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24节

  “老大,什么事这么高兴啊。”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看着殿外走进来的朱标,开口笑道。

  朱标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递上了最新的一份奏报,开口道:“父皇,江南诸道税银已统计完毕,这是具体奏报。”

  “这么快?”朱元璋略微有些吃惊,按往年情况,税收统计起码要迟上半月以上。

  看来税制改革,将实物统一替换成税银后,大大加快了效率。

  朱元璋接过奏报,打开看了一眼,脸上立马露出震惊的表情:“这么多?!”

  看着奏报上写的那些数字,朱元璋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相信。

  江南诸道仅仅夏税,竟然就上交了709万两白银!

  要知道去年,也就是洪武四年。

  大明全国夏税米麦4712900石,绢288487疋,钱钞39800锭。秋粮,米24729450石,绢59疋,钱钞5730锭。

  明斤一斤约597克、明石一石约153明斤,可换算成264.98万吨米麦。

  当时的平均绢价约为0.4375两白银/疋绢,可换算成40.39万吨米。

  50贯为1锭,大明宝钞刚发行不久,市面上基本上仍然维持着朝廷制定的“1贯大明宝钞=1000文铜钱=1两白银”的规定,当时的平均粮价约为0.3125两白银/石粳糯米,我们姑且换算成65.56万吨米。

  也就是说,洪武4年征收了约值305.37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895.89万两白银的实物税,和价值65.56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227.65万两白银的货币税。

  一整年税收也不过堪堪过1000万两白银。

  而新税改革后的江南诸道,仅仅夏税,就交了709万两税银。

  虽说江南诸道这些富裕的地方,占了大明税赋的半壁江山,可这也只是半壁!

  “由于其他地方今年仍旧沿用老的税制,因此税收工作开展的要相对慢一些,预估要半月以后才能陆续收到各地的奏报。”朱标顿了顿,接着开口道。“不过由于清丈田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民间各地查出了大量隐田,因此即便沿用旧制,预估收上来的税也要比往年要多。”

  “户部那边给的估计,今年仅仅夏税,便已经超过去年一整年的税赋了。全年预估能够达到2500万两白银以上。”

  整整2500万两白银!

  听得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洪武头三年,建国之初。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因此几乎没有多少税赋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大明国库会这么穷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洪武五年,今年一年的税赋,基本上就能够抵得上之前四年。

  这又如何不让他心惊!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杨宪进献的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后。

  朱元璋和朱标都想到了今年税收应该是能够提高,可怎么也想不到会提高这么多!

  朱元璋欣喜过后,整个人很快冷静了下来,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老大,关于这个新税,江南诸道的百姓们怎么说?”

  朱标知道朱元璋话里担心的事情。

  他是怕新税是否会加大寻常百姓的负担,这样一来就有些得不偿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朱标开口笑道:“父皇放心,寻常百姓上交的赋税比去年还要少,对新税更是赞不绝口。”

  “虽然单次税赋看起要比以往多一些,可新制是把田赋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统一收取银钱。最为关键的还是,废除了无偿徭役,百姓们如今参与徭役是有工钱可拿的。一年下来,百姓们的收入要比以往多得多。”

  “新税税制改革后,多出的赋税,一大部分是清账田亩后,查出的隐田所得,一部分是用银钱取代实物后,减掉中间环节,让原本那些灰色地带流失的钱重归国库。一小部份是运输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损耗。”

  “总之朝廷新制压榨的绝不是百姓,而是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士绅强取豪夺。听说江南诸道,那些乡绅富户们是叫苦连天。”

  听到乡绅富户们叫苦连天,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他们还有脸叫苦?这些钱本就是他们应该交的,咱没让他们把前几年该交的税款补上,他们就该烧香拜佛了。”

  朱元璋想了想,接着开口说道:“老大,新税制明年是一定要推广全国的。趁着这段时间,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优化一下。这一点,你可以找时间去请教一下杨宪。身为这个政策的制定者,他看得肯定要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来的远。”

  “明白,明日我就坐最早一班的轨道列车去扬州。”朱标点了点头,开口笑道。

  “对了,北方边地那边情况怎么样了?”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开口道:“北平城,之前按照杨卿的城墙设计施工,这几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大半,基本上能够保证在入冬前完成。而草原那边探子回报,王保保似乎还是有些忌惮脱古思帖木儿,一时间并未下定主意。”

  “王保保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北元王帐的压力。”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嘴角微微扬起,笑道。“这几年咱们大肆收购北边草原的羊毛后,他们牧民的生活可是肉眼可见的变好。突然发起战争,朝廷不肯,草原上那些牧民更加不肯。”

  “因此即便王保保看出了再这样下去,北元迟早走向灭亡,可他仍旧改不了什么。如果脱古思帖木儿是个雄主,那还好说,有北元朝廷支持背书。可如今这个情况,他王保保想要一个人破局的话,除非......”

  朱标接口道:“除非王保保反了。”

第174章 加封太傅

  新税的威力,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有钱好办事,对于个人、家庭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同样如此。

  都说钱能够撑起一个男人的脊梁,有钱同样能够撑起国家的繁荣、兴盛。

  第二日,朱标按照原定计划带着朱元璋的嘉奖圣旨,乘坐着早晨第一班轨道列车前往扬州。

  因为赋税改革的功绩,杨宪直接被加封为太傅,领正一品衔。

  太傅虽然没有具体管辖范围,仅仅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

  可位列三公,几乎已经是身为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了,仅次于太师。

  三公首位的太师,一般而言,文官生前是不会被授与这个职务,只有死后皇帝才会赠予。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那些能够被生前封为太师的人,只有十个人。

  洪武年间,只有一个,那就是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要知道朱元璋打天下功劳最大的武将是徐达,功劳最大的文臣就要数李善长了。

  因此可以说,杨宪如今领这个太傅衔,已经是极尽殊荣了。

  到时候消息传开后,朝野之上,肯定也会引起不小的议论。

  要知道杨宪正式进入众人的视野之中这才几年啊,之前在朱元璋北巡扬州前,他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翰林,要不是刘伯温提携,特意带着他一起参加那次北巡。

  哪里还有接下来这么多事情。

  杨宪本就有一个侯爵,而且还是大明神侯这样的封号。

  再加上正一品的太傅职衔。

  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杨宪这个学生,如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刘伯温。

  虽然其人还在地方扬州为官,可声势却是已经直逼端坐在中书省的李善长了。

  在宣读完嘉奖的圣旨后,朱标没忘了此行扬州最大的目的,他首先是和杨宪讲了这次江南诸道赋税情况,等杨宪消化完消息后,这才接着开口说道:“杨卿,不知对于新的税制,朝廷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如今如此大好局面,朱元璋和朱标自然想维持住。

  他们可不想今年的赋税只是昙花一现的光景。

  杨宪在听了江南诸道上交的税赋情况后,嘴角微微扬起,与他预估的差不多。

  而且他相信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一定会年年增高,因为有他在,大明接下几年注定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至于朱标所讲的注意事项。

  杨宪沉思了一会儿,还真想到一点,开口道:“新的税制,确实存在一些漏洞,所幸突然施行,也算打了江南诸道的乡绅豪族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根本没时间反应,因此这次江南诸道的夏税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未暴露。可随着时间推移,这条漏洞,他们是一定会发现的。”

  “还真有漏洞?”朱标有些吃惊道。

  在他看来杨宪提出的这个新税税制,已经是完美的存在,他这次来扬州,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为了的是确保那个万一不会发生,哪曾想到竟然还真有漏洞。

  “杨卿快和我说说。”

  朱标实在是好奇,如此完美的税制,还能有什么破绽。

  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朱元璋,都没能发觉。

  “粮价。”杨宪开口说了两个字。

  “粮价?”朱标下意识重复了一遍,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可他很快是想到了什么,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杨卿你说的难道是......”

  不愧是朱标,一点就通。

  杨宪看着朱标,点了点头,开口道:“就是太子殿下所想的那样。由于如今新税统一收取银钱,百姓们需要先卖出多余的粮食换钱。可这个时候,如果有商人肆意压低收购粮价,便等于是变相盘剥。”

  这样一来,对于百姓来说,还不如税收直接收粮。

  “杨卿既然能够看出问题所在,那么可有应对解决之法?”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回道:“自然是有的,首先官府得定下一个最低收购粮价,用来约束那些奸商。敢越雷池一步的,便让他们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

  “另外,朝廷方面可以在各地成立一个部门,不仅仅用来收购粮食,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等产品也一起收购。”

  朱标开口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一来,便可以卡住那些不法商人的脖子。朝廷方面原本就要收粮。”

  “多亏亲自来了这一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朱标后怕道。

  杨宪开口道:“其实殿下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事就算发生了,朝廷方面也有能力立马修正回来。改革发展,就不要害怕一时走弯路,想要完全无错是不可能的。别说大到一个国家了,就算是小到个人,殿下你难道见过完美的人吗。”

  “世事万物,本就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求发展。”

  杨宪虽然如此说,可对于朱标而言,他眼前所站着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而且也正是因为有杨宪的存在,才会一直以来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朝廷的所有事情都能做到无错。

  “对了,草原那边,今年会打仗吗?”聊完了税收,杨宪忽然开口道。

  “我也不确定。”朱标摇了摇头,开口道。“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王保保。”

  朱标接着和杨宪分析了草原如今的形势,这些都是朝廷的机密,由此可见,朱标对于杨宪是绝对的信任,是真正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

  也就他每天还要处理政务,不然朱标怕是会长期就呆在扬州,和杨宪同吃同住了。

  到时候,原本就已经对杨宪颇有怨言的吕氏,怕是到时候,直接掐死杨宪的心都有了。

  “如果王保保真能做到这一步,我会佩服他,不愧是和徐叔叔齐名的人。”朱标开口道。

  朱标的话是带着疑问的,可在杨宪看来,这场战争怕是免不了。

  没有任何依据,只是来自他自己的直觉。

  这些日子军工厂又有了新的进展,或许到时候,可以给王保保来一点来自现代步枪的小小震撼。

首节 上一节 124/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