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76节

  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的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盛唐时期的国人,无论朝野,无论贵族还是百姓,无不透露着“自信”二字。

  大唐的文化自信,是无与伦比的,正是因为文化自信,吸引着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国家,万邦来朝。

  不到300年的历史上有至少出现了23个胡人宰相,更是出了数不胜数的胡人大将。

  如果没有稳定的政治经济,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绝对的自信,是根本不敢大量启用外国人的。

  大唐气象,说到底是由文化自信铸就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对未来的信心。

  历史表明,越开放越包容,越包容越自信,越自信越进取。

  这种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经过大冲突、大碰撞、大交融,形成了为大一统政权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其中心就是三教并行,多元、混合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这一新生政权的面前,呈现的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

  李世民“华夷一家”的自信,是对其武力与德惠兼施的治理方针的自许,昭示了以大唐为中心的文化圈由此形成。

  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政策,造就了唐朝士人的包容心态,许多士人自由出入儒道释之间,他们的思想开放,精神富足。

  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

  尽管梁陈宫体诗仍然是初唐诗歌的主流,重辞采声律,感情的纤弱、诗风的绮靡仍有很大影响。

  但是统一的新时代、新气象,启迪着诗人们寻找新的道路、新的表现方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有的诗人有意识突破了宫廷诗的范围,把视野打开,将诗歌题材和内容伸向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自然山水、理想抱负等。

  有的诗人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内容刚健质朴。

  如王绩、杜审言、宋之问等人的诗中出现一种质朴清新、宁静淡泊的境界,积极进取的精神。

  “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的诗,重视抒展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

  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昂扬壮大的情感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现实意识、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在陈子昂、张若虚等初唐诗人那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反映了初唐士人的精气神,眼界和胸怀非前人可比。

  他们注重生命体验,重视干预现实,开创了有唐一代的诗风,奠定了律诗的范型。

  这以后,诗歌更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内容。

  到了盛唐时期,各类诗人更是繁星闪耀,遍及社会各个层面,各显才华,各竞风流。

  到中唐时期,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之称的韩愈,又打起复古的旗号,引领了一场社会思想文化运动。

  一时间,书生济世、寒士报国、扬名立万,侠骨柔肠,形成激昂奋进的大唐精神,蓬勃进取的时代气韵,刚毅雄浑的民族强音。

  唐代科举取士率低,落第者众,而且即使及第,也未必能马上入仕。

  这种情况下,强大的边防需求,激发了文人投笔从戎、支边求功的欲望。

  他们渴望建功立业,而边塞将领可以自己用人,又为文人入幕提供了制度条件。

  诗中,战鼓、铁马、鸣镝、热血交汇出一曲曲雄浑的报国乐章。

  即使仕途坎坷,依然痴心不改,无论战争艰苦,仍然矢志不移,哪怕路途遥遥,只管一往无前。

  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展示出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不言而喻,也被视为唐朝中衰的转折。

  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唐后,中央皇权不振,宦官专权,地方藩镇林立,割据自雄。

  但是,安史之乱后几代君主,并没失去文化自信,而是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在重振中央皇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人认为,是安史之乱造就了武将群体的崛起。

  但事实上,从大唐开国以来,重文却并不轻武。

  文人意气风发,武将地位同样显赫。

  安史之乱后,绝大部分藩镇但求权力父子相承,得到中枢认可,并无推翻朝廷或兼并扩大版图之野心。

  很多节帅还自愿解除权柄,亲身入质长安,但求为一富贵闲人。

  这缘于中央两手抓的措施,一面对军功进行奖励,包括允许藩镇节帅自行委任官吏,赋税留于地方,以显示对忠诚的回报。

  一面倡导以君臣大义为核心的儒家礼法秩序,重塑中央权威。

  大唐是诗歌的江山、诗人的盛世。

  一生穷困潦倒,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他的诗歌却一样豪气,哪怕是慨叹自己遭遇,也充满激越的气势。

  中唐以后,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辈出,影响力不逊色于盛唐。

  即使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等,他们的文化自信从未丧失,不似一个式微而亡的时代韵味。

  听到萧然说,李世民朱元璋几人连连点头。

  李世民这个开创者很多是不知道的。

  “胖虎啊!你推荐颜真卿杜甫,为什么没有李白?”朱元璋问道。

  “李白这是?”李世民好奇询问。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可是杜甫很崇拜李白。”朱棣笑了笑。

  “李白是华夏的,他的才气毋庸置疑,不应该在官场,官场束缚诗仙的发挥。”

  李世民颇为意外,“他的地位在诗圣之上吗?”

  “大唐诗人很多很多,最耀眼的应该是诗仙李白...”萧然想了想说道:“后人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世民细细品味,“有意思!”

  萧然继续说道:“李白是盛唐的见证者,他就像是一堵墙,撑起盛唐荣光,但也正是盛唐自信的风气影响,才成就这狂傲,洒脱,飘逸的李白。”

  “盛唐造就很多优秀的诗人,大唐诗坛群星闪耀,但是李白是最闪耀的一颗。”朱棣说道。

  “有机会朕要见见,此等大才!”李世民继续问:“李隆基没有发现吗?”

  “发现了,但是这位诗仙感觉不太适合做官!”朱元璋说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也是对李白最真实写照。”

  “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笑了。

  敢这样的可真不多。

  “也就是在大唐,这要是在满清,敢有这样的诗句,最起码也是满门抄斩。”萧然无奈说道。

  在大唐诗人是幸运的,比满清的幸运太多了。

  “他见李隆基了,还给杨玉环写下了著名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朱棣淡淡说道。

  “好诗!”李世民也是诗人,听到这一句也是大为震撼。

  “这句诗让白居易魂牵梦绕,很长一段活在李白的阴影下。”

  “可惜了!”李世民感慨,“要是朕在这个时代就好了!”

第116章大唐最强诗人,给长乐准备苏菲!

  “二叔,你是诗人,在历代帝王里面也算是佼佼者,但是你在盛唐真的排不上号。”

  朱元璋赞同点点头,“没错,这倒是真的。”

  “排不上号?”李世民看向萧然。

  “就是排不上号,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诗人。”萧然点点头。

  “在皇帝里面呢?”李世民继续问。

  “曹操也不差吧!”萧然看向李世民。

  “这是自然!”曹操的诗词李世民也是知道的。

  “我觉得最强的应该是李煜,他才是帝王里面最强诗人。”萧然说出自己想法。

  很多皇帝都是文武双全,带兵打仗,治国安邦,诗词歌赋也懂。

  这种皇帝不多,但是也有。

  诗词方面李煜的数量质量都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人就是悲剧,他要不是皇帝是个诗人多好。”朱棣摇摇头。

  “李白是不是也想入朝为官?”李世民问萧然。

  “想的,李白也有政治理想,但是只是翰林,后来辞职了。”

  李世民点点头,“那就再给他一个机会。”

  “李白未必适合入朝为官,他生性放荡不羁,不受拘束,这个性格明显就不是混官场的。”朱元璋也不觉得李白合适为官。

  “试试也无伤大雅!”李世民还是想给诗仙一次机会。

  萧然说道:“二叔,你看看全唐诗,看看李白的作品,你可能就改变这个想法了。”

  “朕肯定要去看的。”李世民也是诗词爱好者。

  “大明军队明天可以过来了吧?”朱元璋问道。

  “可以了,就明天吧!”李世民也准备对吐蕃和阿拉伯动手了。

  灭了吐蕃震慑一下其他国家。

  “早就准备好,其他人也想来大唐盛世。”朱棣看向长安城。

  “就是太远了,管理比麻烦!”李世民看向西域方向。

  “这个好办!”朱棣拍了拍萧然肩膀,“胖虎有一个东西,叫电报机,可以让二凤老爷子在长安城和西域对话。”

首节 上一节 276/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