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75节

  “然而市井悠悠之口,您如何堵得住?自汉武灭南越国,交趾便始终是我国旧土,历代王朝无交趾者,仅宋而已。如今我大明放弃交趾,岂不令人将大明与前宋相比拟?弱宋之称,可不得加在我大明头上么?陛下失土,难道可谓明君?”

  一席话如同兜头的冷水,把这个年轻的帝皇浇得冷静、清醒了下来。

  弃土之名,可万不可当!

  他逐渐开始考虑对于交趾的政策。作为一个皇帝,他对身后名的重视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朱瞻基也是饱读诗书,现在他一想,很快便发现,交趾确实作为中原王朝的领土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只不过是大宋把它丢了几百年,以至于明朝一时半会儿没有缓过来。

  这么一想的话,永乐复土,则宣德无异于再度失土,这将是宣德一朝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别的北疆什么的,毕竟只是一些荒无人烟的大漠,丢了也就丢了,历代汉家王朝也就巅峰时期能够控制草原,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独立,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交趾可是从汉武帝设立交趾刺史开始,一直延续到唐朝啊!

  不仅如此,交趾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唯一一个成功脱离中原王朝统治自立的地方,要知道那里实行的可不是什么羁縻,那是郡县啊!

  这将会是一个很坏的头。

  其余的藩属国,说不得也会起心思,也会不服从大明的统治,毕竟你连郡县统治下的交趾都打不过,那我一个堂堂有自我政权的藩属国,还会怕伱?

  而身旁的三杨,一时半会儿,竟然也想不出反驳的话语,只能讷讷地看着他挥斥方遒。

  “既然如此,陈国公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交趾动乱,每年耗费钱粮无数,将士死伤无数,趁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大明财政怕是要被拖垮。”

  朱瞻基的声音柔和了下来,此时他看向严铿的眼神哪还有刚刚的恼怒,分明已经充满了后怕与感激!

  “臣有一计,定能叫交趾平定,为我大明边疆一行省,与内地无异!”

  “哦?速速说来!”

  这一番话,却是勾起了朱瞻基的好奇心,他端正了神色,认真倾听。

  “臣之策略,无非三点。”

  “一视同仁、迁徙、汉化!”

  严铿之所以会提出一视同仁的建议,是因为交趾的乱,其实也是明朝自己作的。

  明朝官员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也着实没把交趾的百姓当人。

  就这么说吧,这个时候明朝境内的吏治还算是清明,但是明明同在明朝治下,交趾跟元末似的,官员各种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朝廷则当做没看见。

  原本的交趾,其实是很欢迎大明天兵在这里驻守,很自豪能够成为天朝的人。

  官员们这么一搞,最后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烽烟四起。

  所以严铿提出了这一点,要求朝廷如同治理内地一般治理交趾,绝不可偏颇。

  你要是想着跟西方殖民者那样捞一把就走,那随便你怎么样,但是要是想着长久的统治,就决不能把人家当外人,要一视同仁。

  肃清当地吏治、安抚百姓。

  迁徙、汉化就不用说了,都是老生常谈。

  无非便是从内地迁徙民众到交趾,同时在那边推行明朝的种种文化,使他们如同汉人一般无二。

  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华的同化,很多便是使用这些策略完成的。

第123章 倒霉的汉王

  “准!”

  朱瞻基决定采纳严铿的战略。

  此时的皇帝已经摒弃了弃土的想法,决定完成对交趾的彻底掌控!

  而严铿见此,也不由地舒了一口气。

  他回想起自己父亲经常的感慨:

  “若是宣德不弃地,交趾永为国土,则后世定能够更加的繁盛!”

  “交趾这多少优良港口,多少人口众多的城市啊!红河三角洲,更是一块宝地!”

  “而且在交趾练一支海军,便可拱卫南方,也不至于西方东来之时,直到打到了沿海大明水师才与之交火,完全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当时他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想着太宗皇帝不是已经征服了交趾嘛,为何父亲还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他总算明白了一部分。

  既然如此,那便一劳永逸!

  宣德元年六月,明军调兵六万入交趾,再加上原有的明军驻军,总兵力达十三万之多,由英国公张辅率领,向交趾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交趾军哪是明军的对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明军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交趾的士兵只感觉自己碰上的是一台台杀戮的机器!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交趾全境的烽火尽数平息,再度回归平静。

  接着,大量的汉民从明朝涌入交趾,在一些大城市定居了下来。

  同时,原本所有的交趾官员被尽数召集回朝,新的官员到任,与他们在来之前受到了皇帝的严加申斥,命令他们要视当地人如同明人。

  各府县之中,交趾的百姓用麻木的眼神看着新到任的官员。

  他们已经对这些人的统治感受到了麻木,只感受到深深的绝望。

  但是很快,便有人告诉他们,大明改变了,皇帝听说了他们的遭遇,那些压迫他们的官员被狠狠地惩罚,并派来了廉洁的好官。

  交趾人民的眼中,逐渐燃起了希望的光。

  能活着,没人想去死。

  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明朝新的统治之后,他们也满意了——确实,大明进行了极大的改变。

  苛捐杂税没有了,新的官员们也相当的仁爱,更有随从而来的老师教导他们天朝上国的文字话语。

  他们可以感受到,大明这一回,是真真正正地把他们看做自己人了。

  于是他们也把开始把自己当作明人。

  ……

  交趾的平定,让朱瞻基对于严铿刮目想看,事实证明,这位陈国公有着极强的洞察力,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地方所存在的问题。

  他也十分感激严铿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不然说不得要在后世背上弃地的骂名。

  严铿本来就在朱瞻基眼里有着一个极好的印象,而这一切的加分,使得这位皇帝对他更加信任,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所以,在交趾事了,朱瞻基将目光转到削藩上时,他第一时间找来了严铿商议,只有一个人的那种,这充分表明了他对于这位陈国公的信赖。

  朱瞻基忍诸多藩王已经很久了。

  削藩之事,自建文始,至永乐确定了正确的大方向,但是实际上,永乐除了把那几个跟他一起起兵的兄弟兵权尽数剥夺之外,其实并没有削太多藩王。

  甚至为了表现自己与侄子的不一样,之前被削的一些王还都被一一召回复位,这使得依然还有不少藩王拥兵自重。

  朱棣也是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哪怕是有了“夺权而给富贵”这样的战略方针,他依然不敢大肆削藩,并且因为不想给后世留下对宗室无情的名声,所有被他削去三护卫的藩王,全都是确实有恶名在外的。

  这就导致了,直到宣德年,朱瞻基依然还有当初朱允炆的感觉。

  如芒在背。

  “我欲要行削藩之事,却又恐遭宗室厌弃,该当如何?”他盯着严铿,问道。

  宣德皇帝不想脏了自己的名声,和建文皇帝一样,落得一个骂名。

  但是削藩,却又势在必行。

  严铿呆了一呆,这个他先前可没有腹稿,而且你这个既想当表字又想立牌坊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朱瞻基似乎已经料到了严铿的反应,他没有等他回答,便自问自答道:

  “若要削藩,又不使名声遭污,则必须师出有名。然而自永乐削藩之后,诸王行事谨慎,抓不到任何的把柄,要削藩实在有难度。”

  “但若是有一位藩王拥兵自重,欲要取朕而代之,最终被朝廷大军所扫平,然而又有证据说有其余的藩王参与其中,不知道他们又会作何反应?”

  严铿心思百转,立刻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一时间,后背有些发寒。

  这个青年皇帝,果然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虽然表面上年轻,但是实际上却也是心机深沉,而且相较于他的父亲,他更多了为帝的——心狠!

  不过他也是见识过大风浪的人,当即便镇定了下来,问道:

  “不知陛下认为哪位藩王有‘不臣’之心?”

  “汉王。”朱瞻基笑了起来,如同一只恶狼一般,但是那双眸子里却竟是冰寒。

  当年百般刁难他们父子,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

  “不过,还需要你的配合。”

  他轻声说道。

  ……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严凌,也从自己的儿子那里得到了宣德帝将要削藩的消息。

  困扰他许久的疑惑,也因此被解开了——

  同样是造反,为什么靖难时候的朱高煦如此强悍,到了宣德的时候,就是一系列迷惑操作。

  要知道朱高煦虽然跋扈残暴,但是他的骁勇善战却也是真的,永乐朝中罕有可出其右者。

  这位汉王殿下,可是在白沟河率数千精骑救父,阵斩瞿能父子、东昌败盛庸、灵璧破何福、浦子口最终战大破盛庸直抵南京的猛将!

  一句话,你可以说朱高煦坏,但伱不能说朱高煦菜。

  但是在宣德朝的反叛时,明明业务已经相当熟练的朱高煦却表现得连个新手都不如(说得就是你,朱宸濠)。

  明明在就藩之后老实得跟个鸡一样,几年都在乐安乖乖的,却又在正处于鼎盛的宣宗朝开始想要造反。

  明明相当善战,可是在宣布造反之后一城未下,一官未杀,甚至连宣告天下的檄文都没有,远不如自己的后辈宁王。

  一个太平王爷都能打穿江西,都知道宣称朱厚照不是亲生,自己受了太后密诏来展示正统呢。

  明明已经起兵,却又莫名其妙投降。

  这在后世,也是一个谜团。

  而现在,情况很明朗了。

  他只是一个子,一个引出削藩计划的前头卒。

  好一出大戏!

首节 上一节 7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