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20节

  “扩廓王叔,方才与我父汗的话,我都听到了。”少女看着王保保,接着开口道。“我相信王叔的判断。”

  听了少女的言论,王保保原本沉闷的心情,总算轻松了一些,他开口笑道:“谢谢海别公主,可你父汗决意已下,任谁都改变不了。”

  海别开口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立马终止与大明的羊毛贸易,就是不知道扩廓王叔敢不敢做了。”

  王保保看着海别的眼神,脸上笑容渐渐收敛,因为他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仇恨,眼前侄女显然不是来找他叙旧的。

  果然只听海别开口道:“只需要再次发动一次掠边行动,羊毛贸易自然而然就停止了。”

  发动战争,在少女嘴里说出,仿佛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见王保保没有回应,少女抬头看着他,继续开口道:“还是说当年北平城外的那一声巨响,把咱们草原的大英雄,扩廓王叔你的胆子也给一起震碎了。”

  王保保看着海别,开口道:“此事并非儿戏。”

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

  王保保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女,曾经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已经不复存在,他沉默了片刻,开口道:“你是为了皇妃一事复仇。”

  海别没有否认,咬牙切齿道:“蓝贼一日不死,我额吉死也不会瞑目。”

  “扩廓王叔,也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族人流离失所的场景吧。”

  她正是抓住了王保保的这一心理,这才会直接找上他。

  “这件事太大,我还要再考虑考虑。”

  王保保说着,便是直接转身离去。

  ..............................

  京城。

  皇宫,太和殿。

  “将轨道一直铺到北平一事,杨宪那边怎么说?”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开口问道。

  朱标开口回道:“杨卿说只要朝廷方面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明年年底前能够完成。”

  多地一起动工的情况下,确实能够做到。

  朱元璋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老大,杨宪在这件事上,于国有大功啊。”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周边远没到彻底安宁的地步,大明依旧需要保持着比较高的出兵频率,有了轨道列车,那么军事中最为重要的后勤便得到了保障。

  要知道列车不仅可以运输粮草,关键时,还可以直接运人。

  “草原那边王保保的部队,又有了新的动向。”朱元璋拿起桌上一份奏章,给朱标递了过去。“我已经通知北地边军那边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朱标接过奏报看了一眼,开口道:“可惜了,原本按照杨卿之前的计策,草原那边会被我们逐步侵蚀,这两年也已经见到了一些成效。如果这场战争,往后再拖个二十年,将再无意外。”

  “草原那边,也不全是脱古思帖木儿那样的蠢材,这王保保是个人物。”朱元璋笑了,接着开口道。“前次保儿就是大败在他手上,而这么多年来,与天德也是斗得个旗鼓相当。”

  “在我的印象中,他败的最彻底的一次,就是二年前北平城前的那场战斗了,听说当时是被杨宪给炸得丢盔卸甲,慌不择路跑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朱标开口道:“父皇,是打算这次出兵也由杨卿挂帅?”

  “此事不急,咱再想想。不过火器研发一事,必须抓紧时间,前次之所以能够取得大胜,也是多亏了杨宪研发的新型火药。”朱元璋开口道。

  “可国库......”

  “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你和杨宪讲,让他放手去干。”朱元璋站起身来,整个人意气风发道。“杨宪原本的计谋确实是好,可打日落下山的蒙古骑兵,哪有像现在这样,堂堂正正打倒他们来得痛快。”

  因此火器便成了重中之重了。

  等到朱标找上杨宪转达朱元璋的想法时,杨宪自然没有任何意见。

  他最近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功绩点越多,自身变化也越大。

  如今还只是量的变化,力气更大,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记忆力更好,过目不忘等等......

  杨宪想要知道,等到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是否能达到质变。

  大明如果向外扩张,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子民,这些子民能够给杨宪带来更多的功绩点。

  军器局早在两年前在杨宪的建议下便已经成立。

  只是由于草原那边停战,再加上国内灾荒等等原因,导致军器局发展并不理想。

  可即便如此,基础却是早在两年前便已经打下。

  这两年间,朝廷方面,召集了全天下对火器有造诣的能工巧匠,让他们专门对火器进行研究。

  等于说,人才储备已经有了。

  现在让杨宪任军器局局长,杨宪一上来,就出台了多条改革措施。

  加大奖赏力度,针对那些在火器研究改良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赏。

  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个官身,用以庇荫子弟。

  针对研究上的一些问题,和玻璃厂的情况一样。

  杨宪同样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要求所有工匠记录每次的实验记录。

  整个研究实验过程中的任何变化、所获得的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观察结果等均须如实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发展。

  当然了,由于时间紧,杨宪必须得立马拿出有效成果。

  他直接把目光放在了步枪上。

  这个时候的大明,如果能够把步枪造出来,那绝对会让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十个台阶都不止!

  到时候别说平推草原了,上帝之鞭最终会挥舞到什么地方,天知道。

  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步枪的原型。

  在当时,叫做突火枪。

  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乍一看有点像后世我们过年过节放的烟火,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射出弹丸。

  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中国发明的突火枪是所有现代管状喷射武器的鼻祖。

  1260年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一系列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之后的时间里,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这才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因此热兵器的发展,原本我们国家才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那一个,只是后头落后了而已。

  而发展到了现在的明朝,随着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火枪已经迭代到了火铳,而火铳也就是步枪的前身。

  火铳,有时又称火筒,属于火门枪。

  其原理很简单,用白话讲就是将火药装在管型的器皿里面,然后点燃产生气体,紧接着会出现爆炸,依靠爆炸产生的能量,射击弹丸。

  通过弹丸对敌人造成大量杀伤。

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

  由于火铳在元末战争中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朱元璋就是火铳的受益者。

  因此朱元璋对于火铳同样十分重视。

  耳濡目染下,朱标同样如此。

  因此在听了杨宪的想法后,朱标开口道:“杨卿,是准备改进火铳吗?”

  建国之后,朱元璋最想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改良。在原时空,这件事不仅他在做,他的继位者朱老四也在做,甚至比他做的还要好。

  困扰朱元璋、朱棣他们的问题,对于杨宪来说,却是很简单。

  在他看来,火铳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首先便是外形的改进,前膛由直筒改为由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即药室壁加厚,使设计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学。

  其二是增加了火门盖,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于作战。

  其三是增配了装药匙,使药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了药多或少带来的危险。

  最后是增加了“木马子”,用以压实火药,增加爆发力,增大射程。

  总之,就是在火铳的制造和使用上,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没有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系统,杨宪会这么做。

  可如今有了系统加持,杨宪要做的不是火器改良,而是打算直接掀起一场热武器的变革。

  火铳再怎么改良,还是火铳。

  杨宪要做的是跳出火门枪,直接打造属于大明的精英级别燧发枪。

  其中难题之一的火药问题,早在两年前,便已经解决。如今城外的,扬州火药厂到现在都还在正常运作。

  需要做的只是生产火药颗粒而已。

  这一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杨宪准备直接打造一个军工基地。

  他手中别的不多,就是地多。

  当时接手扬州时,就是一座荒城,很多无主之地,自然被顺理成章收归国有。

  杨宪在原本火药厂的山头附近,直接又是圈了两座山。

  将这一整块区域,划为军工重地,四周拉起警戒线,12个时辰轮流派人值守。

  除了火药外,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枪械部分。

  杨宪为此,直接成立了一个机械工厂。

  最难的问题,枪械设计图,已经由系统帮忙解决了。

  虽然燧发枪的设计图属于超越这个时代的设计,可毕竟不算太离谱,属于火门枪的演变,因此所需功绩点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如今的杨宪来说,这点功绩点,洒洒水而已。

  杨宪剩下要做的就是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为了以后,必须打造出一条标准的流水生产线来。

  因此手工车床、镗床、磨床、钻床等工业母机必不可少。

  整件事做起来还是有难度在的。

首节 上一节 120/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