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54节

  幽兰亭的前方,是一片人造湖,一群群的红鲤鱼在水中游动,不时还有鲤鱼跳起,来个鱼跃龙门。

  幽兰亭后,随是赵吉御驾来时那条曲径通幽之路。

  幽兰亭前,那人造湖的岸边,每隔一丈远,便有一株大树。

  虽然,此时已入冬,远观那些本该落叶的树木,却能看到一片春意盎然的翠绿“生机”。

  最先映入赵吉眼帘的便是,在他所进入的幽兰亭最前面的一棵杨树和柳树,此时依然杨柳依依,树叶绿得像夏天一般无二。

  赵吉结合着原主留下的记忆,知道了这御花园中的落叶树木,之所以能在这农历的十一月十五,还能这般“长”着绿叶子,

  实则,是那些绿叶子都是假的,是用绿色的丝绸做成的假叶子……

  赵吉不悦。

  这让他这个穿越者,想到了自己学历史时,亡了大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也搞过这种把数里地的落叶树木用彩色的丝绸系满树用来装饰、用来向外国使者进行炫富……

  赵吉心里吐槽:朕的身体原主宋徽宗,好的不学,专学亡国之君的做派啊!能书擅画、爱作诗喜填词,很像南唐后主李煜;奢侈炫富这方面,又太像隋炀帝杨广。

  当然,这种在御花园里的落叶树木上,系彩色丝绸的做法,倒怨不到穿越者赵吉,都是原主宋徽宗以前每年入冬后,便会让宫内的小宦官们用崭新的丝绸,做出这种美化装饰。

  赵吉对梁师成道:“等到朕召见完扛竹筒之奇人后,梁大官领人,将御花园内所有树上的丝绸彩带,都解下来。

  以后,大宋绝不搞这种好面子而无实用之事。

  还给树木以自然,节约国家之开销。”

  梁师成立即奉旨,道:“老奴遵旨。

  老奴深感官家之境界高远!

  官家已达到了人与自然天成之神人境界!

  老奴一定会按官家的吩咐,还树木以自然的。”

  赵吉纠正道:“最主要的是,要节约国家之开销。”

  “对!对!对!”梁师成立即奉承地说道:

  “官家所言极是,老奴所言浅薄了。”

  ……

  此时,传事宦官趋步进入幽兰亭中,叩拜道:

  “启奏官家,寿春人李季,经其所在县、州、路层层推荐,已经在御花园外候旨,欲要面圣,献其所研制之精工奇物。”

  “好!”赵吉急忙道:“朕准李季速速入亭。”

  传事宦官领旨退下,宣旨去了。

  其实,寻寿春到人李季要来面圣。赵吉之前便知道了,但是一切的过场还是要走的。特别是让三十名皇城怀听亲从官看押着他入宫也是必要的,以防止不测。

  而赵吉不在大殿内接见李季,而要移驾到御花园内召见他,就是因为,李季所献之物,是枪;是往竹筒里封装上火药的枪,名为竹火枪。

  这也是赵吉以刚穿越来到了北宋后,便下过诏书,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县、州、路层层选拔能改进武器者,以及能制造新式武器之人。

  故此,李季才被推荐上来面圣,要献上他所研制的竹火枪。

  ……

  传事宦官高喊道:“宣寿春县人李季,入亭拜见官家。”

  此时,李季所带的十余去竹火枪,皆由皇城司亲从官收来,暂作保管。

  李季其人,在入皇宫之前,已经进行过严格地搜身,确认他没有夹藏着任何可能行刺之物。

  如今,即便李季趋步进入幽兰亭时,还是由皇城司的两名武艺高强的带刀亲从官,分左右两侧在李季的身边进行着看管,以防李季有什么不轨之行,好迅速将其制服。

  在此之前,李季已经被简单地培训了面圣的礼仪。

  “草民李…李季,叩……叩见官家!”李季拜见天子而紧张得有些口吃,说道:

  “吾……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微微一笑,看到一身布衣的李季,年龄应该在三十多岁,身材中等偏瘦,一脸沧桑感皆来自其还算白皙的脸上,有多处火药爆炸后留下的烧灼伤疤。

  赵吉之前看到州县呈报上来的奏折,写了李季在寿春县颇有祖业,因其研制火枪,花费巨大,祖业几乎被变卖光了,其脸上留有的多少处烧灼伤疤,也是竹火枪炸膛后所留之伤。

  赵吉心怀敬意,对着紧张而拘束的李季道:“李季平身,讲一讲你是如何做出竹火枪之事吧!”

  “草…草民李季,遵……遵旨。”

  李季紧张得结结巴巴,有些语无伦次,讲述起了他是如何突发奇想,研制成功了威力甚大的竹火枪……

  赵吉听着磕磕巴巴李季讲话,实属费劲,便道:

  “请卿当众,试一下你研制成功的竹火枪,看看威力如何?”

第187章 朕要干些大事了

  赵吉听着磕磕巴巴的李季讲话,实属费劲,便道:

  “朕已知卿研制竹火枪之不易,历经上百次实验,几乎耗尽家财,方研制成功了竹火枪。”

  “请卿当众,试一下你研制成功的竹火枪,看看威力如何?”

  说话有些费劲的李季,立即高兴地叩首道:

  “草…民李………李季,遵旨。然则,竹…竹火枪,在……在…那!”

  李季连吃力地说着,边用手指着幽兰亭外的曲径上那些二十八名皇城司亲从官们。

  赵吉也看到,除了看管草民李季的那两名皇城司亲从官外,剩下的二十八名皇城司亲从官在幽兰亭外站立着,其中还有十余人手中拿着暂为保管的竹火枪。

  赵吉让梁师成出亭,取来一支竹火枪。

  赵吉接过梁师成取来的这支四五尺长的竹火枪,详细地端详了起来。

  只见,这竹火枪的做工比较粗糙,从外观上来看,其材料以竹子和木柄为主。其基本结构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略膨胀,外壁上还有一个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穿越者赵吉虽然通过自己的历史知道,这竹火枪各部分装置的用途,但是为了确认一下,还是对李季问道:

  “朕来问你,这把竹火枪中段略膨胀部分,是否里面封着火药?”

  献火枪者李季,无比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如此聪明。

  他立即回答道:

  “官…家,圣明。这……这竹火枪……中……中段略……略膨胀部分,正……正……正上火……火药室。”

  赵吉看到,这幽兰亭内包括梁师成、皇城司亲从官在内的数十人,听到火药这个词,都没有任何城义我的表情变化。

  赵吉心中暗道:“看来,朕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的北宋,在朕穿越来这里之前,发生着和正史里记载着的一模一样的事。”

  也就是说火药,在朕穿越来到了这北宋末年时,这个世界也如正史记载的那般,早就已经出再了火药,并且大宋对火药也有所利用。

  赵吉知道,火药是朕这国度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源于炼丹术。

  (炼丹时,没炼好,“嘭”的一声,把炼丹炉给炼得爆炸起火了!

  由此,方士总结出了哪些材料,放进炼丹炉一炼就爱爆炸,

  那么,就把这种配方记录下来,这就是火药研究的雏形。)

  《太平广记》中记载: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者。当晚住在炼丹老者家中。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而上”,顿时屋子就燃烧了起来……

  经过实践,炼丹者得出结论,服用火药,不能使人长生不老……

  还容易着火,炼丹家对火药并不太感兴趣。

  古书中写到过:“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因为蜂蜜加热后就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而穿越者赵吉知道,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按比例进行混合而成的。

  火药只要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其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

  据《范子计然》的记载“硝石出陇道”,证明了春秋时代,便已经将火药用于民间应用。

  历史系学霸的穿越者赵吉知道: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其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

  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

  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大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公元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因此,此时的赵吉和进献竹火枪者李季之间的对话,都说出了火药二字,在幽兰亭内的所有人,都是听闻过的,也都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

  赵吉一指竹火枪的火药室,其外壁上的那个小孔,问道:

  “李季,这小孔,是用来点火所用的吧?”

  李季从心眼里,更加佩服赵官家的洞察力和聪明无比,他立即回答道:

  “官…家……圣明。这……这小孔……是……是点火小……小孔!

  还……还有,那、那、那个,底端的木……木棍,是,是,是……”

  赵吉听着这位说话,比拉翔都费劲,都打住李季之言,说道:

  “卿为朕实物演示就行。为朕点上一支竹火枪,看看它的威力如何?”

  李季道:“遵……遵旨!”

  为了确保赵官家的安全,李季拿着竹火枪走出了幽兰亭外数丈远,准备在湖边,对着树上落着的鸟儿们下手,好为赵官家表演一下他所研究出来的这种竹火枪的威力。

  即便是如此,赵吉没有出幽兰亭,只是在皇城司亲从官的保护下,凭栏远望着背对着他们这里的李季在湖边准备着‘竹火枪打鸟’。

  赵吉看到,李季所要打的那棵杨树之上的鸟儿正“叽叽喳喳”地快乐叫着,全然不知十余丈远外的李季,正准备着射杀它们。

  寿春献火枪者李季,用左手扶住竹管,并将其下面的木棍拄在了地上,他用右手里握着火把,对着竹火枪的点火小孔去点火……

  “轰”的声巨响,

  树上的鸟儿,纷纷远飞而逃……

  整个射击目标的大树以及其庞大的树冠,皆完好无恙。

  只是,竹火枪的枪手李季其的周围,瞬间出现一大团青黑色的浓烟……

  经常被竹火枪炸膛现象,给炸得习以为常的李季,从容地从缭绕的浓烟中走了出来,他面目焦黑,早前已经被烧得很短的胡须和头发,此时还正冒着黑烟……

  “哈!!”梁师成想笑,但是,他憋住了……

首节 上一节 15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