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54节

  李世民这才勉强满意的说道:“不过你的想法倒是好的,但是却不能真的要灭佛,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李炎点了点头,“孙儿明白,天下百姓信奉佛教的不在少数,可孙儿觉得,就只是因为这样,那些寺院修建的比皇宫还要繁华,每日香火不断,却连税收都没有,所以孙儿不甘心罢了。”

  李世民说道:“朕知晓你的意思,灭佛的举动,你可以继续,但是,等到了他们反抗激烈的时候,便可顺势提出,寺院可以保留,但要收税。”

  李炎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太宗皇帝陛下,那为何不直接收税?”

  李世民说道:“若是你直接提出收税,寺院自然会不满,毕竟这是之前都没有过的,但是当你要将他们全部清理出去,他们自然就会同意收税,甚至还会认为你宽容。”

  萧然在一旁听着,没有说话。

  但是却在心里默默的想到,这就是开窗理论了。

  当你要开一扇窗的时候,他们不同意,可当你要砸墙,他们便又同意你开窗了。

  李炎点点头,“孙儿受教了。”

  萧然看着他们两个不约而同的端起茶杯,突然说到:“你们说完了?”

  李世民和李炎不明所以的看向萧然,萧然笑了一下,说道:“刚才在下面跪着的除了郑覃,另一个是谁?”

  提到杨嗣复,李炎的脸色不是很好,但还是说道:“是杨嗣复。”

  说完,李炎突然反应过来,萧然可能不认识这人是谁,便开口说道:“他是前朝杨妃的侄子。”

  萧然摆了摆手,说道:“我知道他。”

  这下轮到李炎愣住了,“国师大人怎么会知道......”

  李炎头脑一转,难不成这杨嗣复在天上还有什么关系不成?不然这个神神秘秘的国师大人怎么会知道他呢?

  是的,在李炎看来,他真的以为萧然是天上的神仙。

  李世民指着萧然,笑着对李炎说道:“我们这位国师,知道的事情可多着呢。”

  在李炎疑惑的目光中,萧然说道:“怎么,不相信?就比如,我就知道,你幼时得过心热的毛病,是一个道士给你治好的,可对?”

  李炎呆愣愣的点了点头。

  萧然又说道:“我还知道,你有一个妃子王氏,是个才人,和你身形很像,你也很宠爱她,还想立她为后,对吗?”

  这回李炎才是真的震惊。

  他幼时患过心热病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但萧然说出来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想着萧然可能是听说了这件事情。

  但是至于他想要立王才人为后的事情萧然都知道,这才让他震惊。

  毕竟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还没有公之于众。

  不过李炎转念一想,这国师可是神仙,好像知道这些事情也正常。

  于是李炎便说道:“是我小看了国师大人。”

  萧然摆了摆手,说道:“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先来说杨嗣复吧,你对他不满,是因为他拥立杨妃的儿子安王李溶,对吧?”

  李炎点点头,说道:“不止如此,杨嗣复竟然还劝说杨妃效仿武则天!其心可诛!”

  这件事情才是真正让李炎生气,若是拥立安王,虽然说这并不是文宗的意思,但是好歹杨嗣复确实和杨妃有关系,为了自己发达而拥立安王,倒也正常。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李炎也顶多是将其罢相而已,可千不该万不该,他杨嗣复竟然想要让杨妃效仿武则天,这才是李炎无法容忍的。

  李世民沉吟一会,说道:“这件事情可有什么证据?”

  说到证据,李炎叹息一声,说道:“当初杨妃生病,先帝便让她弟弟进宫侍疾,消息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传递的,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也问了许多宫人,只不过我不愿意说出去罢了。”

  萧然对杨嗣复不得待见的事情突然就理解了。

  这要是换了他他也不待见杨嗣复啊。

  李世民想了想,问道:“那李珏呢?”

  对于李珏,李炎倒是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喜恶,毕竟李珏拥立的也是文宗定下的人选,他之所以对李珏也不假言辞,其实说白了就是心虚。

  他虽然是当上皇帝了,但是到底是得位不正,再加上他又将太子给杀了,那么太子一派的李珏他肯定是不能用了,甚至在看见李珏的时候他都觉得心虚。

  所以李炎讪笑两声,只是说道:“这,一朝天子一朝臣......”

  对此,李世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这个道理他也明白,虽然说皇帝做事要看官员能力,但是谁也不是圣人不是。

  于是李世民只是说道:“对于李珏的安排,你倒是可以再考虑一下,此人确实是个能人。”

  听李世民这么说,李炎正色起来,点了点头,“孙儿明白了。”

  萧然说道:“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咱们就不说这个了,我刚才算了一下,现在应该正好是卢龙那边叛乱的时候?”

  李炎点了点头,也正是因为如今是卢龙兵变的时候,所以李德裕才没在,只是让郑覃过来劝说李炎。

  萧然想了想,说道:“如果张仲武请求担任卢龙节度使的话,倒是可以。”

  李炎听罢,双眼一亮。

  虽然说他如今允许了张仲武去讨伐张绛,但是至于下一任节度使要不要用张仲武,他还真就在犹豫。

  此时听萧然这么说,李炎便说道:“国师大人有何高见?还望赐教。”

  萧然摇了摇头,说道:“高见谈不上,只不过对张仲武多少是知道一点,他的军事作战能力还是不错的。”

  李炎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认真的看向萧然。

  只听萧然说道:“张仲武这个人,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只不过后来弃笔从戎了。”

  “不过可能天才到哪都是天才,在军事上张仲武也很出众,卢龙的事情咱们就不说了,肯定会赢的。”.

第627章皇位更替的隐患!

  李世民看着萧然说道:“那你就说一说之后的事情吧。”

  萧然点了点头,开口道:“皇位的更迭肯定会有人因此而不安分,就比如回鹘。”

  张仲武担任卢龙节度使不久,回鹘大将那颉啜便统兵南犯掠边,张仲武在增强边地各城守备的同时,命其弟张仲至及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军三万予以反击。

  此役,卢龙军一举击破回鹘骑兵,斩获不计其数,收降其部落七千帐,分配到各道安置,“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啜中箭而逃,只身北窜,为乌介可汗所杀。

  此后,张仲武又探知回鹘“欲入五原,掠保塞杂虏”的阴谋,于是将其派来假意结好的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留下,使其计划不得实现,回鹘的人马大都病死,自此不敢再侵犯五原塞!

  “经此一战,张仲武在回鹘那边算是打响了名头。”

  起码不再是查无此人的状态了。

  等到会昌二年的时候,这次是朝廷主动出兵北伐,有张仲武来指挥军队,在历时数月的征战中,张仲武与其它两路兵马紧密配合。

  等到了会昌三年,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二万余人,乌介可汗负伤,被迫远遁西域,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卢龙军投降。

  此役后,张仲武请求于蓟北立《纪圣功铭》。李炎同意,并命李德裕亲自撰文,以昭示后世。

  等到后来唐宣宗登基之后,大中元年五月,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

  这次战争之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李炎出声说道:“若是藩镇将领皆如此,我大唐何愁不兴盛啊!”

  萧然则是摇了摇头,“人总是自私的嘛,这不是很正常。”

  李炎点点头,“那倒是。”

  这种道理李炎又不是不懂,刚才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对了。”李炎突然出声,看向萧然,问道:“国师大人这未卜先知,通晓未来的本领......”

  李炎的眼中写满了“想学”两个字。

  不过这个萧然可真是无能为力,于是便摊手说道:“这东西是学不会的,而且我也不算是通晓未来吧......”

  对于李炎来说,他确实是通晓未来,可是实际上,他说的也不过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罢了。

  这件事情解释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萧然干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带过去就算了。

  李炎也不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见萧然是真的不想说,就也作罢。

  不过李炎还是说道:“既然国师大人有如此的本领,不知道可否帮我一个忙?”

  萧然点点头,说道:“你说吧,想让我帮什么忙?”

  李炎说道:“如今朝堂上人员混杂,我想要清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国师大人可有什么建议?”

  萧然想了想,说道:“别说,我还真有办法。”

  李炎双眼一亮,“还望国师大人告知。”

  萧然笑着说道:“这本来是李德裕想出来的。”

  李炎疑惑的看向萧然,“李德裕?”

  萧然点点头,“对,不过是现在时机还没到,或者他还没想出来罢了,如今倒是让我捡漏了。”

  李炎大笑两声,说道:“无妨,无妨,越早解决问题才越好,至于李德裕,我会嘉奖他的。”

  萧然说道:“那就好。”

  他可没有想要抢人家功劳的意思,所以还是直接说清楚比较好。

  只听萧然说道:“如今朝堂上人员混杂,官员们良莠不齐,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仕途太过泛滥,有许多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的人,要是想尽量解决的话,那就只能从科举这方面来了。”

  本来李炎下发的赦文是说:“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

  这种做法,虽难避免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的现象,但也能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

  而与之一起的就是覆试制度,也就是在初试过后,还要再考一次。

  这样经过二次选拔出来的人,才能成为进士。

  只通过了初考而没有进行二次考试的人,是不能被授予官职的。

  这样严格选举,自然有助于官僚队伍素质的改善。

  萧然才刚说完,李炎就说道:“好好好,这样正合我意。”

  萧然笑了一下,说道:“还没完呢,难道你不觉得这些官宦家族中的人也很多吗?全都是靠着祖荫蒙蔽就在朝堂上做官的。”

  李炎点点头,“确实如此,难道国师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萧然说道:“要说一定要彻底根除,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不过抑制的办法我倒是还真有一些,其实主要来讲,就是对那些官宦人家的特权,进行一定的限制。”

  在唐朝的时候,想要入朝为官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除通过科考以外,利用门荫特权入仕者,其数亦不在少。

  虽然这样能广撒网,但是捞上来的鱼可不一定都是好鱼。

  科举取仕固不免流弊,但较门荫取仕,则其优点十分明显。

首节 上一节 754/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