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67节

  “这土豆,与去年杨卿拿出来的仙稻一样来自海外?”朱标开口问道。

  “没错,是臣与佛郎机商人买的。”杨宪开口道。

  “那这些土豆是不是和仙稻一样.......”

  看到朱标的样子,杨宪就知道他想问什么了,不由开口笑道:“殿下放心,这些土豆全都可以继续繁育,当然其中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

  朱标直接忽略了后半句,在他看来,目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能繁育。

  如今大明朝刚刚建国不久,本就百废待兴。

  虽然这几年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农业,可毕竟时间还短,朝廷存粮严重不足。

  建国头两年。

  因为民间多造酒,在朱元璋眼中这完全是浪费粮食的行为,因此直接颁布了禁酒令。

  朱元璋禁酒的办法很直接简单粗暴,他是直接下令全国禁种糯米,从原料开始禁止,使得农民只能多种其他谷物,间接地充实了粮仓。

  可即便朱元璋为了尽可能节约粮食,将事情已经做到如此极致的地步了。

  全国上下仍旧缺粮。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之前看到扬州大丰收会如此激动,此刻朱标在听到土豆的亩产会如此激动的原因。

  如果真能如杨宪所说这土豆亩产能达到数千斤,那么日后大明将再无饥民。

  “杨卿,这土豆种如今还有多少?”朱标开口道。

  “殿下是准备在其他地方也种上这土豆?”杨宪开口问道。

  朱标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以目前各地灾情来看,到时候靠你扬州一府的土豆产量怕是还不够,如果把整个应天附近几个府都算上,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既然如此,那么劳烦殿下到时候将各地空闲田亩具体数量报给我,我直接让人下面人带着相适应的土豆种去京城,到时候具体种植方法,也需要培训。”杨宪开口道。

  “好,事不宜迟,我马上回京。”朱标这时候恨不得自己后背能插一对翅膀,直接飞回京城。

  ....................

  第二日。

  京城。

  奉天殿,早朝。

  李善长正在汇报着各地的灾情。

  朱元璋越听,神色越沉重。

  尤其是北边的三晋之地,更是遭遇五十年一见的大旱天灾。

  传统农业社会抗风险能力低,尤其是在天灾前,极其脆弱。

  这个年代,百姓们每年的余粮只够撑到来年丰收,就等着当年丰收的稻米,好活命!

  天灾一来,等于是断了他们的活路。

  “三晋之地,三月不见一滴雨水,河流干涸,大地干裂,百姓们种下的麦苗全都枯死!”

  李善长的声音,在奉天殿上,回响。

  “有谁可替朕分忧?”朱元璋开口道。

  满朝文武,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往龙庭上看一眼。

  朱元璋脸色阴沉。

  灾情这还只是第一步,没了粮食,接下来,马上要应对的是流民。

  今年天灾到底会造成多少流民,谁心底也没有数。

  朝廷粮仓里准备的存粮够不够,能不能应付得了,朱元璋心里也没有底气。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家子几个人吃饭,他们要面对的是动辄几万、几十万张嘴。

  流民问题一个处理不好,马上就会演变为暴乱。

  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他看向殿下众臣,难道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够替我分忧吗?

  就在这时,朱元璋看到一个人站出来了,他脸上露出一丝喜色,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

  这时候站出来的人,不是别人。

  正是胡惟庸。

  京城的城墙的建造,便是由胡惟庸负责。

  当时胡惟庸身为工程监工发现城砖不仅仅有残砖烂瓦,甚至已经建好的城墙有城砖开裂的情况,各地赶工交上的砖,不仅有残缺还有以次充好。

  当即下令说:“城墙的坚固象征着我大明万世长存,亘古不变,此乃千秋功业。即日起,各地上缴的城砖必须砌有烧造日期,工匠姓名,籍贯,验收者姓名。”

  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块砖出了问题都能找到烧造工匠,顺藤摸瓜到各级官衙,谁也逃不掉,自从告令一出各地所交城砖物料都是上品。

  正是这造砖疵偕畹弥煸笆バ摹�

  胡惟庸因此也顺利走入大明权力中心,中书省。

  “臣胡惟庸,举荐一人可解此次灾情。”胡惟庸站了出来,恭声道。

  不是自己,而是举荐他人?

  朱元璋愣了一下,不是自己也行,只要能够顺利度过此次灾情,他胡惟庸也算举荐有功。

  “惟庸,举荐何人?”

  “大明神侯,扬州知府,杨宪,杨大人。”胡惟庸大声道。

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

  奉天殿。

  胡惟庸站在大殿上,大声道:“正如前些日子,太子殿下所说,杨大人既然能够顺利解决北方边军粮饷问题,我相信他同样也能够解决三晋之地的灾情。”

  话音刚落。

  大殿上,立马响起了群臣低语讨论声。

  “是啊,扬州府去年大丰收。每亩水稻收成足有1500斤以上。”

  “只要他们扬州今年继续保持,他一府之存量,将等于五府之存量,援助三晋之地绰绰有余。”

  “我说,当初就该把扬州的稻种推广全国的。”

  “听说开春的时候,有大臣提了,但是被太子殿下直接否了,理由是水土不服。”

  ......

  朱标昨晚才赶到京城,有关土豆一事还没来得及和朱元璋汇报。

  因此在听了胡惟庸的话后,朱元璋才会像现在这般露出为难的神色。

  海外仙稻无法繁育的真相,他是知道的,今年没了那些海外仙水稻扬州又怎么可能还能像去年那般创造出丰收奇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宪再有本事,没有粮食,又怎么可能解决得了此次灾情。

  就在朱元璋准备开口为此事缓颊时,朱标忽然开口了。

  “儿臣也赞同胡大人的提议,儿臣认为此次拯救万民于水火非杨神侯不可。”

  老大?

  怎么你也来凑这个热闹,他胡惟庸不明就里就算了,你可是知道海外仙稻的真相的啊。

  朱元璋看着朱标,迎面而来的是朱标坚毅的眼神。

  出乎对自己好大儿的信任。

  朱元璋点了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么此次救灾就交由杨神侯......与太子一起负责。”

  下朝后。

  朱元璋立马就找来朱标,问明其在早朝上力挺杨宪救灾的缘由。

  当朱标把自己在扬州的所见所闻,以及有关土豆的一切和朱元璋讲了一通之后。

  朱元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亩产几千斤?!

  这土豆如果能够大面积种植开来,可不仅仅只是解除这次灾情那么简单,这简直就是救了天下万民啊!

  有了这种祥瑞之物,大明以后几乎再不可能出现饥荒。

  “只是父皇,眼下有一点比较难办。”朱标开口道。

  “何事?”在朱元璋眼中,只要粮食问题能够解决,其他都是小问题。

  “眼下应天附近几府之地,良田基本上都已经插好了稻苗,剩下能够种植土豆的田地不多了,而且大多都是劣田。”朱标将手上有关应天诸府田地调查报告递给了朱元璋,开口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便将其扔到了桌上,大手一挥道。

  “这有何为难的,通知下去,让他们全部拔掉,重新种土豆!”

  “他杨宪当时有这个魄力,我反而不如他?”

  “老大,你记着。只要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好的事情,尽管去做就是了!百姓们看事情的角度是片面的,如果事事都求他们理解,那么我们朝廷也就不要做事了。”

  这就是洪武帝的魄力。

  “知道了,我马上去办。”朱标开口道。

  ..................

  相国府。

  “相国大人,计策已经顺利实施了,怎么下官见你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胡惟庸开口问道。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在胡惟庸看来,杨宪要不了几个月就要倒了。

  要知道赈灾不力可是大罪,轻则脑袋落地,重则流放。

  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要是各地再出一些暴动的话,民怨四起,总要找人出来抗这个罪责。

  难不成,皇帝陛下自己站出来,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吗?

首节 上一节 67/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