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初唐:砥砺前行

初唐:砥砺前行 第64节

  他将两人的海捕文公放在案几上给吕院一看。

  吕院一认真的看了两张画像,道:“钟元听过,此人原是县里的屠夫,后来跟着周奎一起投了军,据说他还成为了贼首的亲卫兵,还以为死在了战场上,竟还活着。”

  陈青兕并不觉得奇怪,朝廷对于叛军的态度很是决绝,钟元这种级别的,大多都是打散发配各地。哪里会特地发个消息,通知他死没死。

  何况发配到云滇之地,会有什么下场,心知肚明,能够撑个五年,都是上辈子积大德了。

  “常宁是何人,属下就不知道了!”

  陈青兕点了点头,道:“没事,你先下去吧……”

  吕院一正准备离去,目光在另外一张公文上一扫而过,惊疑出声道:“这?怎么像周奎?”

  陈青兕拿出施易的海捕画像,皱眉道:“你说这遂安县的施易像周奎?”

  吕院一盯了画像半晌,有些迟疑,说道:“模样有点不同,可这脸型身材,还有眉毛,跟周奎太像。尤其是眉毛,我们常人的眉毛大多向下搭,周奎的眉毛却一根根向上长,就如修剪了一样,特别罕见。”

  陈青兕不动声色的道:“传来的海捕公文说是遂安县的施易,吕驿丞却说是本县的周奎,此话可是要负责任的!真要能确定,本官这就向上表明,其身份存疑。万一有误,吕驿丞得为此言负责。”

  吕院一听得吓了一跳,忙道:“不敢,细细一看,又不像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不再多嘴,匆匆离去。

  陈青兕将施易的海捕画像反复看了几遍,目光落在那身高六尺一与特殊的眉毛上,觉得这个施易真有可能就是周奎。

  古代生活条件不好,营养跟不上,除了个别天赋异禀的,个子普遍不高,尤其是南方人,受水土影响,普遍在一米六上下,也就是五尺出头。

  唐朝一尺是后世的三十厘米。

  六尺一也就是一米八三,这般身高在江南都很少见的。加上特殊的眉毛,整个大唐有相似的人不奇怪,可一州两县几万人中有两个这样特点的。

  陈青兕有些不信,更有可能是因为特殊情况,为了避免祸及家人,弄得假名字假身份。

  这个周奎就是周大娘的儿子,他的妻子让杜梓逼死了,儿子周奕在县学成绩优异,是最有出息的几人之一。

  陈青兕想了想,取来了纸笔,对着海捕画像,将五人的模样描绘了六份,他的绘画功底不高,勉强描绘也就画出了八成原来的模样,在给施易画像的时候,还有意将眉毛特征画成了另外一种模样的上翘。

  这个时代没有印刷机打印机,这种海捕公文,都是由出事地方画师画几份,分别发出,然后下面的人跟着拓印,一层层下来,原来的模样早就不可考据,也就特点值得参考。

  陈青兕叫来了县巡检张青,让他将二十五份海捕公文分别贴在县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记住了,留意钟家人,若发现钟元踪迹立刻拿下。另外朝廷已经赦免了钟元外的人,钟家上下都是无罪的良善百姓,不可打扰他们正常生活。”

  他想了一想,说道:“对了,给我请周大娘、赵耆老、胡耆老、蒙钓翁……”他一连说了十个人的名字,都是县里的老人,“将他们请来,让他们认一认人,看看这个钟元、常宁的画像对不对。”

  张青的动作很快,十人先后逐一来到县衙。

  陈青兕将第六份海捕画像给十老看,他们补全了钟元的相貌,常宁也被蒙钓翁认了出来,是县内偏远山村的一个猎户,几人都没有察觉出给改过的施易画像有什么异样。

  唯独周大娘神态有些慌乱。

  因为陈青兕给她看的施易画像是原版,并非他有意改良之后的。

  目的自是提醒周大娘,周奎真的回来,那就有多远走多远,真要暴露了行踪,他只能秉公处理。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第109章 三占从二,就这么定了

  青溪县的海捕公文颁布下去以后,并没有引起多少风浪。

  最多就是引起了个别人家的喜忧参半。

  比如说常家与钟家,都以为自家的男人死了,突然发现活过来了,不过成为朝廷缉拿的要犯。

  这种复杂的心情,自是无以言表。

  县衙在陈青兕吩咐下,并没有为难两家的亲属,只是派人叮嘱他们,常宁、钟元已是朝廷缉拿的要犯,让他们莫要窝藏罪犯,窝藏罪犯与罪犯同罪,让他们得到消息最好报官处理。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他们常宁、钟元真回来不要窝藏县里,也不要过多的接触。

  免得县衙难做。

  其他一切如常。

  这日,陈青兕在县衙处理公务,晴空突然来到堂前,“郎君,夫人有急事请你过去一趟。”

  陈青兕闻言立刻放下手中事物,快步走向县衙后院。

  自己的这位夫人最是贤惠,从来不打扰他工作,不管什么时候,都在身后默默地支持。

  尤其是初来青溪县最难的前几个月,萧妙宸又是去县学学堂代课,又要顾着漏风的县衙,却从来不说一句苦话。

  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叫自己过去,定有特殊的事情。

  一边快走,陈青兕一边问道:“夫人今日不是说要晒书?”

  上任的时候是轻装上任,就带了几本书来。

  但这大半年里,萧妙宸一直从义兴县将一些有用的书送来,以满足自己丈夫的阅读需求。

  因故现在县衙的书房已经日积月累的积攒下一千多卷书册。

  日常打理这一千多卷书,都不是简单的工作。

  华夏千年历史能够一代代的延续,书本文字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萧妙宸是爱书之人,总说“先人留下来的古籍文字,皆是他们的心血结晶。万不可因为一时疏忽,而令先人心血,失传于世。”

  晴空道:“夫人便是在院子里晒书看书,不知看到了什么,急匆匆的便让小婢来寻郎君了。”

  来到小院。

  萧妙宸手中拿着一本书,迎面而来,说道:“郎君你看,这是前朝刘焯留下来的手札,你看,上面似乎说秋旱冬寒,郎君可记得多久没下雨了?”

  今日一早,将太阳早起,天气晴朗,便与晴空一起将书房里的书拿出来晒,自己则于阴凉处看书消磨时间。

  陈青兕不喜欢看经书,喜欢看杂学,说能够从杂学中学会很多知识。

  萧妙宸自是满足自己丈夫的需求,将所藏书籍中的杂学书整理出来,让自己的丈夫阅读。

  萧妙宸自身不太喜欢杂学,不过为了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帮上忙,也一直跟着他研读杂学类的书籍。

  今日在晒书的时候,发现了一本由隋朝刘焯编写的杂学手札。

  萧妙宸听过刘焯的大名,他是隋朝著名的经学大家相术大家,给人尊为“名儒后进,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初唐大儒孔颖达和盖文达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萧妙宸当即翻看,发现手札中记载了许多天文气象的知识,其中就有一些寒暑现象的记载。

  其中就有秋旱冬寒一说。

  陈青兕看着手中的手札,眼中闪过一丝震撼,这手札里很多的知识都涉及天文学,很多东西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让他这个穿越者汗颜。

  陈青兕细细回想,发现记忆中的秋雨还是在立秋的时候,此后就没有什么下大雨了,偶尔来几滴也不过湿湿地面。

  反倒是春夏两季,下了不少的雨,将田地灌溉的极好。

  萧妙宸道:“也不知是真是假,妾身想着这秋季与夏季没什区别,甚至比今夏还热一些,有些反常,与这手札上诸多现象,描绘的很是相像。”

  陈青兕道:“不管怎么样,多些准备准是没错。为官一方,自是要提前筹谋考虑。”

  “是不是如这手札记载的一样,为夫都记夫人一大功。”

  陈青兕说着,一把搂着萧妙宸,在她小嘴上亲了一口,也不管晴空在不在一旁。

  晴空并非通房丫头,看得面红耳赤,赶忙转身。

  萧妙宸娇羞的将自己丈夫推开。

  陈青兕笑着走向了县衙。

  见时近黄昏,再过不久诸位官吏都会返回县衙汇报工作情况,陈青兕也不急着将人集招商议此事,而是先拟定筹备计划。

  其实预防灾祸,陈青兕在上任之初已经开始了。

  将百姓聚在一处,建县学,开居养院就是为了避免灾祸来临。

  只是老天爷还算怜悯睦州百姓,连着几年风调雨顺,让战祸后的百姓能够缓一口气。

  不过老天怜悯不假,但陈青兕却不能不防。

  因为青溪县是没有任何抵抗灾难的能力的,他做了很多手准备,尽管目前为止都是无用之功,他却不敢跟老天爷赌这一把。

  所以尽管丰收了,他还是让史务滋筹备一些粮食,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灾祸。

  毕竟在他的记忆中,李治是一个很悲催的皇帝,即位以后就天灾不断。

  谁都无法确定,下一波天灾何时到来。

  但不管来不来,陈青兕都不会去赌那个概率。

  能够提前准备,为何还要用百姓的生命跟老天对赌?

  陈青兕拟定了诸多计划,然后还给睦州的许圉师写了一封信,将天气反常告之,让他最好做些准备。

  黄昏来临,外出的官员逐一返回汇报。

  陈青兕将他们留了下来,开了一次延长会议,将自己临时拟定的筹备方案详细描述,说道:“目前就这样,后边还有什么补充的,临时通知。或者伱们有什么意见也可以说出来,本官酌情采纳。”

  这个酌情采纳就说的很有水平。

  郑容皱着眉头说道:“我等事务繁重,县令便因这子虚乌有的事情,平白增添我们任务,是不是过于独断?”

  “独断嘛?”

  陈青兕抹了抹下巴,看了一眼下方的多位官吏,说道:“本官不正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真要独断,哪有这样的会议?这样吧,有反对的,可以提出来,没有反对的,本官就当默认了。”

  左右等了几盏茶的功夫,无一人说话。

  陈青兕双手一合,笑道:“三占从二,那就这么定了!散会!”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第110章 风雪即来

  陈青兕干净利落的定下基调,郑容气呼呼的甩袖而去。

  韦暠慢悠悠的返回了县尉办公署,打算整理完手上的事务,然后回家。

  刚进入办公署,便见气愤难平的郑容迎面而来。

  “适才韦兄为何不站出来?”

首节 上一节 64/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史前直播:开局成为华夏之神!

下一篇: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