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17节

  “哇呀呀……”方七佛大怒,他一挥掌中大刀,高声命令道:

  “传我军令,义军攻城!

  天佑圣公,既寿永昌!”

  接到方七佛攻城命令的那三千多名早已准备好的兵将,纷纷高喊道:

  “天佑圣公,既寿永昌!冲啊!”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活捉大宋狗皇帝赵佶。”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便可以劫掠六日……”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貌美如花的女子,皆是吾等义军兄弟们的……”

  方腊匪军的先锋部队,高喊着出征之前,义军圣公方腊在誓师大会上的承诺。

  此时,义军先锋部队的军心振奋,士气高涨。

  方七佛及手下的亲从部队,立马未动。

  方七佛只在原地指挥。

  那些义军兵将们虽然喊着“冲杀进城”的口号,实则,他们也都知道,这杭~州的城墙又高又结实,护城河又宽又深。

  还有,护城河上的吊桥,早已高高地吊起来了。

  此时,不上攻城器具,那是根本不可能像攻打小县城那般容易攻打进杭~州城的。

  在方腊匪军先锋部队的喊杀声中,

  一辆辆、一架架攻城的军用器具,被匪军兵卒们推了出来……

  匪军先锋部队先推出来的是十架“头车”。

  这头车,能掩护攻城人员,还能运输小型的攻城用器。

  【头车】和抛石车等攻城器具,是之前方腊所部在攻打下睦州时,在兵库内缴获的,并又抓来了上百名工匠,还加急仿制出了数辆。

  方七佛一声令下,每辆【头车】里都钻进了数名弓箭手。

  只见这种【头车】长宽各七尺,高也有七八尺,其外面搭挂着战棚,前面还有挡箭用的屏风牌,车顶用两层皮笆,中间夹一尺多厚的干草掩盖,以防宋军用砲石破坏。

  车顶中央有一方孔,供车内人员上下所用,车顶前面还有一个天窗,窗前设一个屏风牌,以供观察和射箭之用;车两侧悬挂着皮笆,外面都涂上了泥浆,防止宋军纵火焚烧。

  在【头车】之后,方腊匪军又推出了十五架抛石车,紧随其后。

  另外十五架抛石车,在后方一里地之外的方腊主力部队那里备用。

  方七佛高声命令道:

  “头车开路,抛石车紧随其后,推至南城的护城河前,开始攻城!”

  站在城楼上的守城主帅王禀统制,看到了方腊匪军把从大宋兵库中抢夺来的这些攻城器具都要用上时,他对赵官家一抱拳,道:

  “臣王禀,请赵官向后移驾,回到城楼里面,以防匪军的箭矢和乱石,无眼!”

  赵吉也很开明,更不会冒险将自己暴露在敌军的视线和射程之内。

  赵吉点头,道:“王统制,辛苦了。”

  赵吉在皇城司亲从官的保护下,带着皇子赵楷和小赵构,转身走进了城楼里面。

  其实,这南城的城楼里面,也是四周透风的开阔之地。

  只不过,这城楼上面有棚顶脊瓦做防护,总要比直接在城楼的最前面,凭栏而立,要安全得多。

  城下的喊杀声,如今赵吉所在的这城楼里面,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敌军的先锋方七佛那里,在这城楼里面的赵吉,也能举目远眺到;只不过,看不到城下护城河那里。

  王禀看到赵官家回到城楼的深处,并由手持盾牌的亲从官们保护着,他就可以暂时不用太担心赵官家的安危了,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指挥这场守城阻击战中。

  王禀传令道:“全城抛石机,做好准备!向方腊匪军的【头车】和抛石车,开砲!”

  王禀身边的传令官,高喊着,还有其旁边的传令旗手,挥动着旗帜,打着旗语……

  这次,王禀没有保留,让南城上面的全部五十架抛石机,全部开砲,打向推近至护城河前空地上的方腊匪军先锋部队,以及那些【头车】和抛石车……

  “呼呼呼……”

  城上五十架抛石机,几乎是一齐发射出了上千枚石弹,带着呼啸风声,在空地划出完美的弧线,近一半的石弹,命中了目标……

  瞬间,方腊匪军中的【头车】被砸坏了四辆,原因是的乱石砸得几乎是快被埋起来了,或是乱石头砸在车棚上太多,而使【头车】的车棚被压塌。

  匪军先头部队,还有六辆头车虽然上面落了大小十余块石头,但是,毕竟这种头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抛石和箭矢的。故此,剩下的那六辆【头车】,还能用。

  而方七佛派出的十五辆抛石车,被乱石砸损了十辆,只有五辆还可以用。

  义军的这五辆抛石车,也按方七佛的军令,快速地调整方向和角度,都对准了赵官家所在的城楼方向……

  此时,没有被乱石砸毁的六辆义军【头车】,箭窗纷纷打开。

  离弦的乱箭,纷纷射向南城上面的守军……

  绝大部分的宋军官兵,凭借着城墙和城垛为掩体,伤亡极小……

  “砰、砰、砰……”

  赵吉能明显地感觉到,他所在的这城楼上面的棚顶,被方腊匪军抛来的乱石,砸得咣咣作响……

第159章 名将王禀,擅于守城

  第一百五十八章名将王禀,擅于守城

  “砰、砰、砰……”

  赵吉能明显地感觉到,他所在的这城楼上面的棚顶,被方腊匪军抛来的乱石,砸得咣咣作响……

  此时,还有被乱石砸碎的瓦砾,“哗啦哗啦”地从城楼棚檐处,滑落而下……

  甚至,从城下敌军那里用抛石车,飞抛上来的乱石,还砸伤了两名皇城司的亲从官。

  其中一名受伤的亲从官,右肩中一飞石,已经是把肩膀的骨头砸折了,其表情痛苦,却因赵官家在这城楼内,咬牙不喊一声“疼”字。

  另一个受伤的名亲从官,则是后腰被敌军的一块飞石击中,他痛苦地倒在地上,却也不吭一声。

  赵吉立即命令道:“将二位负伤亲从官,抬下城救治!”

  “遵命!”上来四名兵卒,抬着两名负伤的亲从官,跑下城楼后,到了城墙的通道处,便交于民夫抬下城救治去了……

  “唉!”赵吉在心中感叹:只要有战争,哪有不死、不伤的道理呢?

  大宦官梁师成看到这城楼上也不太安全,立即劝道:

  “官家,不如移驾下城,可好?”

  赵吉一笑,道:“无妨!众将士皆不畏生死,朕岂能先下城乎?”

  梁师成没有办法,只能对皇城司亲从官,嘱咐道:“有劳各位亲从官,万万要保护好官家和二位皇子啊!”

  亲从官们高声答应,道:“吾等誓死护好圣驾!”

  赵吉看向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

  曾一直在“温室”里长大的这两位皇子,此时,他俩都显得有些紧张,皆面露惊怯之色。

  不过,赵楷和小赵构看到父皇望向他俩时,都纷纷说道:

  “儿臣赵楷,定当保护好父皇。”

  “儿臣赵构,舍身亦要保护好父皇。”

  赵吉微微一笑,道:“楷儿、构儿,照顾好自己。”

  赵吉还是挺欣慰的,毕竟这两个皇子,就目前来说,在孝道这方面绝对还可以的。

  不过,他觉得赵楷和赵构还需要在战争中历练胆量。

  ‘这也是朕御驾亲征东南,带你俩随行的目的。’

  赵吉望了一眼这城楼的棚顶,虽然经过方腊匪军第一波乱石的轰砸,不过真正命中的应该不到十块石头。现在这城楼棚顶,从里面向上看,还是完好无损的。

  赵吉便稍稍安心了。

  此时,在城墙的城垛边,正指挥作战的守城主帅王禀,也看到方腊匪军的抛石车投出的乱石,砸在了城楼之上。

  不过,凭着他从军二十余年的经验去判断,敌军剩下的那几辆抛石车,抛射出的为数有限且每块石弹不过五斤重,砸在这南城的城楼上,这城楼绝对能经过至少敌军三次的砲击。

  只不过,王禀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当今大宋天子赵官家在这城楼里!

  ‘赵官家,绝对不能有个三长两短啊。’

  思至此处,王禀挥宝剑,一指城下敌军还剩下的那五辆抛石车,以及其旁边的上百名方腊匪军,高喊一声,道:

  “第一队、第二队弓箭手,齐射敌军的抛石手。”

  “诺!”南城之上,早已准备好的弓箭手,没有得令之前,皆半跪着俯身用城墙为掩体。此时,他们得到守城主帅王禀的军令后,立即弯弓搭箭,突然之间,便都站起了身。

  第一队和第二队共有二百名弓箭手,皆迅速地站起,露出了少半个上半身,快速地瞄向了方腊匪军中的上百名抛石手。

  “嗖嗖嗖……”

  “嗖嗖嗖……”

  如雨点般的箭矢,从南城上的各个城垛口,,射向正在准备发动第二波抛石任务的方腊匪军……

  “啊!啊!啊……”方腊匪军的百余名抛石手,中箭者足有七八十人,惨叫声连连。

  敌军中箭者,不少人是身中两三箭的。个别侥幸未箭者,也都是惊魂未定,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中箭后惨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立即被吓得四散而逃……

  毕竟,方腊匪军中的这些抛石手,并非专业的军兵。他们跟从方腊起义者,最早的不过一个月,时间稍短者不过五六天,很多还是被抓壮丁般地强行入伙的。

  故此,方腊匪军在打胜仗时,全军士兵高涨,兵卒勇于冲杀。若遇到如此挫败时,那些原本是贫农或是长工的穷哈哈们,自然不会效死用命。

  侥幸没有中箭还活着的二十多名匪军抛石手,立即四散溃败……

  城守弓箭手的这一波的箭雨,打断了方腊匪军妄图对着赵官家所在的城楼发射第二波石砲。

  站在城楼里面的赵吉,听到了城楼下面的城墙上,王禀命令宋军的弓箭手先射杀敌军的抛石手,这样一来,他所在的这个城楼,便暂时没有乱石飞来轰砸的危险了。

  赵吉观王禀其行,闻其指挥兵将守城时的军令,不仅感叹:王禀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啊,不愧为北宋名将!

  朕在没有穿越来之前,所知的历史中:王禀在靖康之难前,在粮断、援绝的情况下,带领太~原城内军民,对数倍于己的南下攻宋的金国大军,其主将还是金国名将完颜宗翰,王禀孤守太原城,达二百五十余天,城中军民伤亡十之八九。。

  太~原城破之时,完颜宗翰非常钦佩并州总管王禀的将才,想招降王禀……

首节 上一节 117/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