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17节

  并不是病入膏肓的大明中后期。

  不然等到那个时候,再进行清丈田亩,那遇到的阻力,比此时要大上何止百倍。

  而且那时候的君王,也远没有此时洪武帝有魄力。

  原时空,在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加剧、政府贪污腐败,持续了100多年的大明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后,有一个也曾经站出来。

  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有心拨乱反正,要给大明好好地动一次手术。

  可那时的大明有一个说一个,哪个不是大地主?谁家没隐瞒土地,偷税漏税?

  他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徐阁老,在奉兴松江就有整整24万亩田!

  改革没有成功,是张居正没有本事吗?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个老百姓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连皇帝都靠边站,张居正已经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

  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能够成为那场政治斗争最后的胜利者,笑到最后。

  无一不是在证明他张居正的强大。

  张居正没能成功。

  只因为他做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改革。

  他得罪的是全天下的权贵,即便是他张居正也承受不住。

  因此到最后不仅改革不了了之,连死去了的张居正及其家人也备受牵连。入狱自杀、发配充军,惨不忍睹。

  而此时杨宪要做的却是比张居正要来得更加艰难的事情。

  世上可没有不透风的墙。

  整个朝廷谁不知道,新的税制改革虽然出自李进之手,可事实上是出自杨宪之口。

  在这些勋贵朝臣看来,他杨宪年纪轻轻便已经封了大明神侯,位高权重。

  明明可以和他们一样,好好做着人上人,可为什么他要这么闹腾了。

  你杨宪为什么偏偏要搞税制改革,让我们不能再随意鱼肉百姓;你杨宪为什么偏偏要丈量土地,让我们不能随意逃避赋税;你杨宪为什么偏偏要搞科举改革,与天下儒生为敌。

  大家都是官员,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与我们无关,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来折腾我们呢?

  那些淮西勋贵们想不明白,那些朝堂大臣想不明白,那些横行乡里的乡绅士族更加想不明白。

  因为他们不明白,杨宪和他们不一样。

  杨宪来自后世。

  那是一个人人都有权利好好活下去的时代。

  贫苦的百姓也是人。

  意外穿越到这个时代后,原本杨宪也没有想这么多,一开始还想着把报晓的坤坤炖了,直接辞官。

  可这几年明朝生活下来,让他同样改变了很多。

  尤其是在亲身经历过,去年那场大灾荒之后。

  杨宪想要站出来,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一点。

  他想要做的并不多,只是让它变得更好一点,仅此而已。

  杨宪心中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得罪了整个大明因税制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勋贵乡绅。

  虽然如今有朱元璋、朱标他们在,替他分担了大部分的火力。

  这些勋贵们一时也不敢发难。

  可杨宪并不习惯,将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下一步,他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将列车轨道铺往全国。

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

  通过报纸,发动群众的力量。

  新政终于是在大明这块土壤里,扎下根来。

  全国掀起了,清丈土地热。

  各种举报隐匿田亩的信件,如雪花般,飞向各地衙门。

  整个天下,尤其是蓝府事件爆发中心的凤阳府,更是闹得鸡飞狗跳。

  这一系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国的地价暴跌。

  也不知道谁,开始先抛售土地,其他人也纷纷跟上。

  可卖地的人多,买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新政下,地越多,缴的税就越高。

  地产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大的收益的话,反而成了负担。

  要知道,乡绅士族们可不会亲自耕田种地。

  他们雇佣佃农、长工,本就需要给工钱,如今再加上新制改革后的赋税的话,几乎没有盈利可言。

  经营不善的,甚至还要倒贴钱。

  这个时候,这些地就成了他们烫手山芋了。

  至于像以往那样,买通官府衙门,跟差役们打好关系,来达到避税的目的,这条路也已经走不通了。

  定远县县令陆涛就是前车之鉴。

  不仅如此,朝廷还通过大明日报,刊登了一个举报机制。

  发现本县差吏在清丈田亩一事上违规者,可向本级县衙举报。发现本县县令违规者,可向上级州府衙门举报。发现州府衙门有包庇纵容者,则可以直接上京,击鼓告御状。

  任何举报,一经核实,还能得到一笔奖励。

  在这种机制下,所有隐匿田亩都将无所遁形。

  而且,新政新规还规定,抗缴税赋,为重罪。

  一经查实,都将定格处理,任你家族多么显赫,都将无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中一些乡绅,开始售卖多余的土地。

  市面上,售卖的土地一下子暴增。

  可之前有钱买土地的群体,本就是士绅大户他们自己,因此土地一下子根本卖不出去。

  没办法,他们只能开始降价。

  土地降到一定程度后,那些小农、贫农们,终于也能够买的起了。

  他们一个个用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价钱,就拿回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种场景,在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发生。

  那些勋贵大臣,乡绅士族们心里直骂娘,对于制定新政的杨宪,他们是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如果是百年后积重难返的大明,还真会引起一番动荡。

  张居正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可现在是大明初期,洪武帝只要身子一个前倾,甚至不用多做什么,这些人便会被吓得立马把脖子缩了回去。

  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骂骂而已。

  背后耍动作,那是另外一回事。

  起码不敢明面上,打出什么“清君侧”的口号来。

  可对于那些大明最普通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对朱元璋、对杨宪,却是绝对的感恩戴德。

  对他们来说,制定新政的杨宪简直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能够让他们重新拥有土地,可不就是父母吗?

  .........................

  杨宪这边,稍微感受到一点危机感后,他便开始加快铺设列车轨道的进度。

  到时候轨道铺满全国,凡日照处,他杨宪都是无敌的存在。

  那些勋贵士族,有胆敢哔哔的,直接送他们去见那只被炖了的坤坤就是了。

  定远县,某处荒山山脚。

  胡叶拎着水桶,在溪边打水。

  新政改革后,虽然定远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胡氏父女,并没有选择回去,而是继续留在了这座荒山。

  即便县城附近,已经有他们能够买得起的土地了。

  胡叶打好水,转身正准备往山上走,只见一个读书人打扮的男子从远处走来。

  又是读书人。

  胡叶愣了一下,忽然想了她与李进初次见面的时候。

  “请问是胡叶姑娘吗?”来人直接开口道。

  “公子认识我?”胡叶脸上满是疑惑。

  要知道她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农家女子,而眼前这张脸,胡叶也确实没有印象。

  “我是李进的朋友。”男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李进......

  胡叶在心里低语了一句。

  她抬头看着杨宪,开口道:“如果公子是想替李大人劝我,离开这里的,恐怕要让公子失望了。”

  如今的胡叶,自然也已经知道了李进的身份。

  李进甚至用他平日里省下的俸禄,将胡叶父女原本的土地买了回来,想要让他们回去。

  可胡叶父女不知为何,并没有答应。

首节 上一节 117/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