神翼龙引起的大风波,在还没有建立大明之前,严凌就在朱元璋面前直接告诉他:钱不是你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的,没储备银两,你这就是废纸。

  洪武皇帝多少也是听懂了一些,因此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基本就没印过那“赫赫有名”的大明宝钞,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什么禄米折合宝钞那种更令官员们头疼的事情了。

  接着,严晨昊又把官员的俸禄上调了一番。

  从不入流,到从四品,这个区间皇帝是压根没管过他们死活的,给的俸禄最少,严晨昊基本就是翻个倍,再加那么个三四十石,诸如从四品就达到了五百石,在当时的那个物价情况下,应该已经可以活得还算宽裕了。

  正四品以上,本来给的就还算可以,但是同样也是不算多,严晨昊把他们俸禄上调三到四百石不等。

  比如正一品的工资,达到了一千五百石,在当时的物价下,已经可以活得相当不错了。

  这个调整表得到了内阁辅臣们的一致认可,于是便成功上报。

  朱常洵看到这个,简直心疼不已,刚刚好不容易自己说服自己答应,顿时又有些后悔了。因为按照这个上调,以后他花在朝廷官员们工资上的钱将会是原本的数倍,而且不能再用那些破烂去糊弄人了。

  并且这玩意儿还是长久的,以后年年都要给。

  他还想多省一些钱,去实现自己的丰功伟业呢。

  在朱常洵眼中,大明官员们拿着那点工资,凑合活都两百年了,他又何必再多去给钱呢?怎么就不能个个都学学于谦、海瑞呢?

  他一瞬间心思急转,还真就想出来一个主意。

  “吾师,何必如此。要想让他们保持清廉,朕倒有一个办法。”

  “恢复洪武法度,如何?贪污六十两以上者,斩!再有拨皮实草之类酷刑,只要杀一批,再有锦衣卫监视天下,定可保证官员不敢贪污。”

  皇帝的脸上,显露出了杀气,可见他并不是在开玩笑,他甚至还带着些许得意地说道:

  “太祖的时候,朝廷里的官员不就很清廉吗?他们一样能用这点俸禄,活得很好啊!”

  他说完,抬头看向严晨昊,却发现这位自己的老师已经是彻彻底底地呆在了原地。

  严晨昊是被朱常洵的想法给震惊了。

  开玩笑,恢复洪武旧制,这严晨昊连都不敢想啊!

  要知道,就连他,在读了史书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洪武的官,那真是狗都不当。

  等等,我是不是骂了谁。

  严晨昊挠了挠头。

  算了,想不起来,不管他。

  反正要是真的这么搞,大明朝非彻底乱起来不可。

  恢复朱元璋那个时候的制度,只会有一个结果——官员们要么因为极高的压力,选择离职,视朝廷如洪荒猛兽,要么与朝廷离心离德。

  到时候,天下一样会大乱!

  洪武时期可以这么搞,是因为洪武皇帝他本身是开国之主,雄才大略,天下也刚刚经历过洗牌,所以压得住,可不代表如今已经走过两百年的大明以及伱这位长于深宫的武兴皇帝压得住!

  “陛下,断然不可!请早熄此念!”严晨昊一句话就把自己弟子的办法给堵死了。

  接着,他就给朱常洵解释了一番,为何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然而,这个作用并不大。

  因为朱元璋再怎么样,也是本朝太祖,就算他的制度有弊端,有一些话也没法说。而且有很多东西是台面底下的,也是不能拿到台上来的,只能意会,两人再怎么师徒,现在也是君臣。

  这就导致朱常洵并没能充分了解严晨昊的意思,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以为是不合老师心意才被否决的。

  明明,他认为这个方法很好,之前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地主,不就用的是这个吗?最后效果简直是立竿见影啊!

  他突然感觉一阵颓废——啥啥都被老师否决,被他管着,那自己登上皇位,有什么用?

  他挥了挥手,也不再纠结,直接应允了严晨昊的建议。

  严晨昊也是被刚刚一席话给惊到了,没能注意到自己弟子的反应,得到允许之后,便匆匆离去。

  而朱常洵,他注视着严晨昊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出声。

第299章 中兴

  当新的政令下发到各部的时候,官员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明多少年了,自从太祖定下了这个俸禄制度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更改过。

  纵然是张居正主政的时候,都没有去动这个制度。

  两百年了,大家都习惯了就拿这么一点儿钱过日子。

  然而现在,它居然被更改了,而改动他的人,还是那个前不久,还在被他们咒骂,被他们深恶痛绝的,严晨昊!

  这就令他们感到一阵略有些虚幻的不真实感。

  而这个时候更改的俸禄制度,简直就如同及时雨一般。

  尤其是刚刚朝廷才肃清了一番贪腐,对许多有劣迹的官员进行了罚银处理,有一些官员甚至已经做好了上街摆摊的准备了,丢一些面子,总比饿死强。

  现在俸禄增加的情况下,这些钱已经完全足够他们在大明过上还算不错的生活。

  巨大的反差,更令他们感到了开心。

  他们甚至隐隐约约的,对于严晨昊的印象都是好了那么许多。

  这种和打一杆子,给一个甜枣类似的手段,效果是极好的,至少严晨昊的形象是被挽回了不少,纵然某些朝臣在之前因为他的整肃而遭到了些许处罚的,现在提到他,也是以赞扬为主。

  因为这简直可以说是施恩于整个文官集团!

  别的不说,谁不知道明朝皇帝对于钱财的看重?对方为了他们直接去得罪了皇帝,这已经是莫大的恩德!

  哪怕心中仍有些不满的,也强自压下,至少在表面上,都是对他表示夸赞与感激的。

  而它在反贪上的作用,也很快体现了出来。

  这项政策的效果确实极佳——既然朝廷会发足够富裕生活的钱,那又何必去冒险呢?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不好吗?

  自然向国库伸手的人少了不少——当然,锦衣卫和御史们也是功不可没。否则以宋朝那么高的薪资,后面清朝也是高薪养廉,但是一样也是贪腐横行,正是双管齐下,才有如此显著的效果。

  许多正直的官员,也是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他们本来就对严晨昊的感觉不赖,现在更是好感大增。

  一时之间,朝廷里面严晨昊的声望几乎达到了顶峰。

  而在民间,严晨昊的名声,也很是不赖。

  无论是清丈田亩,还是整顿官吏,这都是对于百姓们有利的措施。

  前者令许多百姓被侵占的田产得到归还,更使得地主士绅们不再对他们的田产虎视眈眈,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而后者使得官员们不敢肆意贪污,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亦或是用贪来的钱去进行贿赂,自然也是减少了施加于百姓身上的剥削。

  更别提他还鼓励农耕,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耕的政策,比如轻徭薄赋。

  当这一项项的政策从京师传出来,并逐渐扩散到大明各地的时候,百姓们顿时对这位首辅大人充满了敬仰之意。

首节 上一节 190/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