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112节

  查验官一听,眼睛就亮了。

  这么说来,岂不是岂不是可以当做辅粮?

  查验官其实是个武将,所以更加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粮食就是命根子啊。

  是救命的仙药啊。

  这个时代,任何一丁点的灾荒所引发的后果,都是无比巨大的。

  陆涯当然也比任何人更加清楚,这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意味着什么。

  后世的人们最为称颂和推崇,且号称为历史上最富裕的大宋王朝,其宋史之中,照样有无数‘岁饥,人相食’的记录。

  而到了大明后期,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大量的天灾开始出现,就更不必说了。

  这红薯的厉害之处,并不是完全替代主粮。

  这玩意也是一年吃到头,其实和吃黄米饭也没什么区别。

  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遭遇了灾荒,它可以使人活下去。

  即便是在丰年,将这红薯替代一部分主粮也完全足够了。

  以现在大明的土地和承载的人口,凭着这个,完全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了。

  接下来陆涯还要派人去找土豆。

  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神器。

  因为那土豆可以完全取代主粮。

  在不解决饥饿的情况之下,什么彻底打破士农工商的结构,简直就是笑话。

  其实这重农轻商的思想,许多人都认为与儒家思想有关,但陆涯却不这样看。

  因为这涉及到的,乃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孔子的时代,儒学并没有刻意的去歧视商贾,基本属于一视同仁。

  可到了后来,却为何开始轻商和重农呢?

  其实无非是后来一家独大的儒者们,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制定出来的轻商思想罢了。

  统治者轻商,也并非是他们天生对商贾歧视,本质上,无非就是一旦商业兴起,势必大量人从商,无数人为商贾效力。

  国家最精壮的劳动力被商贾调用,如此势必伤农,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承载的土地却还并未增多,想要养活更多人口,必须要求大量的人口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

  否则一个灾荒来临,便是烽火连天了。

  其实这个时代是如此,即便是中世纪的欧洲,也好不到哪里去。

  农业生产低下的情况之下,他们的城市规模亦是小的可怜。

  直到马铃薯和番薯传入欧洲之后,大量的劳动力才从农田中解脱出来,涌入城市。

  以至于后来,在粮食问题解决的情况之下,贵族们为了发展工商,获取更高的利润,索性将农地改为牧场,养羊来获闰毛,进行纺织。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马铃薯和番薯导致的粮食大增产,大抵的解决掉了饥饿的问题,哪个白痴会将这大好的农地变成羊圈?

  任何一个学说,都有其现实的基础,绝不可能是某个人一拍脑袋,便突然想到,结果全天下都甘之如饴的接受的。

  因而,不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这士农工商的问题,便永远都不可能解决。

  查验官心里震撼,却也顾不得迟疑了,急忙道:“那我们赶紧去向陛下复命!”

  ……

  此时,在勤政殿里,一场朝议还在继续着。

  只是朱元璋有些心不在焉了。

  虽然对国师很自信,可是……亩产三十石的粮食,真有可能吗?

  自有史以来,莫说是三十石,这农作物便是亩产十石,都不曾听说过啊。

  算了,不多想,国师连那种罐头都能搞出来,这粮食,未必就不行。

  若是这粮食真有这么大的产量,大明再也不怕饿死人了,也不用再让百姓们,再经历一次,自己小时候的那种遭遇。

  众臣们却已在唇枪舌战,可朱元璋走了神,等他回过神来,只茫然地看着这空旷的大殿。

  刘基主持着这一场朝议,眼睛不经意地看向朱元璋,平时,朱元璋总是会发言的、

  可今日,他明显的能感觉到皇帝的心不在焉。

  (cidh) 其实他倒是可以理解。

  所谓的国事,不就是钱粮的问题吗?

  发生了灾情,需要钱粮。

  发生了叛乱,这兵马未动,还是得粮草先行,天底下的事,总是逃不过这两个字啊。

  亩产三十石的祥瑞,听上去荒诞,却也难免让皇帝浮想联翩,他自己又何尝不动心呢?

  世上当真能实现这亩产三十石,不,即便是十石,这天下大治也就不远了。

  国师真是勾起了所有人的胃口,可他的这个祥瑞,实在是虚得很哪。

  却在这时,有宦官急匆匆的进来道:

  “禀陛下,查验官回来了。”

  此时,已接近傍晚,足足近两个时辰的朝会,算是进入了尾声。

  而这个时候,外面的查验官也已经回来了。

  “陛下,大喜啊!”

  大喜?

  朱元璋心念一动,似乎瞬间意识到了什么。

  他直勾勾地看着下面道:“什么喜?”

  查验官道:

  “陛下,臣已经查明了,祥瑞之事,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

  果然,是冒功啊……

  就在众人以为这是个闹剧的时候,查验官又抛出了一个重磅:

  “所谓亩产三十石,确实不是祥瑞,可是臣眼见为真,敢以人头作保,却是千真万确。”

  “臣之所以言之凿凿,说这并非祥瑞,乃是因为这亩产三十石并非偶然,在紫金山,亩产三十石粮食的地到处都是。”

  “陛下,这是天佑大明,自此之后,百年之内,我大明再无岁饥之患了。”

  说到此处,这查验官也是动情起来。

  这辈子真的是活在了狗身上啊,国师太强大了,一下子就解决了一百年的问题。

  这热闹的勤政殿内,一时窒息了。

  胡惟庸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道:

  “这怎么可能,种的是稻米还是麦子?”

  刘基还算持重,还能保持着一丝清明。

  其实亩产三十石自查验官这里确认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敢质疑了。

  “种的不是小麦,也不是稻谷。”这时,殿外又传来一个声音,众人循声望去。

  陆涯背负双手,走进殿内,笑道:

  “这农作物,乃是番薯,因为表皮是红色,所以,又称之为红薯。”

  一下子,原本升起了希望的人,又如同一下子跌进了冰窖里。

  原来不是稻谷,也不是小麦。

  若如此,那么就算是亩产一百石,又有什么意义?

  “能吃?”胡惟庸问道。

  陆涯自信道:

  “很好吃。”

  他没有回答能不能吃的问题,而是直接用好吃,一下子回答了所有的疑惑。

  刘基眉毛一挑,这下子,就有点意思了。

  可他还有许多疑问,问道:

  “能解饥否?”

  “能!”陆涯回答得很干脆。

  想那满清的盛世,就是靠这红薯撑起来的。

  生生的让人口增长了近十倍,养活了无数人。

  只不过许多人还是觉得不信。

  这并非是他们聪明不聪明,能站在这里的人,没一个人是傻子。

  可红薯这东西,他们见所未见,现在咋听这等过于‘神奇’的事,实在不敢轻信啊。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接着一字一句道:

  “如何证明?”

  “很容易证明。”陆涯在众目睽睽之下,同样一字一句的回答:

  “家伙我都全都带来了,一试便知!”

  家伙?

  满朝文武,有窒息的感觉。

  陆涯抬眸,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表情稳定,心里却也有期待。

首节 上一节 11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