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37节

  只见二楼阁楼的屋顶上面,叭,被掀起一个窗口。

  这会大明朝可没人在屋顶修窗,这操作也是看懵了张信。

  他后退几步,从院子最里面还能看到那小二爬上屋顶。

  屋顶上面竖了根长长的竹杆。

  小二拿出一块黑布,操作了一番,嗖嗖嗖,几下,那黑布被拉了起来,高高飘到空中。

  传迅?和烽火传迅一样?张信立马看懂了。

  而且北平街上这会都是低矮平房具多,在少数的两层楼顶竖高杆,的确非常明显。

  张信刚刚还鄙视高阳郡王的人不够专业,现在看看,又觉的很有意思。

  而且他更没想到,此时距离这里一里左右,有个毛雄新租的二层店面,毛雄那边很快也竖了起来。

  接着连绵到更远的地方,是毛雄用来囤积盐糖的一个大仓库,同样竖了起来。

  再远处是一个高塔,下面是个寺庙,这塔有九层,比庆寿寺的还高。

  塔顶很快也竖了起来。

  这塔竖了之后就更明显,更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朱高煦今天正好在广化寺。

  广化寺建立在元朝,现在还没后世那样的规模,目前全寺占地十二亩,拥有殿宇四十一间,塔楼六座。

  曾经最高的是通天塔,十二层,比庆寿寺的九层海云大师灵塔还要高,但毁于战火中。

  这地方的位置很好,距离燕王府和布政使司各有近一半距离,距离郡王府更近。

  明朝攻占元都时,寺里的僧人因战乱而离开,没多久就荒废,后被当地有人占据,到建文元年时,寺中只有四个和尚,也没多少烟火。

  井盛从朱高煦那拿到了一笔钱,立马把这里买下来,四个和尚也被迁走,然后由韩王寨两家人暂住这里,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就剃了头假扮和尚。

  朱高煦今天过来,是毛雄刚刚进了一批盐,准备囤放到寺里,朱高煦便从王府调了一队甲士,身穿便服,让他们以后守在这里。

  他还打算让人重新修整寺院四周,这样以装修名义,破土动工,不但可以修理寺院,扩建地方,还能阻止有人前来参看。

  他带着一队人刚刚骑马到广化寺,突然陈文就叫了起来。

  “殿下请看?”

  只见广化寺的一座九层塔上,已经竖起了黑布。

  “你们留下我,王斌、陈文跟本王走。”朱高煦大喜,立马调转马头,带着陈文和王斌两人,一路狂奔而去。

  朱高煦和张信很快在那布铺的屋子里见了面。

  两人是第一次单独见面,之前虽然远远见过,也几乎没有机会话说,更不会说话。

  “拜见高阳郡王。”张信见面就拜礼。

  “张将军快请起,本王一直想好好谢谢你呐。”朱高煦微笑着,赶紧扶他起来。

  当然,张信也没真的拜下,做做样子。

  他观察着朱高煦,传闻朱高煦不学无术,无礼无赖,但从他和朱高煦部下的接属来看,朱高煦很不简单。

  而近距离看到朱高煦,更能感觉到朱高煦身上有种独有的味道。

  恩,像燕王?张信突然明白这味道是啥了。

  朱高煦真的很像燕王。

  甚至,比燕王,更让人感觉到亲切。

  张信是聪明人,知道事情紧张,不愿多说一句废话:“高阳王,末将想见燕王。”

  “你先别说,让本王猜猜什么事。”朱高煦不动声色道。

  张信一愣,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朱高煦还猜迷,他疑惑的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缓缓道:“是不是燕王府长史密告我父王假疯,张昺和谢贵已经安排兵马,有葛诚等人里应外合,捉拿我父王?”

  “叭”张信屁鼓下的凳子一声脆响,他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朱高煦。

  半响之后,他额头的汗止不住的像水流般的滑落下来。

  满头大汗的张信深深吸了口气,狠狠抹了把汗,心中真是庆幸,自己的选择,果然是对的。

  原来一切,都在燕王控制之中。

  母亲说的没错,王气在燕。

  就算不在燕,老子要是选错了,必然要倒霉。

  “本王本来以为,今天不会收到这样的消息,现在本王可以肯定,本王没有看错你,张将军深明大义,咱们以后,就是一条船上的好兄弟了。”朱高煦上前,紧紧握着张信的手,一脸的动容。

  “高阳王运筹帷幄,智珠在握,末将愧不敢当,还请高阳王以后,多多关照。”张信心中又惊又怕,赶紧也是一脸动容的握着朱高煦的手,就差跪下叫老大了。

  来之前,他觉的自己能立下大功,到时可以在燕王面前好好露露脸,现在被朱高煦一说破,立马萎了。

  “张将军不要妄自菲薄,这件事,我父王还不知道,现在本王带你去见父王,必然让他欣喜若狂,以张将军立下的不世之功,嘿嘿,以后可要记得关照本王才是。”

  “啊”张信再次震惊。

  -----

  燕王府。

  朱棣、姚广孝、袁珙、袁忠彻、金忠,丘福、张玉、朱能、谭渊等一干心腹都在。

  姚广孝永远是那么德性,脸上摆出一副一切尽在把握中的表情,微闭双目,坐着不动,像一尊佛像。

  偏偏燕王就吃这一套,无论有多着急,只要看到姚广孝这么笃定的表情,朱棣也就很放心。

  但在朱高煦看来姚广孝也是一般,姚自以为擅长用间,到处出谋划略,派出大量的细作,结果于琼、周振先后被抓,邓庸也在京师被抓,北平三司没有安置到一个细作,反而王府里面有葛诚和卢振却不知,当然,朱高煦也只记得长史葛诚,不记得卢振,但把张信唬住,张信直接报了出来。

  而历史向来以胜负来书写英雄,朱棣胜了,姚广孝自然就是功成名就。

  其实要不是张信胆小,主动告密,今天这群人,早被一锅端了,哪有姚广孝扬名天下的机会。

  这会朱棣还不知都快大祸临头,正喜滋滋和一群心腹们议事。

  其实虽然拖延了一个多月,但他的准备功夫还没有做足,若不是被逼急了,朱棣还会再等等。

第50章 杀杀高阳郡王的气焰

  此时燕王他们正在这里讨论,一旦起兵北方有多少人愿意跟随响应。

  “燕山中护卫指挥佥事陈志,应该差不多。”燕山中护卫千户丘福这时开口道。

  陈志是他顶头上司,这些天丘福旁敲侧击,小心试探,感觉到陈志的态度还算明朗。

  “差不多是几个意思?”金忠不满道:“干就干,不干就不干?什么叫差不多?”

  丘福大怒,他这性子除了燕王朱棣,谁的面子都敢不给:“尼娘的,你说什么呢,人家现在敢明说跟着咱们干?老子也不能公然说反吧?你就这么满大营问别人?”

  金忠被他喷的一言不发,只能悻悻白他一眼。

  朱棣有点不高兴大伙内哄,皱着眉,正想开口。

  张玉看场面有点尴尬,马上道:“李彬那边我们联系到了,虽然他没回应,但我们的人安全回来了,我觉的问题不是很大。”

  于琼和周振都出去拉拢边将的,结果被抓。

  但李彬那边安全回来是好事。

  李彬出生于1361年,先后跟过傅友德和郭英出塞,初次出征就大获全胜,回来后就镇守北平。

  当时朱棣就觉的他比较骁勇,立马就关注到,还把李彬招来,两人相谈了一番,朱棣更觉的李彬是个大将之才,有意亲近和拉拢。

  之后李彬一直活跃在宣府一带,明末九边重镇的宣府城,几乎是在他手上一步步完善。

  先是建筑了宣府城加强宣府城的防御,这时的宣府城可是明初抵挡北部残元势力的第一道防线。

  洪武二十七年,又修补德胜口,二十八年和朱棣合作,总领北平都司,燕山左护卫等十七卫所官军(现在燕山左护卫里有很多人都是李彬的部下),接着又修筑万全、怀安两城。

  洪武二十九年驻守广昌千户所(宣府和山同西邻处‘顺圣昌元西城’所属)。

  到现在为止,李彬就没有动过。

  这也是朱棣敢派人去联络的原因。

  李彬世袭父职时,为济州卫指挥佥事,这官职就比千户大。

  后面屡立战功,洪武二十八年就总领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当时控弦十七卫官军,数万多兵马。

  之后突然调往塞外打了一仗后,回来一直驻守广昌,再也没动过。

  那会朱元璋身体已经不行,李彬之猛,连朱元璋也亲口称赞,但因为洪武二十八年,李彬和燕王朱棣合作过,且曾经长时间驻守北平,李彬就等于被降职闲用。

  广昌城属于‘顺圣昌元西城’,属宣府城镇七路中的南路,关键只是个千户所。

  李彬这官职和能力,放在一个千户所,很明显朝廷是防备着他。

  朱棣之所以拖时间,除了打造兵甲,囤积钱粮,就是要拉拢这些可以拉拢的人。

  张玉说派去的人安全回来,朱棣终于转怒为喜:“好,好,李彬一定不会负俺。”

  这时谭渊也道:“卢振态度不明,没有把握。”

  卢振是右护卫指挥佥事,也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可他们都没想到,卢振不但态度不明,还是朝廷卧底。

  “徐祥没什么问题,大王把孙千户请了回来,徐祥是孙千户老部下,大王这招真是妙。”谭渊顺势拍个马屁。

  朱棣把孙岩请回来后,原本燕山三护卫里很多有点摇摆不定的人,都在考虑跟随燕王,燕王这步棋,走的非常妙。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那些可以拉拢和不能拉拢的。

  从现在结果来看,最重要的燕山三护卫里,左中护卫的指挥佥事都没啥问题。

  就右护卫的卢振态度不明。

  另外三护卫里的大部分千户副千户,也基本没啥大问题。

  特别孙岩回来之后,很多人曾是他部下,这些天都去拜见孙岩,形势一片大好。

  “好,好,大伙都辛苦了。”朱棣听的眉目飞扬,表情激动。

  他隐约已经看到起兵后,一呼百应,大旗一举,四方呼应的画面。

  俺装疯卖傻,调戏妇人,睡大街为啥?不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拉拢这些可以拉拢的兄弟们嘛。

首节 上一节 37/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