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90节

  朱棣摆明了是准备放弃北平的。

  他打的主意挺好,北平要是被南军攻克,定然要死伤一片,可能很多南军家属都要被杀。

  到时朱棣正好利用下,鼓动南军将士与朝廷不共戴天。

  朱高煦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凡换成正常人,少带一万人离开北平城,北平城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

  而朱棣去大宁城,几乎没有打过一仗,哪需要带这么多兵马去。

  即使要打大宁,多一万少一万,也没什么区别。

  但守北平城,多一万少一万就区别大了。

  朱棣还是不承认:“当年俺去大宁,不是带着你和高燧了。”

  言外之意,我是留下高炽,我心里还是疼你们的。

  朱高煦冷笑,片刻后,道:“其实我也能理解。”

  “父王出身帝王之家,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汉三国晋,唐宋元和明。”

  “这种出身的,有几个有人性?”

  “父亲畜牲不如,家人都能利用,我能理解。”

  朱棣被朱高煦骂的狗血淋头,又不敢反骂,气的半死。

  朱高煦本来不想这么骂他,讨逆成功时也没骂过,但朱棣硬要在大澳自立,彻底惹怒了朱高煦,我给过你机会,你还想着当皇帝?

  朱棣还是不服:“历史上当皇帝的,不都是如此,千古明君李世民,杀兄杀弟,杀侄子,连幼儿也不放过,还强占嫂子弟妹,难道在高煦眼里,也是畜牲?”

  “明君不代表是好人,就像有些人可能是个好官,未必是好父亲,可能是好人,未必是好丈夫。”

  “李世民皇帝当的再好,在我眼里,还是和父王一样。”都是畜牲。

  “你杀齐王又算什么?”朱棣怒道,他已经知道徐石头当年是送齐王后代来的,那你杀亲戚又算什么?

  “我只是杀了朱明的畜牲而已。”朱高煦淡淡的道。

  朱棣差点吐血,别人杀亲戚不对,你杀亲戚就是对的?

  “你到底想把俺怎么样?”朱棣不想和朱高煦说话了,要杀就杀,给个痛快。

  “不想怎么样,送你去旧港。”

  “。。”朱棣。

  “对了,你大侄子一家都在。”朱高煦笑道:“想必你也挺想见他的。”

  “朱允炆?”朱棣顿时瞪大了眼睛。

  ---

  上次朱高煦到古里地闷时,高贤宁被留下,然后被送回旧港。

  他带去了皇帝的新旨意。

  因为大明已经控制了后世马来西亚整个西面,南面,加上新加坡和逻罗部份,所以皇帝朱高煦决定。

  成立大明‘马六甲布政使司’,衙门驻地为马六甲王国都城所在。

  高贤宁为首任布政使。

  整个马六甲地区设府八,四十六个县,人口约一百多万,包括了后世的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地区,新加坡,以及泰国普吉岛以南一部份。

  其中汉人现在约占了四分之一,其中驻军步骑六个卫和水师三个卫,共九个卫,四万多人。

  而在大罗府的学校里,还有个高贤宁的学生,即韦沫儿的儿子朱瞻圻在此上学。

  同朱瞻圻一起的,还有水师大将杨立山的小儿子杨诚,年纪比朱瞻圻还大两岁,今天十三了,还有他妹妹朱敏儿。

  但这会朱瞻圻还不知道老师已经过来当布政使。

  今天学校开讲历史第一课。

  “约五六百年前,大罗所以在岛上(苏门答腊)空无一人,非常荒凉。”上课老师看着台下坐着有一半是当地土人和越人等族的孩子,缓缓的道:“当时我大明还是唐末,因为战乱,无数先人迁居到此。”

  很当地土人孩子们瞪大眼睛,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是汉人的后代?

第514章 太子没我的份了?

  随着大明征服的地方越来越多,大明在南洋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多,各种土著,海外夷人都纳入大明统治之下,如何管理他们,成为大明首要的任务。

  朱高煦当然有经验可以学习,灭其文字,弱其历史,在年轻一代,宣扬他们曾经是汉人移民后代。

  理论上只需两代人,约四五十年后,这片地方的所有人将全部讲汉语,习汉字,认为自己是汉人。

  年轻的朱瞻圻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本身是汉人,在这个班里很有优越感,吃饭时排在前面,有什么事情都优先汉人。

  这让当地土人们的孩子和越人等各种夷人非常羡慕。

  当然,为了不拉仇恨,明廷也有相关规定,凡到小学毕业,汉语考核合格则,就给与‘汉补’身份,拥有除了在当地当官之外的所有权利。

  凡汉补在军队立下大功,或通过中学毕业考核,就正式转正为汉人,从此还可以在当地做官,参与科举,后代儿女一出生,就拥有‘汉补’身份。

  另外在当地上缴田税超过多少,商税超过多少,都有明确的给汉补身份。

  连续两代都成功晋升为汉人的,以后世代即为汉人。

  大明各种规则出来后,当地非汉人都非常努力。

  要么读书,要么交税,要么当兵,努力转正,成为汉人。

  非汉人在税收,福利,甚至看个病,买东西都要排在汉人之后,这是他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当天上午下课后,下课铜声一响,全场起立,先送老师离开。

  接着汉人学生纷纷走出教室,其他族人纷纷在后面等着,等汉人走后,是当地土人,最后才是越人、吴哥人、暹罗人等被抓捕移民的,甚至还有在沙哈鲁带着百万大军进入大明时,被捉获的一部份。

  “跑快点,排前面。”朱瞻圻拍着杨诚,同时招呼妹妹,三人起步快跑,往食堂去。

  马六甲承宣布政使司现在人口还少,学生也少,目前只有两个小学。

  像他们苏门答腊地区,只有十个班,四百多人。

  朱瞻圻三人跑到食堂,门外已经排成长长队伍,排前面的全是汉人小孩。

  “那个。”杨诚这时轻轻推了下朱瞻圻。

  朱瞻圻看到排在前面的几个男孩。

  排第一的正是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和朱瞻城同龄,边还有几个小孩比较小,都是朱文圭堂弟妹,也是朱瞻圻的堂弟妹。

  不过朱文圭当然不认识朱瞻圻。

  他不动声色排的后面,不停打量朱文圭。

  朱文圭似乎儒家经典学的比较好,反正很尊师重道,看起来也比较成熟稳重。

  “你有没有去见过你伯父他们。”杨诚小声的在朱瞻圻耳边道。

  朱瞻圻摇头:“都不认识。”

  除了朱允炆好像没出来做事,两个弟弟都出来当官了,像朱允熞现在是大罗府大罗县县令,也是他们学校所在地的县令。

  吃饭的时候,有个老师跑了进来,大声道:“今天中午学校安排去参观制作黑糖,想去在饭后到食堂后门集合,按班级编号,自己排成两队。”

  杨诚立刻问:“去吗?”

  朱瞻圻不想去,感觉和自己无关,但他想了想后,还是问杨诚:“你想去吗?”

  杨诚点头:“我早看过了,当年跟着我父亲就看过--”他听朱瞻圻的意思,似乎没什么兴趣,便又道:“陛下让你到海外来,这些东西,最好还是了解下。”

  十三岁的杨诚显然比朱瞻圻成熟,这番话也是说到点子上。

  皇帝让你在马六甲附近上学,你得多了解这边的事。

  现在整个马六甲附近都是大明组织种的甘蔗,其中有少量是国营,大部份都是民营,然后朝廷按标准价收购,再弄成白糖,卖往其他地方。

  可以说,目前马六甲这边,白糖还是主要的产业,香料反而其次,因为面积不能和白糖比。

  而且朱高煦还没有顾到香料,这边的香料,基本都原土人在弄,且在各种小岛上,原本到十五六世纪产量才大幅上升。

  朱高煦现在凭海关税和白糖产业,已经有足够的收入,所以暂时没管到香料,任其自然发展。

  朱瞻圻听了杨诚的话后,又看向妹妹朱敏儿,朱敏儿果然点头道:“我想去。”于是三人决定下午去看制糖。

  朱瞻圻开始不理解为什么妹妹也要出来读书,包括皇宫里几个母妃都是这种想法,朱高煦把女儿都送出来读书他们真是不理解。

  但到了马六甲后,朱瞻圻隐隐有点明白了,妹妹天生对很多稀奇的东西感兴趣,而且性格开朗,乐于结交朋友。

  有一次杨诚甚至对他悄悄说,陛下开明,各种改制,说不定将来公主也能出来当官或经商。

  当时朱瞻圻极为震惊,女孩也能当官?

  杨诚则道,女人还能当皇帝呢,为何不能当官?武则天不是?

  朱瞻圻想想,感觉父皇让妹妹过来读书,真可能将来会让她出来做事。

  就在他若有所思时,妹妹朱敏儿挤到前面,问一个讲解的:“请老师,这里的黑糖,是如何售卖的?”

  那讲解的笑道,都是朝廷定价收购,每年价不同,今年的价钱是四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也是比较高的,至少先保证了百姓的利益,当然,朝廷收购后,转手弄成白糖再卖,可以翻很多倍。

  朱敏儿又问:“白糖现在什么价?”

  四周很多孩子们看向她,女孩子本身就少,她又大胆的提问。

  讲解的道:“如果在马六甲附近售卖,大概八十文一斤。”足足翻了一倍。

  朱敏儿心想,好像京师白糖才六十文一斤,她记性不错,对这些东西也感兴趣。

  “如果卖到海外呢?”朱敏儿再问。

  讲解的这时不动声色道:“那会更贵,但成本也高,因为海运有风险,如果千里万里之外,风险更大,所以售价至少数倍,甚至十倍起。”

  “哦”现场一片哗然,很多学生面露震惊之色。

  “所以做海贸,即有风险,又能赚大钱?”朱敏儿脆生生的道。

  “风险和利益都是与正比的,通常风险越大,自然利益越高。”讲解的笑道。

  朱瞻圻中间没说话,但一直在听妹妹说。

首节 上一节 490/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