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226节

  无论是哪个地方的豪族士绅,只要有点存银,除了产业的经营外,有点闲钱了,都会选择将之投入到土地的再兼并中。

  买的人越多。

  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良田的价格必然是稳中有升的。

  这大概能算是古代最为保值的投资理财。

  但当朝廷放出了田亩清丈的消息,不管头铁观望的人有多少,只要有人投鼠忌器,开始出手手中的田亩,不管是挂其他人的名,或是投献佛寺,亦或是干脆出手。

  田亩的价格都将遭受打击。

  并且由于大家手中都不缺田,反而苦于无人手中有大量现银帮助他们变现。

  只要朝廷清丈田亩的决心不改。

  田亩的贬值还会愈演愈烈。

  从而造成一种大家都想卖甜却卖不出去,最终打价格战的状况。

  当然,由于谁都卖不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会形成法不责众的共识,默契地维持一个田价的底线。

  但这时,倘若有人带着“现银”出现,购买他们手中的田亩。

  这种默契的维持,又将一触即溃。

  从而促使田价的进一步下跌。

  方便朝廷捡漏。

  虽说朱标和常升如今手头的现银大部分都变作了些奇珍异宝。

  但那些不方便出手的奇珍异宝。

  要是能变做一般的保质等价物,换取那些豪族士绅手中的良田。

  未尝不是一种抄底式的双赢。

  三个藩王所属地域的那些豪族士绅,想必会十分愿意用手中的良田去置换这些奇珍异宝的。

  毕竟这天底下。

  哪有比皇族更大的保护伞。

  只要皇族愿意收,朝廷的田母清丈,难道还能清障到自己头上不成?

  等风声过去。

  这些收受了他们投献的藩王,总是会需要一些人手来帮他们经营这些田亩的不是。

  不过就换了个名头而已。

  但他们又怎么会想到,他们这自以为得意的金蝉脱壳之计,不过是有人早早谋划,抛出来被他们当成救命稻草的鱼饵罢了。

  只要有了这个突破口。

  不说别的,三位藩王所在封地及所属布政司,都将形成田亩清丈的示范效应。

  等到田亩清丈完了。

  稳中回升的田价不说再捞一笔,稳赚不赔总是肯定的。

  常升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姐夫谬赞了。”

  “我也是方才临时起意的。”

  “不过,有了此计,秦王,晋王和燕王殿下那些奇珍异宝应当是不愁卖了。”

  “今晚与三位殿下会面的时候,若是要将此计告知他们的话,要不要将转手给他们的价钱再提一提?”

  看着常升一副市侩的嘴角。

  朱标面皮薄的摆了摆手道:“此事还须他们去执行,些许薄财,就当是你拆借银两的利息和他们的好处吧。”

  常升眨了眨眼。

  好似有些意外的反问道:“果真?”

  “孤说出口的话,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

  常升的嘴角上扬,好似没有听见朱标的豪横发言一般,自顾自的喃喃算到:“约莫折银三百万两的奇珍异宝,就算容易出手的数目达到六成,也还有一百二十万两银价值的珍宝。”

  “如若全部交由三王出手。”

  “按如今这些豪族都愿折价出手田亩,外加三位殿下必然有意压价,保守估计,按原田价的九成采买,奇珍异宝溢价两成出手。”

  “大约能够换回价值一百六十万两银子的良田。”

  听到此处。

  刚才还浑不在意,坐回御书房龙椅上,准备处理奏书的朱标登时停了笔。

  一张脸上竟同时浮现了震惊,懊恼,羞燥之意。

  这可是足足四十万两银的利呀。

  现如今当家作主的小朱,可太明白柴米油盐贵了。

  这可是除了粮税以外,大明一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大明一年的财税才不过二三百万。

  要不是刚刚才赚了二百万两现银,这四十万两的利差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不开口的。

  现如今,也只能把崩碎的的牙往肚子里咽。

  瞧着朱标那一脸纠结的模样。

  常升在一旁偷偷笑着,又继续算道:“按姐夫所授之意,这折银一百二十万两的奇珍异宝,三王仅需九十六万两即可入手。”

  “也就是说,三位藩王最终能到手的利润。”

  “约莫是六十五万两上下。”

  “按我出资拆借和利息,要求与三位殿下均分利润的情况下,约莫两个月的出货期,大约能够分个十六万两银。”

  “也算过得去了。”

  常升“不甚满意”的摇了摇头,似乎对这十六万两银还不太看得上。

  但一旁的朱标却早已攥紧了手中的御笔。

  似乎是攥的太用力。

  御笔的笔杆都忍不住发出了“咔”的一声,断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纷乱的思绪,意有所指的问道:“郑国公府的府库里存银可够拆借周转?”

  常升想了想。

  顿时犯愁道:“姐夫,我突然想起来,服里的纯银好是不太够周转了,倘若想要快速出手这些奇珍异宝,非得有个三十万两现银不可。”

  “姐夫。”

  常升搓了搓手,挤一脸为难的讪笑:“要不你支援点?”

  “看在太子妃的面子上。”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好嘞!”

第255章 暗涌

  大明宫内的风波暂且告一段落。

  但大明宫墙外,这场由大明皇家,尤其是当朝太子牵头的拍卖会带来的影响却还远未停止。

  大明立国之初,老朱就早已订立了治国之本。

  重农,抑商。

  迁户的同时,用各种垦荒的利民之策,将人地关系确立,同时利用盐引制度,以丰厚的利润,调动商人流通之便,从全国各处调集粮食北上肃边。

  除此之外。

  天下几乎就没再听说什么大商富贾的名声。

  毕竟元末明初崛起,被誉为江南首富的沈万三哪怕捐钱帮助老朱家修了城防,如今都被一个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流放了云南。

  其他商人哪里还会不懂低调做人。

  那段艰难的时期。

  他们不仅要提防大明朝廷的打压,还要时刻防备大明功勋对他们的觊觎和打秋风。

  要知道当初老朱征战四方的时候,每下一城,必然是要打土豪分田地的。

  这些功勋有样学样。

  只要抓住他们的把柄,那真的化作一头头恶狼,将他们分食个干净,连骨头渣都不剩的那种。

  直到后来。

  老朱觉得淮西党做大,太过肆意妄为,有幸扶持了江南党以为制衡淮西党。

  这些商贾才算是有了在朝堂上的发声渠道。

  勉强好过了些。

  但也个个谨小慎微。

  可如今不一样啊。

  当今皇室的嫡长,太子朱标都亲自牵头筹办了一场拍卖会,不管是出自什么目的,不管冠以了什么名义,但其手段是切切实实的商贾手段无疑。

  有此先例,是不是不就说明,他们这些商贾的生存环境也能得以改善了呢?

  无数的豪族富商都在应天府城内奔走。

  趁热打铁的借着这个契机,试探着朝廷对于商贾的态度。

  哪怕,这些被拜访上门的官员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这拍卖会就像是朱标的临时起意。

  开始和结束的都太快了。

首节 上一节 226/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