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25节

  有人看到试卷,都不由地惊呼出声。

  别说这个由族规改编而来的《江浙军政府临时法案》,就是《大明律》,他们也没谁会去背。

  什么,那到时候怎么做官审案?这不是有师爷吗?

  自然是一无所知。

  更别提其余的一些考察题目,诸如几何算术、人文地理之类的,更是鲜有人知。除了少部分结合历史的论述题之外,这些出生地主家的士子读书人们几乎都填不出来。

  但是这些人又不甘心空着,于是只能胡乱填写,亦或是结合儒家经典进行长篇大论,希望考官看在字数多的份上,可以给点分数。

  而其余的从大学里毕业考生,虽然不至于说信心满满一定能够中举,但是终究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因为其中许多问题,他们的老师都有讲解,就算不是对口专业的,也多少自学过一些,购买过相关的教材。

  等到考试结束之时,考生们神态两极分化极为明显。

  考官的效率也挺高,考完之后第十五天,考院的门外就张贴了中试的名单,长长的一大列。

  每一个考院的门外,都拥挤了一大群人,伴随着一张张红榜的张贴,人群中或传来欢呼之声,或垂眸哀叹。

  伴随着考试结果的出现,严凌当即下令开始安排入职的事宜,同时,也将江浙军政府的官职与吕宋总督府统一,而与明朝不同,以示革新。

  经过一番填充,本来因为扩张太快而导致官员力量不足,导致对各地统治颇为薄弱的军政府,总算是开始充实了起来。

  这个时候军政府中的官职,一半是由家族原有的官吏,比如族老与各镇镇长升任,另一半,便是由考试产生的新官吏担任。

  而以后也将会如此,每年都会有一次官吏考试,但是每次只会放出部分较为低阶的官职,由当前的职位空缺程度来决定放出的官职数量。

  就这样,武兴二十年的官员考试结束了。

  大批的官员得到了录取。

  然而,那些地主士绅们派来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人成功当官。

  这就引得各地的地主士绅很是不满,不过他们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还是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的普遍认知之中,那所谓的民,可不是百姓。

  他们相信,严应辉终究会出台一些政策,或许会直接派人请他们任官,来保证他们的利益,以此换来江浙地主阶级的支持,稳固自己的统治。

  然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严凌要是真心想要拉拢,就算不降低些题目难度,最起码也得公布出去此次考核的内容与朝廷科举有很大区别。如今直接开考,其实就是在坑他们。

  他本来就没打算,令他们的人进入他的政府。

  在各级官员到任,并且逐渐熟悉了手头上的事务之后,他当即下达了两条命令。

  第一条,是确定各个地主的租子税率。此时当地的租子各不相同,有一些的地主,收五成,已经算是良心好的了,甚至还有很多地主将租子收到了七成,家里人口但凡多一些,都活不下去,当年破天王起义的时候,有不少人追随,便是受不了这高昂的租子。

  而严凌便是下令,从今以后,各个地主的租子,一律不许超过三成半,并且一旦遇到灾年与荒年,地主士绅们有义务按照政府的规定,降低租金。

  同时,彻查所有地主土地上的隐户,登记造册,将他们转换为合理合法的佃户。

  而第二条,则是在县以下,设置镇、村两级行政体系。

  大明朝皇权不下乡可不是闹着玩的,到了县以下,便是宗族力量的天下,县官基本就是和各地的地主士绅进行合作,以达成对县城以外乡镇的统治,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的地主在乡村范围内,有着很大的权力。

  严凌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

  而这两个条令一传下去,顿时便在各地的地主士绅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356章 新政

  这些地主士绅,满以为江浙军政府马上会出台一些政策来抚慰他们,亦或是邀请其中一些“大儒”等,免试直接来政府之中做官,以此来拉拢他们,获得他们的支持。

  毕竟自古以来,每一个封建王朝,基本都会选择拉拢地主阶层,稳固自己的统治,亦或者加大争夺天下的筹码。

  然而,严凌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与他们的预想极为不符,无疑令他们大为震惊。

  虽然说他们其实也明白,朝廷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固,也是一定会打击土地兼并之类的,夺取属于他们的利益,但那也是等到了朝廷大一统之后的事情,你们一群还在创业阶段的家伙,不来讨好我们,竟然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不怕因此失去“民”心,导致失去天下吗?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江浙军政府的首脑,可不属于这个时空,有着来自后世的理念,他可不想再陷入又一个轮回。

  并且,此时除了家族本来统御的地区之外,其余的各地,其实矛盾也是十分的尖锐。

  几乎每一个王朝末年,都会面对土地兼并等种种问题,并以此引起浩大的农民起义,而在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之后,土地社会矛盾便会得到缓和,此后经过一番逐鹿,天下确定,便可以开启又一个盛世。

  但问题在于,浙江一带,此时并没有遭到过大规模的义军冲击啊!

  无论是张献忠,还是之前的破天王,他们都败亡得很快,此时浙江内地主势力依然是极大的,许多百姓依然受到极重的压迫。

  从哪个方面讲,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严凌需要以此来缓和社会的矛盾。

  至于第二条便更不必说,严凌当然不会皇权不下乡这样的事情出现在一个新的国度之中,但是这同样是令地主们难以接受的——他们对于乡村的统治历来是他们的重要权力,同时也是剥削百姓的重要方式之一,又怎能轻易舍弃。

  一时之间,不满之声此起彼伏。

  奈何也只是“不满之声”罢了。

  这就是严凌的这两条政策的高明之处,对于人心拿捏的恰当好处。

  它们会令士绅们感到愤怒,不满,但是却不至于因此直接便起兵作对,换句话说,这两个政策虽然是对士绅们金钱与权力的侵占,却还在他们的忍受范围之内。

  虽然严凌不怕他们纵兵起战,但是一旦天下士绅都全力抵抗,再混合上朝廷王二之流,终究还是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值当。

  当然,作为最大的地主,严凌自然也是以身作则,将越国公府下属的田产的租金调整到了极低的档次。

  他没有直接将这些田产全部充公,毕竟公私也是要分明的,大明朝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缺陷便是公私不分,皇室财政侵占国家财政,国家没钱了又动不动请内帑,导致财政混乱,万历更是时不时派太监征税充入内帑,致使苛捐杂税繁重,这都是饱受诟病的。

  虽然严应辉以及一些族老心疼不已,但是想到这也是为了大事,便也没有多说些什么。

  而地主们,见严家自削一刀,怨气也是少了许多。

  在这之后,各个镇村的官员很快到任,他们也是迅速地开始履行了上头下发的命令——他们很多都是出身平民家庭,又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地主阶级自然不会有丝毫的手软,清查隐户、减少租金,一丝不苟。

  虽然说很多地主最后还是决定与江浙军政府合作,但是也有人不愿意就此妥协,他们掏出金银,试图贿赂官员,失败之后恼羞成怒,便明里暗里使绊子,阻挠官员们的行动。

  严凌却也不是吃素的,不久之后,便有官员拿着一张纸,挨家挨户的抓人。

  这些人,都是不服从命令的,严凌不打算留下他们了,正好新政策也需要流血,来表明政府的决心,震慑宵小。

  许多地主家都蓄养有家丁,自然不愿意被这么抓走,但是一旦遇到抵抗,官员们却也是毫不留情——江浙军的士兵就跟在后面,二话不说便直接开火。

  甚至到了最后,严凌干脆借题发挥,将一些在乡镇之中素有恶名的地主乡绅也一并惩治,他们本人要么被处决,要么被关进了矿区做苦工,财产被没收,而他们的土地,自然是分给了其余的百姓。

  当然,也不乏有官员禁不住诱惑,收受了贿赂,这些人都被隐龙记录在案,很快便被找上了门,辛辛苦苦考上的官直接被免除,自己也落得一个下狱的下场。

  这般铁血的手段,成功将地主与官员们全部震慑,自此之后,至少在表面上,再无人敢抗拒军政府的命令。

  而这一番清查下来,浙江的总人口,也是多了足有数十万——这还只是严晨昊去世之后他们在几年之内肆无忌惮的“成果”,可见这些地主,平素隐瞒的数目是有多么巨大,朝廷每年从江浙收上来的赋税不少,但其实,这已经是大大阉割过了的!

  不过,这一套自然是再也行不通了,有多少田,就得交多少税,并且隐户也被恢复为佃农,登记户籍,享有政府的庇护,再不准肆意欺凌。

  一时之间,虽然江浙的地主如丧考妣,但是百姓们却欢欣鼓舞,对于这个新成立的江浙军政府,更加的拥戴,作为统治者的严应辉,其声望也在同时达到了顶峰。

  不过,消息传开,到了朝廷那里,却是令武兴皇帝大为愤怒与警惕,认为对方在收买民心,又是发了一通脾气,将狱里关押的好几个征战不利的将领官员处死。

  随后他又加重了商税。

  没办法,朝廷现在一年的税收已经只剩下七百万两了,并且这个数值还在不断下跌,大明朝穷啊。

  反正相比于流寇与东南严家,他的行为可以说是对于地主士大夫利益损害最轻的一个了。

  本来因为他征收商税与矿税,引得地主与商人们怨声载道,现在与他们一对比,他反而像个好人。

  不支持我,难道支持他们?

  你们没得选。

第357章 蒸汽 军事

  “先生,这就是我们的样品,经过实验,可以提供极大的能源。”

  工厂之中,一行人正驻足与某个钢铁怪物之前,为首的人正面带狂热地介绍着什么,他正是这间工厂的首席工程师,更是天工院的重要成员。

  严凌满意地看着面前这个黑黢黢的怪物。

  可以投入实用的蒸汽机,在天工院的努力下,终于还是研究出来了。

  这种蒸汽机,便是后世那能够为各行各业进行输能的机器,堪称“万能能源”。

  “今年的天工奖得主,我想已经有归属了。”严凌笑道,他可以提前宣布这个奖励。

  这是跨时代的产品,虽然今年还没有结束,但是不会有什么东西的意义能够超过此物。

  而那工程师的眼中,兴奋之色更浓。

  双喜临门啊!

  “以后这里便是蒸汽机的母厂。”严凌又对着自己的手下嘱咐道:

  “多招募一些人手,将产量提上去。”

  “通知各个工厂,以后可以装备的,什么纺织,还有铳床之类的,统统都可以用上。”

  “另外。”他转向还处在兴奋之中的工程师:

  “蒸汽机有了,那么以此为凭,可以发明许多的东西。比如蒸汽机车,蒸汽船等等,这些我都交给你了。”

  蒸汽机这个技术难题解决了,蒸汽机车与蒸汽船等,也不会太过困难。

  果然,那工程师听完严凌的描述,便一口便应允了下来,信心满满地说道:

  “先生放心,这东西,我定然会尽快为您制作出来。”

  显然,这对于他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

  ……

  在进行着一系列动作的同时,严凌也在进行着军队的整训。

  到目前为止,除了吕宋第七军之外,在大陆上还有三个师一个团,分别是江浙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以及一个骑兵团。

  三个师分别镇守浙北加宁国、浙中、浙南。

  装备不错,不过很多都是刚刚结束训练的士兵,虽然说他们使用了“老兵带新兵”的方式,将之前参与过作战的部分老兵打散,带领着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但是毕竟与那些百战之师还是有区别的。

  纵然你纪律如何严明,面对骑兵踏地而来的震撼与火枪火炮的轰鸣,看到身边人被炮弹碾成血肉胡同,恐惧是难免的,甚至会有很多人会顺从心理本能逃跑。

  老兵见惯了,知道只有抱团才不会因为溃败而造成更大伤亡,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

  之前打左良玉的时候,新兵就被其反击一度给打入了混乱之中,而身经百战的吕宋第七军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卢象升作战的时候伤亡数百他们依然面不改色,承受能力要大太多了。

  所以还是要给他们战斗的机会。吕宋第七军作为主攻,其余的三个师也要锻炼成长。

首节 上一节 22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