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26节

  “夫天子者,承天命以驭万方。天下之民有如陛下之子,天下之臣有如陛下之手足,安能仿前朝重百官而轻万民?当放宽刑罚、赦免罪恶、减轻徭役……”

  感谢大家的月票与推荐票,感谢!

第46章 缚天下!

  奋笔疾书,严济写得起劲,不知不觉笔上墨汁已是耗尽。

  他在砚中沾了沾墨水,无意间一抬头,没想到正对上朱元璋的眼神!

  洪武皇帝眼神本来在众士子间游移,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此时严济的动作却是吸引住了他的注意。见对方抬起头来,朱元璋还鼓励似的冲他轻轻点了点头。

  严济赶忙垂首,不敢再直面圣颜,但是他的内心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陛下,陛下他向我点头了!

  这是莫大的殊荣!

  哪怕只是一眼,也让他牢牢记住了朱元璋的样貌。

  陛下生一张国字脸,留着胡须,脸庞严肃,不怒自威,极其符合幻想中那帝王的形象。

  仅仅是远远看一眼,就能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这就是陛下吗?那个大哥口中有着极强手腕与才能的皇帝?

  随着那张威严的脸不断在脑海中盘旋,一段往昔的记忆也缓缓浮现。

  那是一次家族高层的会议,严凌郑重地告诉他们:

  “陛下厌恶商贾,所以我家出海之事业必停,把这些钱用来购置田产。”

  “陛下厌恶贪腐,所以你们要是之后当官,切记不可贪污。”

  “陛下厌恶仗势不法者,所以哪怕你们在明州,也万万不可依仗家族为非作歹。”

  “你们要记住,所有违背律令之事绝不能干。需知如今有我在朝中,严家已与往昔不同。伱们若是有不法事,连我也会受到牵连!半世努力,尽付东流!”

  他低头看向已经写了大半页的宣纸,回想起那考题。

  这看上去只是要他们论证治国之策,如何安养生息,然而新朝的第一次科举,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难道……

  他心里有了别样的念头。

  但是要是猜错了陛下的想法……他捏了把汗,莫说是争那一甲之位,怕是连进士及第都困难……

  怎么办?

  严济的大脑之中产生了激烈的斗争。

  良久,他眼神一厉,一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搏一搏!

  奇招,才有奇效!

  他猛得一扯宣纸,将它揉作一团丢在一旁,动作之大,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就连朱元璋都看了过来。

  见他如此行止,洪武皇帝的眼中,不由地流露出了些许的失望之色。

  看他相貌堂堂,还有些形似故人,且举止大方未见慌乱拘束,还以为是个可造之才,刚刚才鼓励了他一下。

  没想到,竟如此轻浮,这样的人,又怎能明白朕之深意?

  他有些败兴地低下头,继续看奏折。

  两个时辰,转瞬即逝。

  伴随着铜锣的清脆的一声响,洪武四年的殿试正式结束!士子们依次离开了奉天殿,有宫人便把那卷纸恭敬呈上。

  因为是皇帝亲自审理,所以自然是不需要糊名誊抄了,你要是有本事走后门走到皇帝这里,那也没必要参加科举了。

  抿了一口茶水,他开始审阅试卷。

  朱元璋出此题目,自然是有他的深意的。

  元以宽仁失天下,这个所谓的宽仁,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那些仁君的一系列宽宏大量、利民之举,而是指它对于官僚、商人的管理实在是太放松了!

  元朝的皇帝奉行的是“无为”,他们以粗放型管理下属,基本不怎么管手下的官僚,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元朝九十八年腐败无比,官员巧立名目,各种盘剥百姓,贪污拨款,导致民不聊生!

  后来朱元璋清洗官员,也未尝没有这一因素在里面。因为他的手下有很多元廷的降臣,他们把这种风气带到了明朝,以至于贪腐成风,一个初年的王朝竟如同中晚期一般!若不大杀特杀以熄此风,他的大明,怕不又是一个二世而亡!

  而且由于明朝制度较之元朝更严,许多大臣文人心向前朝,他们认为元朝这个政权比宋朝都适合他们,甚至有吴德新者,喊出“我生为皇元人,死为皇元鬼,誓不从尔贼!”,就连宋濂这样的重臣都怀念元朝,这令朱元璋恼怒不堪,更加坚定了他要加强对官员管理的决心!

  同样的,也正是元朝对于商人管理的宽松,以至于商业极其发达,可偏偏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商贾!

  他认为就是这些人,败坏了天下的风气,让人心变得油滑,同时他们手握大量财产,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统治者的统治,他巴不得所有人都像农民一样,乖乖在田里种田才好!

  所以,他不仅要对官员严,同样要对百姓严!他要让整个天下,在他的条条框框内生活,决不能逾越!只有这样,他的王朝才能千秋万代!

  这,才是这次策问真正的破题之点,朱元璋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和他同样理想的青年,作为帝国的未来。

  然而,坐在底下的士子们,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

  他们还以为是前宋的时候,那个“刑不上大夫”的时代,那个海贸发达、富商大贾涌现的时代。

  这样的答案,自然是不正确的。

  翻阅了几篇策论,朱元璋的眼里,满是失望。

  他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一篇,说是要善待百姓,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更有长篇大论在那里论述应该对官员们也宽宏,这和朱元璋的初衷简直南辕北辙!

  那一篇,竟然在扯什么皇位的正统!要不是此时是殿试,他真的恨不得把此人拉下去斩首!皇位归属,岂是你可以议论的!

  他看了几十篇文章,竟然没有一个答到点子上,要么完全不切题,要么就是平庸地叙述如何休养生息善待百姓,根本不符合他的预期!

  不仅如此,他们的行文,虽然也尽力按照八股规范在写,但是可以看出很是僵硬,某些地方生搬硬套,并不通顺。

  洪武皇帝疲惫地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策论放在桌子上,同时揉了揉眉心。

  虽然还有一半的答卷未看,但是他可以预料到,剩下的这一半,估计也是类似的东西,言之无物,无非就是谈论一些轻徭薄赋之类的老调而已。

  唉。

  虽然这般想着,但是他最终还是拿起了下一份的策论,终究是贡生们的答卷,再不济也得看完,选出等第。

  不想刚拿起下一篇,这题目,就令他眼前一亮!

  《论元之宽纵与路引之利》

  今天睡午觉,梦到崇祯皇帝带着周皇后,在夕阳之下笑着看着我。我记得特别清楚,崇祯皇帝坐在一个石墩子上,周皇后站在旁边,身后夕阳如血……然后我突然就非常悲伤……

  该不会是托梦想让我给他写得好点吧 w(Д)w

  还是挺可惜的,唉。

第47章 治国之道

  “夫帝之治天下也,当以法为先,其中,又以束民为最重。”

  ……

  “宋时虽有“凭由”,然来往于附近州者却也无需,遂致三百年间,暴乱达四百余起,天下难安!”

  “元以蛮夷入主中原,不懂治国之法,遂放任百姓而无约束,亦致乱矣。治民不设路引,致百年间义兵四起,陛下曰‘胡无百年之运’,诚是也。元不过九十八年即失中原,盖由是也。”

  ……

  “如汉唐之“过所”,皆是设规立法,以此为凭,汉唐因之而有数百年。”

  ……

  “故以学生之见,当以路引为通行之证,设卡于道路。无路引而往来者,以严刑罚之,使农人安于田亩,工匠限于作坊,各守本分,则少动乱而减流民。”

  “如此,大明可得万年!”

  “啪!”朱元璋的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身旁的宫人还以为是哪个贡生的文章惹恼了皇帝,赶忙跪倒在地,就连呼吸都轻了许多,生怕惹陛下迁怒。

  然而此时的朱元璋,虽然鼻子中的喘气微微加粗,眼睛也是瞪大,脸色发红,似乎是大怒的样子,但是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心情却是亢奋的,无他,这名贡生的想法竟与他不谋而合!

  最重要的是,这个贡生还为这路引制度,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元朝时并不是没有路引制度,但却只是针对商人,而朱元璋想的却是把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纳入制度之中,可他需要一个理由。

  虽然洪武皇帝很好学,但是毕竟出身低微,后来又南征北战,等到有条件读书时,已经是三十多的年纪了,而贡生从小就饱读诗书,自然是比他要强上一截的,比如如此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朱元璋却是不能。

  虽然八股的笔法生疏了些许,朱元璋却是越看越是欢喜。

  看了眼名字,吴伯宗,他有些印象,是会试的第三名,当时贡生走入奉天殿的时候,他便排在第三个,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这简直是天赐朕的璞玉!

  心情激荡之下,他拿起毛笔,就要在上面写个“一”,那是一甲头名,状元的象征。

  然而,当笔尖接触到那宣纸时,他不由地顿了顿。

  虽然这篇文章深得他心,但是身为一名负责任的皇帝,他不能就这么主观臆断了结局。

  多少,还是把剩下的垃圾看完吧?

  是的,垃圾,对于这位洪武皇帝而言,这些对于他的王朝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真真如同废纸。

  但是,随着大明疆域越来越广,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岗位的空缺,可偏偏许多文人怀念前朝不愿入仕,开科取士是唯一的办法。

  所以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在垃圾堆(对他而言)里找金子。

  他又翻了几张,只觉得越发的厌烦。

  长篇大论,千篇一律,没有半点新意!

  啧。

  朱元璋的脑门上暴起了青筋,这些酸文人,废话连篇不说,不多的重点,还全部跑题了!

  他随手将一张宣纸一丢,下一篇策论露了出来。

  看见了那士子的名字,他便有些兴致缺缺。

  严济。

  他立刻就把名字和脸对上了号,毕竟这家伙和某人眉宇间属实有些相似。

  但是紧接着,此人的轻浮之举便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在朱元璋眼里,此人“没有大将之风”,“毫无定力”,这样的人,又怎能揣摩出自己的深意?多半又是空谈废话。

  算了,给睿轩一个面子,三甲留个位置吧,毕竟是他亲弟弟。

  他的眼睛下移,已经准备好了翻页的准备,对于这些东西他已经不想多看了。

首节 上一节 26/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