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5节

  刘豫知道,回到赵宋朝廷,也必然会因其父子在方腊匪军中变节而被处死。

  那么,吾父子二人,索兴就在方腊义军面前,表现出真心归降之诚意,不仅能保住性命,或许还能博得一个从戎开国功臣来呢?

  刘豫对刘麟道:“吾父子二人,回不去赵宋朝廷了!奉圣公军令,该骂那狗皇帝,就骂吧!

  为父骂先一句,吾儿跟着附和,再骂一句!”

  刘麟无奈地点头,道:“谨遵父命!”

  被义军执盾手保护着只露出了脑袋和脖子的刘豫,立而不跪,抬起右手,从数面盾牌的缝隙中,伸出右臂,手指城楼之上、华盖之下的赵官家,破口大骂,高喊道:

  “狗皇帝,尔贬吾至两浙路八年而不重用,反而将出使义军面见圣公如此危险的差事,交由吾父子共赴之。

  吾父子二人,幸得遇明主圣公……”

  刘麟为了保命,立即也附和着父亲大人,手指城楼上的赵官家,破口大骂,道:

  “狗皇帝……”

  还没等刘麟的下一句话喊出口,愤怒的赵吉,早已让身前的盾牌手让开,他亲自弯弓搭箭……

  “嗖!”

  箭矢离弦,迅疾无比,正中刘麟的咽喉。

  “噗!”刘麟咽喉处,血雾飞溅,整个人一下子栽倒在地……

  赵吉迅速接过大宦官梁师成递来的第二支箭矢,弯弓搭箭,对着痛失爱子、吓懵了的刘豫,果断地射去……

第157章 朕连射三贼,震惊所有人

  第一百五十六章朕连射三贼,震惊所有人

  赵吉一箭射杀了刘麟之后,他迅速地接过大宦官梁师成递来的第二支箭矢。

  赵吉弯弓搭箭,对着痛失爱子、吓懵了的刘豫,果断地射去……

  箭矢迅疾而出,直奔刘豫的咽喉射去。

  赵官家的御用之弓,其材料由最上乘的角、筋、胶由专门大师级工匠制作,其弓乃至用漆,也是最上乘的!

  其所用之箭矢,镞、翎、杆等材料还是最上乘的;

  箭翎,用最昂贵且难得的皂雕翎;而宋军中的兵将大都用便宜且易得的雉翎;

  赵官家所用御箭的箭头(即【镞】),皆是用百锻成钢的钢镞,锋利无比。

  “噗!”

  锋利无比的箭镞,穿破刘麟咽喉处的皮肤,简直就如同猛力刺出的铁锥,捅进窗户纸一般容易。

  箭镞从刘豫的咽喉,贯穿而出;

  还在刘豫的后脖颈处,露出了一寸余长的钢镞。

  那大部还是银白色的钢镞,却沾染了斑斑点点非常醒目的‘红花’……

  锋利的镞尖,‘滴滴答答’,正向下滴着鲜血……

  转瞬,刘豫的脖颈处,鲜血汨汨而流。

  瞬间,淹红了一大片,将其上身穿着的大红官袍,染得更红、更炫目了……

  刘豫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不过,很快,他便身体发轻、嗓子发干、发甜,头晕目眩,眼前一黑,摔倒在地……

  保护着刘豫和刘麟的那群义军的盾牌手们,突遭此变,震惊无比!

  城楼距离这里,至少七十余步远,大宋皇帝赵官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连发两箭,居然每一箭都命中了刘豫和刘麟父子的咽喉?!

  这也太厉害了吧?!

  圣公方腊口中所骂的狗皇帝赵佶,不是就知道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吗?怎么他一出手,居然让刘豫和刘麟命断在这南城之下的护城河前!

  刘豫和刘麟这两个叛宋投敌的奸贼,在穿越者赵吉的精心设计之下,没有像历史中那样,让他们父子二人即便是叛宋、卖国、投金敌,做大齐的傀儡皇帝和皇子,甚至举伪齐全国之兵去伐南宋而惨败,最终却还能得到善终。

  赵吉这位穿越者,改变了他所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的大宋历史!

  由于,赵吉射出这两箭的中间,没有过多的间隔,导致保护着刘豫、刘麟的那些匪军的执盾手们,当他们两中箭倒地后,才后知后觉,知道没有保护好归降于圣公的这两个朝廷狗官。

  这也不能怪他们。

  一来,这些执盾手们,也不知道圣公方腊等人口中的这位只知道贪图享乐、酒色书画的狗皇帝,居然能有如此神乎其神的精湛箭法!

  二来,这些执盾手们,都不是专业的执盾手。

  他们在多半个月以前,有的人还是只会拿农具干农活的贫苦农民,或是失去土地的地主家的长工或是包身工……

  他们拿农具倒是精通,却不精通方腊起义后缴获来的这些盾牌的专业用法。

  此时,保护着刘豫和刘麟父子二人的义军执盾手,大部分人都被吓懵逼了。

  他们后怕起来……

  若方才那两支箭矢,不是射向这红袍子和绿袍子那狗官二人的咽喉,而是射向我等的咽喉之处,如今我等岂不是像这两个狗官一样倒地而亡了吗?

  这些执盾手们,倒还真不太害怕,因没有保护好归降义军的原朝廷狗被射死后会被圣公会治罪。

  毕竟,在之前,圣公对他们这些参加义军的贫苦出身之人,还是非常好的,打下州县后,可以任他们烧、杀、抢、掳、随便玩城中的妇~女……

  然则,圣公对活捉来的、或是投降的那些朝廷狗官们,却先用手段残忍的酷刑进行折磨,最后再处以残酷的死刑……

  故此,这些没有保护好的刘豫、刘麟的义军执盾手们,并不担心回去之后,会因此而受到责罚。

  他们最为担心的就是,箭法如神的赵官家,可千万别用箭瞄着他们的咽喉啊!

  城楼之上,正在观察时机的守城主帅王禀统制,他看到了传闻中只好酒色、崇信道士、喜好奇石、擅长书画的赵官家,箭法居然如此高超!!

  王禀真的被赵官家,给震惊到了,他瞠目结舌……

  此时,王禀尚未看到方腊匪军的大部队冲来攻城,

  故此,王禀虽然被赵官给震惊得呆愣在原地,不过,他的炯炯有神的双眼,依然紧盯着城下,一秒也不放松地观察着敌情。

  而在城楼上,陪在赵吉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真的被赵官这种高超的箭法,给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居然亲杀了刘豫和刘麟。

  由震惊转为难以置信的大宦官梁师成,瞬间反应过来,这个机会也是咱家奉承赵官家的箭法如神的好时机啊!

  梁师成率先高喊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梁师成身边一群徒子、徒孙的小宦官们,立即随声附和,高声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距离赵吉身后不远处的郓王赵楷、康王赵构,身在当场,自然也看到了父皇如此神武,居然在这城楼之上,距离那城下的护城河那么远,只连发两箭,便都射中了刘豫和刘麟这叛宋投敌的反臣。真的是令这两位皇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俩一听梁大官和一群宦官们都在赞美父皇,他们俩向来以忠孝为座右铭。

  何况,他俩也是众皇子中,较为得宠的皇子,如何能不跟着一起赞美父皇呢!

  康王小赵构和郓王赵楷,几乎是异口同声,高喊道:

  “父皇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负责保护皇帝和皇子的皇城司三百名亲从官(兵)们,也立即高声附喝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些皇城司的亲从官们,都是从大宋禁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武艺骑射最优秀者,也是最忠于皇帝的亲兵。

  他们所喊出的话,虽然是学着梁大官的话,然则,他们是真心实意地佩服赵官家能如此英明神武、箭法高超!

  他们大部分人,也在心中暗自做了一下比较,若自己在这城楼之上,也像赵官家那样,连发两箭,能一定就射中刘豫和刘麟这对叛宋投敌反臣的咽喉吗?

  他们心中的答案,几乎都一样,就是他们不会像赵官射得如此之准!

  站在城楼上离赵官家不远处的守城主帅王禀,听着耳边此起彼伏对赵官“神射”的赞美呐喊声,他心中也暗作比较:

  吾王禀出身将门,从军二十余年,精通弓马骑射,若刚刚赵官家没有亲去自射杀刘豫、刘麟这两个叛宋投敌的反臣,而是交于吾王禀去射杀他俩。那么,吾王禀能像赵官家那样连发两箭、矢矢皆中二贼的咽喉吗?

  王禀在心中如此地考问着自己。

  可是,王禀却得到了客观的答案,他绝对不可能像赵官家那样,箭箭命中身穿红官袍和绿官袍的这两个反臣。

  原因就是,王禀若去射杀进士出身的朝廷命官,虽然现在已经是投敌的反臣了,但是,他绝对会有些紧张的。

  而精通骑射的王禀知道,在战场之上,想用弓箭精准地射杀敌人时,绝对不能分心,不能想得太多,不能有任何顾虑。

  而王禀知道,若让他去射杀身穿大宋红色官袍的进士出身的刘豫时,他一定会心有杂念,绝对不可能像赵官家这般信手拈来一支箭矢,毫无顾忌地弯弓搭箭,略一瞄准后便射出箭矢,结果就命中刘豫的咽喉了。

  想到此处,统制王禀也高声喊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守卫南城的三千禁军官兵,也一齐高喊赞美赵官家神箭法……

  即便是在这城内的城墙下面,做预备队的三千余名官兵和众多民夫,听到城上的官兵们齐声高喊,他们虽然没有看到赵官家的精彩神射,但是,他们也跟着高喊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一时之间,喊声震天,守卫南城的宋军兵来将迎士气大振。

  而南城下面护城河前,张邦昌看到刘豫、刘麟父子被赵官家两箭射中咽喉后,他俩倒在了血泊之中。

  张邦昌惊吓得一身冷汗,犹如当天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立即清醒了不少,顿消方才那种癫狂之状。

  张邦昌也不再狂笑不止了,也不再高喊那句“非臣张邦昌失忠君之节,然则,实乃赵官家逼臣张邦昌失节是也”的话了。

  张邦昌吓得面如死灰,双腿颤抖不已,急呼道:

  “义军壮士,速速保护好吾,吾要回见圣公……”

  站在城楼之上的赵吉,已经接过了梁师成递来的第三支箭矢。

  其实,方才他没有先射杀未来的伪楚皇帝张邦昌,心里多多少少好像还有点过不去那道坎。

  毕竟,给金国当伪齐傀儡皇帝的张邦昌,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虽然大都史学家对叛宋受金国册封为大楚皇帝张邦昌的评价是贬低的,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史学家同情甚至褒评其在那种处境之下,张邦昌不得已叛宋受金国册封当了大楚皇帝,是为了保东京汴梁不被金军屠城……

  此时,赵吉看到了城下的张邦昌,居然正在被城下方腊匪军持盾牌手保护之下,一步步地向后退去,想要回到贼首方腊那里。

  赵吉想起,若按历史发展,金军威逼张邦昌当了大楚皇帝以后,‘金军帅府,以宋华国靖献夫人李氏,及宫人十人,赐邦昌为后。”

  也就是,金军主帅将朕未来的嫔妃靖恭夫人李春燕,还有十个漂亮的宫人,赏给了你张邦昌,你张邦昌就还真的不客气,接单全收、留用了……

首节 上一节 11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