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62节

  “可是,如今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冗生冗员?他们读了书,但除了当官这一条路,基本没有任何生存技能。”

  “有机会读书的只是一小拨人,识字的人不多,学问要传承下去,国家需要他们来治理,千金易得一士难求。”

  “因此,这士只存在于最高的那一层,因为本身便没多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忙了……”

  “可如今呢?几千年了,世事在发展……”

  “譬如说世上有许多事情等着人去做,但只有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这一件是最重要的,人们首先要做这一件,所以一直提倡。”

  “但现在,做这件事的人……已经太多了啊,已经不再需要人去做了。”

  “我并非指儒学,而是指当官。”

  “你们说,为何不能分出一部分的读书人,去做其他事情呢?”

  “毕竟,读了书,他们就会想事情,就比如黄河水患,若是有人能专门去研究水利,然后整理出一套学说,后人再继续学习,研究,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那些读书人,若是不要救其他的事,只是专研水利,至于儒学,只需要用来修身养性,那水患之害,何至于如此严重?”

  陆涯认真道:

  “专人专用,任何事的效率,就会变得十分高超,少走许多弯路。”

  “譬如说以往织布,母亲教给女儿,那些农妇在家中弄个机器慢慢织,有快有慢,质量参差不齐。”

  “如今各大布行皆有作坊,聘请女工在其中做事,有人教她们如何用那机器,怎么做可以更快,另外还有人考虑如何改造织布机。”

  “一个人可以发挥以前几个人的作用,质量统一,效率翻上好几倍。若任何事情的效率都能翻上好几倍,那如今的大明,会是什么样子?”

  房间内静悄悄的,宋濂低头苦思,旁边的朱棣也都拖着下巴,皱眉思索。

  “你说儒生多了,我想说的是,读书的人太少了,若是要专人专用,那就更少了。”

  “就像之前说的,有条件读书的人,都不会去学那些商人,匠人的学问,儒学也不会放开这些学问,因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不过,两位,这天下读书做官的人,其实已经饱和了啊,他们有脑子,有想法,学习能力又强,可偏偏只想着做官,不去做其他事,实在太浪费了。”

  “儒学是很伟大的体系,除了修身之外,它也是管人、权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

  “数十万的学子,如此之多的官员,甚至是全国数千万的民众,都在儒学的权衡、掌控之中,特别是在大明,还有佛道各种学说的冲击,但是,儒学只是做了个稍微的转变,就弄出了个新的游戏规则。”

  “在这个规则之内,各种学说,各种官员之间的利益联系,得到了平衡,并且还能不断壮大,让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地扑到这个规则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简直就是近乎完美的权衡……”

  陆涯深吸了一口酒味:

  “这种学问,很值得人去崇拜,儒学绝对是古往今来最为伟大精巧一种艺术,它能够在如此大的一片土地上,把如此之多的人,以如此极端的而又和谐的方式,统合在同一个规则之下。”

  “几千年的智慧啊,令人叹为观止,高山仰止,佩服佩服!”

  宋濂叹口气:

  “国师能看透儒学的本质,为何又要反对它呢?这么好的学问,难道不应该坚持吗?”.

第79章 那你怎么不自己去做皇帝?

  安静的房间里,宋濂和刘基沉默着,似乎是在消化陆涯的话。

  而小小的朱棣,则奋笔疾书,不停在纸上写着什么。

  陆涯余光瞥了一眼。

  这小子又在记自己和刘基~的对话内容。

  这三日以来的辩-论,朱棣每次都在。

  因此,陆涯和刘基的辩论,其实都被他记在了纸上,虽然不知道他记了干嘛,但陆涯也没在乎这个,只当这小子是无法理解自己的话,想写下来,等长大一些,再回头看看,慢慢理解。

  陆涯一直劝朱元璋不要打击商业,但并没有劝说朱元璋主动去发展商业。

  因为,商业并非是最需要迫切发展的短板,相反,它已经是一块长板了。

  而且比谁都长。

  用平衡发展的观念来看,大明的许多制度,眼下已经跟不上商业的发展。

  若是再大力发展商业,就算能尝到很多甜头,可也是畸形的道路。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种畸形是致命的。

  至于儒学,眼下更是已经到了饱和甚至是溢出的地步,若是能让儒学转变方式,积极地往前走一步,那么……利用儒学来实现细化分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分流溢出的儒学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迎接接下来的工业革命。

  这才是陆涯为大明制定的顶层设计。

  陆涯并不是完全的反儒,相反月?:!"費群''!857663"?;:4.:;?4;."!2,在某些方面,他其实很崇拜这种学问。

  还是发自内心的,高山仰止。

  作为后世穿越来的人,陆涯能够看清楚后世各种管理学科的优势和劣势。

  比如一个公司好几千人,你可以将制度完善,将人管好,大家都照着这个制度去做,良好的循环,可以建立起来。

  但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人心太复杂,也太难管,更别说管理一个国家。

  管理公司的难度,与管理国家的难度,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儒学不是什么孔老二的迂腐无用的学问。

  孔子的论语,只是教人修心养性的道理,还有一些人生的规律。

  后来的统治者,在这样的规律里,摸到了窍门,懂得了如何去制定规则。

  并且,他们还找到了利用和引导这些规律的方法,然后一代一代的完善、增补。

  若遇上了问题,就修改、微调,找出折中的方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数千年来,每一个朝代的顶尖人物,都投入到这套统治哲学的完善中,如同大浪淘沙……

  一点点地精修,微调。

  最终,才形成了如今这么一个完美的圆。

  若是撕开那层在人们看来,十分温和迂腐的外皮的话,儒学其实是一套真正的,实干到了极点的统治系统。

  还是那句老话:

  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

  儒学则开创了大一统的文化制度。

  两者相辅相成,才创造了这座东方帝国,几千年不死不灭的世界奇迹。

  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一家活了下来。

  这其中,儒学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后世的管理哲学中,譬如管理一家公司,他们光是培养出自己公司的文化,并让人产生归属感,就已经要花费难以想象的代价。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家公司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后世的管理学是一套六十四位的计算机程序,那么……儒学就是一整套的基因程序。

  它管理的,是亿万人的基因,是亿万复杂难明的心。并且,它最恐怖的地方,还在于管理你的时候,不会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

  只会让你觉得理所当然。

  这简直就是管理学的终极奥义。

  后世那一套西方搞出来的企业管理制度,给儒学提鞋的资格都不具备。

  几千年的发展,进化,物尽天择适者生存。

  如果将汉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这几乎就是儒学发展出来的其中一道基因束。

  即便是之后的千年,任何人统治这片大地,最终都只能变化式的使用儒学。

  并不是说,谁就真的羡慕汉文化,而是你如果不用这个模式,就会被淘汰。

  儒学对于统治艺术的完善,无论是在精巧和复杂的程度上,都比西方的君主立宪、议会制、教会统治、甚至是东瀛的武士道或者是阿三的种姓制度都要强大得多。

  不认同?

  就那后世的华夏执政党来说吧。

  她(不敢直接写,暂且用她代替)并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

  甚至可以说,她是儒学内生的现象,具有极其鲜明的华夏特色。

  她是后世最成功的党派,用传统的马思主义是不能理解她的。

  早就在建国之前,她所秉持的马思主义,已经成功的被儒学吸收,并成功本土化。

  也就是说,她其实是植根于儒家思想,而后不断完善和发展,或者可以说,她是马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混合体,是华夏文明塑造的产物。

  而华夏文明,又以儒学为主。

  儒学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你动一下,旁边的人就会拉着你,环环相扣,层层叠叠。

  想要内部改良,你根本不知道要从哪里用力,更不知道,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达成想要的结果。

  这就像是……你用拳头在水面上打一拳,会溅起高高的水花,但水面最后还是会变回来。

  这是一张由几千万人组成的巨网,是数千年来,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最顶尖改良家的智慧结合体。

  陆涯每日坐在八卦台,也会思考和欣赏这样的体制,甚至还会为其中的精妙绝伦感到颤栗。

  简直是最完美的艺术品。

  陆涯其实理解刘基等一众大儒的心态。

  想要动这个东西,没多少人有信心。

  北宋的王安石,一个天才,他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坚持了许多年的改革。

  但是,最后还是被反扑而来的压力给压死。

  秦朝的商鞅变法,他找对了一个关键点,所以他成功了,但没有儒学那种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他还是得罪了太多人,最终被五马分尸。

  华夏的哲学之中,有太极阴阳。

  用力过猛,反馈的力量也越猛。

  想要在儒学体系中,做大力改革的人,多半都不会有好下场。

首节 上一节 6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