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31节

  “不夸张。”陆涯想了想,决定给老朱好好灌输一下大航海的好处,提升一下他的眼界。

  “重八,我问你,大明如今的国库收入,与南宋相比如何?”陆涯问道。

  朱元璋皱眉想了想,摇头道:

  “无法比拟。”

  他也读史书,自然知道南宋的财政情况。这个朝代虽然怂,但他娘的是真有钱。

  陆涯笑道:

  “不错,不仅是大明无法比拟,甚至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库收入,都比不上宋朝。”

  “尤其是南宋,以远小于明朝的国土面积,财政收入却能达到明朝的二十五倍。”

  嘶……老朱又倒吸一口冷气。

  知道宋朝有钱,但没想到竟然这么有钱。

  PS:马上破3万花了,兄弟们再砸点来,其他票票也行!.

第47章 重八震惊,宋朝真他娘的有钱

  陆涯笑道:

  “宋朝之所以这么有钱,还得从财政收入构成说起。”

  “一般来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费(朝廷向民众提供服务,或百姓使用国家财产而缴纳的费用,如朝廷收取的规费、国家财产租赁费等)、利(即利润缴款,是指国家经营的作坊向财政缴纳收益的形式,比如后世的国企)、债(即财政借款,是以信用办法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比如后世发行的债券)这四种,而税收又是其中绝对的大头。”

  “宋朝的税又分为农业,商业,关税和盐税。”

  “宋朝的农业税延续的是唐朝的两税法,每年在夏秋两次收税。相对来说比较适中,并不是特别繁重。”

  “但是,宋朝有一些农业的附加税,比如说支移和折变是比较厉害的。”

  “另外,宋朝对农民抗拒缴税处罚十分严厉。不过这并不是宋朝特别富有的原因。”

  朱元璋认真听着,也不打断陆涯的话。

  他虽然不是什么文化人,但性格是真的好学,尤其是陆涯的话,他总能从中学到很多。

  陆涯道:

  “宋朝之所以这么富有,其实跟商业税有很大关系。”

  “华夏历朝历代,都将商业视为下等行业,加以限制。但是宋朝不是这样,宋朝对商业十分开明。”

  “不仅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城市的结构,也由过去的坊市结构转变成街市结构,商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扩展。”

  “由此,宋朝商业税的收入十分可观。”

  陆涯笑道:

  “这些都是宋朝富有的原因,但还不是大头,真正的大头,在于海外贸易。”

  陆涯沉声道:

  “海外贸易占了大头,宋朝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每年仅是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官署名,由唐代设置,掌管海上对外贸易。长官为市舶使,或称押蕃舶使。宋于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的税收就达200万两白银。”

  “多少?”朱元璋眼睛一瞪!

  “200万两白银!”陆涯重复了一句。

  顿了顿,他继续道:

  “这还只是三个市舶司的税收呢,若是以此类推……南宋全国海外贸易总额,至少在2亿两白银以上。”

  扑通……

  朱元璋一个没站稳,差点摔倒。

  陆涯急忙扶稳他,幸灾乐祸道:

  “怎么样?吓到了吧?”

  咕咚……朱元璋吞了口唾沫,面皮抽搐道:

  “这,这也太夸张了。”

  “不!”陆涯摇头道:

  “一点都不夸张,海贸就是这么赚钱。”

  “远的不说,就说元朝吧,它同样是海贸大国,装满瓷器的海船川流不息,东至东瀛,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

  陆涯郑重道:

  “可以说,一次海外贸易的利润动辄十倍、百倍,海外贸易的暴利,对于江南地区的官僚豪绅来说根本不是秘密,江南很多大家族就是靠这个发的家。”

  上一世的明朝,在建国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倭寇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的残余势力的侵扰,下达海禁令,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大市舶司,禁绝对外贸易。

  凡是私自建造海船、进行海外贸易的人一律处斩、家属发配充军。

  但是《资本论》中有一句名言: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朱元璋的严令挡不住江南地区居民对于利益的追求。

  无权无势的普通平民干脆出海当海盗。

  身为特权阶层的官僚豪绅,干脆帮助海盗销赃,或者组织船队进行走私贸易。

  而明朝偏偏没有强大的海军,对于海盗、走私行为无力制止。

  朱元璋的海禁令除了减少朝廷的税收之外,根本毫无用处。

  官僚豪绅趁机成为明朝海外贸易的主导者,牟取暴利。

  以明朝末期著名的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海上贸易集团为例,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

  郑和下西洋后,打破了江南地区官僚豪绅对于海贸的垄断。

  郑和的船队大小舰船200余艘,其中主力宝船63艘,每艘宝船可载重2500吨。

  每次出航之前,明朝宦官们都会统一收购大量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以便随船出海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而各国的贸易额每年是有限度的。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批货物,自然影响明朝走私商队的销量。

  最重要的是,原本大家明目张胆的违反海禁令,是因为皇帝抓不到。

  现在郑和组建了当时堪称无敌的舰队,扬威海外、清剿海盗,抓个走私船队轻轻松松。

  郑和船队中,管事的都是皇帝的亲信宦官。

  他们只要忠心于皇帝就行,可不用给官僚豪绅们面子。

  因此,走私海运要是被抓,是死是活,可就全看皇帝心情了。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后,走私船队大为减少。

  而在当时,每年因贸易流入大明的白银高达二十六万公斤,相当于八百三十二万两白银。

  白银在明朝就是钱,财帛动人心,这一大帮利益集团不恨死郑和船队才怪。

  PS:搬字(砖)的一天开始,来点花花和票票激励一下我.

第48章 下西洋实在太太太太……赚钱了

  明朝依靠科举取士,而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长期垄断录取名额。

  洪武三十年(1397),著名的“南北榜案”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

  明朝官场大多被江南地区出身的官员把持。

  这帮官员或多或少都和海外贸易有关。

  即使本身不牵扯海外贸易的文官,每年下边人孝敬的“冰敬”、“炭敬”,大笔银子拿着。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也不得不为利益集团说话。

  而且打击宦官势力,也是文官集团的政治正确。

  于是,一大帮文官集体谏言,要求废止下西洋,他们自然不能说影响到自己的私利,要打出光明正大的口号。

  也就是“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但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皇帝,对于文官基本上是不屑一顾。

  因此一直到1424年,笃信文官的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才废止下西洋。

  到了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再次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可惜郑和已经老迈,中间还耽误了多年的时间,很多为下西洋配套的人员、设施已经荒废,明朝下西洋的壮举已经难以为继。

  郑和下西洋到底赚不赚钱,只要看看明成祖朱棣做的事就知道了。

  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时间,从永乐三年至永乐二十二年。

  这段时间内,朱棣先后五次亲征蒙古,每次都出动十多万兵马。

  他派成国公朱能、英国公张浦四次南征安南,又是十多万兵马的耗费。

  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扩建北平城,修建紫禁城,迁都北京等等。

  这里面很多钱是从皇帝的内库中出的,而皇帝的钱是郑和等宦官们帮他赚来的。

  说白了,下西洋赚的钱,全到了朱棣自己的小金库中。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朱棣为什么这么牛逼?

  不止是人家胆大开明,更重要的是……有钱啊。

  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地从海外赚来。

首节 上一节 31/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