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124节

“唉别,爹错了,爹真错了!”

朱高炽一打颤赶紧抓住了朱瞻基

“爹的意思是,你以后做事情不能老用这样的手段!”

“爹担心你会遭报应!”

“还是要多走正路才是啊!”

“堂皇的正途才是治国的根本!”

“诡计毒谋只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

“你看你提出的那个‘考成法’就很好哇!”

“你以后得多往这上边花心思才是!”

“圣人之道也得多学学才行!”

朱瞻基闻言又是一阵头疼!

朱高炽虽然没有反对他极端利己的做法,可也是打心眼里瞧不上他的手段!

只是好处太明显了,暂时找不到由头而已!

得好好给皇太子洗洗脑才行啊!

“怎么又是圣人之道?!”

“您换个词成吗!”

“圣人之道是约束道德的,是治人的,不是治国的!”

“您拿圣人之道治国,除非您的国里全都是君子,没有小人才成!”

“真要是君子之国,那还要大明律做什么?!”

“拿儒家的典籍当律法不是更好么?!”

朱高炽闻言马上就反驳道:

“把人治好了,国自然就太平了!”

“这治人和治国不是一样的么?!”

“大明律只起到个约束管教的作用,对于不堪教化的人还是离不了律法的!”

0?··求鲜花

朱瞻基闻言有点绝望的扶了扶自己的额头!

“当然是不一样的,治人只要治好本国的自己人就好了!”

“治国可不一样,治国得和周边的邻国们打交道!”

“咱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吧?!”

“你拿治人的那一套去治国,别人还不得拼了命的跑来赚你便宜!”

“你快醒醒吧爹!”

“这是两码事儿!”

朱高炽闻言眉头紧锁,朱瞻基的话对他的冲击可不小!

这治人和治国肿么还能是两码事儿呢?

这太离经叛道了!

可是…

听着好像又很有道理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师们不是这么教的啊!?

“咱们大明朝四方来朝,诸夷宾服,这难道不是咱们立身堂堂正正的原因么?”

“咱们做人做事,谨遵君子之道,别人才能放心的和咱们交往朝贡啊!”

“人家心里才会没有担忧顾忌啊!”

朱高炽皱眉辩解道。

“爷爷把交趾打趴下两次了,现在更是直接置了郡县,完全吞了下去!”

“您好好想想,那些朝贡的使节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朱高炽仔细回忆了一下后道:

“使节…是多了一些!”

“这回你们大胜还朝,递国书的就更过了!”

“可这些都是被吓得,别人不是真心的驯服!”

“恐惧而已!”

“是长久不了的!”

朱高炽的世界观已经在学习儒家经典的过程中完全稳固下来了,一时之间是难以改变的!

聪明归聪明,可毕竞学的全都是儒家治人的那一套!

“那您说说,别人的驯服什么时候长久过!?”

“这…这,好像是没有很长久的…”

“所以说啊,治人和治国是不一样的!”

“治人要以德育为主,刑罚为辅;”

“治国要靠·利’!”

“人家派人上国书请封的理由也不过两点!”

“一个是害怕爷爷手里的马刀,他们怕被灭国;”

“另一个,是他们需要咱们大明精美的丝绸和瓷器,需要咱们琳琅满目的商品,人家要挣钱!”

“如此而已!”

…丸

第一百七十四章:爹劝你善良

听完朱瞻基的话,朱高炽越发的纠结了起来

冲击太大了,得缓一会儿!

思索再三后,想了想自己一开始就要说的那些话,朱高炽拿定主意邀兵再战

“差点让你小子给破了心神!”

“还好你老子我,见多识广,要不然还真得让你给蛊惑了去!”

“哼!”

“爹可不是那些个丘八,让你小子一忽悠就找不着北了!”

“请爹赐教!”朱瞻基眉毛一挑,直接迎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夷吾的话爹是很推崇的!”

“治人也要利,只是要以德为主!”

“治国也一样,都要以德为主,以利为辅!”

“你把治人和治国分开来,晃点你老子!”

“就是在给你自己的‘缺德’找借口!”

缺德?!

这特么的…

怎么还骂起人来了?!

这是人身攻击了!

死胖子!

“请问太子爷,这‘缺德’二字作何解释?!”

朱瞻基的青筋蹦蹦直跳。

“你觊觎别人的良田,就鼓噪怂恿那些将军们,去搞乱别人的社稷,灭别人的国,抢别人的国祚;”

“这个爹虽然不认可,可毕竞事成后,那些良田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利市!”

“说实话爹也是眼红的!”

眼红你还要骂人缺德,便宜要赚,人也要骂!

你的厚道都是装出来的吧?!

“你也没坑害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反而有好处,也算是一件功德事!”

“可那些奴儿干都司的部族青壮们,你也要算计!”

“那都是些普通人!”

“你把人诓骗来大明服苦役,还要人家自己掏钱,这就过分了!”

“苦役累死人是常有的事!”

“那些外人来服苦役那更是生不如死!”

“胥吏们会毫不顾忌!”

“你怎么这么狠的心呐!”

朱高炽说的吐沫飞溅,鹏了朱瞻基一脸。

“他们又不是自己人,又不给大明朝纳粮,您心疼他们做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24/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