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96节

  街上两边有好多百姓在围观,看到朱高煦过来,有人大呼汉王万岁,接着整个成都街上,延棉起无数同样的声音。

  事后有人才知道,今天现场来了很多姓高的。

  朱棣给天下姓高的加重税,朱高煦替他们免了,所以成都和附近州府姓高的人,纷纷‘自发’前来恭迎汉王。

  这就是民心所向,连成都的官员都觉的汉王仁义。

  但朱高煦其实不喜欢这样的欢迎场面,主要怕被人剌杀。

  别看他单挑无敌,坐到这个位置上后,他还是很怕死。

  因为现在他不能死,太多的兄弟跟着他,只要他一死,所有人都要完蛋。

  “以后别安排这些,和以前一样,多组织人手,在茶楼多宣传就是。”朱高煦这时低声道。

  陈文默默点头,瞿能不由看了他一眼,汉王还有这套路?

  原来茶楼里的人,都是汉王安排的?

  三人很快通过主街,然后往蜀王府方向去。

  大队的兵马在为他们开路,同时防范外人。

  三人都在中间,瞿能左右看看没啥人,这时低声道:“汉王给天下官员加饷,给卫所兄弟们加饷是好事,但是如果一旦取得天下,大明朝上下近两百多万兵马,如何供养?”

  瞿能担心起朱高煦能不能养的起的问题。

  朱高煦笑道:“放心,你们只管打仗,赚钱屯粮的事,都交给本王,比起打仗,本王在赚钱和屯粮上面,才是真正的行家。”

  瞿能半信半疑,不过朱高煦起兵以来,没少过兄弟们一分钱,一两米,这次四川大胜,立马给降兵们先发了饷粮,大伙还是很支持汉王。

  “蜀王和你关系不错?”朱高煦这时道。

  当年瞿能受蓝玉案影响,差点被锦衣卫抓了,是蜀王力保才没出事。

  朱高煦再次提到这事,瞿能赶紧点头,他在四川任都指挥司,与三司官员和蜀王关系都处的很好。

  “我想干他。”朱高煦沉声道。

  “。。”瞿能。

  此时的蜀王为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

  朱椿于1389年来到成都,如今呆了足足十七年。

  蜀王有多富?

  明朝之初,按亲王待遇,亲王岁禄为米5万石,钞2.5万贯,锦40匹,紵丝300匹,纱罗各100匹,绢500匹,冬夏布各1000匹,棉2000两,盐200引,茶1000斤,马匹草料月支50匹。

  亲王世子待遇与郡王一样,朱高煦也享受过。

  洪武二十八年,老朱又反悔了,觉的太多,于是改制,也定下了以后的制度。

  即亲王改为一万石,其他照旧,另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200石递减---。

  但这些明面上的薪水只能算毛毛雨,真正值钱的是老朱给儿子们的良田。

  而且老朱对蜀王这个儿子是最好的。

第327章 一定得到应有回报(初五加更)

  明朝天下初定,老朱一口气在全国封了五六十个藩王,建了五十座王府,所有的宗藩里,只有朱椿一家是独占一省。(后来四川各地的郡王,都是朱椿家的支系)

  到万历年间,蜀王一系霸占了成都平原、都江堰灌溉最肥沃土地的70%!

  史载:“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也就是说,当时百姓只占了10%的可耕种土地,王府占了70%,明军卫所占了20%,可以说很离谱了。

  不仅如此,蜀王家的田不但不要交税,而且老朱规定,四川的商税也归蜀王,所以蜀王系是非常富有。

  当然,这会还没到万历,明初后老朱一口气给了蜀王两万顷粮田,也就是两百万亩,是诸子中的第一。

  不想也好,想到这事朱高煦气不打一处来,同样是当老子,朱棣就是抠抠搜搜的,他封汉王时才给了两千顷,关键有一大半还要朱高煦自己屯。

  这么一对比,朱高煦对蜀王更不爽了。

  当然,他对明朝所有宗室都不爽。

  明朝宗到繁殖起来比猪还利害,洪武时才58人,朱棣时期已经是127人,到明末时已经变成几十万人。

  他们估计占据了大明五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又不交税,还享有高薪俸禄,直接把明朝给拖垮了。

  所以他现在就想干这些宗室,因为他知道,在他之后,明朝其他皇帝,不会这么干了。

  至于要不要等到当了皇帝再干,真没必要。

  他能不能当皇帝,在于他手上有多少兵马,能打多少胜仗,宗室的支持可以为零。

  换句话说,就算天下的宗室都反对他,都不影响他当皇帝,只要手下的军士和文官们支持就行。

  那么他干宗室们,文官肯定很乐意看到。

  朱高煦这时道:“蜀王三护卫都参与了四川大战,因为你的人阵前反水,这才导致大败,我并不责怪蜀王派兵,但蜀王难免心里会对你有意见。”

  此时瞿能脸色有点难看,因为蜀王对他恩,这次他都司里的心腹们阵前反水,连累蜀王三护卫惨败,全都降了朱高煦,的确有点不厚道。

  但瞿能想了想后,小声道:“大王现在还在争天下,如果此时动手,岂不是让天下宗室反对你?”

  “我十一叔为人很不错,大伙都喜欢他,太祖也给了他最多的田。”朱高煦缓缓道:“但一码归一码,宗室问题,不但影响着大明的国运,还影响你们。”

  “。。”瞿能一脸雾水。

  “这些宗室屁事不干,占据大量的财富和田地,而像瞿都督这样的兄弟们,为本王用命打江山,得到的不足其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公平吗?”

  刷,瞿能这下是满脸通红,表情复杂的看着朱高煦。

  陈文一言不发,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本王想削他们,把他们的田地和财富,分赏给有功的将士和官员,因为宗室不配得到这么多。”

  “将士们和官员得到好处,自然会支持本王,所以,即便天下的宗室全反对我都没关系,只要瞿都督、陈将军这样的人支持本王就足够。”

  说罢,朱高煦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本王当年和你说过,你在四川辛苦十几年,这些年为大明的付出(为俺阵前反水),一定要得到----应有的回报。”

  “嘶”,瞿能脸涨的更红,满眼都是激动之色。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蜀王府,蜀王府门口左长史郑楷已经带着人在等侯迎接。

  看到朱高煦,郑楷等赶紧施礼,态度非常热情。

  朱高煦觉的这十一叔还是挺会做人。

  朱椿在历史上的确很讨人喜欢,朱元璋在时就最喜欢他,朱棣登基后,也多次重赏朱椿,对他最好,瞿能等在四川也与他交好。

  朱椿这人能文能武,特别敬重学者学士,他十五岁时,朱元璋命他到中都凤阳去,朱椿到中都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游览中都的名山胜水,而是“辟西堂,以读书自娱”。

  自己读书还不算,还要找人讨论。他把中都国子监的儒生们召来,“探讨经史,商榷异同,沉潜殆忘寝食。”

  其间,他结识了当时的3个著名学者——李叔荆、苏伯衡和来复和尚,并与他们交往密切。

  洪武23年,朱椿到成都就藩,首任左长史为陈光裕(陈南宾)。

  陈南宾为元末明初一大名儒,“少读书,负俊名而持形悫雅。”意思是说,陈南宾自幼苦读,声名远扬,但为人谦逊谨慎,儒雅厚朴。

  朱椿对陈南宾“敬礼尤至”,相处非常愉快,陈南宾年老退休,朱椿赐给他安车。安车是可在车厢里坐着的车子,供年老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朝廷征召名望高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这是一种优礼方式,也是表示特殊的礼遇。

  陈南宾享受安车待遇只是一方面,朱椿还给他修建了一座府第,取名“安老堂”。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来,朱椿首先很有才华,老朱这么多儿子里,只有朱椿最好学,难怪得到老朱的疼爱。

  朱椿和谦逊谨慎的陈南宾交好,和文武全才的瞿能也交好,就证明朱椿这人人品还是不错。

  所以朱高煦认为,通常这样的人,是可以和他讲道理的。

  当然,如果讲不通道理,那只能用长刀和鲜血来替代。

  周虎率先带着一队兵马进了蜀王府,长史郑楷看着朱高煦的兵马进府,表情有点古怪,毕竟这给人一种来者不善的苗头。

  但朱高煦为了大事,自然要小心保护自己,这也没啥问题。

  “我十一叔身体可好?”朱高煦这时边往里走,边笑问郑楷。

  “回汉王,大王身体还算安康。”郑楷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朱高煦。

  两人聊了几句,郑楷表情更古怪了。

  因为朱高煦问他,你年俸多少?

  郑楷是王府教授兼左长史。

  左长史级别比较高,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当然,其中也不全是粮,有银和布等物充数。

  朱高煦这时表情一愣,停步回头看看,身后站着好多蜀王府的官员。

  大伙都眼巴巴看着他。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这个月还是十六石?”

  郑楷道:“回汉王,是的呐。”

  朱高煦皱眉:“本王上月初就已经下令,天下的官员,俸禄翻倍,蜀王府没有这么干?”

  “。。”郑楷脸色通红,不知道说什么。

  身后一堆蜀王府的文武,皆是表情古怪。

  “算了,等本王见了十一叔再说。”朱高煦淡淡的道。

  众人长长舒了口气,相互间看了看,很多人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汉王为官员加饷,且是翻倍,大伙当然都很兴奋,就是不知,蜀王会不会答应?

  其实亲王府里,很多官员的俸禄,比如长史这级的,是算在朝廷头上的。

  但通常是由亲王府先发,朝廷后面补数,到明朝中期和后期时,朝廷经常还会拖欠,地方官衙有的会欠王府一屁股的钱。

  当然,遇到好的藩王会先垫,遇到不好的,就同样拖欠。

  蜀王算比较好的亲王,但朱高煦的命令,他显然没有执行。

  不过这样挺好,朱高煦要的就是这效果。

  他刚刚明显已经感受到蜀王府一众文武的表情,听到翻倍两个字时,都十分兴奋。

首节 上一节 296/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