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49节

  汉有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唐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明朝有文官集团和宦官势力相抗衡。

  三朝以各自的政治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汉、唐、明三朝的皇权在其他政治势力的威胁和挑战下,所采取的抗衡手段不同。

  朱元璋也好奇,满清为什么宦官文官都不能左右皇权了。

  在朱元璋废了宰相之前,皇权还得和相权竞争。

  “胖虎,你快说!”朱元璋催促。

  要是可以朱元璋也得让朱家皇帝这样。

  宦官的出现是无奈之举。

  很多宦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就是一个祸害。

  萧然点点头说道:“清朝不一样,满清皇族的政治基础有两块,除了汉族文官集团外,还有满清贵族集团,而且满清贵族集团的政治地位明显高于汉族文官集团。”

  “这种情况下,汉族文官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就被大大削弱,而皇权正好利用两股势力的矛盾,游刃有余于期间。”

  “所以,清朝的政治根本没给宦官集团生存空间。”

  朱标略微思索,“国师,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应该还达不到皇权不受掣肘吧?”

  朱元璋和朱棣也觉得这一点不够。

  “满清还有一个机构,叫军机处,表面上看起来,大明的内阁和满清的军机处很类似,都是朝政的决策中心,其实军机处和内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军机处!”朱元璋喃喃自语。

  “大明的内阁是联系外朝与内朝的枢纽,所有的奏章都交由内阁处置,并由内阁成员拟定决策,呈报皇帝批准,再由内阁督促外朝执行。”

  “所以,大明的内阁既是信息中心,也是决策中心,更是执行主体。”

  萧然看向朱棣朱标几人,“是不是这样?”

  现在内阁的运行,流程朱元璋和朱标也了解了。

  朱棣自然就更熟悉了。

  几人赞同点点头,“是!”

  “满清的军机处其实就是个虚拟中心,军机大臣两个办公地点都没有,更没有官署随员,而是由皇帝指定的官员出任,任期不定、人数不定、职责不清。”

  “军机处其实只有一个人是永远固定的——皇帝,因此军机大臣的性质,其实就是决策参谋和秘书,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官。”

  “满清的官员奏章不是交给外朝,而是直接抵达军机处,还发明了密折制度,允许部分官员直接与皇帝私下沟通。”

  “因此清朝的皇帝对朝政信息的掌握速度和程度,要远超军机大臣们。”

  朱标思索一下,“岂不是是说,满清的皇帝,某种意义来说还是兼职担任宰相的职责?”

  萧然赞同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所以满清皇帝的工作量相当庞大。”

  明朝的皇帝悠闲得很,只要在报告上批示,不需要参与决策全过程。

  所以不知道很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容易被欺瞒。

  正因为如此他们必须依靠太监做他们的第三只眼,第三双手,第二副大脑。

  清朝的皇帝的勤政上都可谓是标兵,不是他们天生就喜欢劳累,而是清朝的决策模式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太多闲暇时间。

  “帝制时期的皇权,如同一个人的生长周期,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脆弱到巩固,再到独立,进而独裁的过程。”

  “皇权就是在士族集团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在皇权的压制下,朝政从三公九卿变成三省六部。”

  “外朝首长从丞相制变成群相制,决策中心从内阁变成军机处。”

  “这些变化绝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士族集团遭皇权打压的制度性保障。”

  朱标朱元璋赞同点点头。

  朱元璋和朱标几人都是这些方面高手。

  在帝制社会的结构中,皇帝是唯一享有特权的人,是家国天下的法定中心。

  这种特殊地位注定了皇权拥有可叠加的长期性优势。

  而他的对立面士族集团,则在历史长河中数次被腰斩。

  “宦官势力其实就是个意外,他们始终不能独立于皇权存在,而是在皇权需要的时候,刻意放出来的恶犬。”

  “当然,物极必反,当皇权走向独裁的顶峰后,衰弱也是必然的!”

  朱标和朱元璋心里开始琢磨军机处了。

  这个可以让皇帝独裁的机构。

  土木堡之前的大明,内阁就很好了。

  但是土木堡之后的大明,内阁已经不太行了,文官势大。

  皇帝被压制了,只能拉宦官对抗。

  这种时候,要是有军机处,皇帝手里权力大了,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朱元璋拿起满清的地图,“现在高产的农作物咱也有了,现在问题就是皇帝权力不集中,没办法统筹兼顾,掌控这么大的疆域。”

  “爹,不用急,这个急不来,军机处在满清可以,大明未必适应啊!”朱标劝朱元璋。

  满清是少数民族入关,和大明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是,现在土豆红薯这些没有推广,等高产农作物推广普及,国力强盛了,才能开始开疆扩土。”朱棣也开口了。

  “老大,洪武一朝的三大营让小老四加快速度,等国库富裕了,就给咱往死里打。”朱元璋指了指地图,“洪武一朝必须打出这个地图来。”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怎么能拒绝华夏的完美地图。

  “武器方面,可以提高改良方案,有现代武器去打,事半功倍。”萧然觉得武器得改进一下。

  “这个提议不错!”朱元璋觉得很赞。

  “自从热武器的出现,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变得热情好客,善歌载舞了。”萧然打趣说道。

  “热武器?”朱标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火铳知道吧?”萧然问道。

  朱标点点头,“这个是知道。”

  “后世很多这种武器,威力比这个大很多,射程也远了,重要的是能连发,一下子甚至可以连发几百子弹。”

  朱元璋和朱棣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有这么夸张吗?”朱元璋惊了。

  “大姨父,可以这么说,重武器往居庸关上面一放,游牧民族骑兵来多少都没有用。”

  “重机枪一般可高射与平射两用,平射有效射程800-1000米,高射有效射程500米,战斗射速200-300发/分。”

  “胖虎,射程咱理解,一分200-300发什么意思?”

  “现在半个时辰,在后世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六十分钟,一分钟可以打出去200-300发子弹。”

  听到萧然的解释朱元璋瞪大眼睛,“岂不是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是,可以这么说,热武器在这个时代就是降维打击。”萧然点点头。

  “如果真的有这种武器,不需要太多,就能让敌人胆寒,失去抵抗想法了。”朱棣说道:“这种武器可以击溃敌军心里防线了。”

  “老四说的对,胖虎想办法弄点。”朱元璋也想要这种武器。

  “比较麻烦,但是可以。”萧然只能出国了。

  外面有钱就可以,机枪什么的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ak47和普通狙击枪就足够了。

  “那以后打仗就轻松很多了。”朱棣是知道神机营火铳效果的,要是神机营换上冲锋枪,什么骑兵都不行了。

  “国师,还有一个问题,军机处的存在是要皇帝本身能力足够,还得勤奋。”朱标说道:“前面几个皇帝有能力,勤奋是可能的,但是不能保证后面的皇帝都能如此吧!”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很强,但是后面皇帝一个比一个拉胯。

  “对,老大说的,后面满清也没有文官集团反扑的情况?”朱元璋也想到这个问题。

  “没有!满清不可能有这种情况。”萧然说道:“满清从顺治到乾隆百余年的皇权思想压制下,文官缺乏抱团的政治土壤,时间一久也就失去了向皇权挑战的勇气。”

  “不应该吧!”朱标觉得不太可能让这些读书人屈服。

  “满清文字狱很厉害,思想方面被严格把控的。”萧然解释。

  当文官集团影响到皇权决策,并试图对皇权发动挑战时,君王需要宦官的力量来和外官势力相抗衡。

  这也是从明宪宗朱见深开始,明朝正式出现内阁和宦官两大势力互相角逐的根本原因。

  从这种文官集团胆敢和皇权争锋的情况就可以说明一点,明朝走的还是宋朝那套皇权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治盛景,只不过相对宋而言,明朝较为专制。

  满清完全不一样。

  “文官能够成为一股政治势力,是需要政治环境催生的,但清朝帝王的独断专行,把文官集团掐断在萌芽之中。”

  “文官能够成势,一是思想同体,二是利益相关!”

  朱元璋朱棣点点头,听的很认真。

  “清朝文官,在思想上难以形成同体。”

  “都说清承明制,事实上,清代帝王确实以大明皇帝作为鞭策自己治国的动力!”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清朝皇帝根本无法理解大明皇帝对文官内阁和谏官之间,常因一件小事而引发口舌之争的纵容。”

  “也无法理解大明皇权在文官集团的咄咄逼人下,所采取的有条件的妥协。

  “对于文官集团可以支配朝堂上的话语权,这是清朝帝王无法接受的,喉舌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放心。”

  “清初几代帝王需要的是绝对的无上权威,由此,也拉开了清代长达百余年的文字狱。”

  “文官可以思想同体,但必须是在皇权的绝对控制之下。”

  “清朝文官,在利益上被帝王拍于无形。”

  “党争,是一群利益相关的文官结成的政治同盟,也是催生文官势力的另一因素。”

  “清朝的党争,都没有向大明一样形成有效的朝堂争端,只能在暗地里互相较劲。”

首节 上一节 149/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