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84节

  “慢!臣有本奏!”

  一个中年人从队伍中迈步走出,随后他自报家门,是一个御史,也就是常说的言官。

  看着这个中年人出现,朱祁镇顿时一脸懵逼,昨天陈国公可没说过这个啊!

  他当即转头看向严铿,却不知道严铿也是满脸问号。

  哪来的不听话的家伙?难道是昨天通知的人偷懒,漏了这个货?

  但是当听到此人说的话时,严铿的脸色,却逐渐凝重了起来。

  “昔日太祖有令,每日朝会,群臣需进谏陛下一百八十五件事务,与诸臣共同商讨解决,此乃祖制,太祖也以此希望后辈勤奋处理政务,兴盛我大明。”

  “然而,臣昨日却得到消息,宫中传来旨意,要所有臣子将准备的奏折提前上交,竟然还只准八人奏事,不许其余人说话。”

  “臣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如果朝会只论八事,那其余事务怎办?是交给内阁处理?”

  “是有人居心叵测,欲代陛下行使大权?还是陛下贪图玩乐,所以只取八事,其余不管?”

  “违法祖制,此事可行吗?”

  这倒是一点不假,明初的时候朱元璋确实是有过这类规定,要求朝会的时候,臣子向皇帝进谏一百八十五件事务。

  祖制一出,自然是没有人敢说话的,甚至还有人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他们已经准备好看首辅的笑话了。

  用屁股都想的出来,这事情肯定是严铿安排的。

  面对安静的朝廷,这个言官的脸上虽然依然平静,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这次可是大大地出了脸了。

  怒怼皇帝,阴阳当朝首辅,一下子就在文官群体里出名了,说不定还能得一个直言敢谏的名声。

  至于少年朱祁镇到底怎怎么处理那一百八十五件事情,他就管不着了。他只是个言官,只要提出问题就好,可不负责解决,让别人头疼去吧。

  朱祁镇也是当即愣住了,他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而那个言官口中说着祖制,说着太祖的话语,这令他感到了害怕,太祖的律令是万万不能违背的,这一点皇帝很清楚,他当即把无助的目光投向了严铿。

  严铿脑筋急转,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当即便站了出来。

  他先向天拱手:“祖制乃是太祖所定,自是不能改动,微臣此举确实有失妥当,还请陛下治臣之罪!”

  说着,严铿跪下,向皇帝深深一揖。

  看到这番情景,那言官更加得意,内心在狂笑。

  这可是当朝首辅,勋贵代表,连三杨都被逼得让步的人物!如今,却在自己的唇枪舌剑下被迫认错!

  他已经可以想象到,之后士林会怎样传播自己的美名了,更是为自己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而自傲。

  但是他却是小瞧了严铿,这位陈国公虽然认错,但是话却是没有说完。

  “然,据臣所知,太祖朝之规定,至如今已经松动,天下人不复遵守,此臣怎能忍?因此,臣建议,全面恢复洪武旧制,包括贪污过五十两者斩首、内阁阁臣不得超过七品等规定!”

  此言一出,当即群臣哗然。

  恢复洪武旧制?那个严苛到极致的时代?

  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洪武的压制,大家伙儿的好日子来了,你现在给我们整这一出?

  别的不说,光是贪污过五十两就斩首,这朝堂上的群臣就得拉下去一半。

  早在永乐朝开始,贪污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此时吏治还算清明,大家拿得不多,再加上明朝的工资属实是不把官员当人看,所以只要朝臣们别太贪,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你再不多,也肯定过了五十两。这要是恢复了,菜市口的大刀都要卷刃。

  瞬间,全场目光都汇聚在了那名言官身上,毕竟就是这家伙第一个提出来祖制的。

  顿时,言官的身上只感觉无数炽热的目光汇聚,那幸灾乐祸的眼神早已消失,余留下的只有愤怒!

  就TM伱想恢复洪武旧制啊?

  此时这位言官也麻爪了,在诸臣子的目光谴责中,他是那样的无助。

  不错,言官言事确实是本职工作,一般来说皇帝是不能因为言官说了什么就把他给下狱的。

  但是得罪了群臣,那就不好说了,几十上百的弹劾奏章,皇帝也会耸耸肩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不是朕想要惩罚你,实在是你被这么多人弹劾,罪行罄竹难书啊!

  然后顺理成章地把他做了。

  更何况现在这个小皇帝全听严铿的。

  感谢“茉泺”的打赏。

第136章 王振的表演

  果不其然,当即便有臣子站出来:

  “陛下,臣以为陈国公所作所为实在利国之策。陛下日理万机,未免精力不济,内阁辅政,无可厚非,只有小人才会多生事端!”

  “是啊陛下,这分明是攻讦陈国公,臣不知道此人安的什么居心!”

  “陛下,臣弹劾御史李评曾收受贿赂达数百两之巨!”

  随后,越来越多的臣子站出来声援,直到最后几乎千夫所指!

  当然,他们是绝口不提到底违没违反祖制的。毕竟有些东西大家心照不宣,这玩意儿再纠缠下去,大家都要喝一壶。要知道终大明一朝,违背祖制的东西可不少,大家都是默契当做没看见的,现在再提,是嫌自己活太长吗?

  于是问题的核心,被大家默默忽略,所有人异口同声,开始对那个言官口诛笔伐。

  并且他们都没有提这个言官的言语问题,毕竟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力,这一点扳不倒他,他们直接弹劾这个言官的其余问题。

  贪污、品行不端什么的罪名,统统都出来了。

  甚至有人还举报此人时常前往勾栏视察工作,严重败坏朝廷名声!

  不知道的,还以为此时站在朝堂中央的,是什么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呢!

  该死,我多管这闲事干嘛!此时后悔之情已经填满了李评的内心,要是能够重来一次,打死他都不会去弹劾这事儿了。

  可惜已经迟了。

  严铿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他装作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的样子,脸上显露出震惊,大声说道:

  “陛下,臣今日方知,御史李评竟如此妄为,横行不法!臣请剥其职位,入诏狱问罪!”

  臣子们有了领头的,立刻异口同声地说道:

  “请陛下剥其职位,入诏狱问罪!”

  而李评,此时已经瘫软在了地上。

  那可是诏狱啊……他只感觉之后的人生都失去了光彩,得罪了陈国公,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

  但这也是活该,御史言官可风闻奏事,这些年他不知道败坏了多少人名声,害得多少人无辜受皇帝惩处,此时也是一报还一报。

  而朱祁镇见自己的老师都这么说了,自然不会反对,他的小手轻轻一招,锦衣卫当即上前,将那一滩烂泥一般的李评拖了下去。

  等到李评被拖远,眼看此事已经了结,杨士奇站出来,打了几句官腔缓和一番气氛:

  “御史李评所言,自是胡说八道,最后落此下场也是应有之义。然其最后一句,也当让陛下警醒,切不可沉溺享乐,荒废政事。”

  三朝老臣,说这个话,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也算是长辈的一点规劝。

  然而,杨士奇话音刚落,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从皇帝的身旁窜了出来。

  “杨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平日里时有玩闹之举,荒废学业,浪费岁月。奴婢恳请陛下万不可再贪图玩乐,该当勤于政务,随同陈国公与各位侍读多加学习,做一圣主明君,才不负先帝之期望,群臣之辅佐!”

  此人的声音又尖又细,并且穿的服装还很大臣们的不一样。

  仔细一看,这分明是一个宦官,还是大家都认识的。

  这不就是,正统皇帝的贴身内侍,每天上朝的时候都陪在他身边的那个王振嘛!

  众人都是奇怪,这个王振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窜出来说话,按照道理,朝堂可不是这个宦官该发言的地方,但是他说的都是符合群臣心意的话,自然没有人会不开眼的现在去反驳。

  并且此举反而让群臣们对于这个宦官心生好感,三杨更是对他一番话很是满意,摸着胡子,在心里暗暗念叨,觉得这是宦官之中少有的明事理之人。

  朱祁镇见他出来,却是展现出了一副有些慌乱的模样,他竟然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但是随即似乎是察觉到不妥,又坐了回去,弱弱地回了一声:

  “朕知道了。”

  ……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引起了严铿的警觉。

  朱祁镇这个下意识的反应,体现出了这个王振的特殊性。

  看见王振竟然站起来了?一般皇帝就算和太监友好,关系亲密,也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定然是有问题的。

  容不得严铿不关注,要知道此人可是陪伴君王长大的人,那之后的权力定然不需要多想。

  马和当年便是朱棣的贴身内侍,后来他的权力不需要多说,整个下西洋舰队,这么一支庞大甚至灭国级的军事力量由他全权负责。

  他当即调来了此人的相关资料,出乎意料的是,王振在宫里的名声很不错。

  当年宣宗开设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可惜的是,宫里全是文盲,于是他只好从外面招人。

  王振堂堂一个官学的教官,就是在那个时候鸡飞蛋打,毅然入宫,作为内书堂的讲师,他当然有着很好的名声,连朱瞻基都对这个有文化的宦官颇为青睐。

  这一点引起了严铿的警惕。

  官学教官,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至少已经衣食不缺。

  在这种情况下,此人竟然自愿入宫,做一个最不受读书人待见的宦官?

  这不合常理。

  要知道当宦官的,基本都是被逼上绝路了,以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的看重,好好的谁会愿意挥刀啊!

  只有一个解释,所图,甚大!

  那么朝堂上劝谏朱祁镇用功学习,不要荒废学业的事情,就有得考量了。

  要是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

  他还从宫内的其他宦官那里得知,朱祁镇日常称呼王振,都是“先生”,只有在太皇太后和自己面前,才会改换称谓。

  这更令他有了不好的预感。

  先不说这王振为什么要朱祁镇作两套称呼,单就是这个“先生”,就有问题。

  皇帝对于太监,可以是玩伴那样的友情,可以是家人一样的亲情,但,唯独不能是恭敬。

首节 上一节 84/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下一篇: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