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18节

  十四岁就进入郡庠(即府学,古代最高教育机构,府学之下,是县学和书院)读书。

  仅十四岁幼龄,就能读懂《春秋经》。

  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

  尤其是初学的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

  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

  他的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

  刘基的天赋,彻底让教导他的先生拜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而一部寻常举人都难以读懂理解的《春秋经》,十四岁的刘基,硬是没花多少工夫,就全部学完,且倒背如流。

  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

  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十分感兴趣,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他不仅天资过人,学识渊博,更是在战乱年间,凭借二十三岁的年纪,考中进士(古代最高学历,相当于后世的博士)

  看看,这履历……哪怕放到后世,都碾压无数天才。

  后世虽然也有二十三岁就考上博士的天才,但如果把两者所处的环境拿来作对比,就知道刘基有多厉害。

  一个是在和平年代,一个是在战乱年代。

  有可比性吗?

  纵观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唯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这些高手中的高手,才配和刘基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刘基不仅学问做得好,做官同样是十分合格。

  至元二年(1336年),他曾在江西,担任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

  担任县丞期间,刘基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

  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

  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朱元璋同样痛恨这些,所以这俩才能走到一起。)

  经过明察暗访,掌握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

  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

  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

  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

  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综上所述,刘基就是一个博学多识,刚正不阿,痛恨腐败,为官爱民的当世大儒。

  若非有如此光鲜的履历,他作为元朝的官员,又怎会被朱元璋奉为座上宾?

  更别说还让刘基去教导他最爱的太子。

  不为其他,就因为人家是真有本事。

  一个这么有本事的天才,当听到有人抢了自己的帝师之位,还当上国师。

  刘基怎么能服气?

  天才,骨子里都是高傲的!

  他很想见一见那位国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刘基神色肃穆,回住处收拾了一下,叫上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老书童,直奔观星楼。

  国师?

  老夫倒要看看,你是何方神圣。

  ……

  勤政殿内。

  “陛下,刘先生想来应该是去观星楼了,需不需要派人拦一拦?”大太监禀报道。

  朱元璋嘴角上扬,淡淡道:

  “拦什么,你不觉得这是个看戏的好机会?刘师父是当世大儒,自认没有比他学问更高深的人,他对国师不服气,也属正常。”

  “就让他去和国师斗一斗吧,等他领略了国师的厉害,就知道这世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顺便杀一杀他的傲气。”

  大太监迟疑了一下,不由道:

  “陛下似乎对那位国师,很自信?”

  “那是当然,国师是无所不能的。”朱元璋极为自信道.

第27章 任务完成,获逆天奖励

  另一边,观星楼里。

  朱标带着四个弟弟,拾阶而上。

  观星楼有九层,每一层又有十米左右。

  这高度,在后世不算什么。

  但在古代,已经是至高建筑了。

  八卦台,陆涯背负双手,俯瞰京城,背影孤独得像个世外高人。

  既然要当老师,逼格就要装起来。

  不多时,五个朱家崽子,来到了陆涯所在的层楼,朱标首先行礼问候:

  “见过国师!”

  老大做了表率,其他弟弟们也纷纷开口。

  不过却有一个人沉默不语,只是盯着陆涯的背影,小小的剑眉,带着一丝锋芒。

  陆涯转过身来,扫视五人。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

  朱标看了朱棣一眼,用手轻轻扯了扯,示意他不要在国师面前失了礼数。

  朱棣扭头看了大哥一眼,也跟着行礼作揖。

  大哥的话,他还是听的。

  陆涯笑吟吟道:

  “你们的书囊呢?”

  朱标朝陆涯行了一礼:“国师,书囊由书童背着,学生这就让他们背上来。”

  陆涯笑了一下:

  “非也,不是让书童背上来,是你们自己背上来,此外,以后你们来这里上课,不能再带书童,任何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朱标一愣,有些不解道:

  “国师,这是何意?”

  陆涯走到五人面前,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而是反问:“你们有手不?有脚不?这点小事,都要让人代劳,莫非你们是残废?”

  陆涯的语气很平常,没有任何严厉的味道,而且是脸上是挂着笑的。

  但是,听在朱标等人耳里,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惊惧感。

  皮笑肉不笑,说的就是这个。

  陆涯指着楼梯口,笑道:

  “好了,现在听我的,下去,自己背着书囊再走上来,我在这里等你们。”

  朱标沉默了半晌,点点头道:

  “国师,学生知道了。”

  他转身就要走,几个弟弟跟在后面。

  但是,朱棣却一动不动,只是冷冷看着陆涯,顶嘴道:“我们是皇子,这些小事有人做,本就是理所应当,你凭什么叫我自己去背?”

  陆涯顿时眯起眼睛,问道:

  “你是老几?”

  “老四!”朱棣迎上陆涯的目光,丝毫不惧,陆涯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点点头:

  “嗯,你说得很对。”

  说完,他转而对朱标道:

  “老大,你们不用下去了。”

  朱棣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什么国师,也不过如此,本皇子说他一句就认怂了。

  朱标怔了怔,随即拱手谢道:

  “多谢国师!”

  “谢我干嘛,谢老四吧,等会儿,他要帮你们背书囊。”陆涯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

  此言一出,几个皇子都是一愣。

  朱棣也愣住了。

  陆涯笑吟吟地看着朱棣,指着楼梯口道:

  “去吧,你四个兄弟的书囊,都由你来背,要快一点,我的时间很宝贵的。”

  朱棣剑眉一拧,哼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故意针对本皇子?”

首节 上一节 18/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