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137节

  常升真敢杀他!

  哪怕是在奉天殿,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

  叶孟芳不由的低下头来。

  用袖子拭去额角生出的冷汗。

  他不敢再与常升对视,目光偏向他处。

  想从满朝文武中,获取一些同僚的支持。

  却发现满朝勋贵武将,此刻都用一种带着欣赏和羡慕的目光看着常升。

  而绝大多数文臣也在偷偷给常升树大拇指。

  但对他,文武百官都是不屑一顾。

  这对比强烈的两种态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不过是想参一个东宫少詹事,怎么好像捅了满朝的马蜂窝一样?

  到底是从哪一步出的岔子。

  “叶卿。”

  老朱突然的喊声,打断了陷入沉思的叶孟芳的思路。

  叶孟芳打了个哆嗦,连忙拱手答应。

  “臣在。”

  “事关太子清誉,你今日所参到底是言之有物,还是捕风捉影啊?”

  面对老朱这饶有深意的问询。

  叶孟芳登时清醒,双腿一软,赶紧跪地求饶道:“陛下,臣请罪,臣确实是从旁人出听来的传闻,称少詹事不务正业,整日钻研奇技淫巧,有损朝廷威仪。”

  “未曾查实,差点玷污太子殿下清誉。”

  “臣万死。”

  “还请陛下降罪。”

  看着叶孟芳尿都快吓出来了,老朱兴致缺缺,当即就摆摆手说道:“你是言官,风闻奏事是你的本职,岂有因言获罪之理?”

  “入列吧。”

  叶孟芳如蒙大赦,赶紧退回了文官行列的末端。

  整个人如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般。

  生出了一身冷汗。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方才的表现当真是被常升直接碾压了,短短几句,不仅强硬回击了他的质疑,还将自己的态度放低,平息了不少人对他少年高官的不忿。

  更是巧言将对他的捕风捉影,和对太子八竿子打不着的清誉绑在一块。

  原本大家都站在中立位吃瓜看戏。

  常升的话一出。

  满朝文武谁不得站到太子的行列对他表态支持?

  幸好,幸好,幸好今天陛下的心情不错,没有跟他计较。

  放在往日。

  老朱听完只会对他留下一句。

  “你这贼厮,胆敢污咱太子的清誉!”

  “来人哪,拖出去凌迟!”

  “夷三族!”

  常升也是有些意外的回到了文官行列。

  看着高台之上,轻易将事情翻篇的老朱,心中暗觉奇怪。

  老朱的脾气不该是这样。

  不砍人也就算了,连板子都不打?还为臣子的出言不逊找台阶和打掩护?

  别不是被哪位同行穿了吧?

  当然,这是玩笑话。

  可如果没吃错药。

  这个糟老头子该不会又筹备着什么算计,打算再摆他一道吧。

  不得不说。

  这一老一少对对方的秉性也算是摸了个通透。

  也算得上是某种程度的“心有灵犀”了。

  “众卿,汝等可还有本奏?”

第154章 小朱:咱大明的权力交接都这么草率的吗?

  “众卿,汝等可还有本奏?”

  当老朱第三次问出同样一个问题,而不是让内侍宣布无事退朝。

  是个能当官儿的都听得出来。

  老朱这是有事要交代。

  就算真还有些“鸡毛蒜皮”,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给皇帝添堵。

  百官也便洗耳恭听。

  看着大家伙都不吱声了,老朱也难得的露出一个好脸道:“众卿不必紧张。”

  “今个大朝会,咱也无甚要务。”

  “主要就是时至七月,应天府内实在酷热,咱有心想要外出避暑而已。”

  众臣子面上都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事。

  但真正聪明的老狐狸。

  心中的弦却无不绷得更紧。

  对于自家天子这个老六的尿性,他们这些能在朝廷中一连待上几年的,哪个不是门清?

  对老朱尿性不感冒的。

  早就找个机会犯点同行趟过雷的小错,让老朱把自己发配了。

  能留在朝堂做“长工”的,又有几个不是人精?

  果不其然。

  老朱下一秒就转折说道。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若咱一家都出外避暑,朝廷这些政务,还是要寻老成持重的柱国重臣代为处置一二的。”

  “诸卿中,可有人愿担此重任?”

  看老朱一脸和蔼的笑容,一众臣子的内心无不打了个寒颤低下头来。

  夭寿喽。

  如果他们犯了罪,请直接把他们处置或砍头。

  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傻子一样糊弄。

  胡惟庸的尸首才将将埋了半年。

  他是如何勾结朋党,独揽大权,害的自己走上断头台的,大家都历历在目。

  今天这一出。

  和当年胡惟庸走上权相之路伊始的场景,不能说完全相同。

  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哪个嫌命长才会接这茬呢。

  见百官都低头,老朱就像在看即将打靶的名单一样,逐个念到:“偰爱卿?”

  听到老朱念到自己的名字。

  文官之首,今年二月刚刚迁任礼部尚书的老臣偰斯,当即就双腿一软的跪了下来。

  作为前元归降的老臣。

  早年曾是前元高官,官至嘉定州知州。

  从洪武元年授兵部员外郎,寻擢尚宝符宝郎,改尚宝司丞,到六年升河间府知府,九年到户部当任郎中,又身为户部尚书,随后出任山西左参政,今年正月,胡惟庸倒台后,招回来当吏部尚书。

  历经十余载,当过三部尚书,还能活跃在老朱眼皮底下。

  且身居高位。

  除了老朱有意立为榜样,给前元老臣安抚,以表只要你们兢兢业业的为大明朝做官,他老朱不会计较出身的意思。

  这人的能力,城府,心计自也不必多说。

  可是面对老朱这没有回旋,也根本无法推脱的一问。

  这位两朝元老果断就板正的跪了。

  “陛下天恩,老臣感激涕零。”

  “但老臣早已年迈体衰,无力担此重任了,在山西时,臣就有动了此念,只是为报陛下当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的知遇之恩,臣应诏还京。”

  “只要朝廷还有需要,臣这把老骨头自然没有推脱之礼。”

  “但如今。”

  “太子殿下推行试科举,已为朝廷甄选了不少年轻俊杰。”

  “臣也不该尸位素餐,窃居尚书之位了。”

首节 上一节 137/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