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00节

  “死囚转身为保长,立下大功,留名青史。”

  “大明日报八百里加急,最快六天到交趾。”

  “大明银行即将上线,存款有保障,还能赚利息。”各种口号叫的人晕呼呼的。

  报纸很快发放到各人,宁王赶紧拿过来看。

  正面有几个大字,大明日报,好像还是朱高煦的笔迹,那字真是,一言难尽,宁王暗暗鄙视。

  然后有一个个新闻在上面,而且分了版块。

  正面左边是大明国内的,右边是国外的,背面左边是军事,背面右边居然有小说连栽,还有广告位,当然,这会宁王也不知道是广告位。

  此时有人已经在问皇帝,如何六天到交趾?

  从京师到交趾,陆上近四千里,海船顺风都要走一个多月。

  古代各王朝都有八百里加急,实际上当然不可能达到一日八百里的速度,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距离唐玄宗有三千多里,唐玄宗六天接到消息,每天达五百里,这应该是历史上最快的一批八百里加急。

  朱高煦的大明朝,在通往各省的主要官道上,平均二十里左右一个驿站,次要的道上,约四十里一个驿站,在过去的几年里,朱高煦不停改制,增加驿站人马和马匹。

  从今天开始,朝廷的急报也好,大明的报纸也好,都走八百里加急,由教育科技部下属新设邮政司负责。

  方式和以前略有不一样,以前都是一人一马跑到驿站换马,然后接着跑。

  现在朱高煦要求一个人快跑八十里,四个驿站左右,每二十里,一个驿站换马,每八十里换人。

  下个人接着跑八十里,二十四小时不停轮换。

  马是二十里一换,人是八十里一换。

  八十里用快马跑,大概要跑一个时辰左右,路况好的话,甚至不要一个时辰,当然,根据地形不同,白天和夜晚的不同,会有快慢,特别晚上跑起来速度就降了很多,如果没有月光,甚至只能休息,但当天跑的这人,白天只要上班一个时辰左右,晚上是跑一个驿站,无论人和马,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时间。

  这样的测试速度下来,最快每天可以跑到七百多里,无限接近八百里。

  朝廷绿装快递员们,骑马带几十份报纸,六天能跑到交趾,交趾那边也有报社分社,一部份出给当地官员,然后立刻勘印,最快交趾在七天后,可以大量复印,十天内能发到交趾各地,这个效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之高了。

  效率高当然投入的成本也高,明初到洪熙十年,朱高煦在全国弄了两千个驿站,人员人数接近六万,队伍庞大,开支也是巨大。

  但朱高煦必须要投入,因为随着大明地盘越来越大,他需要最快的时间,把京师的命令投放到全国各地,从而巩固他的统治,宣扬他的成绩,同时得到各地最新最快的情报。

  宁王看了片刻,和几位兄弟又开始对视,大伙每次看到新东西,都只有一个念头,朱高煦那脑袋怎么长的,总有各种与众不同的玩意想出来。

  这邮政司刚出,银行又要上线。

  半个月后,宁王全家准备完毕,带着浩浩荡荡的三十多辆马车,朝廷专门派了一队百人精骑护送他们上路。

  大明沙州总督府已经正式成立,宁王为总督,巡抚为江仲隆,总兵为瞿能,瞿能还没出发,明年元年带第二批五万步骑往西去,最近正在集合物资和兵员。

  沙州设十卫,五万兵力,没有都司,都司的职能,直接在总兵府。

  但有按察司,布政使司,俱向巡抚负责。

  为此,今年大明特意多征了十万新兵,因为朝廷要为以后占据的地方布置兵力。

  这是朱高煦要连续裁军裁了十年后,第一次新增十万新兵。

  宁王走的比较慢,每天行六十里左右。

  沿着省级官道,每三个驿站休息下。

  大明现在的驿站比以前大多了,每个驿站约二十多人,基本都是历年退役的老兵,骑术精湛,能骑能打。

  当天宁王到第一个驿站休息,发现占地面积挺大,人却不多,里面养了有五十匹马。

  明朝的驿站为了防止被官员勋贵乱用,所以有明文规定,但历史上还是执行不到位。

  朱高煦的洪熙朝就有特别的规定,啥官员勋贵也不能用,只走八百里加急和邮政报纸,还有朝廷塘报。

  官员上任也好,调迁也好,回乡探亲也好,都不准用,也没资格用。

  但有个例外,就是你自己出钱,可以用。

  所以宁王一路上都是自己出钱。

  这成本可不小,他全家加一百多护送兵马,仅住在驿站就勉强够,人再多就住不下了,有些人甚至要睡车上。

  仅住宿费,当天就交了两百文一个人,相当贵,比一般的客栈都贵。

  但你用朝廷专门驿站,就是这么贵。

  驿站不提供吃,吃你得自己负责,当然,如果驿站不忙,可以为你烧饭,当然要加钱。

  当天驿站不忙,又是看宁王面子,愿意帮他们做饭,一百多人的饭,还是按人头收,每人一百文,又是血贵。

  宁王简直大出血,第一晚就花了几十两吃住费。

  期间他与驿站人员聊天,得知从驿丞,到驿员,俱是朝廷退役兵士,个个能射能打。

  月俸两贯,跑加急和送邮政报纸的,按里程数补贴,每一百里一百文。

  像宁王这种来消费的钱,正好给他们自己补贴。

  宁王听说全国有六万驿员,每人每月两贯以上,一年开支就是上百万贯。

  这在明末时,有人就受不了,直接裁员,结果引的某人造反。

  但在此时的大明,这点钱真算不了什么。

  但这么多驿站的工资是小钱,投入维护,包括马匹的养护才是重点。

  总之就朱高煦这么弄下,仅驿站这块,一年投入估计得五百万贯。

  宁王晚上吃过饭后对长子朱盘烒道:“高煦别的本事我不服气,就是赚钱能力,我最服。”

  你让朱棣当皇帝时,一年花五百万在驿站上试试?朱棣立马要破产。

  此时他遥看月色,突然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大明朝在朱高煦治下,真是蒸蒸日上,远超前朝。

第529章 全球殖民的开始

  宁王是可以从水路走一半,到湖南郧阳再进陕西,往甘肃,正常这样走比较省时间,因为船是二十四小时在行驶。

  不过他还是选择走陆路,主要是看看大明现在驿站和地方建设情况。

  结果不看不知道,看过就非常震憾,更加的佩服朱高煦。

  他走的还比较慢,反正沙州还在建设,早去晚去没啥区别,十月二十日,他才到定远县。

  当时马车从张桥驿过池河,到了对面赫然看到一条十字形的路口,和之前看到的一样,路口建了一个大大的路牌,上面用黑底白字标的很清楚。

  往东是去来安县,往西是去寿州,往北是凤阳,往南是巢县,特别下面还标记着小字“前面北方十五里外是濠塘山,小心山路。”

  这路牌很大,因为是黑底白字,晚上骑马都能看的清楚。

  他从京师出来,一路上到处都是这种路牌,不但可以指路,而且在晚上依然可见。

  此时路边都是人,约有五六十人,拿着工具正在整路。

  这些都是当地村民,按朱高煦的说法,各县要保养好自己的官道和官道路牌,路牌坏了就要修,换,路面不平要整(特指主要的官道),每年朝廷至少两次下来巡查各地,看各地的路况和指路牌情况,这也是地方官员的考核之一。

  定远县前几天下了场大雨,路面有点泥泽,当地官员立刻调派人员,在雨停之后,修补坑坑洼洼。

  宁王以前也看到过百姓被征发为民夫的情况,和眼下截然不同。

  以前的百姓面无血色,也没啥表情,有的话肯定也是麻木与无助。

  而现在,眼前的百姓们谈笑风生,干的一头是劲。

  宁王不明白,这些百姓对他们宗室来说都是蚁民,只不过换了个皇帝,为啥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停车。”宁王叫停车,从马车上跳下,走到这群百姓当中。

  百姓们看到他们有一百多骑兵护卫,估计是个大官,但没什么人理他,继续干活。

  其中有个青壮,放下锄子,上前道:“干嘛,你们快走,没看到在修路,这么多马车,挡着路怎么办?”

  宁王厚着脸皮,嘻皮笑脸凑上去,对方没办法,只好陪他聊了几句。

  这青壮是个大保长,管一百户。

  一问又是退役军士。

  历代的保长大保长都是没工资的,但朱高煦现在给他们发工资,工资不高。

  管十户的保长每月五百文,管百户的大保长,每月一贯。

  工资虽然不高,但大小也算半个官,所以百姓们还是很积极,都想干这个。

  因为以前的保长大保长都是没工钱,仅有些小权,都很多人抢着干。

  并且保长和大保长都不能是当地豪强和士绅,但更大的村长,可以由豪强或士绅担任。

  按宁王的理解,现在大明很多保长和大保长,几乎都被退役军士干着,这批人在军中受到多年的训练和洗脑,非常忠于皇帝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可能是历史上对基层控制力最强的皇帝,皇城的每项命令,到了基层,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比如像前路况不好了,保长们立马组织人来修理。

  当然了,参与修理的百姓还有工钱,工钱不高,但也不低,二十文一天。

  宁王和这保长聊了会,回到车上,继续赶路。

  皇帝的权力能控制到基层,确实非常少见,主要还是两点,一是皇帝大量起用退役军士,二是朝廷有钱。

  十一月上旬,宁王到许昌,刚进许昌城,就听到路上有穿着绿色的当地邮政科吏员在街卖报。

  听到是第二期,宁王也不可思议,没想到京师日报,这么快到了许昌。

  他赶紧让儿子朱盘烒去买一份,结果发现贼贵,一份报纸要一百文。

  朱盘烒犹豫了下,想回头问问老爹,差点没买到。

  大明日报才发行第二期,已经爆火,很多人直接堵在当地邮政科门前,等他们印好后,就赶紧买。

  朱盘烒一看没多少了,赶紧抢一份回来。

  宁王第一眼先看到什么战役,以为哪边又打大仗,结果一看,特娘的,一脸不敢置信之色。

  这个新闻标题是“阿金库尔战役,长弓手扬威欧洲”。

  阿金库尔战役是洪熙九年(1415年)即去年10月25日在法国圣波尔县(现加来海峡省)阿金库尔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交战双方分别是亨利五世率领的英格兰王国军与夏尔·德·阿尔布雷特伯爵、让·勒曼格尔元帅指挥的法兰西王国军,这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以由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为随后在1419年夺取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这场战役成为了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也对后世战争的依靠火力范围杀伤对手密集阵形这种战术留下了深刻影响。

  报纸详细介绍了对阵双方的国家,军队,人数,兵器。

首节 上一节 500/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