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3节

  大风天尘土飞扬,每逢下雨天又泥泞难行。

  这一切杨宪都看在眼里,老早就有修路的打算了。

  而扬州城的百姓们则是苦此事久已,现在听到杨宪要修路,无不是纷纷叫好。

  一大早百姓们便是自发聚集过来围观。

  一开始修路的过程还是十分正常的,杨宪先是让人用熟土将地面铺平,然后夯实。

  接下来,等到那些装满沥青的马车拉出来后,百姓们就开始看不懂了。

  沥青修路,这还是盘古开天地第一遭。

  杨宪自然坐镇现场。

  由于条件所限,自然无法做到像现代修公路的程度。

  整个修路过程,杨宪都做了简化。

  一应工具,能够替代就替代,实在是找不到替代物的,杨宪便是用功绩点从系统中兑换出来。

  其中就有装沥青的特制铁桶。

  好在炼铁技术,已经有了,科技树已经到了这一步,因此兑换出来花费的功绩点数并不多。

  之后,杨宪便是找来城中的工匠,开始对这些铁桶进行改装。

  要做的工艺也很简单,首先就是在铁桶侧边开一个口,然后安上排烟的烟筒。

  接着便是在铁桶下面加一个简易灶台,用于添加木材烧火,给铁桶加热。

  最后便是开一个倒出滚烫沥青的口,同时顺便还做了一个搭配的大口径半开管道。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古时候手艺人的智慧了。

  杨宪只是将想要达到的效果告知这些工匠们,他们便能够给复原的七七八八。

  至于其余的工具与材料,能在市面上买的,杨宪便直接买了。

  实在买不到的,则是将想法构思给这些工匠,让他们制作。

  这前前后后,也准备了小半月的时间。

  这才到了如今正式修路的时候。

  “禀大人,甲字路段已经全部填平、夯实完毕。”有手下上前汇报。

  杨宪点了点头。

  为了不影响百姓们日常出行,杨宪将这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分成三段来修。

  “让第二、第三小队继续乙、丙两段路的修复工作。第一小队开始甲字路段的清场,将百姓们礼貌请离现场,同时在道路两旁用木栅栏做好隔离,道路两旁边界线同样铺上小石子以作区分。”杨宪不急不慢下达了命令。

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

  道路两旁,木栅栏外头。

  扬州百姓们伸长了脖子,看着马车后面那个奇怪的大铁桶,眼里充满了好奇。

  此时大铁桶上的烟筒,正在咕咕地往外飘着烟雾。

  就好像家里灶台的烟囱一样。

  铁桶下面同样有一个简易灶台,有专门的人站在一旁负责往里添加柴火。

  “这铁桶里究竟装的是什么?”

  “杨大人,这是准备现场给这些民夫们做饭吗?”

  “一定是这样的,你们听到没有,铁桶里好像还有咕噜咕噜声传出,杨大人一定是在煮粥。”

  “那大伙儿猜猜是什么粥,杨大人爱民如子,我猜一定是绿豆粥。”

  “这气味闻起来不像是粥,我猜是爱心茶,或是十全大补汤,你们难道没有闻到有类似中药材的味道吗?”

  ......

  很快,工人们接下来的动作直接打断了众人的猜测与讨论。

  只见烧得滚烫、融化了的沥青从大铁桶中导流而出,最终流入地面。

  而一旁拿着特制工具的几名工人也早已准备好,当沥青倒入地面后,趁着沥青还未凝固,他们用手中的工具迅速将沥青铺平。

  又有专门的工人跟在后头,往上头铺撒一层细碎的砂石。

  这只是第一层沥青。

  也称为垫层。

  这一层的沥青会直接灌入地表,与地表紧紧抓牢。

  其作用是能够减少土基变形,改善土基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起到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效果。

  等到这层沥青稍稍凝固之后,杨宪指挥工人们进行第二次碾压,让它变得更加结实与平整。

  接着在地面上头铺上一层用来制作雨伞的油布。

  这是用来代替现代沥青铺面用的土工布。

  铺这层布,能将地面上比较集中的压力分散开,起到加强和防护作用,提高路面的抗疲劳强度,延长沥青路的使用寿命。

  以此往复,一共铺上三层沥青。

  最终定型。

  整个过程与后世相比起来,显得很粗糙,毕竟连混凝土搅拌物都没有用,可放在眼下这个时代,能够打造出这么一条平整、防尘、防水又耐用的马路,已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是什么路啊?”

  两旁的百姓们望着黑漆漆的路面,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疑惑。

  “我家大人说了,这叫做沥青路。”

  一个年轻工人在听到旁边老百姓讨论,下意识挺了挺腰,无比自豪道。

  而事实上,他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路面。

  面庞感受着铁桶方向传来的灼热,鼻子闻着沥青特有的气味,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不仅能够成为世上第一条沥青路诞生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年轻的小工很骄傲。

  他看向远处那个身影,脸上满是崇拜。

  “小哥,这木栅栏什么时候能撤掉啊?”一旁有百姓开口问道。

  “杨大人吩咐过,要三天之后才能撤掉。这三天时间都有人负责把守,因为沥青路面要晾晒三天时间,才能通行。”年轻小工伸手指了指远处,开口道。“扬大人考虑过大家的出行问题,因此已经采取分路段进行,这几天时间烦劳大家绕绕路。”

  为了防止百姓们出于好奇进来,木栅栏每隔一段路都会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的便是三天之内禁止入内的告示。除此之外,还会安排民夫日夜巡逻。

  “小哥说的哪里话,杨大人为咱老百姓免费修路,别说是三天,就算是三十天也没有任何问题。这次修路造价不菲吧,我听说征召的民工,杨大人那边都是有给工钱的。”一个中年百姓开口问道。

  像修路这样的大工程,朝廷很多时候为了节省开支,都会直接采取征调民夫的方式。按照这种方法征调而来的民夫,相当于服役,这种情况就属于义务性劳动,大多时候是没有工钱的,朝廷方面也就是管饭而已。

  而这一次,则是完全不同。

  杨宪是以长工或短工模式,雇佣这些民夫、工匠,参与到此次修路当中来。

  不仅管饭,最主要的是还有工钱可拿。

  这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而对杨宪来说,没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划算的事情了。

  “是啊,也就只有杨大人这样真心爱民的好官,才会这么做了。不提我们这些工人的工钱,我听鲁大人讲修路用的工具、材料所花费的钱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年轻小工回道。

  一旁百姓也是跟着连连点头。

  别的材料或许看不懂,可油布他们是知道的,这玩意儿价格可不便宜。

  而现在要用油布完全覆盖整个路面,单是想想,他们就觉得吓人。

  “放饭了,坤!”

  这时远处有人喊道。

  年轻小工听到喊声,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大声应了一句,然后与木栅栏外的百姓们挥手告别后,朝着远处快速跑去。

  每天吃饭的时候,是刘坤一天时间中最快乐的时候。

  父亲死于饥荒,母亲拉扯着他们几兄妹长大。

  他是家里的长兄,后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如今还未到秋收的时候,虽然家里领了扬州府衙发放的当做口粮的一般稻种。

  可数量终归有限。

  平日里大多以吃粥为主,毕竟弟弟、妹妹还小,需要花销的地方很多。

  因此这次听到朝廷招工,正好又不是农忙的时候,他想也没想立马就过来了。

  他原本只想着管饱就行,毕竟自己在外面吃,就能够给家里省下一份口粮,没曾想到还有工钱可拿,这样一来还能给家里补贴。

  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这些修路工人们吃的竟然是实打实的干饭,而不是以前朝廷习惯性派发的糊弄人的米粥。

  不仅如此,衙门那边甚至还专门请了厨子,给大伙炒菜。

  一天甚至还能见到一次荤腥。

  这对他们这些常年见不到油水的老百姓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恩惠。

  只是今天到了餐桌前,刘坤忽然看到桌上多出了一个小坛子,不由心生好奇。

  而早到的工人们正好也在讨论这个事情。

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

  “卧槽,好香啊,这坛子里面究竟装了什么东西?”

  “单是闻这气味,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饭呢,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大吃三大碗了。”

首节 上一节 13/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