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6节

  当下便长叹:“想我大明开国之时,良将如云,猛将如雨,如今举国上下,只有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候郭亮两位硕果仅存的老将能用,朕真不忍惊动他们呀。”

  但说是这么说,朱允炆很快与三位大臣商议决定,由方孝孺写讨逆诏文反击告将吏军民书,同时征调大军围剿燕逆。

  齐泰离宫后,第一时间来到魏国公徐辉祖家中。

  他将武英殿的议事和徐辉祖说了遍,最后问,以魏国公看,可否与燕逆一战?

  徐辉祖脸色有点不好看,因为他明显感觉到建文帝还是不信任他。

  其实他很想亲自领兵,亲手教训燕王这个逆贼,还有朱高煦这个不肖子。

  看着齐泰期盼的眼神,徐辉祖终于也没忍住:“现在让俺领兵,俺有十成把握,在两个月内平乱。”

  “。”齐泰。

  徐辉祖脸色不变,然后笑了,他之所以说这句话,无非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

  他又不能辱骂当今圣上,只能用这种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齐泰脸露难色,长叹道:“魏国公之能,泰从未怀疑,只是--”只是我说的也不算啊。

  徐辉祖当然不会为难他,马上道:“耿炳文擅守,当年长兴十年,皆以守代攻,而最重要的是,当时他身边有温祥卿。”

  温祥卿以足智多谋著称,耿炳文知道他的才能,把他请进幕府,所有长兴的防守战,皆由温祥卿和耿两人共同决策,也是当年耿守住长兴的最大功臣。

  之后温祥卿最高做到兵部尚书,也是得到朱元璋认可的人才。

  徐辉祖这话就很明显了,耿炳文水平是可以,但以前的战绩,一大半都是温的功劳。

  而且他擅守,不擅攻。

  “这如何是好?”齐泰一看有点着急。

  徐辉祖低头沉思了会:“燕王兵力尚少,朝廷以数倍的兵力,堂堂的力量压制,只要主将不犯错,赢面还是很大。”

  “耿打仗还是比较稳,应该不会犯错,再配几个良将给他,或可一战。”

  “何为良将?”齐泰问。

  “都指挥盛庸,能文善武,臂力过人,统兵有方;右军都督佥事平安,曾跟朱棣共事,精于骑兵---徐辉祖一口气报好几个良将,本来想把瞿能也说出来,但想到瞿能为了帮自己追朱高煦,死了个儿子,也是没好意思说出来。

  齐泰一一记在心里,他虽是兵部尚书,但对朝廷诸将领兵能力的了解,的确远远不如徐辉祖。

  从徐辉祖出来,齐泰又直接去了长兴侯耿炳文家里。

  这是建文帝让他过来的。

  没想到齐泰刚进耿家院子,就看到耿炳文正拿着一柄大长刀,在庭院里挥动,舞的呼呼起风。

  看到齐泰进来,耿炳文舞的更带劲了,还不时用余光看齐泰。

  齐泰哑然失笑,这么大年纪了,耿炳文还像小孩子似的,明显听到什么风声,故意耍给齐泰看。

  齐泰等他练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他,愿不愿意领兵。

  耿炳文道领兵可以,但要给我几个良将。

  齐泰含笑问,你要谁?

  耿炳文也念了几个将领名字,其中霍然有盛庸和平安,还有瞿能。

  齐泰道,瞿能刚死了儿子,恐怕不愿出战。

  第二天御门听政,满朝文武齐聚一堂。

  年青的皇帝看着百官,心中不由一阵稀吁,大明人才济济,但能视为心腹的文官就这么几个,能用的武将,也屈指可数。

  等群臣站定,太监王钺对着下面高唱:“宣,四川广安州岳池县教授程济觐见。”

  朝中诸臣顿时脸色各异,很多人好像想到什么,脸露震惊之色。

  程济这人有点像袁珙和姚广孝,可以归纳为术士一类。

  洪武三十一年,他在岳池做县学教授。

  明朝教授有医学教授,儒学教授,武学教授等分。

  县学教授相当于后世的县教育局长吧。

  有天夜里,程济夜观天相,突然神色大变,占了一卦后,第二天便上书称:“北方会有叛乱兵起,可能是在明年。”

  当时朝廷看到这奏折立马炸了锅,因为你程济是县学教授啊,你一个搞教育能说这种江湖术士的话?

  当时建文已经登基还没到次年改元,看到奏折后也是大怒,因为这是不祥之兆。

  朕刚登基,你就说北方有兵祸?拆朕的台呢?

  当下便以妖言惑众罪将程济捉拿回京,准备杀掉他。

  程济也不害怕,他向朝廷请求:“请圣上开恩,能否把我先囚禁起来,如果明年我的预测不灵,再杀我不迟。”

  朱允炆还真没杀他。

  如今燕王起兵,朱允炆赶紧第一时间把他放出来。

  关了这么久,程济身体状况不太好,但走进大殿时,还是很有气质。

  “叩谢圣上开恩,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走到御门下面,立刻跪下,高喊万岁。

  “程爱卿快请起。”朱允炆好声道。

  接着太监王钺又宣读了一份圣旨,着升程济为翰林院编修。

  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品级为正七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

  程济等于是一步登天,连升了四级。

  程济此时道:“兵祸已起,百姓受苦,臣恳请圣上,为了天下苍生,早日发兵,拯救万民。”

  朱允炆一脸为难:“燕王是朕之四叔,骨肉相连,血融入水,朕何以忍心?”

  “为了天下百姓,请圣上速做决断。”黄子澄马上出列,跪伏。

  “请圣上,拯救万民于水火。”齐泰也赶紧出列。

  此时满朝文武已经知道皇帝的决心,几乎同时跪伏,齐声请命:“请圣上,拯救万民于水火。”

第75章 高阳郡王练的什么兵?

  群起的呼声震荡在奉天殿的内外,如同嘹亮的的战歌吹起了大明朝的国家机器滚滚而动。

  朱允炆当即忍痛表示,燕王谋反的野心已经天下皆知,他将祭告天地祖庙社稷,削去燕王皇室的属籍,贬为庶民,并将他的罪行诏告天下,以正视听。

  按朝廷一向的流程,下面就是方孝孺宣读讨逆诏。

  这是方孝孺第一次为朝廷写诏书,诏书是要声明朝廷的大义和燕王的不对。

  “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

  宣诏之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和任命。

  朝廷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设置平燕布政司,调刑部尚书暴昭任布政使,统筹伐燕诸事。

  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十三万大军讨伐燕逆,号称三十万,另有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各率本部兵马分道并进,全军号称五十万,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朝廷的这次决议,比卜万还要激进,调动了大量的兵马。

  卜万原本只要耿瓛和徐凯两部兵马即可。

  但朝廷现在不相信卜万和大宁都行司的兵马,从各地调来数股官军。

  从实力上来说,比起卜万的计划还要更强。

  可是他们没有采用卜万的另一策,控制物资,断绝燕军后勤供给。

  满朝文武官员,居然没人想到该这么干。

  或许他们认为,朝廷数十万大军压至,一战就能胜利,根本用不着多此一举。

  在京城的大军和物资同样将从龙江关龙江码头出发。

  建文帝亲自带百官送行到龙江码头,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历史典故,在他们上船前,朱允炆又把耿炳文、李坚、甯忠等将领都叫到跟前,又说了那句话:“毋使朕负杀叔之名。”

  众将面面相觑,一脸为难,边上的齐泰听着,就感觉眼皮忽跳,有种不好的预感。

  朝廷在集结大军时,北方也有了变化。

  首先是刘真擅做主张,在朝廷旨意到达之前,就把卜万给杀了。

  徐忠说的没错,这人做事雷厉风行,通常不计后果,原本雷厉风行是指做事很快,也通常都用做褒义词。

  但加上不计后果,就显的盲目和瞎搞。

  但刘真杀卜万也是有依据的,因为大宁行都司的各部都是卜万的心腹为多。

  卜万被他们抓起来后,四周各卫兵马已经有点不稳的迹象。

  刘真怕和宋忠的怀来之战一样,引起阵前兵乱,加上陈亨又故意在边上吹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把卜万给杀了。

  卜万杀了没两天,朝廷的旨意也到了军中,让他们查抄卜万家。

  这下刘真挺高兴的,证明俺没做错,卜万的罪已经得到朝廷认同。

  与此同时,大宁行都司各部都知道了卜万被朝廷定罪杀死的消息,而且朝廷下旨让刘真统领各卫。

  各卫皆是不服。

  他们对刘真杀卜万不服,对刘真的指挥才能更是不服。

  此时的朝廷和刘真都猜不到,将来大宁的兵马全部跟着宁王投向了朱棣那边,有一半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卜万被杀的如此的随意。

  当晚不知是谁带头,先把兵马悄悄撤回大宁,接着大伙有样学样,仅过了一晚,刘真还想召集各部,宣布朝廷旨意,现在这里我说了算,突然发现各卫已经纷纷撤回自己的驻地。

  这把刘真给气的,他差点想引兵去攻打各卫,战场上没有命令擅自撤退是死罪。

  可各部是在听到圣旨之前撤退的,刘真只能召集各部,宣读完圣旨,他才能算正式的统帅。

  而且这个时候,刘真再蠢也知道,肯定不能打自己人。

  刘真也害怕燕王来攻他的兵马,赶紧也准备带人后撤。

  不过就在他准备撤退的时候,前线传来好消息,朝廷准备发兵攻打北平,燕王已经连夜撤兵了。

  ----

  崩,朱高煦一箭射向西面的一片丛林。

首节 上一节 56/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