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46节

  “有劳侯公公,多谢侯公公。”王氏激动无比。

  侯显说完便退出王氏的屋子,站在门外,还能看到远处的世子朱高炽,他忍不住暗暗摇头,大王似乎想要放弃世子?还来的及吗?

  侯显不认为,朱棣还能一定把新的王子培养长大。

  -----

  轰。

  一声巨响,靶场上一个巨大的靶子被轰出无数个洞孔。

  朱高煦略有满意的点点头:“还不错,距离三十步能有这样的效果。”

  说罢向火器局大匠头杨元锋道:“换甲试试。”

  杨元锋向后一挥手,很多人拿着陈旧的皮甲,锁甲走到前面,然后固定在靶子上。

  现场诸多文武都站在皇帝身后。

  今天火器局试射散弹,很多京师的文武都被皇帝叫过来看现场。

  说实话,文官们原来对这种都不感兴趣。

  但在这个月初(洪熙二年十一月)皇帝说了,以后年终看朝廷在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来决定发多少年终奖。

  顿时满朝文官都对军械武备开始看重起来。

  此时前面在装弹和装甲,后面的文武都在议论,有人认为这距离太近。

  火炮距离目标才三十步,如果对战中,对方几息时间就能冲上来。

  但也有人道,散弹面积较大,一炮轰下去,前面五十步内,几乎不能站人。

  牺牲了射程,就是得到了大面积的伤害。

  因为无数的铁片铁钉飞出来时,就只会朝四面八方扩散,无法飞的太远。

  工匠们不便的改进,试来试去,受限这个时代的技术,有效杀伤距离,还是在五十步内。

  最好的杀伤距离,就是二十步到三十步。

  距离是有点短,但胜在杀伤面积大,刚刚的一炮,覆盖了前面五十步内的范围,其中中间三十步遭到沉重的打击,两侧各十步,稍微差了点。

  “打步营不错。”孟善这时对身边的李景隆道:“这一炮下去,得死伤一大片。”

  李景隆抚着自己的美须,一副很经验的口气:“还得看对方着甲率,仅这些铁片铁钉,若是穿上铁甲扎甲,效果怕是不行。”

  “关键射程还是短,这一炮打完,步营就冲上来了。”

  “守城用啊。”孟善道。

  “。。”李景隆脸上瞬息通红。

第470章 灭国之战?

  看完了火器局的散弹试射后,朱高煦又带着少数人去了工部,看了最新的武钢车。

  朱高煦把武钢车打造成四轮车箱,每辆车配两匹马骡拉运,车厢里装载物资补给,后面还能拖着火炮。

  战时,每辆车配八匹马,七个人。

  有两匹马先拉,驱使人员一名,另六人分骑六匹马,每走一段路,用其中两匹更换前面拉车的马,从而保持运马的体力,运道路不便时,马上的人还可以下来推车推炮。

  这七人里,炮兵四人,辅兵三人。

  到时整个队伍配置为,一门可以用来野战的火炮,一辆四轮武钢车,车上装有一石粮米,可供七人约半个月食用,部分火药,十枚炮弹。

  车里总重约三百多斤,视战役需求,还可以加一石粮,或十枚炮弹和火药。

  此时明军中最小的火炮,已经降到三百斤重,但射程近,威力不大,用于野战,显然还是不够。

  朱高煦需要更轻更大的火炮,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铜炮,将来的目标是打造钢炮。

  但铜炮更贵,大明现在也比较缺铜。

  当天朱高煦转了几个地方,回来的路上,感觉大明军工在自己手上发展的还太慢。

  主要是他刚登基这两年,精力都在赚钱和改制上面,加上现在技术有限,自己也不是专家,所以进度缓慢。

  明年的目标,是造出小型铜炮和钢炮,降低野战炮重量,提高射程。

  从密度上看,铜显然超过铁,钢和铁相近。

  但为什么用铜和钢能降低炮的重量,就是因为可以减少炮壁的厚度。

  铁炮质量最差,炮壁也需要最厚。

  如果换成钢,相同的射程条件下炮壁可以削弱很多,重量自然就轻了。

  回去的路上,朱高煦想,用钢和铜造炮成本极大,只能二选一。

  要么用铜,要么用钢,专心干一件事,降低成本。

  最后朱高煦把工部尚书吕震叫到身边,和他聊了聊练钢的事。

  现在大明用的还是灌钢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直到要三百多年后,才被欧洲的坩埚制钢法超越。

  朱高煦当然不知道坩埚制钢法,只是让吕震明年在工部多弄几个大铁炉,多准备钢材,朱高煦想知道,大明现在开足马力,一年能炼多少钢。

  吕震一口答应。

  第二天朝会刚结束,礼部尚书宋礼就匆匆追进华盖殿。

  他刚刚有件事没敢在朝会上说,也没上奏本,直接追到华盖殿,向皇上亲口说。

  “东本国决定,从明年起,中断与我大明贸易,两国不得通商,我朝不能再去东本国。”宋礼低着头,不敢看皇帝,瑟瑟发抖。

  因为他感觉,皇帝恐怕又想打仗了。

  “砰”朱高煦重重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上次足利义满病死,东本迁使来拜,送了大量的贡品,皇帝回礼极少,被宋礼认为抠门。

  所以东本国中断贸易,在很多大臣眼里,都觉的是皇帝抠门引起来的。

  事实上,自从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成为室町幕府第四位将军,东本国就一改以往足利义满开放的政策,恢复了“武家政权”在政治上的特色,变得十分保守。

  原历史明成祖时期,足利义持就直接中断了与大明的贸易,只是时间比现在往后延了几年而已。

  而这次大明皇帝的回赐,远远没有达到足利义持心中的目标,他感觉到明人在羞辱自己,于是提前两年中断与大明贸易,并要求,明人明船,不得前往东本。

  朱高煦脸色铁青的坐在御座上,仅过了几个呼吸,立马道:“把户部夏原吉叫来。”

  这会刚散朝,夏原吉也没走远,马上有宦官小跑出去。

  半刻钟不到,夏原吉被叫了回来。

  夏原吉一脸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进来后就看着皇帝。

  皇帝面无表情在考虑什么,华盖殿里一片安静,批奏本的内阁秘书们大气也不敢喘,所有人感觉到皇帝非常震怒。

  大伙有点不理解。

  上次北元杀了明使,皇帝都没这么生气,这次东本国只是中断贸易,何必气成这样?

  东本与大明的交易中断,损失最大的是东本,大明现在打通南洋,影响堪小。

  在足足沉默了半分钟左右,朱高煦沉声道:“郑和与杨立山的船队现在大概到哪了?”

  四周一片安静。

  数息后,杨博缓缓起身:“回陛上,六月收到奏本,他们当时在暹罗海岸。”

  约半年前还在暹罗,现在应该在回程的路上。

  夏原吉还是一脸不明所以。

  这时皇帝开口了:“户部准备十五万人半年的粮草,征调水师船只,准备明春攻伐东本。”

  夏原吉当即脸色大变:“陛下,休养生息啊。”差点跳起来。

  皇帝没有多说什么,起身就走,一边走一边道:“召盛庸、盛坚、陶得贵进宫。”

  夏原吉呆呆站在原地,看着皇帝远处,心中知道此事已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无奈的长叹,抬头看到宋礼时,宋礼也正对着他苦笑。

  “宋部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东本国取消与我朝贸易--”宋礼简单说了下。

  夏原吉目瞪口呆:“就这么点小事?”

  北元杀了明使,皇帝也没动兵啊。

  “哎。”宋礼点点头。

  至于吗?夏原吉无语道。

  但皇帝好像铁了心这么干。

  盛庸是黄海总兵官,一直在淮安练兵,盛坚是江南都指挥使,陶得贵是松江水师,金山卫指挥使。

  三人距离京师都挺近的,五天不到,最远的陶得贵也来到京师。

  皇帝在武英殿召见他们。

  此时皇帝要发兵十五万远征东本的消息已经传的全国皆知,户部也在加紧调派粮草和船队。

  盛庸看到皇帝简直大喜,因为终于又可以打仗了。

  讨逆战结束后到现在足足有两年多他没有打过仗,一直在淮安练兵。

  皇帝早些年说要占济州岛,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盛庸还是比较心急的。

  等三人到了武英殿内,皇帝在地面上,早就布置了好两个沙盘,稍微看下地形,他们就知道其中一个是东本国,但另一个就不知道了。

  “来,都过来。”三人还没来的及叩见皇帝,就被皇帝叫到身前。

  “这个叫济州岛,高丽在上面设立济州牧。”

  “济州牧还是元朝时设立,后来归我大明,但太祖不要,白送给了高丽国。”

  “上面气侯极好,有大量牧草,能养战马数万匹,高丽向我朝进贡的战马,就是上面养的。”

首节 上一节 446/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