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83节

  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这五种刑罚,客观来说,在封建社会这些刑罚并不算重。

  这也是朱元璋考虑到前朝的刑罚过重而作出的一种改进。

  但朱元璋并不是个按规矩出牌的人。

  在对付贪官污吏和反对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绝不是这几招。

  在他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

  如果行刑的人技术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

  据说最高纪录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死。

  除此外,还有所谓抽肠(顾名思义)、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

  然而,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前,官员们仍然前赴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开国以来,贪污不断,朱元璋杀不尽杀。

  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

  在当时当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经很不错了。

  甚至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一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饱读诗书,以所谓“朝闻道,夕可死”为3.7人生信条,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

  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但怎么对付这些人他是清楚的,就一个字——杀!

  可是杀完一批,又来一批,朱元璋急眼了。

  于是他颁布了更严厉的法令:

  “我想杀贪官污吏,没有想到早上杀完,晚上你们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

  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止住,官员反倒是越来越少,于是在当时的史料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滑稽的记录:

  该年同批发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为进士监生,一年后,杀六人。

  似乎这个数字并不多。

  别急,后面还有:

  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大家明白了吧。

  这三百六十四人,一个没漏。

  再说说这个戴死罪、徒流罪。

  这可是明朝的一个奇特景观。

  很多犯罪的人过堂,上到衙门才发现当官的也戴着镣铐,和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

  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脱脱就是个犯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官员被杀的太多,没有人干活了.

第96章 洪武第一银行,沈万三的垂涎

  朱元璋虽然勤劳,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员。

  于是他创造了这样一个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

  官员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几十板子,就在官员给伤口涂药,估计自己小命不保的时候,牢里突然来了个人,不管死活的把受罚官员拉出去,塞到马车上,送到各个衙门去处理公务。

  想死?

  没那么便宜,活还没干完呢!

  结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员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死罪,然后自己再到朱元璋那里去领死。

  活干完了,要杀要剐您看着办吧。

  该杀的杀掉,该徒刑、流放的也执行吧,别再折腾了。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

  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是很不正常的。

  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陆涯首先要做的,就是劝朱元璋高薪养廉,不要让官员待遇太低,也不要过于急躁。

  他的肃贪行为虽然可敬,效果却不佳。

  这是因为他过分看重了刑法的力量,而没有注意从各方面加强制度上的完善,一味的猛打猛杀。

  虽然在他统治时期,贪污现象很少,但他死后,明朝的贪污却十分严重。

  28朱元璋的时代,官员们如同生活在地狱中,这一形容是并不过分的。

  朱元璋看着陆涯,微微沉吟:

  “国师是指,给官员更好的待遇?”

  陆涯微微颔首,又道:

  “当然,也不能太好,适中就可。”

  顿了顿,陆涯又道:

  “还有一点,全国各县的小吏,其俸禄也得由朝廷设置的财政司来发,不能让县令去发。”

  朱元璋皱眉:

  “这……负担是不是太大了?”

  “不大……”陆涯摇摇头:

  “一个县衙里,有很多机构。包括县令的手下,还有一大堆的长随,分等级为大爷、二爷。”

  “大爷有门政大爷(看门的),稿签大爷(签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爷,包括“发审”、“值堂”、“用印”等人。”

  “这些人是知县签押房里的办公人员,此外县的重要部门知县都会派人去看着,知县还会带着自己厨师、师爷。”

  “这一大帮子人都是县官的手下,你总不能让县官自己去养这些人吧?他养得起吗?”

  “县官仅凭自己的俸禄,是养不起那些人的,如果县官自己养得起,说明这县衙就腐败透顶了,县官到处捞钱,才养得起这么多人。”

  朱元璋眉头紧锁。

  陆涯继续道:

  “另外,只要让底层的吏员知道,是国家给他们发俸禄,而不是县官发,他们心里深处,更加忠于朝廷,而不是县官。”

  “你想一想,吏员吃的是朝廷饭,当然只需要为朝廷负责,不需要靠县令活着,如此也能防止县令在地方胡作非为,鱼肉百姓。”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国师言之有理。”

  陆涯又道:

  “每个县衙,都要单独设立一个财政司,这个县衙所有官员的俸禄,都由财政司发放。”

  “那么财政司的钱从哪里来?收税,或者是当地经营作坊生意赚钱,他们自己留一部分利润,上缴国库一部分。”

  “此外,我之前提的税卫局,也要在每个地方设立分局,负责监督税收数目,调查偷税漏税……”

  陆涯详细的述说,朱元璋认真地听着。

  陆涯把该注意的经济制度,都一一和朱元璋说明,并和他讨论了纸币的具体图案。

  两人一直讨论到下半夜,才初步定下来八种银票大体的样式。

  面额越大,尺寸也就越大。

  一角(毛)和五角(毛)面额的纸币,以朱元璋画像为主要图案,背面是南京城墙。

  一元面额的纸币,以朱元璋画像为主要图案,背面是南京城墙。

  五元面额的纸币,以万里长城为主要图案,背面是九九乘法表(为了宣传数学)。

  十元面额的纸币,以长江和黄河为主要图案,背面是元素周期表(为了宣传化学)。

  二十元面额的纸币,以清明上河图为主要图案,背面是世界地图(宣传海权观念)。

  五十元面额的纸币,以朱元璋画像为主要图案,背面是南京城墙。

  一百元面额的纸币,以朱元璋画像为主要图案,背面是南京城墙。

  原本朱元璋还想印一千元的大额纸币,但被陆涯劝住了。

  陆涯调查过这个时期的交易市场。

  世面上九成九的交易,金额都在百两以下。

  而这个时期的白银,一两银的购买力,可大约相当于六七百元,十两银子就是六七千元。

  这样一想,一百元面额在大明朝确实是足够用了。而且别说一百两,就是五十两的银子,数额也太大,日常根本花不出去,反而会影响流通。

  还不如换成小额纸币,更能刺激消费。

  后世第三套纸币,最大面额也不过十元,一直用到了两千年……

  至于千两级别的交易,也不过才一沓钱而已,同样没必要用到千元的面额。

  而且到了千两这个级别,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还是直接到银行转账更保险……

  商量好了这里的事情之后,陆涯这才离开。

  ……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

  在朱元璋高效率的催促下,大明乃至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洪武第一银行开张了。

  银行的称呼中,重点是‘第一’。

  唯有第一银行,才有印钞的权力。

  银行的总部地址,就定在紫金山。

  ……

首节 上一节 83/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